前往
大廳
主題

心懷經典,細嗅香料——簡評《沙丘》

四弦 | 2021-09-22 03:19:29 | 巴幣 2 | 人氣 600

既然標題寫作「簡評」,且容我擱置有雷心得,留待日後於另一篇日誌中再做詳盡探討,請安心服用。

《沙丘》(Dune),一個在台灣出版界與影視圈相對陌生的名字,卻是《星際大戰》、《異形》與《銀翼殺手》等科幻巨著的搖籃。甚至連宮崎駿執導的動畫電影《風之谷》,以及掀起奇幻文學熱潮的《冰與火之歌》,亦受到《沙丘》啟發。

9/16在台灣上映的電影版《沙丘》,改編自法蘭克·赫伯特(Franklin Herbert)撰寫的同名小說,系列作的第一部發表於1965年,已是半世紀前的科幻經典。按理來說,享譽盛名的《沙丘》,早該領先星戰,進軍影壇,成為科幻電影的里程碑。

然而,《沙丘》反被盛名所累,受限於資金匱乏與技術層面不足,嘗試挑戰經典的導演們大多以失敗告終。如何保留小說中獨特的敘事觀點,並詳實還原作者筆下的恢弘格局,是製片的一大難題。

直到近日,曾執導《異星入境》與《銀翼殺手2049》,在科幻電影圈小有名氣的丹尼·維勒納夫(Denis Villeneuve),才將那片無垠沙丘搬上大銀幕。


觀影《沙丘》是什麼樣的體驗?首先,你將感受到壯闊遠景,搭配大量人聲配樂帶來的震撼,時而高鳴翳入天聽,時而低語若在耳際,在環繞音響的加持下,觀眾有如睥睨蒼生的飛鷹,俯瞰山勢嶔崎與廣袤千里,決不遜於昔日《魔戒》三部曲的波瀾壯闊。

眾所皆知,魔戒劇組曾遠赴紐西蘭南北島,不僅收穫票房與口碑,也讓該國就此成為好萊塢各大電影公司的寵兒。《沙丘》故事橫跨漫天星系,取景自然是更為講究。主角保羅·亞崔迪(Paul Atreides)的故鄉卡拉丹星,實際上是挪威的斯塔特島;香料之星厄拉克斯(Arrakis),則選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與約旦,以呈現荒涼肅穆的沙漠風情。

此外,與遠景遙相呼應的是秩序與混亂並存的近中景。文戲的暗潮洶湧,佔了本片極大比重,整部電影的主色調雖是沉鬱昏暗,但視覺上並不致疲勞,反而能清楚看見光影紛呈,以及人物豐富的情緒張力。

武戲方面,《沙丘》全片的動作場面不多,但節奏把控到位,毫不拖沓。即便是激烈的打鬥搏殺,畫面也不見凌亂,這歸功於合理的運鏡邏輯,與縝密的場景構圖。

至於劇情的推進節奏,《沙丘》始終保持和緩的速度,卻不失輕鬆自如,這與近年的商業電影截然不同,後者希望盡快演示角色的動機,以及將會遇到的衝突,才能吊起觀眾胃口;《沙丘》的鋪陳腳步則是不疾不徐,它深知自己有多少深厚的底蘊,只要把故事講得有條不紊,觀眾必然買單。


撇開上述的優點,《沙丘》最主要、最核心的魅力何在?預告中其實透露了冰山一角,我想稍微提點並不過份,那就是保羅·亞崔迪的夢境。

沒錯,《沙丘》可以是神話與奇幻小說裡常見的英雄旅程 — — 掙扎於自我身分認同的少年,由於作者安排的衝突橋段(內在形塑與外在施加),被迫遠離故事起點,在旅程中確立動機,收穫並成長,於結尾審視動機是否圓滿收束(無論結果好壞)。

然而,保羅的夢境是整部作品中的關鍵要素,也註定《沙丘》不只是典型的英雄旅程。夢境與現實的交錯,在某種程度上「干擾」了觀眾對未來的預期心理,也是保羅內在衝突的肇因之一,故事基調因而添上少許宗教與哲學思辨的色彩。

回到所有系列電影都會面臨的問題,《沙丘》是否有續集?以觀眾的角度而言是肯定的,電影只擷取了原作第一部的上半段,便有如此篇幅,小說共有六部,後續若沒有像哈利波特一樣推出八集,勢必無法敘述完整。從片商的角度來看,則仰賴科幻迷提供實際的票房數字,才有機會目睹滾滾黃沙朝我們襲來了。

創作回應

相關創作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