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內容

22 GP

[達人專欄] 淺談改變想法:意識與困境,改變與接受

作者:綠葉小仙子│2021-06-03 21:00:37│巴幣:60│人氣:872
  可能是因為離峰時段,餐廳的客人屈指可數的關係,明明店內還有許多座位,店員卻將獨自一人前來用餐的我安排在一桌坐著兩位男性的隔壁桌。他們兩個人坐在彼此的對面,聊天的音量沒有因為旁邊入座的我而有所克制,讓我得以一邊吃飯一邊把他們的對話當作配菜。

  「不管我以前多喜歡某個人、事、物,只要我開始反感,我就會討厭到底。但是現在的我想要改變這樣的想法,可是不知道要怎麼做。」
  「以前你喜歡過,那你就重新找回當初為什麼喜歡就好了啊。」

  他們的對話沒有太多重點,主要是閒聊我不懂的話題。只不過聊著聊著,其中一位男性向另一位男性傾訴這個問題。另一位男性聽完很直率地回答,其中一位男性聽聞沒有給予太多的回應,很快地呼攏過去,像是沒事一般繼續聊著天。


  另一位男性這樣的回答就像是對著憂鬱症患者說「不用想太多」一樣,不但沒有任何實質意義上的幫助,有時在聽者聽來會感到不舒服,認為自己沒有被理解。因此,雖然我不清楚其中一位男性具體上發生了什麼事,不過在我的觀點看來,男性願意在現實向男性透露心事──即使這可能只是無心,不小心脫口而出的一句話──是非常難得可貴,也是需要特別注意的事情。既然因緣際會聽到這樣的對話,在這篇文章我想和大家聊聊「改變想法」這個話題。
  (怕不知道的人誤會,我補充一下。我並非責備這位另一名男性,而是要訴說「社會上大多數的人沒有經過特殊訓練,不僅不知道要如何安慰他人,一部分的人連自己都不知道該如何安慰」這樣的現象)

  在開始文章之前,我想要先聊一下「改變想法」這四個字。我相信不論是透過身邊的親朋好友還是資訊爆炸的網路,讀者都已經屢見不鮮。然而大多數的人們看到,或是講起這個主題總是有種「雞湯味」──像是「正向思考」,「開心是一天,不開心也是一天」等等。這些雞湯並不是不好。雞湯之所以為雞湯,就是它還是有它的精華。只是這樣的精華容易產生一些不太會被人注意到的細節問題。

  ▶多數人沒有真正理解雞湯的精華,卻逕自向他人散播雞湯。
  ▶多數人的程度還不到能夠理解雞湯的精華,進而誤會雞湯。
  ▶以上兩點加起來,錯誤的人把錯誤的雞湯教給錯誤的人理解錯誤的雞湯。雞湯完全偏離原本的意義。
  ▶沒有系統的教學,讓雞湯變成單純的口號,使人無法產生任何實質的行動,失去雞湯存在的意義。
  ▶容易使人忽視「問題的本質」。


  追本溯源,對症下藥。對我而言,在提及「改變」之前,先了解「問題的本質」──也就是所謂的「想法」──是改善的首要工作。




  一、想法的本質:「概念」與「觀念」。

  阿里巴巴集團的創辦人馬雲曾經說過「員工的離職原因林林總總,只有兩點最真實:錢,沒給到位;心,委屈了」。人的想法同樣也有很多種方向。有很多事情,有很多種類。不過就根本而言,「想法」可以歸類成「概念」與「觀念」這兩個原型。

  ▶概念:以「非人」為出發點,建立於「具體」或是「非具體」的事物。可以被明確定義,也可以被客觀形容,並且不容易隨著世界與社會的變化而有所改變。例如蘋果(水果)、高麗菜(蔬菜)、貓(寵物)、游泳(運動)。
  ▶觀念:以「人」為出發點,建立於「人」的事物。無法被明確定義,也無法被客觀形容,並且容易隨著世界與社會的變化而有所改變。例如人生觀、道德觀、金錢觀、價值觀。

  不論是概念還是觀念,傳遞與獲得的管道粗略可以歸納為「親身經驗」、「口頭傳言」以及「資訊媒介」三種類型。每個人(至少截至目前)無一不例外,而且是唯一的獲得方式,就是透過「身體」──說得正式點叫做「五官」的「五感」──來取得。當身體看到、聽到、聞到、吃到、摸到東西,大腦會將這些內容轉化成資訊,這樣的過程又能稱作「意識」。


  二、外在的困境:意識認知的侷限。

  撇除身體有任何病痛的前提,就一個健康的人而言,大腦在意識的時候會先思考,而後判斷身體該做什麼反應。但是在意識的過程,存在四個很常不被人意識到的盲點。

  ▶資訊的理解性:自己是否具備一定的程度與水準來正確地理解這個資訊。
  ▶資訊的正確性:這個資訊的本身是否正確。
  ▶資訊的完全性:這個資訊的資訊量是否完善。
  ▶資訊的客觀性:只有我這樣認為,還是別人也這樣認為。

  為了避免盲點發生的機率,人類自然而然地發展了「教育」的系統。不論是社會一再強調「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還是中華民國憲法第二十一條「人民有受國民教育之權利與義務」的「國民義務教育」,都是讓新來到這個世界與社會,對這個世界與社會一無所知的孩子奠基對於這個世界與社會「意識(動詞)」「意識(名詞)」的原料。只是因為是「後天」的教育,每個孩子都是出身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地區,不同的學校,不同的班級,每個孩子接受到的概念與觀念就會變得大方向相差無幾,小細節有所出入。

  ▶概念大方向的相差無幾:引導孩子對事物產生概念的意識,孩子不會對事物的根本產生錯誤的認知。例如蘋果是圓形的,紅色的。蘋果是水果的其中一種。
  ▶概念小細節的有所出入:孩子對事物有了基本的、雛形的、原始的概念,但是有些孩子沒有意識到這個概念還有其他的、延伸的可能。例如蘋果不只有一般常見的紅色,還有「綠蘋果」、「黃蘋果」;蘋果實際上有分「種類」,不是看到蘋果就叫做「蘋果」。
  ▶觀念大方向的相差無幾:透過事情教導孩子,讓孩子產生事情相關的意識。多數的孩子都能成功意識到,且彼此間的意識不會有出入。例如教導孩子在自己手上拿著的物品寫下名字,或是貼上姓名貼紙,孩子都能建立「所有權」的觀念。
  ▶觀念小細節的有所出入:孩子都能意識到觀念,但不同的孩子有著不同的見解。例如「不要挑食」。有些孩子認為自己本來就很喜歡食物,所以自己不會有挑食的問題;有些孩子明白不要挑食是為了營養均衡,所以即使討厭也會把食物吃掉;有些孩子了解這個世界還有很多苦難的孩子吃不到食物,所以即使討厭也會把食物吃掉;有些孩子知道不要挑食,但是因為各種原因,打從心底就是不想要把自己討厭的食物吃下去。

  先不說概念與觀念真的要說起來,絕對不是一個章節、一篇文章甚至一本論文就能說得完,對於如此抽象的哲學概念,我不太清楚讀者能不能理解。因此我將以上概念與觀念的名詞轉換成讀者日常比較聽過的名詞。

  ▶概念對應「常識」與「知識」。不需要經過特別的學習的意識就是常識;需要經過特別的學習的意識就是知識。
  ▶觀念對應「社會」與「自我」。社會普遍的認為,以及個人與社會不同的認為。

  擁有常識,才得以讓自我融入社會;擁有知識,才得以在社會保有自我。不過要注意,常識是社會給予的。如果這個社會的本身是糟糕至極的存在,那麼常識便是錯誤的,這時就需要透過知識去修正。至於知識,自己需要時時警惕自己,不要讓自己陷入知識的四大盲點,並且讓自己的知識與時俱進。不斷地更新過時的資訊,新增新的知識──火災逃生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



  三、內在的困境:生理的限制,心理的把弄。

  因為意識是人(至少截至目前)「無一不例外,而且是唯一」獲取資訊的方式,只要是身為一個人類,都有可能誤解資訊,或是對於資訊判斷錯誤。不過意識除了「沒有意識到」、「無法意識」以及「意識錯誤」的外在困境,還有「意識到,並且正確地意識意識的正確,卻無法順從本意的意識行動」的內在困境。

  內在困境的影響因素可以分為「生理」以及「心理」兩個層面。生理層面可以細分為「可以看見的身體」與「不可看見的身體」兩個部分;心理可以細分為「情緒」與「思想」兩個部分。兩者以時間性來說,又可以分為「短期」與「長期」兩種類型。
  生理層面很簡單。「可以看見的身體」就是「從外觀上能看到,能觸摸到的身體」,例如頭髮、眼睛、鼻子、耳朵、手、腳、皮膚等等。相反來說,「不能看見的身體」就是「從外觀上不能看到,不能觸摸到的身體」,例如大腦、喉嚨、五臟六腑等等。只要身體受到影響,哪怕意識再清晰,也無法順利地做出對應意識的行動。至於心理層面,由於每個人的出身背景不同,難以客觀定義哪些事情會不會受到影響,或是哪些事情的影響是短期或長期,所以我只能說「影響程度因人而異」。

  簡單舉例以上的排列組合。
  ▶短期的可以看見的生理影響:感冒,運動造成的肌肉痠痛,手指吃蘿蔔乾。
  ▶長期的可以看見的生理影響:重大疾病,事故的身體後遺症。
  ▶短期的不可看見的生理影響:女性的經前緊張症候群。
  ▶長期的不可看見的生理影響:妥瑞氏症,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短期的情緒心理影響:比賽緊張,發揮失常。一時衝動,失手殺人。
  ▶長期的情緒心理影響:排擠、家暴、霸凌。
  ▶短期的思想心理影響:接觸到自己從未接觸過的概念與觀念,遇見不同想法的他人。
  ▶長期的思想心理影響:家庭、學校等等外在環境發生的事件,從而塑造的自我。


  四、如何改變想法:先了解想法的本質,再針對本質進行「目的性」的改變。

  現在我們明白「想法」分成「概念」與「觀念」兩種類型,並且明白想法是建立於身體,同時也受限於身體。那麼我們便能開始探討最開始的問題:如何改變想法。
  一個人會產生「改變想法」的想法,大多是基於自己發生了事情,或是在某一個時間點,因緣際會地意識到自己想要改變想法。不過在開始改變想法之前,自己要先詢問自己兩個問題。

  ▶這個想法就客觀上來說是正面還是負面。
  ▶這個想法有沒有妨礙他人的自由。

  想法,可以是好的想法,也可以是不好的想法。在身體的限制之下,很容易因為沒有意識到生理與心理的因素而做出不好的改變想法。因此在改變想法之前,先確定改變想法的想法不是對自己有害,以及不會影響到他人。確定想法的立意沒有問題,才能接著討論改變的方針。


  (一)概念性的改變:確認過去的資訊是否過時,新接觸的資訊是否正確理解,並且確認過去的資訊能否與新接觸的資訊並存。

  隨著社會的發展與時代的前進,資訊必定會有所「新增」與「更新」。因此當我們因緣際會接觸到新的資訊,我們得思考「這個新資訊是不是正確的」以及「我有沒有正確理解這個新資訊」,從而判斷「過去的資訊是否要刪除」。

  ▶新增:舊資訊與新資訊不會相互衝突,屬性上能夠同時並存。這類型的資訊不用特別刪除。例如我在上面提到的綠蘋果與黃蘋果。
  ▶更新:舊資訊與新資訊會相互衝突,屬性上無法同時並存。這類型的資訊通常都是直接刪除。例如我在上面提過的火災逃生。


  (二)觀念性的改變:接納過去的自己,迎接如同重生一般的自己。

  上面的第二大點我有提到「每個人的概念與觀念會因為成長的環境不同而有所不同」。由於概念建立於外在──世界給予自我──而觀念建立於內在──自我接受世界──所以觀念對自我造成的影響會比概念還來得深,同時也不容易改變。因此當自己產生「想要改變」的想法,我必須給予大大的讚賞。
  然而讚賞歸讚賞,古人有云「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一個人要在一時之間就改變自己生活至今的觀念,絕對不是一句「我想改變」這麼簡單。不過「不是這麼簡單」的另一個意思就是「有可能」──很難,但是做得到。

  ▶重視改變的契機。
  ▶找出問題的源頭。
  ▶思考改變的困難。
  ▶研擬改變的過程。
  ▶接納過去的自己。

  簡單舉個例子。一對情侶在個性、工作、生活、性事,幾乎所有方面都很契合。唯有金錢觀,兩人有著級距的落差,總是為金錢爭吵。A男雖然有穩定的工作,但是喜歡吃好用好。沒有存款的習慣,也不喜歡存款。相對B男同樣也是有著穩定的工作,但是B男卻是該省就省,該花就花。沒有太多娛樂性的消費,錢都是花在刀口上。這樣的關係要如何改善?
  首先,先從客觀方面思考哪位要改變想法。雖然兩邊都是穩定的工作,穩定的收入,但是沒有存款,生活就沒有穩定的保障。只要突然發生意外或事故,生活很容易陷於困苦。因此這段關係需要A男先踏出改變的一步,而A男也不負眾望地在一天突然明白自己需要做出改變。
  再來,根本還是一樣,先找出問題的源頭。A男得思考「為什麼自己那麼愛花錢」,「這些錢花在什麼地方」,「這些錢是否有花的必要性」。是因為天性的關係,自己就是克制不住想花錢的慾望?還是因為家庭、學校的塑造,讓自己認為「花錢才能獲得快樂」,或是「人生苦短,及時行樂」?。這些錢花得有價值嗎?是自己熱愛的興趣?是衝動消費?是為了外表的包裝?是時下的跟風文化?這些花錢是自己的必要支出嗎?自己目前的收入能夠維持這些支出嗎?
  最後,在A男尋求改變的時候,不要全然否定過去那個愛花錢的自己。因為在花錢的時候,勢必同時獲得了沒有花錢得不到的東西。只要好好地將得到的東西──例如因此產生的記憶、經驗、知識等等──收穫起來,那麼過去那個愛花錢的自己就不全然是糟糕的。況且現在的自己正是由無數的過去的我組成起來。如果否定了過去的自己,那又如何肯定現在的自己呢?


  (三)目標性的改變:奪回身體的自主權,將達成目標的過程具體化。

  「我知道問題出在哪,但是我不知道我該做什麼,不知道該怎麼做。」

  很多人在面對問題的時候總是會說這麼一句話。然而這些人往往都沒有自覺:自己連「尋找問題的解答」的前提都還沒能完成,何況是後續實際的著手解決問題。
  這個前提是什麼?那就是人類獨有的能力「理性」。當人類進入理性模式,人類便從身體的限制解脫,不受情感的影響,回歸最原始、最純真的自我。面對事情能夠心無旁騖,順利地整理當下的現狀,找出事情的癥結點,提出解決方法並且確實地實行。
  回歸理性,簡單來說就是以上內容的整理:沒有被外在與內在的困境所限制。對於外在帶來的資訊,概念有客觀的事實,觀念有合理的邏輯;對於內在,身體健康,頭腦清晰。精神良好,內心毫無雜念。擁有這樣的前提,才得以進入我剛才沒有特別提及的下一個階段:思考改變的困難,研擬改變的過程。

  很多人會「不知道該做什麼」、「不知道該怎麼做」,正是因為他們連自己要「不知道該做什麼」、「不知道該怎麼做」都不知道。這時透過理性就能先行找回自己要「不知道該做什麼」、「不知道該怎麼做」,而後就能對此進行思考與研擬。
  
  ▶思考:幫助自己的想法建構出一套具有邏輯的系統。這樣的動作說得簡單點就是「計畫」。
  ▶研擬:利用思考建立的邏輯系統,將自己的想法具體化。這樣的動作說得簡單點就是「執行」。

  舉例來說,考試想要考高分,不外乎就是透過「作弊」與「讀書」兩種方式。就客觀上來講,作弊是不好的。所以要考高分,還是循規蹈矩地讀書才是上策。
  「為什麼自己不能好好地把書讀到腦袋」,就是思考。是外在的困境,例如沒有理解書本的內容,所以才沒辦法讀進去?還是因為內在的困境,例如自己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或是發生了令自己心神不寧的事?
  「要如何把書讀進腦袋」,就是研擬。如果是外在的困境,那我要怎麼做?向老師、同學、朋友、父母尋求幫助是一個方法。利用買來的參考書附上的解答回推問題也是一個方法;如果是內在的困境,先天性的問題只能努力地盡自己所能,不能強求。心神不寧的事,是自己可以控制的,還是不是自己能控制的?如果是自己能控制的,那就詢問自己「如何處理這樣心神不寧的事」。如果不是自己能控制的,那就詢問自己「要如何才能讓這樣的事情不影響到自己的讀書」。
  
  利用階層圖能夠幫助自己的思考較為順利。將想法具體化,會讓自己更有執行的方向與力量。
  在計畫的時候,別忘了「執行」的時間也要算進去。
  不過這裡我要強調:思考與研擬只是幫助自己「找到」前進的方向。讓自己「前進」的力量仍然是要透過自己給予自己,也就是我前面所說的第一點「重視改變的契機」。只要是做任何事情,必定都會有所謂的「動機」。事情能不能成功地執行,取決於這個動機夠不夠強烈,由此產生的決心與意志夠不夠堅定。如果自己打從開始就不在乎這件事情,或是這件事情是被他人所迫,那麼再怎麼樣的思考與研擬也是徒勞。


  (四)改變「改變想法」的改變:意識到自己無法將所有的事情都改變得如自己所願。堅強地面對過去,接受無法改變過去,努力也無法改變想法的現在,對於未來抱予「想要繼續活下去」的期望。

  「盡人事以聽天命。」
  清代文人李汝珍的小說《鏡花緣》第六回有寫到這麼一句話。有時候人類再怎麼努力,再怎麼盡力,事情就是不會往自己的理性所想得那樣發展。例如小時候在家庭被父母家暴,在學校被老師和同學霸凌,在路上被陌生人強暴的陰影無法擺脫。又或是不可逆的殘缺與疾病不是說釋懷就釋懷。因此最後的結果,就只剩下「接受」……
  「搞什麼啊?講了這麼多,到頭來還不是一場空?」
  就結果而言是這樣沒有錯。然而就過程來說,自己意識到了,願意面對那些不堪回首的事實,並且為此已經努力過了,盡力過了。這樣的過程對於自己是無比重要的。因為這個過程會給予自己「我想要再試一次看看」的勇氣──再給這個自己覺得可悲到不行,已經沒救了的人生一次嘗試的機會。
  

  面對那些已經努力過、盡力過,卻無法改變的想法而感到自己的無力。沒關係,坦然地接受自己的無力也是一種「改變」。以讀書舉例。再怎麼努力地想要讀好書,嘗試過許多方法,卻仍舊徒勞無功?沒關係,那就坦然地接受這個不會讀書的自己。相對地,往自己有興趣的領域努力,做出一些足以自豪的成果吧。
  
  
  「不管我以前多喜歡某個人、事、物,只要我開始反感,我就會討厭到底。但是現在的我想要改變這樣的想法,可是不知道要怎麼做。」
  回到最開始的話題。雖然你不會看到,但我是這樣想的:比起重新找回喜歡,我認為找出當初讓你反感與討厭的原因才是最重要的。至於你能不能成功地改變,就要看你自己的努力的方向有沒有正確。如果已經努力了卻沒辦法改變,那就坦然地接受自己已經討厭過去喜歡的人、事、物的事實也沒關係──至少你還有「喜歡人、事、物」的熱情,這是我比較慶幸的。




  「The world has kissed my soul with its pain, asking for its return in songs.」

  這句話出自印度詩人泰戈爾的詩集《飛鳥集》。中文翻譯「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報之以歌」。願正在被世界摧殘的人們能夠找到自己合適的方式成長,讓自己成為一個不但不容易因為世界受傷,還能因為看見世界的美好,發自內心地認為「我能夠出生在這個世界真是太好了」的人類。
引用網址:https://home.gamer.com.tw/TrackBack.php?sn=5167587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保留一切權利

相關創作

留言共 5 篇留言

台灣肉字號
我比較在意的點是,哪邊還有餐廳可以內用,難道不是在台灣XD

06-04 08:14

綠葉小仙子
你好。謝謝你看完我的文章,也謝謝你的留言。
看到你這則留言,想必是第一次來到我的小屋。這邊和你說明一下。我撰寫一篇內容嚴謹的文章所耗費的時間,基本上最少都是一個月起跳。至於實際耗費的時間,可以從上一篇發表的文章推算。上一篇是在四月二十四日發表,也就是說這篇起筆的時間是在一個多月左右。那時疫情還沒有如此嚴峻,還是能夠內用的日子。
不只是看完文章,還能針對文章以外的內容提出疑問。你的觀察非常細節與敏銳,在此我必須給予你大力的讚賞。06-04 13:37
綠葉小仙子
另外,我撰寫的題材不一定是近期才發生的事情。很多都是我在大腦封存已久的資訊,只是因為時間不夠,或是撰寫題材順序不同而擱置。這點容我向你補充說明。06-04 13:51
台灣肉字號
原來如此!

06-04 14:25

阿波波
文字和背景有點亮,不太好閱讀,但是文章寫得很棒

06-05 15:33

綠葉小仙子
謝謝你的稱讚。不過這個文字與背景的模板我截至目前用了快七年,還是第一次有人說「有點亮」……如果有其他看完文章的讀者,方便在底下留言告訴我是不是真的有點亮嗎?06-06 02:37
Hiutung_99
很喜歡你這篇文章!期待可以看到更多。此外,我看文章是用黑底(背景)配上白文字,所以沒有「有點亮」。建議可以改變背景,對眼睛有改善。 :D

06-08 09:49


看完有一種說不出的療癒感

07-28 01:59

我要留言提醒:您尚未登入,請先登入再留言

22喜歡★asddanny123 可決定是否刪除您的留言,請勿發表違反站規文字。

前一篇:[達人專欄] 淺談純文學... 後一篇:[達人專欄] 淺談就讀大...

追蹤私訊切換新版閱覽

作品資料夾

zzz54872qw所有人
【敬啟:無法重來的你。】第一集終於完成!謝謝一直以來持續閱讀的讀者們!看更多我要大聲說昨天15:11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