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內容

2 GP

前陣子的人民保姆

作者:絢華│2021-05-12 16:08:03│巴幣:4│人氣:189
基本上我這個人不太看新聞的
通常都是身邊的人好像在討論甚麼時事才會後知後覺的再去找相關新聞
主要的原因是因為不是很喜歡一部分的媒體報導的方式參雜了太多的主觀性
而我其實對於很多事情都是認為既然有正方就也有反方,有時兩者只是因為立場而論點分歧
事實上很難去嚴格的論誰對誰錯


最近這個感覺也蠻深的,主要是松山分局與女教師遭盤查的這兩起新聞,
前者的話是整體案件民眾與媒體大多的風向都認為松山分局想把大事化小,
結果紙包不住火,甚至認為警方有湮滅證據的嫌疑,那要如何對於警方在執法時受人民信賴?

第二件事情則是隨機盤查一名該區面孔陌生之女教師,但女教不願配合,並且兩方有所口角
(雖然這也是爭點之一,亦有人認為警方是在釣魚)而以妨害公務罪強制逮捕,但事後才確定女教真的不是甚麼可疑人物,女教深感委屈而臉書發文,引起大多民眾同感並且決定以傷害罪對該盤查警員提出訴訟。




這邊就隨便講講最近看到這兩起案件的感想好了
這兩起案件在前陣子算是媒體的焦點,主要原因是大大影響了警察在民眾心中的印象。

第一起案件個人不評論太多,但也有人指出,松山分局之所以原本想大事化小息事寧人的緣故,
是因為在警方這樣的體系之中是有連坐處分的關係,本來只是一名教官的行為不妥,
但如果要處罰會有很多人一起連坐,那幹嘛沒事找事情讓自己受罪?
所以才會想辦法互相掩蓋事實,這也間接說明了警政體系中由於還存在著連坐處分,自然會受到連坐處分缺點的負面影響。
只能說連坐處分個人並不認為是一個先進的國家應該採取的懲罰機制,
以極端難聽一點的例子去講就是畢竟我們不是古人,
不應該再適用類似誅殺九族滿門抄斬這樣的罰則,一來是連坐法容易傷及無辜、
二來就是如同現今得這個案子一樣,會有互相掩蓋事實來躲避懲罰的現象,
這樣反而不見得對整體環境紀律有所幫助,甚至帶來反效果。

但實務上不知道是華人的思想受 養不教 父之過 教不嚴 師之惰 這樣的影響太深還是怎樣,
實際上現今社會上還是很常看到一人犯錯而相關人士串聯受罰的情況,
另一個例子就像先前的太魯閣號一樣,還是有很多的想法會認為台鐵有所「督導」責任。
或者是政治上選舉落選等等諸如此類的,實務上還是會看到連坐處分的現象。
但說難聽一點,老爸老媽都不一定管得動小孩了,
怎能期待社會上素昧平生的陌生人能把所有人督導到好?
真要這樣做說不定還會衍伸出很多職場衝突的環境問題。

概括的來講只能說人民對於個人的所有行為必須為自己負責的意識不夠強烈。



第二個案件的話 坦白說由於經歷接觸過人權團體的緣故,立場會比較偏向坦護女教師一點,但是同時我也理解警方的苦處。

其實說得諷刺一點,類似的警方盤查爭議也不是第一次了,不然這次怎麼會引起這麼多民眾感同身受,甚至說警察就是「有牌流氓」
但更諷刺的是,我知曉過去有一起也是民眾遭盤查的案件,但報導上輿論卻是完全相反。
只因為那個民眾是台大法律系教授,遭一連串警方的詢問過後很不耐煩,最後警方問:「你是做甚麼的?」民眾回「我是台大法律系教授,妳最好不要惹我」

結果當然是這名教授被民眾罵到臭頭說他「耍權威」

但是這就奇怪了,不管是女教師還是法律系教授,基本上他們都是有權拒絕警方的盤查來維護自己的權益的,那為甚麼民眾反應確南轅北轍?

其實很簡單,大部分的人的心裡都同情弱勢。
就只是這樣而已,很簡單且廉價的正義感。

女教因為跟員警有肢體上的衝突,並且也受傷了,所以利益已受損,受人民同情。
教授因為拒絕配合員警,並且他真的是法律系教授,盤查的警察摸摸鼻子走人,所以反而人民變成同情警察。




因為知道這些事情,所以很感嘆廣大民眾是很容易受媒體煽動且愚昧的。

另一部分則是在這些實際情況背後,另一面警方也是有所業績上與執行公務上的壓力,並不是我想幫員警說話,而是這也是另一面的事實,基層員警的業務繁重,要如何保持正確的心態與情緒在執行公務時與民眾相處,這也是不得不探討的一個問題,而不是說今天就是怪警察就沒事了,畢竟這是實務上的警政方面不得不重視的問題,不然未來類似的衝突依然會出現。
再來就是強制力要在各種情況使用到甚麼程度、是否過當,其實都很難定一個絕對的標準。

警察不開槍你怪他為什麼要讓嫌犯跑掉,甚至被嫌犯攻擊拿刀刺傷
警察開槍你又怪他為什麼把嫌犯打死,他的罪又不致死,講到好像子彈可以百發百中一樣

這些都是很值得去探討的,然而我卻鮮少看到有人願意去討論這些問題
比起是非對錯的立場問題,好像更沒人在乎要如何解決問題

對於人類的矛盾    深深感到無奈
引用網址:https://home.gamer.com.tw/TrackBack.php?sn=514671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保留一切權利

相關創作

留言共 3 篇留言

淡綠默
其實以人類的行為學來說.比較不為矛盾~大多數人會討厭"靠勢(台)"的人-->藉由自己的成就.職位.權限.使用在不當的地方都會引發絕大多數人的反感~

而從小到大所學習.建立的道德感.審美觀.行為能力.也大多數是從父母.社會文化~生活環境.書籍的耳濡目染~所建立起來的.

但如果把自己的行為認知架構打碎之後~有什麼是對的.還是錯的呢?這世界讓每個人從娘胎生下來有告訴每個人必須肩負起什麼任務嗎?其實是沒有的~這世界沒告訴你必須在這一生完成哪些條件.這也意味某方面來說.每個人生來是自由的--->當然得也必須為自己所做的事情負責就是(相對論)

回到人的矛盾點.以人類行為學來說~每個人從小到大學來了一身.道德正義感.站在客觀的層面上.人們會以自身的道德正義感來評論某件事情~但是當事件落到自己身上時.人的求生欲就會展現出來了~想盡辦法的去抵抗違背本身的道德感~但其實"求生欲"是大自然本生給予的表現~並無對錯~ 人之所以會覺得"矛盾"的這件事情~正是因為建立在自己認知上 出現了偏差(自己認知上不該出現的事情)~但有趣的是~每個人所認為的矛盾.卻每分每秒不斷發生~ 但去試著打碎自己一直以來的認知.從任何觀點去看待同一件事情.你會有豁然開朗的一天~

雖然要從不同觀點去體會.必須要有所經歷和歷練(這也是人說的圓滑).但也不是每個人都會有這種體悟就是~只要你我還是一直依靠著 這社會幫我們建築起來的道德認知大樓(我覺得像一棟"大樓"."大樹"也可以)~所有的矛盾就會一直不止息的出現~

05-12 20:07

絢華
那名教授知所以會這樣回答,其實也是警察問他做甚麼的(職業)
所以教授也算是據實回答,只是「最好不要惹我」這句的確有些挑撥
雖然以他的知識應該也是隨便就能找出警察是否合法盤查的回應
只是警察選擇先退一步


其實認識到自己的自我矛盾算是一個成長很重要的環節
這在先前的日誌我有稍微提過
https://home.gamer.com.tw/creationDetail.php?sn=4740031
這確實是人心裡機制上的本能行為,也就是說其實說白了就是認知失調
不過唯有查覺自身的矛盾與自我省思獲得突破,人才有可能突破自身角度增廣見聞


基本上社會的價值觀是一直在變化的,既然一直在變化,那要論是非道德就沒有一個絕對的基準
甚至我有時會覺得,矛盾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種正常的平衡現象05-12 21:20
淡綠默
矛盾有時候的本身~也存在於自身價值觀排序.例如本人知道這樣做是犯法的~但是內心所認知的價值排序卻是在.犯法之上~所以會知法犯法~

這跟許多事情有關係.情人.家人.尊嚴~當有人擺這些.情.事.物~擺在心中排序高時~即使自身擁有道德觀~也會不惜一切違反法律~

例如捷運殺人.殺童.等虐殺案件~因為他們並不把下手的對象當作內心排序上的優等席~而是出自於自己內心更高排序的價值而行動的~但他們也知道這樣做在這社會上是不正常的~

05-12 21:47

絢華
你提到捷運殺人的案子我想到北捷事件,讓我想到看過一些文章其辯護律師表示當事人對於殺人「誓約」非常的執著。

https://today.line.me/tw/v2/article/%E3%80%90%E9%BB%83%E8%87%B4%E8%B1%AA%E5%B0%88%E8%A8%AA%E5%9B%9B%E3%80%91%E5%A6%82%E6%9E%9C%E9%84%AD%E6%8D%B7%E7%9F%A5%E9%81%93%E6%9C%89%E4%BA%BA%E9%A1%98%E6%84%8F%E5%82%BE%E8%81%BD%E3%80%80%E6%88%96%E8%A8%B1%E9%82%A3%E4%BA%9B%E6%AD%BB%E5%82%B7%E5%B0%B1%E4%B8%8D%E6%9C%83%E7%99%BC%E7%94%9F-YZX5JQ

當然一般民眾一定會覺得在瞎扯蛋甚麼東西,因為這種莫名奇妙的理由去殺人?
而鄭的犯案動機之一就是希望他在動手後能夠當場被警察擊斃,但事實上捷運平常不會配置配槍員警;
他也以為自己被抓到後會很快被執行,但律師告訴他一般的死刑案件通常不會這麼快,定讞後過了好幾年才執行的反而比較多。
他完全沒有這方面的知識,都是律師律見後苦笑著告訴他的,所以他對於這個社會實際運作的理解是很明顯不夠正確充分的。

雖然法務部也許是為了平撫民心,鄭的確如願以償的提前被槍決了。
其辯護人也想試著去搞懂他詳細的犯案動機,但是鄭與律師團溝通時的心理防衛很強,所以這個問題就在他被槍決後如此石沉大海,上述文章也只是律師的推測而已。

有時我會很想以犯罪心理的角度去試著理解這些人的想法,但畢竟我也不是相關背景出身,其實就只是不想隨著媒體或者普世大眾對於一個人的形容跟印象去了解他,而是出自於我自己跟其接觸來了解。
(也可以說是我不相信媒體跟任何人對人的評價)05-14 08:24
淡綠默
曾經有一部日劇叫"告白" 其實描述故事裡犯案"中學生"的價值觀理念~如果有看過會稍微理解我表達的意思~但是沒看過我是蠻推的 XDD

其實不管發生什麼事情.某人做了什麼事~都是存在一定的合理動機~這與他人成長的家庭.以及從小到大賦予的觀念~有一點點關係~ 簡單舉一個例子.從小時候長期缺乏愛.長大後會非常渴求被愛--->也會嘗試做任何事情來獲得他人的關注及讚賞~當然這舉例也只是一小部分~任何事情會發生.都是有一定的理由~但是我們不可能去關注他人的"人生"~一但要去理解一個人~在每個人的內心.人生.記憶都像一塊一塊複雜量多的拼圖.要拼湊其實不容易~ 不過我還是推薦""告白""這個日劇~雖然非常古老~但是很有意思~

05-14 17:39

我要留言提醒:您尚未登入,請先登入再留言

2喜歡★nasee 可決定是否刪除您的留言,請勿發表違反站規文字。

前一篇:LEGAL HIGH 系... 後一篇:自由與暴力...

追蹤私訊切換新版閱覽

作品資料夾

maochinn大家
開箱了why-STUDIO的狂三!看更多我要大聲說6小時前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