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換
舊版
前往
大廳
主題 達人專欄

A History of England-大難臨頭的查理(下)

帝國人 | 2020-06-22 19:02:27 | 巴幣 50 | 人氣 800

◎此篇為本小屋英格蘭簡史系列作之一,若有之前背景上的不瞭解,在此附上連結:

(一、)內戰爆發

1642年,英國全面爆發內戰,查理在北方約克掀起了大旗,要求英國人民特別是貴族響應國王的號召加入對國會派的戰鬥,然而查理的支持者很多都是來自北方與西北方的大地主與農民,而他的對手國會黨則是東南沿海的大商人與市民,從裝備上來看,國會黨本身擁有著巨大的財源,英國最主要的港口均由他們所掌握,有著足夠的稅收與想要改善自己地位的市民與農民,在薩賽克斯(Sussex),國會受到了工匠與絕大多數的業者之支持,約克(York)的布料市鎮如里茲(Leeds),布萊福德(Bradford)則無保留的支持國會,農業區則是國王的勢力範圍。而在宗教上,清教徒與部分國教徒支持國會,而天主教徒則站到了國王一側。

艾吉希爾之戰(Battle of Edgehill)上的查理一世

當革命擴大到全國範圍時,兩者的分野也出現了,支持國王的被叫做「騎士黨 Cavaliers」,支持國會者為「圓顱黨 Roundheads」,在當時的情況,由於查理因愛爾蘭叛亂,已經有一隻足夠的軍隊在北方,對於國會呈現了初期的優勢,但是查理甚麼可以就是打仗差的不行,1642年在艾吉希爾之戰(Battle of Edgehill)戰勝國會黨後,國王的腳步就慢了下來,遲了整整三個禮拜才進軍倫敦,這時國會別無他法,由皮姆(John.Pym)由首,付出巨額款項,包括了一個月三萬英鎊的軍費,並承諾蘇格蘭在英國建立起長老教會並取消主教,要求蘇格蘭出兵。

「圓顱」之意便是把頭髮剃成光滑圓型,不留邊幅,是清教徒的典型打扮

1664年,蘇格蘭向查理一世宣戰,南北夾擊下查理別無他法只能迎擊,在同年7月2日,在一場暴風雨的夜晚,蘇格蘭人與英格蘭國會黨並肩作戰,在馬斯頓(Marston)痛擊查理一世,該天王軍由查理的姪子魯伯特(Rupert)帶領,麾下一萬八千人,王軍一度透過騎兵衝擊打散了國會的騎兵團,但是蘇格蘭人運用游擊戰術,吸走了魯伯特的注意,讓國會的主要將領克倫威爾(Oliver Cromwell)重整騎兵團,並反覆衝鋒王軍步兵陣線才終告勝利,同時雖然在馬斯頓取得大捷。

但是國會黨在其他地方表現差勁,同年在康沃爾(Cornwall),國會的薩賽克斯軍陷入王軍包圍的圈套,同時曼徹斯特伯爵(Earl of Manchester)追擊不力,讓超過半數的王軍溜走,國會不能饒恕這種行為,1645年,國會通過法令,剝奪了所有貴族以及下議院議員的酬勞金,並彈劾前面兩者,並由費爾法克(Sir Thomas Fairfox)擔任軍隊主帥,並由克倫威爾組建了新的軍隊「鐵騎軍 Ironside」,鐵騎軍是「職業軍隊」,並由國會授權得於全國範圍內徵招,不受限於地域限制性,他們使用直劍作戰,類似於往後出現的胸甲騎兵(Cuirassier)這支軍隊於1645年的奈斯比之戰(Battle of Naseby)重創王軍後,查理一世已無可用之兵,僅僅幾年查理已經徹底失敗。

一個鐵騎軍的裝備,配有胸甲、直劍

(二、)查理的妥協

由於皮姆等一眾國會議員答應蘇格蘭人的條件,兩者在1643年已經簽訂了「莊嚴同盟 Solemn League and Covenant」,清教徒與蘇格蘭教會聯手一同建立起新的國會與改革教會,在童年他們擬定了「崇拜指南 Directory of Worship」,以之取代他們認為充滿羅馬風格的共同祈禱書(Common Prayer),1646年,國會通過了建立長老教會的法案,然而這種教會不是一般英國人能夠接受的,長老教會過度強調喀爾文主義與原罪論,但是市民力量的增長,以及因信稱義的教旨被廣泛傳播,人人均可以透過研究來了解上帝,如彌爾頓(John Milton)於1644年所言:「雖然世界上有許多教義爭取人民的相信,因而真理存在於其中,但由於我們放肆與自閉,所以不應該懷疑它的力量,讓他與邪說鬥爭吧! 誰聽說過真理會在一場自由而公開的戰鬥中失敗呢?」,真理越辯越明的思想在英國群眾內傳播後,帶來的影響自然是長老會的危機,長老會既然想建立一套純粹的清教徒教會,但又因其思想屬於新教派別,導致人民對其產生懷疑態度,也是預想之外的結果。

莊嚴同盟,是長老教會在英國紮根的嘗試

1647年,國會強硬的推行長老教會的同時,也解散了軍隊,軍隊裡已經有不少軍官對於長老教會產生了疑問,然而解散軍隊這一舉動只激怒了那些兵員,同年軍隊爆發叛變,佔領倫敦並組成了軍事會議(Council of Army),要求懲罰保皇黨與國會議員,並繳清軍隊的餉款,九月,他們同查理談判,此時查理仍舊是國王,所以克倫威爾給他一個條件,要求他定期開國會,寬容新教,甚至容許國王監督教會,但查理表示:「不要,你們沒有我不行」。

查理趁夜逃亡,逃到了威特島,而蘇格蘭由於憤恨長老教會的推行失敗,而入侵英格蘭,但蘇格蘭人很快地就被克倫威爾於艾爾山(Aire Gap)殲滅,並緝拿回了查理,同時整肅國會,逮捕了眾多議員,這次議會也被稱為臀部議會(The Rump,因為國會議員坐太久,椅子上都有痕跡了),同時人民對於查理極為不滿,認為他挑起內戰又勾引蘇格蘭人(雖然國會派也做了一模一樣的事),於是查理在1649年被帶上法庭,被國會組成的最高法院審判,判決出爐是「叛國罪」。這是歐陸首次有國王被判刑,而且是罪名是背叛國家,前所未有的方式也確立了國會在日後的最高權力,當今英國國會有「國會主權」不受任何司法審查,也是源自於此。

鄧巴爾(Dunbar)之戰,克倫威爾重挫蘇格蘭軍勢

(三、)查理之死與共和國成立

一月三十日,查理被砍下了腦袋,現場群眾並沒有群情激憤,或著是喧囂漫天,而是極度沉默,查理在臨死前沒有任何的膽怯,而是穿上了厚重的衣物,在大雪紛飛下,說出了自己對於英國臣民的最後幾段話:

「為了人民,我真誠的希望他們的自由和權利受到保障。但是我必須告訴你們,人民的自由和權力在於根據法律進行統治,根據這些法律,他們的生活和財產才會是他們自己的。他們的自由不是要在政府中分一杯羹,,這不是在貴族爵士們所說的附屬關係。人民和君主是完全不同的事物。因此,我要說的是,我希冀人民能達到如同我訴說的這種幸福,而他們卻再也享受不到的」

查理的舉動印在了英國人民的腦海裡,起初還沒有甚麼影響,但在克倫威爾開始建立起他的專制政體的時候,對於查理的最後背影開始環繞在英國人的腦海裡,首先在查理死後,國會已經開始分裂,國會分裂為兩個派別,一個是顯貴派(Grandees),一個是平等派(Levellers),前者認為參政是有財產的人的事,而後者則支持平等主義,平等論者讓一些主政者感到恐懼,在1649年,國會鎮壓了一些信奉平等派的信徒,他們支持土地的公有墾殖制度,牴觸了這些當權者,從而確立了共和國是一群地主、清教徒與商人的軍事共和體,在國會被解散後,克倫威爾急切地尋求新的正當性來源,他組建了貝爾朋國會(Barebones Parliament),由一百四十人的議員組成,1653年,國會通過了,「政府的法定文件 Instrument of Goverment」也是英國史上第一個成文憲法,克倫威爾也成為了護國公,起初共和國的六年,吏治清明,且治安獲得保障,1655年猶太人也能定居於英國並獲得信仰自由的權力。

共和國的對國王的極刑與新的理想,如同法國大革命一般,充滿了她的活力,在軍事上,克倫威爾先後征服蘇格蘭與愛爾蘭,並於後者展開慘絕人寰的大屠殺與殖民,並從西班牙手中奪取牙買加,但光榮的軍事征服帶來了許多壓力,首先克倫威爾的秩序仰賴於軍事統治,1655年他聽信他的軍官團,將英國分成11個部分,每一個部分都有一名軍事總督統轄著500人的騎兵團並指揮英國民兵團(Fyrd),克倫威爾也與查理一樣,頻繁的解散不合他意的國會(1658年),1656年已經有人試圖行刺克倫威爾,他的軍隊在地方上,素質不一且常以恐嚇,禁止民間娛樂等方式來壓迫地方,而英國對於國會自由的渴望,也讓共和國在克倫威爾死亡後,土崩瓦解。

里查.克倫威爾

克倫威爾的長子里查(Richard Cromwell)繼位,然而地方上的軍人政治已經觸發了仕紳的反感,同時里查的威望不足,完全無法維繫軍隊,加之軍費開支的龐大、富人(也就是那些議員)不須納稅,已經使貧窮階級感到極為反感(那些平等論者),所以查理一世的兒子查理二世(Charles II)宣示了布萊達宣言(Declaration of Breda),聲明自己要大赦天下,支付所有欠餉,在查理回來的那年,教堂鐘聲大作,鮮花灑滿街道,倫敦市民痛快暢飲,他們擠上了街頭,就為了爭相看著他們的國王回家,而共和國也如同粉塵一般被掃入了角落。


大難臨頭的查理(上):

創作回應

小鸚
歷史系列 讚讚
2020-06-22 19:52:07
帝國人
[e12]
2020-06-22 19:57:11
野戶
2020-06-24 22:52:01

相關創作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