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換
舊版
前往
大廳
主題

滴漏式咖啡手法02 - 如何調整手法

鬱de | 2020-04-19 21:46:20 | 巴幣 0 | 人氣 225

首先我們必須搞清楚自己的目的是沖出一杯好喝的咖啡
什麼味道才算[好喝],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定義,而且隨著當時心情與經歷,這個[好喝]的定義一直在改變。

豆子本身從一開始就決定了風味是如何,所以你要沖出一杯好喝的咖啡,先從挑選出你喜歡的豆子,這邊建議多到咖啡店喝喝看,一些專賣咖啡豆的地方都蠻樂意提供免費的試喝,在這邊你也可以詢問店家是如何沖煮的。

調整沖煮方式,會讓你更深刻認識同樣的豆子因為沖煮方式不同而呈現不同風味。

滴漏式咖啡沖煮變數主要這幾項:水溫、時間、粉水比、研磨度、流速

1.水溫,大都採用水溫約攝氏85~92度C區間
這邊我建議水溫調整看你酸苦味比例,如果想再酸一些且苦味少,水溫降低;如果想要更苦且酸味少,水溫上升。居中為攝氏88度C,遇到淺焙豆,酸味比較明顯,一般是建議水溫較高,這樣子酸味不會太多,而深焙豆則相反,本身苦味較多,酸味不明顯,建議較低的水溫。
近來有很多有趣手法,就是前段用高溫水,後段用較低溫水
有興趣可搜尋:台灣區沖煮賽冠軍 Sherry 甜甜圈沖法

2.時間,大部分沖煮時間落在兩分半結束
時間有很大的寬值,可以快到一分鐘內沖完,慢到五分鐘才沖完,沖煮時間太快可能會導致咖啡本身風味來不及釋放就已經結束萃取,導致味道單薄,沖煮時間太長會讓咖啡澀味、雜味過大導致難喝。時間上調整我建議是看咖啡液滴的顏色變化,在一開始滴漏咖啡液滴呈現淡黃色,慢慢濃度上升,呈現紅褐色、咖啡色,然後變稀薄,淡褐色漸漸透明,建議在淡褐色就可以結束萃取。

3.粉水比,大都在1:12~1:16之間,指的是咖啡豆克數與下壺的水量毫升關係,有部分人是採用沖煮使用的水量,我的習慣是用下壺的水量,而忽略掉咖啡粉層吸收水量。
例如說:咖啡20g,下壺水量300ml,那麼300/20= 1:15的粉水比,即1公克咖啡豆沖出下壺15ml水量。
假設上層濾杯中咖啡粉層殘留30ml的水量,那麼根據咖啡克數與沖煮使用水量比值,即咖啡20g,沖煮水量300ml下壺+30ml粉層吸收水量=330ml,330/20= 1:16.5的粉水比。
粉水比主要調整的是咖啡濃度,粉水比越低,咖啡越濃,如1:12;粉水比越高,咖啡越淡,如1:16,看你喜歡喝多濃來去調整。
有些人則會喜歡沖出1:12的咖啡,整個萃取結束後,咖啡下壺直接加入白開水來調淡成它喜歡喝的濃度,這也是可以的,只要你覺得好喝。

4.研磨度,研磨度沒一個嚴格、標準的定義,不會用什麼 200目篩(孔數/平方英寸)
大都是用肉眼去粗略的判斷,一般滴漏式咖啡以大約 粗砂糖再粗一點點 那種研磨度來進行沖煮。這邊我建議研磨度調整以 雜味 來去調整,就是說當萃取過度時,咖啡會呈現濃烈且不好的味道呈現,這情形常常在義式濃縮咖啡發生,所以義式咖啡espresso大都使用混合豆原因在於這裡,用不同的豆子來互相彌補味道上的缺點,在滴漏式上用混合豆會覺得說個性不明顯、味道太過於混雜,在這邊研磨度粗些可以抑制萃取過度發生,如果風味萃取不夠多出來,可以增長萃取時間或者使研磨度更細些。

5.流速,流速是指說在萃取時間裡,濾杯滴漏流水的速度。
它的重點在於咖啡在萃取過程中,前面出來的氣味與後面出來的氣味不相似,甚至差很多,通常滴漏咖啡萃取過程從前到後出來風味依序是,酸、甜、苦、澀,萃取到澀味開始出現之前就停止。如果想要甜味明顯可以使中段流水速度加快,會更好帶出甜味;想要更豐富水果酸味,前段水量多些,前段流速相較後段流速快,可以使酸味明顯;出來咖啡本身缺乏body厚實度,那麼可以前段流速降低,後段流速增加,讓咖啡增添些苦味會有更好的味道厚實感。

這邊我覺得重要的5個變數述說,主要是加強些概念,但實際上是看你經驗累積,多留意自己的手法操作與操作後出來咖啡風味變化,不知道從何下手來讓一袋好的豆子有更好的味道呈現,不妨請別人喝喝看,讓他們說說感受、意見,或者多多詢問店家沖煮方式。

創作回應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