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內容

3 GP

[達人專欄] 【遊記】2017 Makerfaire-Prototype第一屆創客藝術展活動心得

作者:伊洛貓 -Type α-│2020-01-24 13:48:11│巴幣:6│人氣:402
是說這好像是兩年前的活動了,結果到現在才寫完這篇

參加過大學的新創社團邀請的MakerFaire志工才有機會接觸到這個活動(自己認為最大好處主要是因為能免費入場+有附午餐吧,剛好又很好奇這個活動的內容)。然後不知道為什麼有好幾張照片非常模糊…可能因為光線問題吧

內容因為時間久遠可能會有所缺失,但展覽作品的網站都還在。下面介紹的作品也會放上相關連結


會場區的門口,當時是早上九點,會場這邊還在準備當中


離志工工作時間大約還有數分鐘,就稍微看了一下隔壁的講座。邀請到了來自日本的Maker勝田哲司,介紹了機器人樂團的演出(細節因為剛講完開場就要開始工作所以就不太清楚了)
這邊有相關的介紹,等下也會提到這個作品


演講當中有展示了這件作品。衣服材質上使用了不織布形成了服裝的立體雕塑部分,藉由拍打衣服上的這些部分來發出不同的聲音,即使手上沒有樂器也能夠藉由肢體動作來達到即興表演的目的。演講過後在展場那邊也有展示這兩件衣服



這邊就是本人志工服務的展場了,主要為擔任解說員的工作。一開始會分配好要解說的作品與要跟參觀的來賓提及的內容,有時候該作品的作者在場的時候可以引導其現場示範或是作更深入的解說


=====================================================================

離峰的時段也會在展場內看看不同的作品,就稍微介紹幾個自己喜歡的作品吧:

這是一台不靠電力、不使用任何晶片與電腦運作,完全仰賴機械動能驅動與齒輪參數計算的3D列印工具,用來列印的材質為以前常見的陶漿(陶土),藉由更改齒輪的種類與速度來畫出不同的圖樣


旁邊的運作原理說明以及原型機等介紹,簡單來說就是機器上的每個齒輪都有著不同的機械參數,運作時能夠藉由不同的齒輪組合來決定圖樣的繪製方式,也因此能夠產生出各式各樣的造型。這邊還有一個很簡易的木製原型機的展示


展示的成品,有一部分已經有上釉了


作者的現場展示,跟上面說的相同,主要藉由更換不同的齒輪來畫出不同的線條。且由於是非電力驅動,需要經常去拉動旁邊的砝碼來維持動力(以重力來帶動齒輪運作)

另外作者也有提到Z Machine名稱的由來,因為Z為英文的最後一個字母,代表著「為了因應世界末日時」的意象。可能在不久的未來,當電力與各種科技因為資源缺乏而無法持續下去時,這種依賴傳統19世紀工藝的機械裝置反而能夠成為有效利用的工具

這也是對於現在科技進步的反思,雖然說科技帶來了許多的便利,但現在人們往往不會去注重其中的運作原理,將許多的事務視為理所當然(作者稱之為科技的「黑箱化」,或者說是如同魔法的存在),希望能夠藉由這個作品喚起過去那分無法被科技取代的實體感,包含其中的構成與運作模式等許多值得學習與深入研究的地方


=====================================================================

感覺這個是比較親近於周遭的題材了,雖然說比較是注重於台灣過去幾年的抗爭活動,但感覺現在也適用吧。藉由數位的方式記錄各個參與社運與抗爭活動的人們,來讓觀看者能夠重回當下的環境,並讓更多人夠重視生活周遭的各種社會議題

除了有著各種不同動作的人形與照片之外,還有許多關於聲音與影像的紀錄,可以藉由觀看與操作此作品的互動裝置(有一個類似電極感應的裝置,可以聽到現場不同的聲音)來更進一步認識這些活動的意涵。而人形螢光的外表也代表著在被壓迫與事實仍然模糊不清的暗黑狀態下依然能夠發光發熱,使得眾人能夠看見這些人的付出與希望,並且在之後的未來仍然不會被遺忘

而第二張圖的上升模型比較親近於情緒方面的展現,一樣描述人們因為壓迫與真相未明的環境之下壓力逐漸上升,緩慢且可能不容易察覺。直到最後重重落下並發出極大的聲響,也就是將積累的壓力整個爆發出來。雖然說爆發之後往往會帶來不愉快的紛爭與衝突,卻能夠成為重要的共同記憶與經驗,並確保在未來不再重蹈覆轍


=====================================================================

跟上個作品算是類似的理念吧,呼應了之前的雨傘革命。在性質上也是藉由此作品達到發聲與擴散的目的,聲援那些人權曾經受到迫害的人們。於雨傘下方製作小型的投影機,讓圖片能夠投影在白傘上使眾人能夠看見

這邊還有一個需要事前報名的工作坊活動,而圖紙本身也有開放自由下載。符合了開放設計的精神,將內容做成圖像分享給那些需要伸張公義的人們


=====================================================================

這件也是個人還蠻喜歡的一件作品。讓參觀者能夠藉由作品的麥克風錄下自己的訊息,內建的程式會將錄音當中的音量與頻率等內容以3D圖樣的方式即時呈現並記錄下來,之後可以藉由3D列印的方式將這份資料實體化並保存。並可以藉由掃描此模型來還原此段留言(可以把它想像成是3D版的QR碼或是AR相關的功能)

目前來說實體化的技術在過去大多僅限於文字或是圖片,而像這種聲波數據資料能夠以實體的方式儲存算是目前很少見的創意吧。但要保存實體的完整性以及能夠成功掃描的話又是另一大學問了。當時跟參觀者展示的時候有很多件音檔讀不出來,多半為模型受到磨損或是因為波形太平淡而無法辨識


===========================================================

以類似DJ滑動唱盤的動作,轉動與歌詞顏色相同的圓球來讓歌曲能夠成功演出。作品的目的是希望能夠作為高齡者的復健工具,用來活化手眼協調的功能,並增進顏色辨識能力。因為目標客群為高齡者,遊戲收錄了三首懷舊歌曲(望春風、雨夜花與流浪的吉他),而且開始前還有刷ID卡片的動作,進而辨識與對應不同的表演者



=====================================================================

作品裝置以正投影的方式來呈現能夠讓金魚(這邊稱作海精靈)自由悠遊的水缸。觀看者可以藉由手部觸碰投影的任何部份來產生一些水花與波紋,並可以使用手機讓投影中的海精靈撈起或放回手機的螢幕

原理為偵測手部的撈起與放下的動作,藉由偵測手機於投影的位置來將投影中的金漁撈至手機上,結合了虛擬與現實的兩個層面


=====================================================================

類似排笛的效果演出,原理為讓空氣吹拂不同長度的管子來發出不同聲響,而空氣管的長度可以藉由調整管內的水位高低來達成,可以使用作品當中的平板裝置來自由調整每段的聲調與強弱

雖然說很多人幾乎都是在隨便亂玩就是了…有時候太吵還要自己暫時去關掉


=====================================================================

有生松子 Pinecone節奏誘捕器 Rhythm Trap 兩個作品。前者為一動力雕塑,藉由其中的氣動機械構造來進行收縮與展開,呈現出不同的視覺變化。後者藉由中間的裝置釋放出隨機方向的空氣動力來發出不規則的聲響,失控在現今社會中是不太希望遇見的,但也造就出了獨一無二的體驗


=====================================================================

展示著一隻位於籠中的蝴蝶,將雙手靠在蝴蝶兩側,蝴蝶會因為手上的靜電而能夠拍動翅膀。與前一個作品相同,也是注重於觀眾與作品互動的模式。雖然作品的反應是自動化的,但能夠藉由此互動過程來展示出其中的情感


=====================================================================

主要藉由魔鬼氈撕開的聲音所引發的聯想。提及了每個人都曾經經歷過一些傷痛,而回憶起或是向他人敘述這些事件時會像是重新撕開這些傷口,難以向他人完整地以文字作為表達。唯有自己最清楚其中的過程

另外可以在撕開的作品當中看到片段的文字,也是呼應了難以向他人完整表達的這個想法


=====================================================================

也是個人蠻喜歡的作品之一。整個作品為一件有著各種不同造型機械昆蟲的生態箱,這些機械昆蟲的翅膀上都備有小型的蓄電裝置與太陽能板作為翅膀,經過手電筒照射之後會發出不同的聲響與亮光,進而譜出不同的樂章

還蠻有趣的是作品並非使用預錄的真實昆蟲叫聲,而是使用了機械的合成聲音來模擬這些聲響


當時展場的第二天還蠻多人去跟這個作品互動,雖然說使用很多次難免會有幾隻故障,但多數都能成功發出聲響,參觀展覽的各位也都還蠻喜歡這種互動裝置。


=====================================================================

最後一個算是展覽內難得的群體創作吧,將一千多個不同的圖樣設計組合而成的大型藝術品

官網上的解說提到此作品使用了「參數式設計」(Parametric Design)與「客製化製作」 (Customized Manufacturing)兩個主要的媒介,由學員親身操作CAD / CAM(電腦輔助設計/製成)而成。雖然說可能不太理解其中的過程,但就作品來看不管是遠看整個裝置的全貌或是近看每一個圖樣的細節都是很有趣的體驗


=====================================================================

還有一些其他的作品,有興趣的話可以到官網上閱讀這些作品的介紹

=====================================================================

室內展場介紹完之後來逛一下戶外的博覽會專區,這邊就有各式各樣的攤位可以參觀。圖片上的是由Nico-tech (可以去N站搜尋「ニコニコ技術部」這個標籤)的作品,分別為會動的腐生物機器人以及自動繪圖機

說到Nico技術部,順便提一下之前看過的開關機器人影片,簡單來說就是將機器人的開關打開之後,機器人背後上會伸出一隻手臂來把開關撥回去。然後這影片的展開真的是佩服日本人的創意啊…


還有這個忘了是什麼的球,印象中應該是太陽能動力與一些平衡裝置的作品


北科大電機系的仿生多關節機器魚,當時有現場展示其游動


還有一些其他不同的作品,比較特別的應該就是第一張的VR陶藝製作遊戲吧


=====================================================================

然後是展區對面的自造遊樂園與創客競技場區域了。但因為是志工活動下班之後才有時間逛,有很多地方的活動已經結束了

早上的演講當中提到的機器人樂團,在顏色與燈光的使用上非常的亮眼。除了現場演出之外還有類似機器人算命的互動活動


將Scratch那樣的計次與條件迴圈結構實體化成積木的模式,藉由設定好前進的方向以及步數、何時跳躍或改變方向等指令來引導遊戲中的角色達到目的地


可以用聲控來玩的夾娃娃機,以及像是足球機器人等互動裝置


也有像這樣可以自行設計簡易小遊戲的機器


竟然有湯米大的攤位!攤位除了各種樂高模型之外也有關於樂高漫畫的製作方式


各種不同的機械樂器,那個亮光的小提琴還蠻好看的


可以互動的機器人與LED燈光效果的服裝


機械手臂與一些雷射切割相關的作品,印象中高中專題課時有做過這樣的東西


3D列印與其他相關的作品


創客競技場區域,當天活動結束前才有時間去逛所以當時只有看到最後一場


另外一邊的陸上比賽場地


===========================================================

結語:
沒什麼特別要提的,就很高興到現在還記得這個活動並把這篇心得生出來吧

還有大家這幾天多注意身體狀況,畢竟現在的疫情真的不太樂觀啊…雖然說有隔一段距離但還是做好必要的防護措施吧
引用網址:https://home.gamer.com.tw/TrackBack.php?sn=466309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保留一切權利

追蹤私訊切換新版閱覽

作品資料夾

kazenochen大家
奇幻輕小說《探索者彈頭》連載中!吹響反擊的號角!看更多我要大聲說昨天18:12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