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內容

12 GP

2019/12/07 聯合新書分享會紀錄

作者:八千子│2019-12-19 17:04:34│巴幣:24│人氣:424
  轉載自:青年創作出版媒合平台  


  ▲時間:2019/12/07(六)19:00~20:30


  ▲地點: 浮光書店 (103台北市大同區赤峰街47巷16號3樓)


  ▲主講人:邱常婷、八千子


  ▲主持人:朱宥勳


  一、座談紀錄


  本次聯合新書分享會的書籍《新神》及《地火明疑:少女撿骨師01》,都是文化部青年創作補助結案的優秀作品。《新神》作者為邱常婷,於2019年6月由聯經出版;《地火明疑:少女撿骨師01》作者為八千子,於2019年8月由尖端出版。


  座談一開始,主持人朱宥勳將兩部作品的內容與亮點做了簡單的介紹:


  八千子的《地火明疑:少女撿骨師01》是一部推理小說,但別出心裁的是,書中的「偵探」角色並非刑警等會直接處理到司法、鑑識程序的人,而是由撿骨師擔當。這或許能視為法醫辦案融合台灣元素的變形,但撿骨師通常面對的是下葬很久的屍體,因此案件走向會更加驚奇。本書保留輕小說一貫輕鬆歡樂的氛圍,插科打諢和讀者殺必死一應俱全,不過它的主軸卻非常具有哲思性──探討宗教是什麼?人與信仰的關係是什麼?什麼才是正確、有意義的信仰?這些中心思想原先看似主角之間聊天、鬥嘴的內容,卻逐漸成為破案的關鍵,而在輕鬆的文字下做出綿密的布局,是本書一大的特色。


  邱常婷的《新神》則由五個以神靈、宗教為主題的中篇小說組成,五篇小說是互有連貫的系列作,篇章與篇章間會有一些穿針引線的共通元素,例如時不時會出現的邪教,以及其引發的某些事件。除了共通元素,作者還在故事情節中埋下篇章間相互呼應的伏筆,將不同的故事巧妙串聯。此外,每篇小說的結構也相當緊密,以本書開篇的〈千萬傷疤〉為例,它在前面約一到兩千字,就在看似平靜無波的順暢情境放入故事中的所有元素與引線,並隨著故事發展與事件引爆將所有放出的線一一收回,展現高明的寫作技巧。


  介紹完兩部作品後,便進到主持人提問的環節。朱宥勳針對兩部作品設計了四個題綱,而邱常婷、八千子將透過回應問題,讓讀者更加了解他們創作背後的理念與心路歷程。



  ■提問一:從剛才的簡介中可知,《新神》、《地火明疑》都以某種「神」或宗教性的元素為創作主軸。那兩位作者為何會選用「神」或宗教性的元素來構築小說呢?


  邱常婷:其實《新神》這本書並非刻意描寫宗教或神明,也並非是要對傳統的信仰做批判,而是希望能描寫人內在的神性,以及覺得在台灣這塊土地上,有許多嶄新的神靈值得我們去發現。在寫作的時候,我一直想到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的自傳《疼痛是一道我穿越了的牆》,這位行為藝術家以自己的身體作為媒介,進行許多與疼痛相關的激烈表演。她將不同的道具放在展示區,讓觀眾使用這些道具,對她的身體做任何事,這些道具有的是刀具、火等用以傷人的用具,有的可能是口紅、彩筆等物件,其中一個道具是裝有子彈的真槍,而這個作品在真的有觀眾拿起真槍對著她的時候結束。瑪莉娜・阿布拉莫維奇曾經提到,她在表演時,彷彿變成了另一個更高層次的自己,我覺得寫作也很像是一種表演,而我在這場表演中想呈現一種信仰的狂亂感,如同《酒神的女信徒》中異教徒男性角色被分屍的情景,又如佛洛伊德的《圖騰與禁忌》所說,信仰與宗教的根源是來自人類發展早期,兒子反抗父親對家族女眷的佔有,弒父並分食的行為。因此在我的小說裡,我想發展人類內在神性的暴動與掙扎,並且我也會關心偏遠的地區,或是所謂社會階層中下的人群,也對他們的信仰觀念感到好奇。於是我在《新神》嘗試建構五個新的神靈,是我試圖去想像這些人心中的神靈樣貌,有別於傳統宗教祭拜的神明,我希望去接近他們心中對信仰的詮釋。


  八千子:其實這題我可能講不出那麼深的脈絡,因為動機就是想寫妹妹而已。話雖如此,但寫這本書還是有一點其他意圖存在的。我在後記裡有提到,已故的爺爺是在武當山上長大的,戰時在國民黨的情報頭子底下做事,後來撤到台灣之後,他就一直從事國術館那種類似道士的工作。依這個背景看來,我們家應該會是信奉道教的,但在爺爺過世前家人其實已經信奉佛教,並且在擲筊(丟銅板)之後讓爺爺皈依佛門。這件事直接衝擊到我對信仰的觀念,從而開始思考信仰是什麼?對我們來說,信仰好像就是一種信也好,不信也罷的感覺。另一方面,我也很想去復活我自己心裡的神,這個心裡的神,其實就是爺爺留下的許多鄉野奇談故事,我想要將這些發生在我們自己家中的神話復甦。除此之外,這部小說還受了京極夏彥的《百鬼夜行》系列啟發,像是其中我最喜歡的〈鐵鼠之檻〉,它花了很多篇幅在講禪宗的歷史;還有後續〈絡新婦之理〉、〈陰摩羅鬼之瑕〉中談到,你所信奉的東西不一定是你原本所信奉的,這部分也呼應到我自身的經驗。



  ■提問二:兩位的小說都不是憑空幻想就能完成的作品,而是建立在非常厚實的知識基礎之上。請兩位分享一下,為了撰寫這部小說進行了怎樣的資料準備或田野調查?


  八千子:這本書的概念其實很早以前就定下了,在構思的時候,我多少受到以前看過的東西影響,我國中的時候最喜歡一部作品叫《東方project》,它描述的神明必須在人類面前彷彿當推銷員一樣爭奪信仰,形象並不是那麼崇高,而是就在你我身邊的感覺。至於田野調查,在籌備這本書時,家裡剛好要做遷葬,所以那時有認識到地理師。其實家裡以前是做這行,所以多少會認識這樣的人,接觸多了就會發現,其實各家說法不一,反而不知道該去信誰。不過有一個印象蠻深刻的,就是之前有去找一位爺爺之前的學生諮詢相關問題,他當時就有講了一些關於玄學的東西,例如XYZ三軸將空間分為八等分是八卦的原型、三角函數 sin、cos的定理其實與人的命數相關等等,後來他開始講以前爺爺的道場裡有好幾個人都是外星人,是為了躲避美國的追殺才潛伏到我們的道場等等,這些事蹟都是完全與一般價值觀衝突的東西,但他對這一切深信不疑,而這就是他的信仰。總之,田野調查的部分大多是來自家庭這邊,至於資料來源則是去碩博士論文網或是找一些出版品。


  邱常婷:在進入主題前想先補充一下。我是一個受類型小說影響很深的人,自己也會從事同人小說創作,只是後來寫的東西越來越往文學偏。那時因為寫了許多類型小說與幻想文學,被一位老師反問為何要寫幻想,而不去追求現實中的冒險?當時出自一種「不甘心」的感覺,想證明自己其實都可以寫,並覺得如果要從現實中著手,距離最近的就是家鄉發生的事,後來也因此出版了第一本書《怪物之鄉》。其實《新神》這本書的田野資料有很多是第一本小說就蒐集好的,這些資料多到一本小說用不完,於是繼續用在這本書裡。而我在蒐集《新神》的資料時候,又找到了一個未來想追尋的資料庫,就是跟台灣五、六零年代的台語片相關,這個題材也是源於家族──從家人口述中聽見曾為台語片女演員的外婆的故事,再從他們轉述的內容裡找線索,對我來說就是一個破解謎團的過程。除此之外,像是在寫到某個角色會使用老膠捲電影放映機,但卻因為不熟悉而必須暫時放下段落去考據。後來是在網路上查到一篇報導,上面還有留受訪師傅的FB,於是就禮貌的私訓詢問,並約了當面訪談,訪談進行了大約三小時,但又意外獲得更多的資料,或許能作為未來的創作使用。至於文獻的部分,國家圖書館等公家單位其實都有資源。



  ■提問三:從兩位剛才的自述中,可以知道你們都有受到日本ACG文化的影響。ACG文化其實在創作圈流行許久,但大約十到十五年前受到影響的作者,寫出的作品風格可能會偏向日系,但這次兩位的作品雖然能看見影響的痕跡,本土元素卻非常明確。其實在台灣的文學史上,不寫現實才是預設值,大多數的寫作者都是先從離開現實的地方開始。學術一點來講,這可以說是某種戒嚴時代的遺緒,因為戒嚴時代寫現實是會出人命的。現代文學中,我們很容易就見到城市是英文代號、人名也是英文代號,如張大春所說,面目模糊的人在空曠的地方,講著面目模糊的話。然而這些台灣現代文學的預設值,在這兩本作品上都改變了。因此想請問兩位作者,「本土元素」在兩位的作品裡是有特別的意志或立場去做強調嗎?或是在什麼機緣下,會想把這個東西列入創作版圖?


  邱常婷:我覺得本土文化最近好像成為一種潮流,剛好遇上很多事情,導致我注意到本土文化。很多創作者也正在經歷一樣的事,好像有一種共同的集體意識是:台灣想要找到它自己。記得有一次我到中國交流,就聽到學者評論台灣的文學沒有根,除了解構還是解構。淺顯解讀他的意思,大概就是要我們把中國那邊的文化當成根,才能寫出好的小說。聽到這個言論,我心裡當然是不同意,大家其實是有意識的想把台灣文化的「根」建構起來,現在正是我們在建構的時候,只是這個過程不會是很快的。其實對於本土元素,我到現在也還在摸索,我的第一本書《怪物之鄉》和這本《新神》都是寫本土的故事,但兩本書背後的意念是不一樣的。《怪物之鄉》想呈現我生長的家鄉,融合鄉野怪談及本土情懷;而在《新神》裡,我嘗試發展的是一種更抽象的概念,因為這本書創造了五個嶄新的神明,而這跟一個集體的信念有關。我之所以被本土元素吸引,除了因為它與我很貼近,也因為我想要參與集體對台灣文化的建構,並在其中構築屬於我自己的宇宙。


  八千子: 關於這題,其實一方面是比較現實的考量,就是出版社方針。因為有被退稿的經驗所以知道。其實有很多人想投稿輕小說還是會想往異能戰鬥或是時下日本最流行的異世界轉生題材,但大部分的人在駕馭這些題材時,還是出於一些硬體條件,在銷量上沒辦法競爭,所以我們要走的話,就要走一條別的國家的人沒辦法走的路。前幾週的文學講座上,我對吳明益老師說的一段話印象很深刻,大意是不要太在意你的東西是不是從外國作品去譯寫的,若你能將這些外國作品確實消化吸收並寫成你自己的,你的產出就會是本土的東西。其實在推理小說這個圈子常常見到譯寫的作品,而我自己寫這本書的譯寫對象是京極夏彥,但就是要從中運用自己台灣人才有的元素,對我來說這就是一種本土化了。當然我也知道部分文學界的流派對本土書寫的定義可能比較嚴謹,對他們來說,我的解釋方式可能就是不恰當的了。


  (朱宥勳補充):其實最近一直在思考,如果要把2010年以來的台灣文壇做一次總回顧,這十年之間,台灣文壇最大的改變或推進是什麼?我自己的答案還不是很明確,目前還在整理,但可以說以吳明益為首的一票七年級作家,包括瀟湘神、楊双子、去年大放異彩的洪明道,還有在場兩位作者,這群人開始了一個很強的歸返現實、歸返本土議題及歷史的浪潮,而這個浪潮有一種時機到了就水到渠成的感覺。這個時機背後可能有一個因素是,從90年代開始,台灣文學研究開始正式進入學院,大學開始有台灣文學系所,並開始有人寫論文集出版,經過十多年累積,有志於此的創作者就能從國家圖書館等管道找到豐富的資料。其實在台灣,我們有將近70年的時間是不能認識自己的,所以很期待這個風氣下繼續產生的新作品。近幾年文化部也確實是很有意識在做這件事情,而它鼓勵的本土作品在體裁跟內容也偏向寬鬆與多元,我們正在進行一場大型的轉折與實驗,後續的發展值得期待。



  ■提問四:《新神》由五個中篇小說組成、《地火明疑》是一個長篇小說,體裁上並不相同,但同樣在結構、佈局上下了很多功夫。《新神》諸篇可以各自獨立,又有元素可以互通;《地火明疑》則充滿了伏筆翻轉、出人意表的趣味。因此最後想請兩位作者就自己的作品,分享如何經營小說結構、佈局的經驗。


  八千子:其實寫推理小說,一開始都會先去想它的詭計。這本書關於人形木版的案件背景,其實是取材自我大學讀鑑識科的課程講道的案例,案例是發生在敘利亞,有人因戰爭而在屋裡被燒夷彈燒死,並在房裡留下像灰燼一樣的白色殘跡。而在做輕小說的時候,一般人認為人物塑造是最重要的,尤其是對白的設計,但在寫的時候實際上是想到哪寫到哪。好聽的講法就如西尾維新所說,角色在那個場合就會自動說出那些話。


  邱常婷: 首先我要坦誠一點,因為《新神》這本書大約是我兩年前寫的,雖然最近它出版了,但我覺得作者、讀者跟書本之間總是有一種時差性,也因此當現在有人來問我這本書的結構或技巧等等,我反而有點答不上來,就像失憶了一樣。其實我覺得自己有點像直覺性書寫,但並非那種文思泉湧下筆飛快的,而是速度很慢,邊想很多邊寫的感覺。最開始我還是會思考一篇文章的主軸,或是其中可能讓人印象最深刻的情節或是最打動我的地方,並基於這些元素來完成一個故事。



  在四個題綱問答完畢後,朱宥勳總結道,這次座談的兩位作者在每個問題都給出非常誠懇的回應,大部分作家可能會用漂亮的說詞圓過去的地方,他們卻是給出最質樸、沒什麼修飾的答案。而這種處於困惑之中,或是在作品完成後產生「我在哪裡」、「我在幹麼」的感覺,這些心境都是創作者的常態,也是非常有趣的狀態。





  二、讀者提問


  Q1. 想請問兩位老師,放在一個比較鴻觀的視角來看,你們是因為有意識到自己從事創作這件事情,對於整個時代、社會、人類文化的影響而創作嗎?還是抱持著其他的意志去從事創作這件事?以及請問在創作時不會異動的中心思想?


  邱常婷:其實我沒有想那麼往那麼大、那麼遠的地方去想,但是我會為了我感到心疼的人物,像是我小說裡面提到那些社會底層、邊緣鄉鎮的人群創作。有些人我真的知道他們是誰,或是我自己經歷過與他們相似的人生,發生在他們身上的故事可能比魔幻寫實的小說還要離奇,但沒有人去把這些事情寫出來。其實我就只是想去為他們發聲,一直以來都是這樣。關於第二個問題提到的中心思想,我在寫作文學小說的時候,是希望能用小說體裁,在虛構中藏有巨大的真實,這是對於寫作以及對於這個世界的真誠。然後我會用小說去不斷的對世界提出疑問,這就是我的中心思想。


  八千子:如果說,希望這本書能為社會帶來什麼改變的話,那大概就是希望減緩少子化,讓大家都有一個妹妹吧!至於談到中心思想,這部作品的概念是「信仰以人為本」,但我一開始的寫作契機其實是想要去療傷,就是對於過往覺得不太愉快的事情,將它寫成小說轉錄出來。我在寫小說的時候比較像是去回顧過去的傷口,然後把它治癒起來。例如現在因為世代觀念不同,跟家人的理念有些隔閡,我希望透過小說製造一個彼此對話的機會,讓家人在看了我的小說後,明白我對家族以前故事的想法以及我們之間如何相互影響。



  Q2. 想請問兩位老師是怎麼尋找靈感的?沒有靈感的時候通常會怎麼做?


  八千子:因為我目前大學剛畢業,這些小說都是在我大學時構思的。我覺得靈感最好的時期大概就是期中考、期末考的時候,在那段時間會文思泉湧。那是一個用你的成績去交換你的作品的過程。我們剛才也分享過很多,其他內容部分大部分取自於生活,這本書大概唯一不存在的東西就是妹妹,其他都是我自己的經驗,這樣也比較不會讓人覺得寫的內容不真實或是考據不嚴實。


  邱常婷:我其實不曾有過缺乏靈感的問題,反而是一直被故事追著跑,就是寫一本書的時候,就會有其他東西冒出來,催促你趕快去寫它們的感覺。除了文學小說外,我自己其實還有在寫其他的類型小說或同人小說,故事好像永遠寫不完。但確實會有卡住的時候,例如不知道老舊機器怎麼操作而停滯,那時我就會出去田野、做人物訪談。在東華念華文創作的時候,曾經為了繳交作品而關在房間裡埋頭寫作,並感到很痛苦。這個經驗讓我知道自己是需要走出去接觸人群的,所以當我卡文的時候,我會出去做訪談。



  Q3. 想請問兩位老師寫作之前是如何知道自己已經做好足夠的資料準備?還是寫到一個段落才去補充?


  邱常婷:資料其實永遠都沒有準備完的一天,最好是可以寫的時候就寫,發現沒辦法寫的時候就先停下來再補足沒關係。碰到困難而停下來是必然的,而且那對我來說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因為那表示我可以多看看別的東西。其實田野調查的部分,我剛才已經講得蠻詳細了。身為一個不到三十歲的寫作者,我們的生命經驗畢竟有限,而且在現代社會裡,其實很難有什麼獨樹一格的生命經驗。例如我喜歡潛水,不過現在潛水的門檻其實也越來越低了,所以能夠從這些經驗裡找出屬於自己的觀點反而是重要的。


  八千子:其實我寫小說之前是沒有寫大綱的,但我會確定所有東西先想好了才開始寫,尤其是詭計的部分,因為詭計只要修改就會牽一髮而動全身,資料蒐集當然也是事前做。但在蒐集資料的過程中一定會發現有很多不足,例如撿骨習俗中,一般開棺的時候會從手骨撿起,但有些過去的採訪紀錄,會發現有人直接就把頭顱拿起來了;還有些人主張燒掉儀式後的符紙,有些則連符紙都不會用上,這些部分都是會去反覆核對,然後將情節往更嚴謹的方向修。



  Q4. 近幾年有許多不同文類的作家都是從東華出身,常婷老師也是。那想請問常婷老師,對妳來說在東華受到的主要影響為何?


  邱常婷:這是我常常跟人家講的,不完全是你就會在這邊學會創作這件事,你會發現你身邊有很多厲害的競爭對手,而他們同時是你很好的朋友。那是很難得的經驗,也是我很珍視的回憶。在那樣的圈子當中,你會發現你身邊有人是天才,但你自己不是的話怎麼辦?或是有些人非常奮力的從事寫作,而因此有憂鬱的情況時該怎麼辦?我們所遇到的問題都圍繞在寫作上,也拚盡全力想寫出很好的作品。我們彼此要好、互相學習、競爭,為了同樣的目標(當一個創作者、出一本書這些目標)而努力,但那個目標在離開校園後會發現,它可能在其他人眼中是不值一提的。然而在那個環境裡,大家真的可以為了這麼浪漫的目標拚盡全力,當然現在是沒有辦法回到那時候了,但我覺得那裡的環境很棒。



  Q5. (提問者簡述了一下自己家族的脈絡,並表示自己目前沒有信仰)

  以上述為前提,八千子老師剛才有提到家族從道教體系轉信佛教,想請問老師有沒有什麼實際的經驗讓整個家族的信仰轉變?


  八千子:據我所知,是父母出社會之後認識了佛教,主要是母親那邊有相關的人脈。但到我身上,我自己也變成沒有特別去信仰哪一個宗教,若是我自己要說的話,我一定會說八百萬神教,其實就是什麼都信,只要有神就會拜。不過有一點我覺得很可惜,就是爺爺生前其實有留下許多像是氣功、漢方藥帖之類的東西,但後來都逐漸亡失了,小說裡說想要復活爺爺的意念其實跟這些事都有關聯,而這也是我現在抱持的其中一個信仰。



  Q6. 宗教題材通常比較敏感,很容易牽涉到政治正確或是觸犯到信仰禁忌。想請問兩位老師在寫宗教題材的時候,是否會有什麼顧慮或是注意什麼地方?


  邱常婷:有的。因為我裡面有寫到一些關於原住民的信仰,我當時其實非常擔心跟顧慮。因為我很喜歡那些阿美族的老祭司,我跟著他們走過許多夜路,看著他們到每一戶人家唸唱他們的祭歌。然後我也去參加祭典,看見他們做儀式的方法,所以我當然會很擔心會不會觸犯什麼?在出版這本書之前,我有先去問過一些我認識的老師,請他們幫我看過。比較慶幸的是,書出版之後,有個在太麻里部落裡的女孩有跟我分享,說她覺得我有替這個族群說到一些話,而且沒有過度解讀或消費他們。


  八千子:最開始會選擇佛教、道教,除了因為自己熟悉之外,也是覺得如果把這些宗教做一些比較不同的詮釋,讀者也比較容易接受。不過像後面的集數要處理到基督教或伊斯蘭教,就真的讓我很擔心。在處理不同宗教觀的時候,只能盡可能去做訪查,或是去理解說真正信奉這個教派的人有什麼想法,希望可以貼近他們的想法去寫作。目前基督教可以從認識的人身上訪談,伊斯蘭教則主要是墓葬儀式的考察,或許到時候盡量不去觸碰到宗教太核心的部分,以制度為主去寫也說不定。



  其實我在現場講得挺混亂的,這篇記錄整理得好非常多。
  唔,還是那句話,這本書從出版前到現在,一路受了許多人幫助。
  文化部對妹控的信賴、奇異果文創所籌辦的一系列活動、知岸老師的說書、朱宥勳老師的鼓勵以及和邱常婷老師在座談的cover & support。
  
  回頭檢視,會發現這部作品得到了遠超出它應得的、來自外界的提攜(呃,銷量另當別論)。言而總之,套用編輯的話,2020年繼續加油。希望別辜負所有曾拉過妹妹一把的人。


引用網址:https://home.gamer.com.tw/TrackBack.php?sn=4626031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保留一切權利

相關創作

同標籤作品搜尋:地火明疑|少女撿骨師

留言共 1 篇留言

FIRB
.努力總會有回報

12-19 18:51

八千子
不過承蒙了太多人的努力啦~12-19 19:22
我要留言提醒:您尚未登入,請先登入再留言

12喜歡★sun20704 可決定是否刪除您的留言,請勿發表違反站規文字。

前一篇:《推理要在殺人後3》讀後... 後一篇:《未解生死之人型》讀後...

追蹤私訊切換新版閱覽

作品資料夾

blackotori大家
歡迎大家來小屋看看,說不定會有你喜歡的?看更多我要大聲說6小時前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