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換
舊版
前往
大廳
主題

第二次世界大戰傑作機經典收藏誌 53期

每日星光要素 | 2019-03-26 18:52:40 | 巴幣 8 | 人氣 890

第53期 波利卡波夫I-16
塗裝:中華民國空軍機
終於等到了,只有機身和機翼沒有完全接合,但是塗裝和模型挑不出毛病,每個地方都做得很仔細,是架完美的傑作機,也是目前傑作機系列中最嬌小的模型機。

服役期間有著、驢子(蘇聯取名)、老鼠(西班牙陸軍取名)、蒼蠅(西班牙共和國)、虻蟲(日本取名)、小蒼鷹(中華民國取名)的小名。一架看是不怎麼的且常被挨打的戰鬥機,卻是史上第一架採用低單翼、收放式起落架,近代戰鬥機的先驅"I-16"。
"俄文戰鬥機的字首為И,中文念法為:伊,И相等於英文的I,3種寫法為: И-16 / I-16 / 伊-16
1932年蘇聯空軍研發3種機型I-14、I-15、I-16,I-16於1933年12月30日首飛,因為當時低單翼機與雙翼機兩種機型交戰無法分出勝負,因此I-15、I-16奉命大量生產,I-15雙翼機用於戰鬥機纏鬥,I-16用於攔截轟炸機,I-14因為全機採用金屬較為費工只有少數生產。
1936年7月,西班牙陸軍(叛軍)與西班牙共和國(政府軍)爆發西班牙內戰西班牙共和國(政府軍)受到蘇聯支援,蘇聯因此派遣I-16應戰,並同時在蘇聯國內成立飛行學校訓練西班牙飛行員。
由於當時I-16速度較快卻因不靈活且難以駕駛,很難與德軍和義大利軍的雙翼機中取勝,必須與I-15搭檔聯手才能用俯衝的戰術取得戰績,之後德軍的Bf-109參戰,I-15、I-16碰上強敵,因此I-15、I-16就沒有較為風光的戰績,隨後蘇聯對西班牙共和國軍援助停止,西班牙陸軍從內戰中取得勝利。
西班牙內戰期間,1937年7月爆發中日戰爭,蘇聯軍援了I-15、I-16軍機和志願軍前往中國對上日軍的九六式戰機和九七式戰機中國飛行員因為習慣霍克III較難以換裝I-16軍機,1938年中國飛行員逐漸熟悉I-16戰機,並與蘇聯志願軍聯手在同年2月18日擊落數十架日軍軍機,稱:第一次武漢大空戰,隨後又在4月29日第二次武漢大空戰和5月31日第三次武漢大空戰擊落落數大量的日軍軍機,1939年2月20日和23日蘭州空戰大捷更以無失的狀況下落數日軍18架軍機中華民國與蘇聯的聯合軍關係在1940年開始惡化,蘇聯的支援逐步縮減,日軍戰機逐漸反擊,隨後零式戰機出現,狀況更為慘烈。
1939年5月爆發諾門罕事件,是蒙古和日本滿州國的邊界糾紛,蘇聯因應社會主義的蒙古與日軍交戰,5月到6月日軍九七式戰機用壓倒性的性能擊退蘇聯的I-16,到了7月的第二階段的空戰,用在西班牙內戰所學到的經驗,一擊脫離戰術和偵查敵方機場並大為攻擊的戰術和改良型及大量的預備戰力讓已經疲憊和無法補充後援的日軍擊退,雖然還是蘇聯損失較大,但對蘇聯來說可稱得上是個勝利。
由於I-16剛出來時太過活躍蘇聯將近有3分之2都配置I-16,導致新式戰機遲遲無法發揮戰力,直到蘇聯與芬蘭爆發戰爭,蘇軍才認知I-16對上同期的低單翼戰機顯得落伍,開始改良和研發新式戰鬥機,一直到1941年為止新式戰機才終於發揮戰力,I-16退居第一線擔任教練機直到1943年中旬。

總生產:8644架,現存:7架
6架於俄羅斯發現,1架俘虜機,5架複製機

創作回應

相關創作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