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內容

5 GP

[軍火百科]隔海惡鄰:ZTZ-99主力戰車

作者:血雨死神.飛燕│陸自娘│2018-08-08 12:31:27│巴幣:10│人氣:2217
[標題實在有點難決定....]

雖說站在介紹武器的立場必須保持中立觀點,但是中國最近的各種惡意舉動實在是有點過分。

(PS:當年中國國民黨政府軍辛苦打出來的抗戰勝利,究竟是關你中國人民解放軍鳥事?)
===============
ZTZ-99主力戰車/99式主戰坦克(中文維基百科)



(圖:中國人民解放軍99A式主力戰車,靜態展示。)

概觀
類型 主力戰車
原產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
設計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第201研究所(總設計師祝榆生)
生產 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
產量 496輛(ZTZ-99)
   500+輛(ZTZ-99A)
主要用戶 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

技術數據
乘員 3人
長度 7.3 (不含炮管)/11 (含炮管)米
闊度 3.5公尺
高度 2.37公尺
重量 50噸(99式)~55噸(99A)
發動機 150HB雙渦輪中冷式柴油引擎
功率 1200匹
馬力重量比 24.0匹/噸
懸掛系統 扭杆懸掛加葉輪式液壓減震器
速度 65(99式)~70(99A2)公里/時
最大行程 450~600公里

裝甲及武器裝備
裝甲 約束陶瓷複合裝甲
   雙防反應裝甲
主要武器 48倍徑ZPT-98 125毫米滑膛炮
     52倍徑ZPT-98 125毫米滑膛炮(99A1起)
輔助武器 QJC-88式12.7毫米防空機槍(99式)
     QJC-02式14.5毫米防空機槍(99A1起)
     86式7.62毫米同軸機槍
     雷射壓制觀瞄系統
     94式煙幕彈發射器

ZTZ-99主力戰車,又稱99式主力戰車,工程代號WZ-123,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最新的主力戰車。與另一款主力戰車96式相比,製造成本與性能更高,具備優異的防彈外型,炮塔和車體均採用複合裝甲,是中國陸軍裝甲旅和機步旅(師)的主要突擊力量,被稱為中國陸戰王牌。99式主力戰車在2009年國慶60周年閱兵式和2015年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式上均為裝甲方陣第一方隊,體現了在解放軍中的重要地位。

歷史

研發背景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世界各國裝備的主力戰車大部分已經進入戰後第三代主力戰車。

中越戰爭時,解放軍仍大量裝備第一代的59式戰車,在戰時59式戰車暴露出大量問題,中國戰車發展迫切需要追上世界各國。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解放軍研製並裝備的第二代主力戰車80式、85式採用了西方戰車的技術,與解放軍長期使用蘇式裝備不同,整體性能接近戰後第二代主力戰車的水平,然而仍然存在著防護,動力,電子系統上的巨大差距。但由於定型時間晚,那時前蘇聯和西方已開發國家已經大規模裝備T-80、M1A2和豹2等第三代主力戰車,所以80系列主力戰車僅少量裝備部隊。

為了儘快趕上世界各國第三代主力戰車的步伐,中國加緊研製第三代主力戰車。而對於三代戰車是使用西方戰車設計還是蘇式傳統風格,內部產生討論。由於中國已經獲得蘇聯T-72主力戰車的技術,輔以某些西方更先進的戰車技術(比如來自豹2戰車的部分技術),決定以蘇式設計為基礎開始研製第三代主力戰車,1989年開始研發,項目工程代號WZ-123。

論證

1977年2月,在抖落了文革重負後,看著手中已經落後於北約和蘇軍近15年的裝甲力量,陸軍首次向軍委科技裝備委員會呈報新型主力戰車的戰術、技術指標要求。在上級要求下,軍工部門隨即展開新型戰車的研發工作。1978年4月,國防科工委和五機部在山西大同召開「784」會議,討論第二代(後改稱第三代)主力戰車的研發方案,重新提出新型第二代主力戰車的研發目標,並對戰技指標進行論證。會議決定第二代戰車以德國的「豹」2戰車為起點,主要作戰目標是蘇軍的T-72戰車。會後,五機部成立會戰指揮部,任命總設計師和副總設計師,掀開中國戰車工業自文革後的首次發展高潮。

經過協作攻關後,1979年3月,617廠和201所研發成功了代號1224的新型戰車論證性底盤試驗樣車。該車安裝120毫米火炮,液力機械式變速箱、摩擦減震器和mb8v331tc41型引擎,總裝成功後立即投入試車,主要目的是為了考核從德國引進的mb8v331tc41型引擎、輔助系統以及行走裝置、總體布局和整車的總體性能。隨後,617廠和201所又研發代號1226和1226f2的兩輛試驗樣車。這兩輛試驗樣車的外形相同,除安裝了與1224試驗樣車相同的120毫米滑膛炮外,無論是在戰車外形還是在車體結構上,都與1224試驗樣車有很大不同,其戰鬥全重分別為45.3噸和45.8噸,車全長為9.947公尺(炮向前)。兩輛樣車的區別是動力裝置系統不同,1226試驗樣車安裝的是636廠生產的8v165型柴油引擎,該引擎的功率為1000馬力;1226f2試驗樣車安裝的是616廠生產的12v150型引擎,其功率也為1000馬力。兩種試驗樣車的動力傳動裝置均為縱置式,可整體吊裝,給保養車輛帶來便利。另外,兩種樣車均採用由617廠研發的液力機械綜合變速箱,該變速箱有4個前進檔和1個倒檔,操作輕便,加速性和轉向性能較好。懸吊裝置採用扭杆彈簧和液氣筒複合懸吊,具有很好的避震性能。由於行走系統採用6對小路輪和掛膠履帶,與以往的戰車相比,兩輛試驗樣車的通行能力和行走系統的壽命有明顯提高。

從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如何在平坦的三北地區防禦和阻擊北方隨時會兵臨城下的重裝集群,對於裝備窘陋的陸軍而言是個大傷腦筋的問題。借著與北約國家剛建立的準盟友關係,中國曾考慮引進德國的豹2戰車作為陸軍裝甲部隊的主力裝備。一時間,軍方高層和工廠的技術人員成了德國克勞斯-瑪菲公司的常客。但在綜合全面的考量後,軍方最終還是決定在吸收消化「豹」2技術的基礎上研發具有中國特色的主力戰車。因此,在設計1224、1226和1226f2試驗樣車的過程中,充分借鑑了德國「豹」2戰車的許多設計理念。

1226和1226f2試驗樣車採用焊接式炮塔,彈艙設置在炮塔尾部,乘員4人,在採用許多新技術的條件下,試驗樣車取得前所未有的一次性研發成功,同階段的部件研發工作也呈現百花齊放的局面,使中國的戰車技術發展和技術儲備有了新的實踐和積累。

1981年,80式戰車被指定為中國第二代主力戰車,1224、1226和1226f2試驗樣車實際上便成了第三代戰車的前期預研車。80式戰車成為第二代戰車後,中國軍工部門把第三代戰車的論證工作提上首要議程。不久,由於在論證中出現兩種不同的設計理念,而產生嚴重的意見分歧;第一種設計理念主張在蘇軍T-72戰車的基礎上研發第三代戰車,其依據是中國已完全掌握T-72的技術性能,在此基礎上研發新一代戰車,對承襲蘇式風格數十年的戰車工業體系無需做大的的調整。該方案為3人制戰車,125毫米火炮,採用自動裝填機。第二種設計理念主張另起爐灶,以研發新型戰車為契機,徹底擺脫蘇式體系。其設計方案為:採用類似以色列「馳車」式戰車的設計風格,引擎前置,120毫米主炮,半自動裝填機,動力系統為大功率柴油引擎或燃氣輪機,打破以往傳統的戰車設計理念。由於兩種設計理念各不相讓,分歧較為嚴重,導致第三代戰車項目論證工作暫時中斷。

研製

1984年7月,在統一設計理念後,重新召開由軍方和研發部門(201所)共同參加的第三代戰車戰術、技術指標補充論證會議,會議決定採用類似T-72戰車的整體設計方案,並任命祝榆生為總設計師。1986年夏,該項目由總參謀部與國防科工委聯合上報國務院、中央軍委;同年,國務院、中央軍委正式批覆「第三代戰車是裝甲兵2000年的主要裝備」。在國家「七五」計劃中,第三代戰車被列為武器研發的重點項目。「八五」項目期間被列為軍隊四大重點裝備項目之一。

1989年春,總參裝甲兵部與中國北方工業公司簽訂第三代主力戰車(第一階段)合同書、來年初,617廠生產出首輛第三代戰車試驗樣車,並進行工廠定型試驗。1991年,經充分論證後,三代戰車論證與分析組對三代戰車的戰技指標由40餘項增加到70餘項,這對提高和完善三代戰車的作戰性能產生深遠影響。1992年,617廠生產4輛三代戰車樣車。1993年,相關部門就三代戰車炮塔正面防護系統三步指針項目召開技術會,會上決定為適應未來戰爭的需要,將三代戰車炮塔的正面防護從二步指標(600毫米)提高至三步指標(700毫米)。

1994年,總參兵種部和兵器總公司先後召開兩次「三代戰車火控系統研發方案評審會」。同年8月,在中國南方某地,2輛三代戰車初期樣車進行濕熱地區的適應性摸底試驗。試驗中,2台樣車共行駛3800公里,發射各種炮彈200餘發,完成16項試驗項目。9月,在北京坨里和槐樹嶺地區又對三代戰車進行可靠性摸底試驗和潛渡試驗。1995年~1996年,3輛三代戰車初期樣車在黑龍江塔河縣北方試驗場進行寒區摸底試驗。1996年初,兵種部三代戰車型號辦公室在包頭召開設計定型協調會。5月,617廠開始三代戰車正式樣車的總裝工作。12月3日,在裝甲兵裝備技術研究所試驗場隆重舉行三代戰車的交接儀式,三代戰車從此正式由工程研發階段進入設計定型階段。

定型

1996年12月底,試驗部隊迅速將三代戰車正式樣車中的4輛調往塔河進行寒區適應性試驗。在近2個多月的試驗中,4輛樣車累計行駛6900公里,完成近20餘項試驗項目。1997年底,三代戰車的正式樣車再次進入塔河試驗場進行寒區試驗,4輛樣車累計行駛20000公里,完成近30餘項試驗項目,發射各種炮彈760餘發。1998年底,經歷5年的試驗和部隊試用後,三代戰車終於完成設計定型任務。經檢測三代戰車在火力、火控、裝甲防護性能以及一些高新科技的應用上達到或超過設計要求。由於三代戰車已被指定為「9910工程」(國慶五十周年閱兵)的重點車型,時間任務緊迫,在有關單位的不懈努力下,1998年底戰車通過鑑定定型,並小批量生產參加「9910工程」。1999年10月1日在國慶閱兵式上99式戰車首次公開露面,1999年改進型定型後正式被稱為ZTZ-99式主力戰車。

在近10餘年的研發過程中,三代戰車共耗資數億人民幣。參加閱兵式的單車造價為1600萬人民幣(約合190萬美元),創下中國國產戰車造價的新高,2012年,99式主力戰車和96式主力戰車獲美國權威軍事雜誌評選為世界十佳戰車之一。

性能

整體設計

ZTZ-99是中國新一代主力戰車,車體相對其原型ZTZ-98式主力戰車,即99式原型車進行重新設計。除改良裝甲提升車體防護性能外,動力採用了中國產WR703/150HB系列柴油機,這種發動機是在德國MTU公司MB870系列V型液冷柴油發動機的基礎上發展而來,最大輸出功率1200馬力。

採用傳統的戰車布局,從前往後艙室依次是駕駛艙、炮塔和動力艙。駕駛員位於底盤前部正中,車長和炮長位於炮塔戰鬥艙室,炮長在左,車長在右。動力傳動系統在底盤後部和底部。與傳統戰車不同,在外觀上,99式的炮塔沒有採用蘇式傳統的半球形鑄造炮塔,而是採用焊接結構的西方式炮塔。在新型穿甲彈和複合裝甲的時代,焊接炮塔開始展現優勢,因為比起二代戰車的鑄造炮塔,焊接炮塔利於布置大厚度、大傾角的複合裝甲模組。

火力

在火力上,99式主力戰車採用仿製自俄制2A46M-1型滑膛炮的ZPT-98型125mm滑膛炮,可發射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反戰車高爆彈和榴彈等彈藥,列裝了雷射導引炮射飛彈系統。根據對二期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的照片估計,該彈的穿甲體長度在540mm左右,因此樂觀估計2km垂直穿深在540-780mm左右。同時採用自動裝彈機,使乘員減少到3名。99的火控系統由雷射壓制器/測距儀、彈道計算機、炮手穩定式瞄準鏡、車長瞄準鏡以及控制儀表和各種傳感器組成。裝備了二代熱像儀。2017年底,北京衛視專題節目請來的軍方專家,首次透露99系列戰車的主炮細節技術指標:

1.所有北約鍛造120mm炮的技術皆全部應用,包含電渣重熔、全膛鍍鉻、液壓自緊,但口徑擴大為125mm
2.用生產線膛炮的鋼材生產滑膛炮,通常線膛炮的膛壓更高出許多
3.測試結果用鎢芯彈的穿透能力達到美軍貧鈾彈的水準,若是用貧鈾彈則穿甲力更高

99式戰車上安裝的是獵-殲火控系統,下反/上反穩像式,該系統屬指揮儀型數字式戰車火控系統,主要由晝夜觀瞄、測距三合一的下反穩像式瞄準鏡、火控計算機、控制盒、耳軸傾斜傳感器、炮塔水平角速度傳感器、橫風傳感器、炮控分系統組成。該系統與簡易式火控系統的差別在於其光學瞄準線與火炮相互獨立穩定,以炮長瞄準線作為穩定的基準,火炮隨動於炮長瞄準線。下反穩像式火控系統是通過一個二自由度陀螺儀穩定瞄準鏡中的下反射稜鏡,來實現炮長瞄準線的雙向穩定。

在瞄準狀態時,炮長操作操控台驅動瞄準鏡的瞄準線,使其瞄準跟蹤目標,而火炮隨動於瞄準線。當炮長在戰車行進間從瞄準鏡向外觀察目標時,瞄準鏡中的目標和背景幾乎是不動的,極大的方便了炮長在戰車行進間進行射擊,而且射擊時只需一次瞄準。使用時,炮長將瞄準鏡標誌瞄準目標中央並發射雷射測距後,目標不會出現擾動,炮長只需繼續瞄準目標就可以射擊。

防護

99式的炮塔拋棄俄式鵝卵型鑄造炮塔,而採用西方式的焊接炮塔以增強防護性,其中炮塔的基礎裝甲為約束陶瓷複合裝甲,在後續改進中,於炮塔正面和炮塔尾倉兩側的護欄上布置新型雙方反應裝甲,進一步強化防護能力。炮塔後部還有一部雷射壓制系統,可干擾敵方雷射測距儀工作或使步兵致盲。99充分吸收85式戰車的開發經驗,其自動滅火設備對火源的反應時間在0.1秒以內。

雖然很多媒體都將99式戰車的附加裝甲報導為爆炸反應裝甲,實際上是惰性附加複合裝甲。原因在於爆炸反應裝甲因其爆炸特性以及產生的裝甲碎片對伴隨戰車作戰的步兵威脅較大,對於重視步兵戰術的中國陸軍來說難以接受,因此除了部分老式59式戰車仍採用爆炸反應裝甲外,新研製的主力戰車的附加裝甲皆為較安全的惰性附加裝甲。

機動

99式的動力系統採用WR703/150HB系列柴油機,發動機輸出功率為1200馬力(此前的80、85式戰車發動機功率僅僅750馬力左右),對99式超過50噸的戰鬥全重來說,該發動機可以提供較高的機動性能。採用扭轉彈簧懸掛系統,最大公路時速可以達到65~70公里/小時,最大越野時速為46公里/小時,0~32公里加速時間12秒,最大行程可達450公里。

改進型150HB-1柴油發動機進一步提高發動機性能,輸出功率達到1500馬力,但體積和重量上有所增加,而且油耗較大,推重比不高;研製公司北方工業(Norinco)又在此基礎上加以研發,製造出150HB-2型柴油發動機,該型發動機在體積上和初期150HB柴油發動機相當,馬力和推重比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現配備與ZTZ-99A型主力戰車上。

99式戰車仍採用傳統的機械傳動、液壓控制裝置。傳動裝置由傳動箱、兩個側變速箱和同軸側傳動器組成。側變速箱為行星式,帶摩擦離合器,採用液壓操縱,有7個前進檔和1個倒檔,每個變速箱內有2個閉鎖離合器和4個機械式制動器。

優勢

相比T-90主力戰車的「接觸5」爆炸反應裝甲,附加的惰性複合裝甲對協同作戰的步兵威脅更小。該戰車的成本與各國最新戰車相比較低。美國M1A2戰車的造價約1000萬美元,日本10式戰車造價約800萬美元,99式造價僅約300萬美元。此外,配備獨特的雷射觀瞄壓制干擾裝置和主動防禦裝置,可對敵方戰車或直升機的觀瞄系統進行雷射干擾,甚至燒毀觀測鏡頭並傷害對方儀器操作人員眼睛,並能對來襲飛彈或炮彈進行主動防禦,提高戰車戰場生存率。但該雷射對抗系統存在的合理性仍受爭議,理由之一為早已出現的濾波片可以有效應對此類裝置。

99式配備有鎢合金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初速1780公尺/秒),保守估計可在2000公尺距離擊穿至少540~780毫米、至多800~960毫米厚的均質裝甲,而其配備的特種合金穿甲彈在該距離上的穿甲厚度可達到850毫米,甚至可達1000~1200毫米。彈芯長徑比為25:1,可擊穿目前世界上絕大部分第三代主力戰車的前裝甲。

缺陷

該戰車炮盾的防護不足。半埋式炮長觀瞄設備造成炮塔正面有一定面積的無防護區域。而車體前部的下半部分較為靠後,因此可以肯定該區域的防護水平較低,因為如此靠後的首下若布置厚重的裝甲塊,必然會占用原本屬於駕駛員的空間。令人不解的是該區域的面積較大,因此可以將首下視為99式系列的薄弱之處。

此外,由於99式沿襲蘇制戰車側身低矮的設計,因此車內空間狹小,人機性差。又因地形等原因,不適合部署在中國南方。

技術規格

ZTZ-99(一期改進)主力戰車

乘員 3人
全重 51噸
1200匹150HB渦輪增壓中冷式柴油引擎
扭杆懸掛加葉輪式液壓減震器
最大公路時速:65-70公里/小時
最大越野時速:45-56公里/小時
基本作戰行程:450公里,加上額外燃料可至600公里
1門48倍口徑ZPT-98 125毫米滑膛炮,由自動裝彈機裝填,備彈數41發,具備發射炮射飛彈能力
多功能爆破榴彈
1挺QJC-88式12.7毫米指揮官機槍(300發)
1挺86式7.62毫米同軸機槍(2000發)
戰車炮塔正面楔形複合主裝甲,側面為附加裝甲
正面防護力相當於900毫米均質裝甲
獨立周視熱像儀
「獵—殲」下反穩像火控系統
上反式周視瞄準鏡,有微光與白光雙模式
雷射觀瞄壓制系統

ZTZ-99(二期改進)主力戰車

乘員 3人
全重 54噸
1500馬力150HB型渦輪增壓中冷式柴油發動機
最大公路時速:70-80公里/時
最大越野時速:50-60公里/時
作戰行程:600公里(基本)
1門50倍口徑ZPT-98 125毫米滑膛炮,備彈41發
1挺86式7.62毫米同軸機槍
1挺QJC-02式14.5毫米高射機槍
炮塔正面換裝新型楔形主裝甲
炮塔周圍安裝新型雙防反應裝甲
雷射壓制觀瞄系統

ZTZ-99A(三期改進)主力戰車

乘員:3人
全重:58噸
1500馬力150HB-2型渦輪增壓中冷式柴油發動機
最大公路時速:最大時速80公里/小時
最大越野時速:最大時速60公里/小時
作戰行程:600公里
1門52倍口徑ZPT-98 125毫米滑膛炮,備彈42發
1挺86式7.62毫米同軸機槍
1挺QJC-02式14.5毫米高射機槍
炮塔正面為新型鈍角形楔形主裝甲,此外炮塔周圍有多層外敷附加裝甲
主動防護系統,主動雷射預警系統,VHF-2000型通信系統,北斗/GPS雙模導航定位系統,數位化戰鬥信息系統

流行文化(日文維基百科)

遊戲:
戰地風雲4(Battlefield 4)
傭兵風雲:烽火世界(Mercenaries 2: World in Flames)
閃擊點行動:龍之崛起(Operation Flashpoint:Dragon Rising)

==================
陸自娘造型

99式主戰坦克


某程度上也算是值得紀念的「中國代表」第一號。

(不過這次的焦點製造清單....老實說我寧可換超級眼鏡蛇[泳裝])。

<飛燕小啟>
引用網址:https://home.gamer.com.tw/TrackBack.php?sn=408659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保留一切權利

相關創作

同標籤作品搜尋:陸自娘

留言共 3 篇留言

阿災哥
如果跟M1對轟的結果會是怎樣?

08-08 16:06

血雨死神.飛燕
畢竟沒有發生實際交戰,老實說很難比較。
個人覺得,一旦被逮到弱點(砲塔正面)幾乎必死無疑。

....不過老共的地面作戰用兵思維基本上還是以步兵為先,我想這款戰車的最終假想敵恐怕還是來自北方的俄羅斯。08-08 18:47
AN/SPY-1G(V)7
回應樓上的阿災哥,如果沒有實車正面交戰,有可能永遠不會知道

08-08 18:37

血雨死神.飛燕
同感+1。08-08 18:48
真瀨甲斐
這次不知道是故意還怎樣,國軍跟共軍的一起UP =w=

08-09 02:29

血雨死神.飛燕
唯一一個「插花」的是越南T-55M3(也算是常客)....08-09 02:33
我要留言提醒:您尚未登入,請先登入再留言

5喜歡★gamera97 可決定是否刪除您的留言,請勿發表違反站規文字。

前一篇:[陸自活動]福知山快報(... 後一篇:[模型雜談]飛燕的模型5...

追蹤私訊切換新版閱覽

作品資料夾

飛燕的小書桌 (4)
飛燕的翻譯練習本 (4)
遊戲角色小說 (83)
個人原創小說 (20)
飛燕的圖書館 (52)
飛燕的隨手小札 (34)
飛燕的雜言絮語 (120)
附庸風雅燕詩選 (5)
飛燕的偶思筆記 (5)

飛燕的音樂盒 (146)

飛燕的影像記事簿 (14)
飛燕的電影院 (46)
飛燕的電影小百科 (14)
飛燕的日劇茶水間 (2)
飛燕的私心車展 (7)

飛燕的ACG雜談 (141)
飛燕的DVD疊疊樂 (9)
飛燕的超級遊戲瘋 (41)
飛燕的小P遊戲展示區 (13)
飛燕的H-Game檔案夾 (4)
飛燕的OLG戰記 (179)
飛燕的試玩報告書 (15)
飛燕的手機遊戲區 (53)

飛燕的模型玩具盒 (0)
飛燕的模型543 (15)
飛燕的模型543SP (61)
飛燕的武裝JK圖鑑 (87)
機甲少女浪漫譚 (199)
飛燕的怪獸遊樂園 (13)

飛燕的武裝貨櫃 (0)
飛燕的城娘點將錄 (108)
飛燕的冷兵器鍛造坊 (10)
飛燕的夢幻軍火庫 (247)

巴哈姆特相關 (31)
飛燕的勇造相本 (3)
巴哈新聞資料庫 (19)
巴哈小屋串門子 (11)

過期文章庫存區(1) (315)
飛燕的旅行應援團 (12)
城娘點將錄(平成) (132)
Blanche公會會長手記 (43)
艦隊收藏作戰任務報告書 (115)
史實的艦隊收藏(個人翻譯) (178)

過期文章庫存區(2) (0)
模型543SP舊文(鋼彈) (274)
模型543SP舊文(壽屋) (48)
模型543SP舊文(怪獸) (2)
模型543SP舊文(其他) (19)

未分類 (0)

REIayanami00草莓
很想回到過去 試著讓故事繼續看更多我要大聲說昨天20:41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