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內容

6 GP

電影:《黑豹》

作者:紅祐✨風暴治癒者│2018-02-23 12:50:17│巴幣:12│人氣:119


(輕微透劇)


今天下午終於抽了時間去看了《黑豹》,說實話漫威的電影一直都不對我的味,但作為第一部由美國非裔美國人主導的超級英雄電影,總覺得不得不去看看拍得如何。

老實說一開始心情還蠻忐忑的,但從電影開始播放一直到劇情完整播完,熱淚盈眶的坐在座位上等待片尾播放的時候,覺得內心非常滿足與感動,之後也意識到這部作品在「非裔美國人歷史紀念月」上映,是多麼意義非凡的一件事,下定決心要寫關於這部電影的感想。

最初對好萊塢拍攝非洲文化這件事情是有點牴觸的,大多數的部落文化跟外國文化在被好萊塢經手之後,都會被轉型變得非常美國風格。雖然說是為了幫助美國觀眾消化劇情跟更容易融入,但這種轉譯之後往往會喪失很多文化初始的樣子。簡單來說...這部作品裡面的釜山,還是跟大多數好萊塢作品解讀亞洲文化的模式是相同的,充滿幻想跟劣化的東方主義色彩。

《黑豹》本質上還是屬於美國的,是屬於美國非裔美國人文化的,但對於非洲文化,涵蓋的是一種深遠的尊敬跟追尋根源的意義。最初的故事敘述從1966年(不知道有沒有記錯)的奧克蘭開始,尼喬布(N'Jobu)在公寓裡準備軍火,隱射著一件暴力抗爭即將開始,隨著劇情發展他的計畫被打斷,但故事的年份與背景都有深刻的歷史意涵。奧克蘭是在二戰之後非裔美國人人口非常龐大的地帶,也是非裔美國人激進組織「黑豹黨」開始活動與人權運動依然在進行的年代,當時政府與警察單位被美國白人主導,而龐大的美國非裔美國人面臨著司法不公、貧困、歧視等等問題,尼喬布最初在劇中暗示著自己在奧克蘭的人們遭受不公的對待,母國瓦甘達卻無動於衷的憤怒,與他決定參與暴力抗爭的決心似乎都在描寫著這非裔美國人歷史中非常重要的一段。

帝查拉(T'Challa)的瓦甘達(非洲)與尼賈達卡(N'Jadaka)的奧克蘭(美國),作為這部作品劇情推展的兩個重要人物與地點也是很象徵意義的,瓦甘達是充滿多元、部落文化,建立於柔性溝通所凝聚起來的富裕國度,另一邊則是充滿社會問題,背負著死亡與孤立的美國城市。瓦甘達象徵的幾乎就是對於非裔美國人而言的根源與傳統,以及理想。劇中的四個部落與各個角色的造型,事實上都是取材至真正非洲部落的服飾,而對於與祖先靈的溝通、責任繼承、繼承儀式與戰士文化,是將複雜的多元部落文化簡化之後,取出核心成為的故事。在劇中瓦甘達不斷強調社群意識的重要,事實上就是烏班圖(祖魯語:Ubantu,意涵是「我和他人緊緊相連,密不可分,我們都在同一種生活之中。」)這個詞句的實例。瓦甘達的核心思想是分享的,互相溝通的,即使有領導的王,部落之間依然顯示了各自的獨特與自主性,在議會上有自己的聲音,也經歷著歧異與摩擦,但原則依然為了共同的原則互惠共生。他們遵守傳統與與由先祖繼承責任的儀式,同時也體現了一種共體的責任感與尊重。傳統繼承顯現了瓦甘達人是怎麼跨越時代與部落的界線思考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將人視為群體而非個體。而與祖先溝通的過程是建立在溝通與理解上,但這個過程並非為了墨守成規,而是從長者身上學習,追尋自己的意志與決心之後才得到解答。值得一提的是女性成員在瓦甘達裡扮演著很重要的位置,她們可以是戰士、長老、智者、治療者,有強烈的獨立意志,並與男性成員旗鼓相當的地位(這在西方父權主導的媒體文化上其實很少見)。在這種環境成長的帝查拉的心靈是較為健全的,他的憐憫,對他人的關懷與責任感與瓦甘達的意識緊密的連結在一起。

而作為對立的奧克蘭線,尼賈達卡帶出的是一種背負著創傷,灰暗與毀滅性的絕望。他暗示著家庭與社群的解離,缺乏長輩的指引與關懷,窮困、孤獨與悲傷引領而出的迷惘與恨意。尼賈達卡以個體的經歷得到的解讀是社會必須以暴力與控制的方式來穩固,作為弱者只能透過自我武裝來扭轉地位,才能避免再度受到傷害。他引申帶出的是非裔美國人歷史中激進的一環,不只是黑豹黨曾經一度在奧克蘭極度活躍,在公眾場合進行恐怖攻擊的歷史,也是經歷了蓄奴歷史到人權運動,非裔美國人族群承受的壓力與創痛。在非裔作家理查德‧賴特,或愛麗絲‧華克等非裔作家的作品中,都曾經具體描述非裔美國人社群在長期社會不公與歧視下,發展出的扭曲家庭關係與社會結構,而其中一項就是對於壓迫者長期累積的恐懼與不滿所產生的恨意,並將這樣的恨意轉化成家庭暴力於家庭成員上。貧困、歧視與機會不公,在現代社會也依然不斷引發出幫派問題。《黑豹》的劇情中也不斷暗示了尼賈達卡的個人經歷與強烈的遺棄感,導致他發展出形諸暴力來自我證明(陽剛氣質)與尋求解脫的傾向。即使本質上尼賈達卡表現出對社群的關懷,但他卻陷入了與造成外在壓迫同樣的的行為模式,變成與自己憎恨的人同樣的人。另外尼賈達卡也提出了另一個身分認同的議題,作為在美國居住已經失去非洲聯繫的非裔,是否能再度回歸並與自己的原始傳統聯繫?華克曾經提過他們哈林文藝復興年代的人都夢想著回歸非洲,回去自己的人們那裡,找到自己的歸屬,但當他們到了非洲之後,卻發現自己是多麼的美國化了,和非洲當地的居民截然不同。尼賈達卡跟其父尼喬布在奧克蘭的迷失,與對瓦甘達的嚮往彷彿就是這段歷史的寫照,當尼賈達卡進行繼承儀式時,在面對自己的祖先時,不同於帝查拉面對了每一個曾經統領過的國王,尼賈達卡看見的只有自己的父親。而在劇末當他提到自己的祖先是飄洋過海的黑奴時,明確的點出了非洲身分認同與非裔美國身分認同的差異,對他來說他的身分認同是從黑奴時期(他的父親與奧克蘭女性結婚,定居)開始,瓦甘達則是一個嚮往卻陌生的國度。

帝查拉與尼賈達卡之間的對立與衝突,一直讓我想到麥爾坎‧X與馬丁路德金恩博士曾經的理念衝突,雙方都為了人權運動爭取非裔美國人權力所奮鬥,但一方走了激進派,另一方走了柔性路線,最終在金恩博士的引導下人權運動走到了現今這一步。某種程度來說,劇中的瓦甘達似乎就像一種理想,最終部落意識與愛可以引導人走出仇恨與對立,但能夠走到這一步,是經過擁抱了激進派這段傷痛的歷史所達到的結果。是由於尼賈達卡的家族悲劇與對帝查拉的恨意,帝查拉才了解到瓦甘達一直以來只求保護自己人民的理念,往往是任由自己漠視著他人承受傷害。而尼賈達卡深刻的傷痛與暴力恐嚇,也讓瓦甘達人理解到仇恨是如何輕易的分裂社群、造成對立。當暴力降臨時,面臨著恐懼、困惑與迷惘時,作為個體或是群體,要如何做出反應跟理解暴力背後的意義是什麼。這也是我覺得導演在電影中試圖給予非裔美國人群體的激勵,作為長期於社會被歧視的對象,《黑豹》淡化了白人的存在,舒莉(Shuri)簡短用「殖民者」的詞彙形容探員羅斯(Ross)暗示了白人霸權的存在,但劇情的核心是屬於非裔美國人族群自己的掙扎與認同,藉由包容、接納與自己的過去連結,才能治療傷痛,並邁向未來,而並非在族群或相左的意見中區分、汙名化另一方。劇末在瓦甘達帝查拉與尼賈達卡一同望著地平線上的太陽,沐浴在陽光底下,彷彿被包容在一種巨大而嶄新的希冀裡頭。也許懷抱著這樣的理想,人還可以走得更遠,而部落意識也不再是侷限於瓦甘達這樣的小國,而是可以散播引導著人們建立更好社會的指標。



※BTW,《黑豹》的原聲超級好聽,混部落跟現代音樂風格實在太帥了+_+
※補充:《黑豹》中引用的實際非洲部落服裝


然後支持一下非裔美國人歷史紀念月
貼個Selma(築夢大道)的主題曲


引用網址:https://home.gamer.com.tw/TrackBack.php?sn=389835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保留一切權利

相關創作

留言共 0 篇留言

我要留言提醒:您尚未登入,請先登入再留言

6喜歡★phiz4420 可決定是否刪除您的留言,請勿發表違反站規文字。

前一篇:SP|塗鴉(Style/... 後一篇:SP|黑幫PARO...

追蹤私訊切換新版閱覽

作品資料夾

jason990505各位巴友
歡迎各位巴友來我小屋觀看小說及文章 或單純交流認識!看更多我要大聲說昨天09:34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