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阿兔想來跟大家聊聊比較嚴肅的話題
那在開始之前,慣例先來首歌
你是否曾經一個人忍受著孤獨呢?
害怕嗎?無法忍受嗎?
你有想過為什麼自己會這樣無法寂寞共處嗎?
是否曾經因為被人背叛而情緒失控呢?
為什麼上一秒那個人說著愛你,下一秒卻又覺得這一切是如此虛幻不真實?
明明自己身處在人群之中
卻總有一道透明的牆,把自己與身邊的人區隔了開來
總是帶著面具,微笑示人,卻沒有人了解真正的自己正在哭泣
好孤獨,好難受,好寂寞,好空虛,好絕望
活著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如果最後總是要被拋棄,那為什麼還要這樣依附著他人而活?
早知道結果還是獨身一人,為什麼還是會在夜裡默默流淚?
你知道嗎?
你可能已經生病了
邊緣性人格是什麼呢?
邊緣性人格疾患(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簡稱BPD),又稱情緒不穩定人格
這不是現在網路流行的邊緣人用語,雖然只差幾個字
這是一種疾病
一個令人懼怕,也讓自己陷入深淵的疾病
那麽,首先我們來談談邊緣性人格的定義是什麼
根據美國精神醫學會診斷手冊(DSM-V)的內容
下列九項診斷標準,如果符合其中五項可診斷為重度患者,符合三項則為中度
1. 無法忍受被人拋棄,一旦發生,會有激烈反應。
2. 極端的思考模式,黑白、對錯分明,易造成人際衝突
3. 有自我認同障礙,自信心低,因此影響人際關係
4. 情緒低落時,會有自我傷害及放縱的行為,例:飆車、瘋狂購物。
5. 會藉由輕生、自殘等威脅他人不得結束情感關係
6. 不合時宜的爆發憤怒情緒,或對憤怒難以控制
7. 情緒失控時,憂鬱、焦慮情緒會持續數小時
8. 害怕孤單,經常有空虛感
9. 在瞬變中,出現與壓力有關的妄想,或嚴重解離現象
而除了美國醫學會的精神診斷手冊
Gunderson和Kobl(1978)的標準亦可參考
1. 衝動性,患者具有嚴重的酒精或藥物濫用,衝動行為表現為性偏差和淫亂。
2. 玩弄權術性質的自殺,多為表現割脕和服藥過量,以尋求他人救助。
3. 增高的情感性,邊緣型人格患者顯示多種強烈的情感,其中憤怒具有鑑別診斷價值。
4. 輕微精神病體驗,如不服藥情況下出現妄想意念,非真實感體驗和既往治療惡化史。出現以上表現唯缺乏任何類型的嚴重精神病症狀,可考慮邊緣型人格疾患診斷。
5. 高度社會化,邊緣型人格疾患者存在強迫性社交化,她們不能忍受孤獨。
6. 親密關係障礙,患者具有貶低價值、做作、依賴和受虐特徵,導致人際關係不穩定。
以目前來講,台灣還是以DSM的診斷守則為主要診斷依據
邊緣型人格是人格疾患(人格違常)中的一種
通常與憂鬱症息息相關
患者有極度的不安全感,非常害怕獨自一人
但是對於情感的接受體卻又比別人敏感許多,情緒的反應時間甚至比一般人的多了20%
因為對他人抱有著病態的不信任感,卻又希望獲得救贖
得到愛的同時也極度恐懼著背叛及失去
所以遇挫折時會用一些極端的手段來達到目的或是吸引重要的人注意
例如 做態性自殺、物質濫用、飲食障礙等方式
通常傷人或傷己,手段極端,所以又有"恐怖情人"之稱
但是因為常與精神官能症合併病發,所以很難去做鑑別診斷
大多數的人都會以為只是單純的憂鬱症
而無法達到治療這一塊的效果
那這種人格障礙的成因是什麼呢?
根據心理學佛洛伊德(Freud)及艾瑞克森(Erikson)的人類發展理論指出
邊緣性人格的形成因素多半是因為嬰幼兒時期
也就是0-3歲之間的發展目標《信任感》發展失敗或未完全
而後延伸出的客體關係理論也表示出
邊緣性人格對於《客體恆常》這項認知功能有障礙
這是在說什麼呢?
根據客體關係理論說明,嬰幼兒在6個月至3歲之前
需要主要照顧者(父母)的全心全意照護
否則孩子長大後會因為分離焦慮,對環境或他人產生懷疑的不信任感
導致情感出現脆弱、敏感、情緒失控這些特質
尤其是長大後與人建立情感連結時,容易出現依附關係
所謂的依附關係代表著伴侶需替代年幼時失職的父母執行照顧的責任
所以當感情出現裂痕時
曾經的那股被冷落、遺棄感會再度出現,而導致情緒陷入無法控制的地步
但這卻又是導致感情走向毀滅的方式
他們會很開心、感動非常的陷入一段感情
但是一旦自己覺得被背叛,會立刻架起保護網
憤怒、不安、絕望、甚至失去理智的做出一些行為
其實他們自己也不想這樣子
但是因為幼童時期所遭受到的傷害,導致他們無法同理他人的選擇
過度或是無法信任對方的承諾
成因不只是0-3歲期間的人格發展障礙
還有其他例如
3-12歲間孤單的童年經驗
童年的分離創傷經驗(主要照顧者過世、性侵等)
家庭的不良氣氛
父親或母親也是邊緣性格患者
這些
而邊緣性人格的人會有哪些特質?
以下說的不一定代表有就是不對,或是邊緣性人格者一定會有
只是一個統計的概念而已
如果你發現自己有,可以冷靜的思考一下,先不要帶著情緒
畢竟這只是一種傾向,不代表真的罹患此疾病
初識時過渡熱情
因為極度需要情感依偎,初識時可能在還不了解對方的同時過度展現愛慕之意
如果對方又未考慮太多便答應,等到發現想挽回時通常已經很難處理了
吃醋、多疑
因為幼童時期的創傷導致下意識覺得會被拋棄,因此時常限制對方、查勤、不信任
長久以來對方多數會因為不被信任感而分手
過度敏感
從幼時就開始經歷人間冷暖的關係,易懷疑周遭的人事物,自信心低下
因為怕再度被傷害,可能封閉或壓抑自我,對環境感到焦慮敏感
一旦被否定,就會想立即尋找逃到下一個棲身之處
工作時情緒失控
一般的情況下是非常正常的,但是一旦與親密的人發生問題就容易影響工作
邊緣人格會互相吸引
因為雙方都極度害怕孤單,所以容易一見如故,但是長期下來因為不顧一切的愛,容易悲劇收場
愛恨分明,重情重義
邊緣人格對於周遭給予的愛非常的珍惜,會以身相許,甚至豁出性命都在所不惜
所以當感受遭到背叛時亦然
抗拒或熱衷特定團體
邊緣人格需要被關懷的感受,但是團體多數無法感受到強烈的關懷
除了一些覺得特定有緣的團體,則會異常熱衷
經常出現雙重關係
因為戀愛時狂風暴雨般的姿態,容易與另一半出現衝突爭吵
卻無法忍受短暫的孤寂,因此常會有備胎的出現
缺乏同理能力
邊緣人格的思考極端,非黑即白沒有灰色地帶
缺乏同理能力並不代表他們沒有同理心,只是極端的思考令他們無法理解某些想法
以分手為爭吵工具
因為內心的憤怒及不安,常常爭吵時會說出分手的話
但是其實這是他們內心的反向訴求,希望藉此行動看到對方對自己的重視
慣以冷戰處理衝突
邊緣人格的情感強烈卻脆弱,當衝突增加時,另一方多數可能選擇忍耐、逃避、不做回應避免爭吵
但這卻會讓邊緣人格的人更加憤怒,而導致不斷的冷戰情形
嚴拒示好,內心卻希望伴侶回頭
受傷後會有報復心理
他們的想法是你給我一分,我還你三分,相愛時如此,受傷害時亦然
分手後會流連現場
任何的依附過往都會在他們心中存在深層的情感,也象徵著對母愛的依戀
所以在分手後會流連,尋找著曾經相依附的關係
經常消磨時間,缺乏興趣嗜好
他們最大的快樂來源就是和伴侶維持穩定的依附關係,但是這種關係常常會帶來衝突爭吵
這時他們會泡夜店、上網、看電視殺時間,卻更讓人覺得孤獨,惡性循環
寧要真相,不要真愛
因為非黑即白的極端性格,當感覺遭受背叛後,不論後果會如何
他們寧願要一個真相,哪怕結果是他們無法去承受的
無法忍受情感空窗期
邊緣人格期待終其一身都活在熱戀裡,當對方逐漸將情感歸於平淡與日常生活
他們會覺得對方已經不再愛自己,而導致分手
卻又因為分離焦慮導致痛苦難耐,需要立刻尋找下一個依附對象
飼養寵物為感情寄託
人會背叛,但是寵物不會,所以他們會付出所有去照顧寵物,只因為牠們能在孤獨時陪伴在身旁
但是說這麼多
不如直接讓你們看看邊緣性人格到底都經歷著什麼
那麼這種病要怎麼治療呢?
這種人格疾患其實要說是病也不是病
但要說正常,卻也講不出口
因為處在正常與異常之間,所以才名為邊緣性人格違常
硬要講,這是一種心理疾病,與精神疾病不同
要如何治療?
當然只能用心理輔導的方式
除非已經出現嚴重的自傷或是傷害別人的傾向
一般是不需要吃藥的
邊緣性人格分為高功能性(中度)及低功能性(重度)
低功能性就如同上面所說的
會影響生活,會傷害自己或他人或物質濫用
而且通常排斥去處理自身的情感問題(就是不願意去諮商)
但是高功能卻不一樣
他們本身有病識感,也積極去處理這一塊
他們雖然也會衝動行事,卻不太會傷人(例如暴食、瘋狂購物等)
其實
現在很多人有這個病症
這或許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身處在這個時代,雙薪家庭、金融海嘯什麼的
太多父母為了生計而不得不選擇放棄無微不至的照顧自己的孩子
再加上一個奇蹟的論調
什麼小孩哭的時候不要抱,久了他就訓練有素,再也不哭了
是啊沒錯,卻殊不知這樣的處置早已造成孩童幼年時的創傷
導致現在人格障礙患者如此之多
那麼,如果你有這些症狀
或者是你身邊的人有這些症狀,我們到底該怎麼辦?
親愛的
可以的話,請多陪伴他吧!
請同理包容對方的處境,但是同時也要設限保護自己
心理治療師說過的
這種人格障礙非常難醫治,甚至很多治療師聽到邊緣性人格便避之唯恐不及
與其靠別人救
請先自救吧!
就像諮商只是一種抒發管道
最主要的
請培養出自己的興趣吧
逼自己養成運動的習慣
也請學習如何獨處
伴侶不是你的父母,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
請找到能支撐自己生活的重心
為自己而活
我曾是一名高功能邊緣性人格障礙患者
現在,我以過來人的經驗勸導大家
一切,請先從愛自己開始吧
相信自己,只有你自己才能主宰你自己
加油,好嗎?
--
打這篇文章出來真的需要我很大的勇氣...
另外,阿兔現在過得很好喔,這些早已經是過去了
不用特別說些什麼安慰的話,謝謝你們的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