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換
舊版
前往
大廳
主題

【讀書筆記】島嶼無戰事:不願面對的和平假象(1)

floraelm | 2017-09-25 16:14:11 | 巴幣 4 | 人氣 424




書名:島嶼無戰事:不願面對的和平假象
作者:寇謐將(外籍記者)
譯者:李明、劉燕玉
出版:商周

如果和我一樣是屬於所謂「天然獨」世代,或者有稍微在關注社會時事或公民運動,對於這本書所談論的事應該不會感到太驚訝,而是會覺得「沒錯,最近這幾年台灣社會就是這樣」。但是對親中立場的讀者,應該會覺得這本書有許多臆測、誹謗或陰謀論。我也覺得這本書有許多地方作者沒有詳細交代論述基礎,譬如書中經常說「有些人認為...」(是哪些人?),或「某企業很有可能...」(證據呢?),不免讓人覺得作者帶有特定立場。
但是,應該沒有哪一篇報導可以百分之百客觀或掌握十足的具體證據,我們也不用因為怕書裡的知識可能會錯誤、或因為作者立場和自己不同而不敢去讀,要試著自己去分辨是非真偽。
以下是原文摘要,括號內是自己的心得。



第一章 孤兒與被遺忘

「台灣為什麼不被國際社會重視?」

以台灣的經濟規模在全世界具有重要地位來看,國際社會對台灣的缺乏認知相當令人驚訝,可能的原因在於:
一、台灣政府不擅長打廣告,不擅長做文化宣傳。

二、台灣曾經經歷白色恐怖,人們因此害怕談論政治,不願參與公民活動,並且會阻止下一代參與。

三、台灣從獨裁時代轉變到現在的民主社會,過程是和平且沒有流血衝突的,雖然這是可喜的事,但卻缺乏戲劇性,也因此難以吸引國際媒體採訪報導,更不會引起國外一般民眾的注意。台灣在解嚴後雖然和中國依然暗潮洶湧,但比起其他國家(如緬甸、中國)發生的大規模人權迫害事件,仍不是國際媒體眼中值得採訪刊登的新聞,畢竟報紙可以刊登的版面有限。(心得:這點相當的現實,如果當初台灣發生嚴重的流血抗爭,也許後來就成功加入聯合國了...?)

四、台灣近年來經濟發展已趨近成熟,對國際媒體來說也不再有採訪價值,他們轉向發展中國家如中國、印度去報導經濟相關新聞。

基於以上原因,國際媒體在預算緊縮時,會優先裁撤駐台單位。而剩下的駐台記者想撰寫有關台灣的深度新聞時,如果想向台灣官方取得資訊,官方人士又經常會掩蓋重要訊息。長期下來,國際社會對台灣缺乏認識,也就不會在台灣需要國際支持時伸出援手。相較之下,中國投入驚人的龐大資源在媒體宣傳工作上,台灣難以與之抗衡。


五、台灣漠視外國媒體,溝通及語言能力不良、缺乏包裝、鮮少發布英文新聞稿,因此無法吸引或說服外國記者。(心得:聽說太陽花學運時有學生負責對外發布英文消息,也是讓學運受到國際重視的原因。)

六、現在的台灣實際上已經是獨立國家,大部分台灣人的自我認同已經定型,認為沒有再向外國人解釋的必要,因此許多台灣人選擇沈默,但這種沈默無助於讓國際社會了解台灣,有些外國人會以為台灣人就是中國人。(心得:我去看世大運時,聽到有個外國人問說為何台灣隊要自稱中華台北,另一個外國人就解釋說台灣因為中國打壓因此無法在賽事中自稱台灣。從外國人口中聽到這件事,感覺真是奇怪。這種奇怪的感覺大概就是因為我們已經習慣被國際忽視了。)

七、有關台灣政治或歷史的外文書籍非常少,以致於連外國學者也無法正確認識台灣。而這些學者在撰寫文章時又把錯誤觀念向大眾傳播,譬如有些外國學者以為台灣一直以來都是隸屬於中國,這對於北京宣稱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的合法性產生重大影響。

八、中國的宣傳:中國將台灣問題包裝成冷戰殘餘問題,或美國新帝國主義問題,而不是民族自決的問題(心得:有些西藏獨立抗爭問題,似乎會被報導成單純的暴力問題)。

九、學術界自我審查:接受中國資助的學術單位,會避免開設以台灣為研究主題的課程,或刊登有爭議的文章,否則他們將會失去來自中國的資助。而中國留學生也會逼迫台灣留學生不得發出異議聲音。中國的宣傳單位動用資源向全世界傳播「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這個觀念,長期下來不再有人注意台灣的獨立問題。
(心得:這讓我想到看到巴賽隆尼亞、威尼斯、蘇格蘭尋求獨立的新聞,由於對這些地區的問題不了解,就會認為這些地區的人民為什麼好端端的要讓國家分裂?外國人看待台灣問題應該也是一樣的想法吧。)

十、中國大量資助了外國的智庫,但這些智庫卻完全不知道自己的幕後金主是誰。(心得:這裡要說的應該是這些智庫一開始不知道金主是誰,但遇到涉及台灣敏感問題時,金主就會現身並以撤去資金威脅智庫作出自我審查,因為已經長期接受贊助了,根本無法拒絕。資助智庫這點真的很可怕。而前陣子有個新聞是中國要求英國某學術單位撤掉一些有爭議的論文,該單位即依照中國要求撤掉文章,事後因為遭到學術界嚴重批判而再度刊出爭議文章。這件事顯示中共企圖要求其他國家也開始仿效他們的自我審查機制。)

十一、專家學者被邀請來台訪問時,受到外交部的刻意安排或壓力,無法暢所欲言或深入了解台灣。國際學者們對台灣的認知因此嚴重缺乏。(心得:這點和第七點類似。至於外交部是否真的如此刻意安排,可能要內部人才會清楚。)



第五章  中國對台灣民主的攻擊
(因為和最近台大新聞相關,就跳著講)

「中國為什麼要破壞台灣的民主?」

研究顯示,現在的中國已經有能力認識「民主」,大量的中國留學生前往美國,但他們認識到民主後,並沒有因此認為中國應該民主化,反而認為中國不應該走向民主(心得:所謂的小粉紅)。此外,許多中國人認為民主就是「人民是國家的主人」、「主政者應該聆聽人民的心聲」,這恰好符合社會主義的定義。
而台灣的民主(多元政治、公民選舉)對中共來說,第一個問題是會「阻礙統一」,因為中共習慣全體一致的決策方式,不需聽取民眾意見。而台灣人民普遍允許公民採取行動對抗政府,甚至採取一定程度的激烈手段。台灣領導人如果馬上宣布和中國統一,勢必會馬上遭到民眾強烈抵抗。
第二個問題是,台灣社會越民主,存在於兩岸社會的矛盾會越來越大,也就越難統一。(心得:這裡作者說得很少,但大家應該都能體會。)
因此,北京若想達成統一的目標,就必須先破壞台灣的民主,讓台灣民主變得沒有效率,並破壞台灣民眾對民主的好感。也就是:讓台灣社會變得像中國社會一樣。(心得:譬如聲稱公民運動是在浪費社會資源,或批評參與學運的學生,這種論述在一些長輩line群組中常見到。)


中共採取的實際作法:
一、成立各種民間組織(背後可能是中國大企業或政府所出資),和台灣相似的組織進行交流,並資助這些台灣的組織。(心得:中華統一促進黨、愛國同心會就是這類組織。)這些組織舉辦許多促進中華文化的活動,並支持統一思想。

二、利用台灣的大企業,向台灣政府施壓,要求政府放寬經濟政策(如ECFA),或利用企業大佬發表一中聲明,接著是要求放寬大陸觀光人數。這些因放寬政策而獲利的行業,有許多和地方政府或國民黨有關,這也是用來獎賞馬政府支持者以及懲罰反對者的方式。因此可以說明台灣在經濟放寬政策後產生的貧富差距,因為只有部分人因為這些政策獲利。(心得:目前因為民進黨執政,陸客減少許多。有聽說一種說法是陸客只被允許前往藍營執政的地區觀光。不過我在台中依然曾看到少數陸客,或許自由行的旅客不會受限制?)而企業界一再宣稱支持民進黨將會造成台灣的經濟大災難,雖然可笑,但這種說法仍一再出現。(心得:錯的話講的夠大聲,就會讓人以為是真的。)

三、媒體:中國媒體一直受到政府控制,是用來宣導政府政策的工具。(心得:根據端新聞報導,中國媒體分為兩種,一種是官方媒體,可以自己採訪撰寫報導;另一種是商業媒體,不可以自己採訪撰寫新聞,只能發布官媒的新聞。)而台灣媒體雖然亂象叢生,卻依然保有新聞自由,沒有受到政府審查;記者即使報導政治醜聞,也不會被黑道攻擊或遭到逮補(心得:這件事非常可貴)。腐蝕新聞媒體也是破壞民主的一種手段,因為可以創造出有利於促進統一的環境。
台灣新聞界已經有疏於查證和造假的問題,當時親中媒體如旺旺中時,更是大量撰寫不利於馬政府反對者的新聞。中時集團也涉及置入性行銷,也就是收錢刊登中國政府所提供的新聞,或在某中國行政官員訪台時,刊出正面的新聞報導。親中媒體也變得像中國媒體一樣必須學會自我審查,避免刊登批評中共的政治新聞,漸漸的只刊登娛樂、旅遊等無關痛癢的新聞。除了媒體,電影業也遇到一樣的問題(心得:香港電影的轉變真是讓人心痛。)

四、在北京發現馬英九已經無法達成他們的期待時,轉為利用其他人員作為兩岸橋樑,例如連戰。而台灣的地方社區領袖和里長,一直是中共的策略目標,其作法是行賄和提供中國大陸旅遊費用(地方選舉集體買票的資金也由中共提供)。(心得:看到這段著實讓我抖了一下...)在台灣各地,許多地方社區都遭遇中國的溫情攻勢,而且是地方官員從旁協助,尤其是較貧窮和弱勢的區域。在北京從台灣中央政府那裡可以得到的支援越來越少時(心得:在民進黨主政以後),他們就會越密切的與和地方階層合作。

五、犯罪和黑道組織(心得:如張安樂,這大家再熟悉不過了。剛才看到中天新聞採訪張安樂,他宣稱「是台大學生先動手打人的」。)

本章結論:中共攻擊台灣的民主,不是為了意識形態(心得:共產或資本社會之爭),而是要讓台灣變得更像他們,如此才更容易實現統一。



「台灣傳統媒體的失職」

現在的台灣媒體大量報導瑣碎而聳動的新聞,以爭取閱聽數(如高官醜聞、食安醜聞、行車記錄器的畫面),極少報導有價值的新聞。
台灣的新聞記者經常超時工作,通常很年輕,很多都是女性(心得:據說媒體界已經不再僱用新聞系所學生來當記者了,而對於新聞懷抱理想的新聞系所學生也不會在台灣傳統媒體界就職)。記者被要求多產,也因此沒有時間去查證,有時只好捏造新聞,或將其他記者寫的新聞拿來報導。造假的新聞被一再複製,變成惡性循環,最後假新聞就變成真的。
(心得:台灣的低薪和超時工作問題,除了勞工權益外,也影響到記者採訪新聞的正確性,進而對媒體界產生惡劣的影響。所以說低薪和超時工作的影響是全面的,不是只在於勞工可以賺多少錢。台灣新聞水準之低劣,根本問題並非出在記者身上,而是在於操控媒體企業的資方。所以鄉民們不要再酸記者了...)
此外,台灣媒體根據意識形態來決定立場,泛藍媒體的報導被認為必定親中,泛綠媒體的報導被認為必定反中,真實的聲音無法被聽見。
(心得: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也會被用意識形態貼上標籤。其實我一直不知道意識形態到底是什麼,可能就像如果支持國文課本保留文言文教材就會被認為是親中派這樣吧?)

(待續)




創作回應

鯤島囝
有關心台灣給GP,好用心的筆記!謝謝分享書
但有幾點想回應,台灣的民主轉型只是「相對穩定」,1949年到1987年都不斷的有人流血,不要說被槍決的簡吉等人,還有海外民主運動人士遭到暗殺,如陳文成教授、劉宜良作家。台灣的民主是一頁血腥,流血抗爭一直都有,只是鎮壓的力量太強,除了讓整個社會噤若寒蟬,更讓整個世代集體失憶。推薦你看楊渡寫的簡吉傳這本書,書本介紹可看http://www.coolloud.org.tw/node/35956

你點出非常多值得討論的議題,每個點都不是可以簡單得出直線的答案但也非常值得關心討論,非常期待你的後續摘要和心得:D

2017-09-30 10:52:29
floraelm
感謝回應討論~關於流血抗爭的部分,我猜作者指的是會引起國際矚目大規模的暴力。武裝抗爭;而民運人士遭暗殺的事件,連在台灣許多民眾都不是很清楚:(
另外也謝謝推薦書~
2017-09-30 12:00:32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