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內容

0 GP

太玄真一本際經

作者:靜之│2016-06-19 07:42:16│巴幣:0│人氣:666



太玄真一本際經

護國品卷第一

[是時,元始天尊七月十五日於西那玉國察山羅浮之岳長桑林中度一切人民。天尊與諸弟子、真人、上聖及諸天帝、天龍鬼神、雜類人等俱還長樂舍中,蹇木之下,自然湧出太玄真一九光瓊障七寶之座。其座高廣,皆以黃金、白銀、真珠、碧玉、珊瑚、琥珀、硨磲、瑪瑙裝教雕飾,嚴麗華整,雜以寶幢,懸諸幡蓋,內外光明,映照十方無極世界。香華伎樂周扎圍繞,獅子、辟耶、龍驎、猛狩、騰蛇、神虎,備衛左右,鳳凰、孔雀、金翅、朱鳥,皆吐雅音,飛鳴其上。所有座形,不障於物,人眾往來,無所隔礙。複有諸小琉璃之坐各從蓮花台中自然湧出,四邊圍繞。]
[天尊爾時,即登寶座,正基而坐,恬神安漠端寂無為,入眾妙門,離言說道,是諸大眾,各禮一拜,依位而坐,見是事已,咸自思維,嘆未曾有。]
[第]一弟子左玄真人名曰法解,即從坐起,共十千同類徒眾前進作禮,五體投地,一心正念,上百天尊言:此七寶座,妙麗稀有,形相宛然,不礙於物,不審此座,為是有耶?為是無耶?愚所[未了,願垂慈誨]。
天尊告法解曰:善哉,善哉!善男子,乃能為諸大眾,諮請法相、不二義門,開示未聞,令得法寶,汝可諦聽,當為解說非止寶座,一切諸法亦複如是。不有不無,畢竟空寂,雖有假名而無實體。何以故?偽性假合,名之為有;體悟真實,是故名空。
法解又曰:假有之義,離法名假,即法名假乎?天尊答曰:不即諸法而說發假,不離諸法而說法空。所以爾者,法本清淨,無有實相。眾生虛妄,執見有無。空有之相,從顛倒起,諸見病除,平等無相。」
法解又曰:「若眾生顛倒虛妄見者,得道神尊應無所見。若言有見,即是顛倒,若無見者,則壞世法。雲何莊嚴三界,成就眾生?」
天尊答曰:「如是,如是。十方得道諸天尊等,正智圓滿,能了諸法本無實相,皆悉是空,為利益故,隨順世間,方便引誘,假名稱見,雖見於有,知有不有,乃見於空,知空亦空。以是當知,見名同凡,不如凡見。」法解又曰:「若法空寂,雲何言說歸根返本,有本可返,非謂無法。」天尊答曰:「無本為本。」法解曰:「無本為本,何所返耶?」天尊答曰:「返於無本,是名返本。」法解又曰:「本於無本,無本則無依。」天尊曰:「依無所依。」法解又曰:「無依無本,無斷無得,雲何複言斷滅煩惱而得道耶?有道可得,非謂無本。」天尊答曰:「所謂得道,得無所得;所謂斷滅,斷無所斷。何以故?煩惱性空,執計為有,以執為心故,名為煩惱。若知煩惱本性是空,心無所著,諸計皆盡,名斷煩惱。煩惱病除,故名得道。雖名得道,實無所得。無得無斷,假名方便,為化眾生,名為得道。」
法解曰:「天尊所說分別法相,快如是乎?猶有疑味,願更開曉。向言偽性假合名之為假,體無真實故名為空,若法無相,則無有相,亦無無相,雲何有於假有,而體實空?有假有空,何名無相?」天尊答曰: 「為執性故,因緣方便,說諸法假;為執假故,因緣方便,說諸法空。空假之象,還複成假,是名無相。
法解又曰:雲何方便隨順世間為利益故而為說法?天尊曰:眾生羸弱,未有正見,猶藉資憑,不能無待,願住世間,求世安樂。故為說成就五方嚴淨國土,使得安樂。若有眾生,稍習真解,學相似空,願離世間,不住諸有,求解脫者,我即為說三界皆空,入無相道。
爾時,大眾聞是說已,神開解悟,歡喜踴躍,同聲稱善,各隨心力,增益正位。人天四眾,咸發道心,稽首天尊而作頌曰:
善哉元始尊,三界共所宗。
神力不思議,智德無等雙。
自然七寶座,湧現建林中。
具足有形相,無礙有虛空
將示重玄義,開發眾妙門。
了出無上道,運轉大乘轅。
善巧說諸法,不有亦不無。
空假無異相,權實固同途。
道場與煩惱,究竟並無餘。
我等聞是法,蕭然心垢除。
不勝情欣悅,稽首禮玉虛。

是時,眾中有一仙人名曰普德妙行,即從坐起,於大眾中安詳雅步到天尊前,長跪啟曰:臣從昔來侍覲天尊,屢聞正法,未有如今日所說最深最妙無上要術,開秘密藏重玄義門。臣以有幸,得與斯集,餐甘露味,聞無上道,有所未解,願垂告誨。向者,天尊答法解雲:眾生願住世間,求世間安樂,我即為其成就五方嚴淨國土。大慈平等,無所偏隔。雲何國土優劣不同,有穢有淨,苦樂不等?願垂旨訣,告所未聞。
天尊答曰:普德妙行,汝可複坐,諦聽在心。諸法清淨,一相平等,本無淨穢優劣之別,皆由眾生業緣所感,隨其福報,所見不同。譬如寶珠,色無偏正,若正色照者其色即正,偏色照者其色即偏,土之淨穢亦複如是,隨其業緣見有差別。汝今當知,若有眾生無漏心感,願住世者,即見其國所有城池、台榭、山林、靖治皆是七寶自然裝校,地如琉璃,無諸穢惡。其土人民皆習道德,不貪不欲,無嫉無妒,遠離諸塵,不受諸愛,晝夜所學,常在法味,形容端正,壽命長遠,是故此國名為淨土。若有眾生心有欲著,漂浪生死,流轉世問所感之土,其土穢雜,瓦石丘墟、荊棘毒草、禽獸虎狼更相殘害,所有人民諸惡遍造,具三毒心,作十惡業,耽著聲色,愛樂世問諸不善法,邪淫放蕩,瞋恚殺盜,執見愚痴,綺妄無實,自作自受,如影隨形,五苦、八難、三災、九厄,無常逼惱,不得自在,形相卑陋,壽無定年,是故此國名為穢土。以是義故,淨穢不同,皆由眾生業緣所感。譬如聲響,聲若清者,其響亦清,聲若濁者,其響即濁。響之清濁,隨其本聲。
普德妙行複白天尊言:「惟願大慈哀愍一切,複以何法令彼穢土其中眾生免離世間無常、苦惱、兵戈、水火、毒疫、災害,使得歡泰,國土安寧?」
天尊告普德妙行曰:「汝昔已於久遠劫來常為眾生護持世界,乃於今日能發此心,諮問請我護世之法,汝今諦聽,當為汝說。譬如病人,諸根混亂,雖服甘露,謂如毒藥;其病若愈,諸根平復,向之毒藥還成甘露。眾生亦爾,顛倒煩惱,妄想執見,無常逼迫,不得自在,虛妄病除,自然安樂。」
仙人普得妙行問:「雲何能得煩惱病癒?」
天尊答曰:「先當修習三善行法。一者心善行,二者身善行,三者口善行。何謂心善行?一不貪愛,二不慎怒,三不愚痴,清廉克己,少欲知足,制伏貪取求利之心,慈忍恬柔,寬容愍恕,挫解瞋恚,常無忿怒,觀妙守靜,達有通無,能於諸法,智慧明瞭,是名心善行。所謂身善行者,一不殺害,二不盜竊,三不邪淫,仁惠博施,愍念群生,不殺不害,濟生度死,謙卑退讓,非義不取,捨身命則財,無所吝惜,貞正清潔,遠離邪淫,不色不欲,心無放蕩,是名身善行。所謂口善行者,一不矯妄,二不華綺,三不兩舌,四不惡罵,發言信實,常無虛誑,所說真正,能不華飾,辭旨中平,清直不二,能不彼此背向兩端,聲氣恬和,柔軟清潤,巧說法相,吟詠洞章,是名口善行。三業既淨,則六根淨;六根淨己,則六塵淨;六塵淨己,則諸法淨;諸法淨己,則國土淨;國土既淨,則無所染;無所染故,則無煩惱;既無煩惱,則為安樂。」
天尊又曰:「若複讀誦此經,依經修行,晝夜不懈,是人所在之處,自然安樂,隨所往生,得居淨土。所以爾者,此經尊貴,眾經中王。此經能為眾生消淨內魔、鬼賊、宿結、煩惱,開發真道自然正性。若人服行,四謎業障諸漏根本,自然差愈。若複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一句,意樂諷誦,一念之中即能消除無量無邊宿根罪惱。譬如積夜暗室,一念澄明諸暗皆盡。若入大海,遭值惡風,波波浪揚激迷路失道,又無道師,誦念是經,風波恬靜,神龍負舟,即值同伴,還至本處。若入山林峻險之地,毒蟲猛獸欲來害己,誦念是經,蟲獸卻退,不見中傷。若值寇賊,怨對相逢,誦念是經,怨仇歡適,反成至親。若在怖畏暗冥之中,誦念是經,鬼魅消卻,朗覩光明。若在囹之中,誦念是經,即得解脫,枉曲得申。若有終亡,三日、七日乃至七七,家人同學為其燒香,誦念是經,即得開度,魂升南宮,不入三途,還生善道。是知此經進行法中最為第一,斷伏法最為第一,定慧法中最為第一,禳災法中最為第一,嚴淨法中最為第一,降伏法中最為第一。此經功德不可思議,猶如虛空,無有邊際,神仙兵馬、侍直騎吏、仙童玉女,五帝直符、金光童子悉屬此經。何以故?此經大乘,兼包眾經,一切官屬悉從其教,譬如大海無所不包,吞納眾流,此經如是。若複有人舍家資財,或賣妻子市諸香油種種法具,及以齋食供養資給持此經人,所得功德,最為無量。何以故?是人能成就十方天尊,出生眾聖。若複有人無有資財,自捨身力,給侍驅使,不憚苦辛,此人得其善力,功德難思,眾聖苦說,不能令盡。若複有人紙墨縑素,刻玉鐫金,抄寫書治,裝潢(纟臽)軸,流通讀誦,宣佈未聞當知其人已入道分,名書金格,列字玉篇。若複有人一心正念,聽讀此經,歡喜踴躍,得其義味,忘於寢食,不覺為久,當知此人過去世中,已曾聞值,暫生下世,寄惠人間,不久仙
度,終歸得道。
天尊複告普德妙行曰:「今以十方盡虛空際滿於空中所有微塵,此之塵數
得為多不?」普德妙行曰:「甚多甚多!」天尊曰:「將此塵數一一複數十方盡虛空際虛空之數,如彼微塵。滿此空內所有微塵,而此塵數得為多不?」普德妙行曰:「甚多甚多!」天尊曰:「取此塵數,譬於此經所生功德,還以此之塵數數之不得其一。所以爾者,此經說真道根本,能生法身慧命,十方得道過去未來三世天尊等,莫不履行而得至真,具一切智成無上道,到解脫處,為大法王」。
天尊又曰:「若複有人誹謗此經,生不信想,輕慢法寶,疑毀聖文,當知此人無量劫來,沉淪下鬼,受諸苦報,備曆異形,始得受生,還於人道,愚痴觸壁,無所解知,習惡種因,不能信受,所行非法,動為罪田,背正入邪,違真信俗,三官九府記其功過,書名黑簿,死錄之中,或在現世恆嬰諸苦,或犯王法,執系鞭撻之病,或得惡風蟲癩之病,憂厄惱難,貧窮困乏,或為外魔異道惑亂其心,雖在世間,人所棄薄,周詣游處,不值善緣,一失生道,永乖賢域,死入地獄,無有還期,受報幽牢,緘閉重檻,晝夜考掠不覩三光,或拖銅柱,形體焦傷,或  上刀山,痛毒難忍,冥冥長夜,萬劫無出。縱得受生,還為六畜非人之類,永失人道。汝等四眾廣加開化,宣告男女,咸使一心尊承正法。
天尊複告諸弟子等:「若有國王及以民庶,殿堂帳座、寶蓋幡幢、香華燈燭供養此經者,汝等四眾及諸天帝,三五兵吏、天龍神鬼、金剛力士、侍經真官應將徒眾隨逐尊奉,禮敬供養,護其國土,保佑人民。若有講說,敷揚妙義,應當讚嘆,稱其功德,無使外魔破亂其事。」
作是說已,即有十方大聖與諸真人無鞅之眾項負圓明,各蔭華蓋,控御龍鳳,手執靈幡,妓樂道從,障蔽日月,浮空而至,悉皆來會長樂舍中。十方來眾依位而立,一時稽首,發大鴻音:「善哉天尊,不違本願,能入死生,度脫眾生,開秘密藏,說無上道,此法深妙,其義淵微,非是二乘之所能解,當由此土大福堂國七百劫來得值真文,與道結緣,善根深重,能感天尊為說妙法,能於此法力堪受行,隨分得悟,增益慧解。我等昔持此經,致得真道,聞說其義,心懷喜躍,是故到此國土禮拜神尊,讚揚妙化,稱傳功德,一心瞻仰。」而作頌言:

甚深無上法,功德難思議。
十方諸神尊,莫不皆受持。
致得成真道,受號天人師。
非是二乘界,智力所能思。
此土諸眾生,已於無量劫,
積善值真文,往生長樂國。
能感大慈尊,為說微秒法。
稱力如說行,隨分得利益。
我等昔尊奉,出離生死纏。
唯願慧日光,遺照於愚冥。
唯願甘露雨,普雨+注於人天。
故來到此國,稽首天尊前。

是時,天尊歡喜含笑,即吐五色微妙光明,從口中出,其光遍照十方無極世界,五億諸天乃至三清眾聖之境,一一國土皆見天尊各於其處,在騫木下,坐七寶座,為諸大眾宣說正道眾妙義門,一一國土皆見左玄真人及諸大眾諮請妙義,開示未聞,亦見十方大聖諸天真等浮空步虛,來到尊所,讚嘆供養,禮拜天尊。光所及處,其中或有五道眾生遇斯光者,隨其類音,皆得悟解,聾盲百病,悉蒙差愈。當爾之時,三惡道空,九幽罷對,識其宿命,離諸罪惱,生者得度,死者得還,預是有心皆發道意。
天尊又曰:「汝等既聞經已,受行讀誦,堅持在心,廣開法門,宣化愚暗,令入法牆,遠離邪道。」是諸弟子及諸來眾一心受命,稽首奉行。
正一真人三天法師張道陵上白天尊曰:「臣以愚劣,忝預道流,受命三天法師之任,既奉尊命,不敢藏情。若將來世有善男子善女人來諸師門,求欲請受,不審傳授其法雲何?」
天尊答曰:「傳此經者,不須法信,當觀其心,具十善願,便可授之。何謂十願?一者,願離世間穢雜境土;二者,願得出家,舍俗恩愛,隨緣告乞,廣建福田,常行忍慈,永離人我;三者,願逢勝友,引接開示;四者,願值明師,諮受上道;五者,願聞正法,如說奉行;六者願見天尊,親承聖旨;七者,願度一切,後己先人;八者,願以法音,宣廣愚暗;九者,願諸眾生,皆發道意,勸造經象,修營靈觀,香華燈燭,隨力供養,令諸未悟,普見法門;十者,願我此心,堅固不退。具此十願,授與此經。」
時諸天地及諸龍鬼自相言曰:「我受天尊付屬告命,自今以後,於當來世有經之處,或複其國有難,兵革四興,危險憂懼,我等徒眾所有神兵助其消劫,令彼侵害,時即退屏。若其國分五星失度,七耀差移,廿八宿不依分野,日月勃食,陰陽不調,我等當與南上司命韓君丈人、周天八極君長生司馬調正璿璣,複於分位,災祥變異,皆使消滅。若複大旱,人民渴之,即與龍王雷震注雨,以滅旱災。若複大水,洪注滔天,連陰不解,人民含沒,我等當與河上玉女,九海北玄君,天翁正炁君等,為收水氣,開雲止雨,水即消退,無所損傷。」時諸鬼神亦各念言:「若有惡魔、邪精、惡鬼、魍魎、魑魅入其境土,欲行病者,當共斥逐,不使停留。」
時彼東方有一國王,名曰大梵,其國大旱,自春及夏,彌曆十旬,風日猛熾,天不降雨,淵泉枯竭,草谷焦然,百姓憂徨,人多渴之,其王大懼,祈諸神祗,烹殺眾生,鼓舞禱祀,日光轉盛,金石消融,一國君民,莫知所向。時有大臣名法喜,往白王曰:「臣聞太玄真一本際妙經功德甚重,不可思議,天神地祗一切官屬咸皆敬待,人天誦念,隨心剋果,長樂舍中有於此經,唯願大王遣使往彼奉請尊文,必致靈應。」
王曰:甚善,甚善!法喜,汝以斯事,應早告我,雲何今日始發此言?即命法喜裝置寶輿,具辦人力,往長樂舍詣天尊所,長跪啟曰:大梵國王稽首尊足,問訊天尊安不?心臣愚劣,德化未堪,雖統世界(闕)領,乖失天心。風雨不節,國內大旱,草穀不(闕)百姓飢窮,人民困弊。伏聞真經威德尊重,一切神靈受持敬護,願請其文,還國供養,唯願大慈,特垂開許。」
天尊告四眾曰:「大梵國王,其國大旱,遣使詣我,求請法文。我今付與汝等徒眾,當隨守護。」即出寶蘊,授予法喜,法喜得經,稽首辭別,還向本國。大梵國王與諸大臣及以民吏百姓男女,無大無小,各持花香、幢蓋、妓樂中道奉迎。既至本國內,王以正殿燒眾妙香,施大寶座安置真經,請諸道士。王及妃後並與國人四面圍繞,禮拜恭敬,讀誦讚嘆。是諸龍王及其徒眾自相語曰:「我受尊命,隨逐真經受持之者,應當保護,令得利益。」即與五岳四犢山水靈祗、風師、雨師、雷師、電師、九江水帝、十二溪女、浮雲使者、四州九穀君、小玄明君、河上真人,海中玉女、湖中玉女、千二百官君將軍騎吏,一時嚴裝,往到其國,各以神力吹噓雲炁,震動天地,雷電激揚,內外暗冥,風雨大臣,俄頃之間,高下均足。國人大小,君臣吏民咸皆喜踴,各各相慶,自共語曰:「今日欣樂,皆由法喜。」
於是人人為法喜作禮:善哉,仁者!乃能諮發大王,致有今日。法喜答曰:「此由王感,非我所能。」
時大梵王心自念言:「我一國土得三寶力,唯當歸敬,上報天尊。」乃選諸王子及與國中臣民弟子,擇其端正第一聰敏有善心者,皆使出家,紹隆正法,造大精舍,建大寶壇。國中男女,各以金銀、象馬、車乘、綾羅、錦綺、玩苄、服飾、臥具(糹掏)帳舍施供養出家法身。是時,國土安寧,人民歡樂,五穀豐熟,三景著明,毒螫蟲獸出離其境,群魔惡鬼敢為障難。地生蓮華,天降甘露,金芝玉英,充滿庭闕,人命長遠,無有夭傷,有發道心,皆得度世。
天尊普告四眾諸弟子等:「此經威力,不可思議,勤加用心,勿生厭倦。」是時,天真大神、上聖高尊及十方聖眾、諸天帝主、天龍人鬼歡喜受命,各禮天尊,稽首而去。

太玄真一本際經卷第一


太玄真一本際經

咐囑品卷第二


元始天尊時在協晨靈館,與太上道君及九億眾仙真上聖俱。坐白玉獅子之座,具宣祕要,開闡妙門,自非天尊同業入道界人不預斯集。
是時,天尊即放五色微妙光明,遍照十方一切國土,光中演出種種異音,各隨風俗,聞者皆解,宣說諸法悉是無常、苦惱、穢惡,無自在者須臾變滅,猶如夢幻:「汝等咸應生厭離想,雖複天仙壽億萬劫,終必死壞。三清眾聖念念無常,是故世間無可保著。吾今所以為汝等故,權應見身,教導汝等並得開度諸未度者,為後世緣。功成事遂,誓願剋滿,今當反神,還乎無為湛寂、常恆不動之處。汝等若有疑惘之心,咨來啟問,當為演說,是吾最後委訣之辭,宜各及時,勿懐憂悔。複以神力震動大地,周迴旋轉,驚駭物心。
當爾之日,三惡眾生皆得休假,人天之報,各蒙增益,無諸苦惱、障難之事,莫不一時遠離俱集,其眾無量,不可勝言。
是時,大眾咸同一心,瞻仰道君,目不暫眴,裁悲止働而說偈言:
元始無上天人師,今捨大慈離生死。
獨反善寂妙一源,不住世間濟塵滓。
真智淳淳無礙身,譬喻言辭莫能擬。
非是我等所知見,何能觀之悟玄理?
天尊應見無比身,一切含生所怙恃。
雲何一旦棄本誓,世間孤露失依止。
善哉世眼大道君,了達真應無終始。
願為勸請無上尊,覆護眾生如父母。
太上道君為眾生故,從座而起,稽首天尊:「唯願大哀愍傷一切,久留妙應,常住世間,教導利益,使得成就,咸蒙啟度,普入法門。」
元始天尊大悲熏心,答道君曰:「乃能憂念一切含生,隨順世間,請我住世。道君當語此眾之中未入定者:自我得道以來,經無量劫常在世問,未嘗舍離,若應度者恆見我身,運會遷移則不能見。此劫眾生機宜所感,當由道君而得度脫。是故我今升玄入妙,汝等肉眼不能見我真實之身,謂言滅盡。但修正觀,自當見我與今無異。若於空相未能明審,猶憑圖像系錄其心,當鑄紫金寫我真相,禮拜供養,如對真形,想念丹到,功德齊等。所以者何?身之與像俱非實故,若能明瞭非身之身,圖像真形,理亦無二。是故敬像隨心,獲福報之輕重唯在汝心。貧窮之人,泥木銅彩隨力能辦,殿堂帳坐幡花燈燭,稱力供養,如事我身。承此因緣,終歸正道,必當與我期在大羅」
複告道君:「若諸大眾有疑未了,隨意問難,當助教誨,令速悟解,勿使失時。」
太上道君舉手告眾:「我奉天尊垂慈教勑,令使汝等決所未悟,宜知是時。」
爾時,太極法師真人徐來勒於大眾中從座而起,到太上前長跪啟曰:「臣以有幸預接尊顏,加見訓示三寶洞極,位忝上真法師之任,過泰屏營,未可為喻。今奉告命上問天尊,誠非愚訥所能啟請。然臣既受任,方宣正道,兼蒙教令,不敢藏情,輒欲諮問,唯願弘慈,指誨可否、進退之宜,伏惟誡示。
太上道君告來勒曰:「汝積功累德致上聖顯真作大法師,開導後學,有疑請決,正是其人。」
時徐來勒斂容正服,安庠雅步於大眾中,如獅子在天寶林,從容無畏,承道聖旨往訂詣天尊,五體投地,叉手作禮,悲感涕淚,上白天尊:「向於光中已奉告命,重被道君上宣勸督,不揆愚淺,輒欲諮問,唯願大慈,必賜哀許。」
於是天尊歡喜答曰:「善哉善哉。欲有所問,甚得機宜,汝今善聽:譬如國王,統領天下,具足七寶,種種庫藏,是王有時巡行四海以自娛樂,普益萌黎,儲君承統,紹宣洪業,加以委寄有智大臣讚揚正治,利安臣民。我亦如是,運御一切,為大法王,欲巡至妙升玄之域,以正觀心導三清眾,悉以正真秘密寶藏委付道君,拯恤貧窮無善財者,班錫功效精進之人,複欲普令諸真大聖共弘正道,隨機所稱,各開利益;亦如國王所付之臣,必選深智堪委寄者,然後付之,汝亦如是。又於無量微塵之劫,舍欲守真,精進勇猛,智慧明瞭,福德薰修,故能發心諮論大法。我以圓足具福慧故,善能釋汝疑惑之心,知汝堪受甚深密藏,輔助道君弘道利物。」
於是,太極真人白天尊曰:「敢問末世正法流行所說言辭、隨世文字,天魔異道添揉真經,語似意乖,雲何分別?願示其要,使將來世無留礙心。」
天尊告曰:「法本無言,亦無文字,但為世間無明眾生愚痴觸壁,懸心冥道無由解悟,故立世典,漸啟瞳朦,乃寄語言,宣示正道,假借文字,著述經圖,語字乃同,非複凡俗。子欲識者,當一心聽:有十二印印我正法。若諸教中有此法印,即是正經,無此印者,即是邪說。何等十二?一者,世間有為之法皆悉無常,即生即變,即老即滅,逝水電光莫之能比,諸天壽限期滿亦謝,隨業流轉三惡道中,大期死壞,易可知覺,變易無常,世不能了。三清之人見生滅相,覺無常苦,智明瞭故。體無相故,以智慧力,能知能覺;忘不著故,不以為苦,而是任放,恬愉安樂;解未圓故,隨念生滅。二者,一切世法皆無有我,不得自在,非真實故。三者,世間有心之法皆悉苦惱,何以故?逼迫無常,遷滅變動。苦有二種,一粗二細。雲何為粗?一切受生老病死壞、怨家合會、恩愛分離,所求不稱,是名粗苦;雲何細苦?即細無常,念念損壞,冥是苦惱,人不能知,是名細苦。四者,一切世間不淨穢惡亦有粗細,粗者可見,細不可知,如世肉身、皮膚、血脈、大小不淨、屍形臭爛,是粗不淨;煩惱結漏,慧者棄薄,是細不淨。五者,萬物皆是空無,性無真實,故假合眾緣皆相待。六者,出世升玄,至道常住,湛體自然,無生無滅,離有為相。七者,真一妙智,自在無礙,神力所為,隨意能辨,故名大我。八者,離二無常,不受諸受,心相寂滅,故名清淨。九者,至道真實,非為雜身,是金剛身,故名善有。十者,是世間法及出世法皆假施設,悉是因緣,開方便道,為化眾生,強立名字。十一者,生死道場等無所有,無得無舍,是名解脫。十二者,正道真性,不生不滅,非有非無,名正中道。十二法印定我法門,隨其有言,即宜遵奉,無此說者,不可修行。吾以道眼不動於寂,遙觀眾生有能分別明瞭法印,依教行者,我即化身種種,示見人天六道,隨緣施作,倏有(炎欠)無,權示接引,覆護輔持,令無留難。卿當以此正法之印普教天人,咸使知識按法奉行。」
太極真人稽首奉命。
天真皇人避席稽首,上白天尊:「我於今日欲有所問,唯垂聽許。」
天尊告曰:「善哉善哉,咨隨所問。」
皇人諮曰:「不審初學未入定位,何所修習以為階梯?」
天尊曰:「善哉皇人,乃能為諸未悟眾生作如是問,末世男女當得其恩。夫為學者,初修十事以為階梯。如人緣梯,從初一桄至第二桄乃至於頂,升階亦爾。自下之高,要須先習此十行法,然後乃能深入正觀。何等為十?一生善欲,有欲樂心乃能進趣;二近善友,引導其心深信正道;三造明師,師有妙法,廣能宣告,示以要術;四聞正教,能受讀誦;五能出家,常行柔弱,隨時告乞以供身命,永斷有為離諸桎梏;六受正戒,防身口心;七隱山林,棲遁獨處,永離囂塵,修寂靜志;八念大道真是法王,能度眾生越生死海,猶如醫師拯濟沉溺;九念經教是妙醫方,能示眾生治煩惱藥;十念法師是真父母,善能生我法身慧命。因是十法,能令行人增進正解,入決定位,如陟階梯,至於極頂。」
皇人又問:「雲何名為修習正觀登頂之相?」
天尊答曰:「始學之人,精修十行,為方便道,學相似空,能解眾生無真實體,漸悟微塵亦無真性,悉皆虛假,入一相門,堅固不退,是名登頂。如上高山,至頂得住,而無退墮;知不退已,進更修習,轉得勝明,能生真道,力用增益,似於無欲。體滯著故,故名為似,入真法門,故名無欲。甚深正教能通眾生,入無欲道,複名法門。無欲增長,洞解真性,正見諸法無生滅相,轉出生死,破諸魔眾,心如琉璃映徹無礙,正中之正畢竟永斷,名轉法輪。法輪之體是真實智,運出三界,超逾玉清,到常寂處,故名法輪。是諸神尊得是法已,複欲令彼諸眾生等乘此正智,出到道場,方便善巧,如所悟說,因此巧說,令得開曉,轉暗入明,由此妙教,是故複名為正法輪。如車有輪,能運乘者隨意所至,到安樂處。是正法輪亦複如是,能載行者至解脫處。又如國王有大輪寶,能破怨敵,是法如是,能破四魔、異道、怨敵,是故複名正法輪也。是名修習正解正觀登頂之相。」
皇人復問:「若諸大士於惡濁世欲教眾生,先以何法而成熟之?願垂告誨,得兼利益。」
天尊告曰:「譬如良醫,善知治術,然後能治一切病苦,如此經者,即世良醫,能示眾生治煩惱病之要術故。所以者何?未見此經,不識眾生造惡根本,顛倒病相,又不能知治斷之法,如愚痴人,身嬰重病,不遇良醫,隨心自服諸餘毒藥,病既不愈,橫夭其壽。始學之人不遇此經,亦複如是,暗習邪道以自救度,既不得度,墮三惡道;是故應當聽受是經,識醫良術,乃能療諸妄惑之病,過度神仙。雲何為術?行者欲度一切眾生,先當入定,察其緣起染欲、根性差別、若干,貪欲偏重說身無奇,不淨臭穢,諸惡充滿,破其染愛念想之心;瞋恚多者,示四等行,使學慈仁忘我愛物,解其忿對,令無怨惱;愚痴重障,示以法門,方便教誨,令得慧解;散亂之人,示令守一,拘魂制魄,專柔其心,學嬰兒行;著諸見者,示以空相,泯其分別計畫之心;多驕慢者,示無我相、無自在力,何所恃怙而起高心,不久磨滅終必死壞,苦惱逼迫無暫安時,以無常苦通治諸病,常念正道,等療眾疾,是名成熟眾生之相。既成熟已,堪為說重玄、兼忘、平等正法,入真實際,是名大乘教化之術。此經如是,示善治法,是故我說喻如良醫。得此經者,能識眾生諸所偏病,及以等病,隨宜授藥,無不差愈。如此人者,亦名醫王,依此經故,能消諸惱,是故複稱為智慧藥,能生智慧,離煩惱病,故名慧藥。卿等當知名義無量,或說果為因,說因為果,如說教法為慧藥者,是名因中而受果稱,何以故?能愈病者,乃名為藥,是智慧藥從正教生,是故正教名為慧藥。此經非但能治惑病,亦能發生妙善之法,能使學者到常樂處不死之宮。譬如甘露,有服之者,終無橫死,長命延年,此經如是,有服行者,必得常恆安樂之命。若有不能巧方便學,一向作解而起執滯,更增煩惱,不保長生,譬如有人雖服甘露,不能將節,傷損藥性,反致毒傷,是故應當於正法門深解方便,隨宜取悟,證甘露道,是乃名為得法利益。」
皇人作禮,稱善稽首。
上相青童君內自思惟:天尊所說十種階梯,為始學者入道方便。如是之相,我尚未了,初發意者豈能解耶?作是念已,從座而起,嚴整衣冠,一心庠序,到天尊前,禮畢長跪,白天尊曰:「向聞十法為行階梯,愚未能解,願重告示,雲何名為善欲之心?」
天尊曰:「善哉,上相!問有二種:一者狐疑未解故問,二為一切未解者問。上相已於久遠劫來善解妙門,通達正法,已入道界,沐浴法流,並觀空有,善知廣略說法之要,為眾生故,方便啟請。夫說法者,有二種相,一略二廣。為鈍根者,亦略亦廣,但開一門,故名為略。若多說者,智不堪故,於一事中分別解說,故名之為廣。以其難悟,指掌殷勤,故名為廣。為利根者,亦有廣略,備開法門,是名為廣。智力堪故,不須曲碎而能具解,粗釋一隅,故名為略。我為皇人處中而說,初學下根,理所未究,上相慈憫,為末世人啟請分別,今當廣示。
言善欲者承宿習因,自然而發信教之念,願樂三寶,欲求出世,厭惡世間。一切眾生凡所為作,皆因欲生,若欲行善,則能趣善,欲行惡者,便造惡事。是欲所本,由根利鈍。福果之人,稟炁純和,其根利故能生善欲;鈍根罪報,受炁濁辱,其根暗鈍則生惡欲。習欲增積,成性不移,是名分別善欲之相。」
青童君曰:「雲何複名近於善友?」
天尊曰:「友亦二種,有敗有成。若人勸言:『人生受報,任命自然,數盡則終,非關習業,如刺頭尖,火燥水濕,誰之所為?凡聖愚智、貴賤貧富,誰作之者?但當守分,達其所稟,從容自足,何須苦行,求學善法?矯性自傷,勞而無獲,尚無現益,何道之有?』作此說者,名惡知識,不可親近,宜即遠離。若有說言:『一切果報由業緣來,肉眼不睹三世業相,謂言自然,此非實義,汝勿信之。當發善志,尋師問道,修行正教,為來生緣轉入信根,成無上道。』如是說者,名善知識,如是之人,常應親近。何以故?是能生成法身慧命故,能生二世福利樂故。」
青童君曰:「始聞善友利益之相,雲何名為造事明師?」
天尊曰:「師有二種,一華二實。所言華者,內無所解,外現解相,光飾誑物,令使信從,是名愚始,不可歸依。所言實者,內解備故,行無缺故,衣弊履穿,謙光晦跡,外若不肖,名大丈夫。若因善友識此師者,宜往伏勤,諮稟嚴訓。若說小乘有得之義,生滅法相,有有有無,有因有果,如說是等,名為暗師。若說諸法無修無得,無滅無生,非有非無,非因非果,而有而無,非不因果,巧解因緣,假名中道,示教是法,乃名明師。」
青童君曰:「如是大師,甚為稀有,雲何名為出家之相?」
天尊曰:「夫出家者義趣甚深,利益弘達。家有二種:一者恩愛,二者諸有。始學之人既值明師,志能勤苦,執事奉承,餐受妙訓。若在居家,父母妻子愛累自纏,如處囹吾,不得自在,適意從容,遠近隨師,詢請玄業,故求父母,請別妻子,舍離居室,遠游山林,依憑精舍,棄俗服玩,黃褐玄巾,舍世榮華,隨緣告乞,廣建福田,唯道是務,是名初出恩愛之家。既出家已,勤行齋誡,免離三涂,信根已立,學靜入空,離三界愛,登入九清,是名出離諸有之家,是名出家。」
青童君曰:「我今乃離三惡道家,願出離諸有之家也,不審何者名為正教?」
天尊曰:「若有經文,具十二印應三洞者,是名正經,自此之外皆名邪法,不可受持,當自請師審定分別。」
青童君曰:「雲何名誡?」
天尊曰:「誡有二種,一者有得,二者無得。有得誡者,三誡、五誡、九誡、十誡、廿七誡、百八十誡、三百大誡,止惡防罪,未達方便,名有得誡,止離三涂及人中苦,未入道分。若識諸法畢竟空寂,是名正誡,無持無犯,開四觀門,為道根本。」
青童君曰:「雲何名為隱處山林?」
天尊曰:「是亦二種。下士小心,常畏諸塵之所染污,故入岩阜林數之間,避諸穢惡,靜然端拱,修靜寂行。上士在世,不畏塵勞,雖居世間,無所染污,猶如珠寶,體性明淨,處智慧山,依無相野,是名善解山樓之相。」
青童君曰:「雲何名為念道之相?」
天尊曰:「夫念道者,通能制滅一切惡根,猶金剛刀無所不斷,猶如猛火無所不燒。念有二種,一念生身七十二相、八十一好,具足微妙,人中天上三界特尊,是我歸依複護之處。二念法身猶如虛空,圓滿清淨,即是真道,亦名道身,亦名道性。常以正念,不聞餘心,是名念道。」
青童君曰:「請事要言。雲何複名念經之相?」
天尊曰:「經有三種:大乘、小乘以及中乘。系心受持,常生信慕,存想不移,審知是法是出世要道,無他雜念,是名念經。若知諸法本無文字,正觀實相,達其旨趣,亦名念經,是名善解念經之相。」
青童君曰:「雲何念師?」
天尊曰:「師者,父也。我若無師,不能得道,是故應當遠近隨逐,心眼觀想,恆在目前,不替須臾,無他雜想,是名念師。又當正念一切得道大聖眾真,通是師實,皆能訓我,是良福田,繫念歸依,心心相續,邪念不起,是名念師。」
青童君曰:「始蒙開明,諸疑永斷,來生男女無複迷惑。」
禮拜畢已,依位而坐。
元始天尊抗手告眾:「汝等當知,我之真身清淨無礙,猶如虛空,不生不滅,常住善寂大智慧源;雖複杳冥,其精甚信,無量劫來,證此真體安恆不動超絕無倫,非是小聖二乘之所知覺。為眾生故現應受身,游入五道,稱緣開度,隨宜方便,皆使悟入。應物根性,權示色像,故名應身。而此應身亦無生滅,無有去來,常住不變,為利一切隱現不同,發起精進,令無退轉。諸所應作皆已畢訖,所未應行道君自了。汝諸大眾宜共奉承,無於我所生分別念。」
作是語已,即有飛雲丹宵、八景玉輿、幢幡寶蓋遍滿虛空,天灑香花、神龍妓樂,俄頃之間一時同至。天尊於是即登玉輦,升於太空,大眾極目,不復視睹。
是時,眾人硬咽號慕,如失父母,仰空作禮,轉拜道君而說偈曰:
無上淨妙真智身,寂滅無相莫能睹。
但見應體還本源,是故各懷大憂苦。
仰賴太上無極尊,猶如失母依慈父。
我等沒在憂火中,唯願時注甘露雨。
斷絕倒想戀著心,消除諸見滅邪取。
太上道君告四坐曰:「汝等當知,一切諸法皆空寂相,生死道場性無差別,不應妄生去來之想。若始發意,當識無常,各求自度,離生死苦。天尊遺教,誡勸分明,努力勤修,早求解脫,勿懷憂惱,虛喪善勸。」
說是語已,即與侍從還返玉京,諸余神仙十方來者各禮道君,一時而退。

太玄真一本際經卷第二

太玄真一本際經
聖行品卷第三

三天大法師正一真人張道陵時游繁陽大治,靜處閒堂,千仙侍衛,萬靈圍繞,燔百合反風名香,散萬種天樹寶華,神龍息妓,天靜地嘿,端直其身,正基而坐,繫念現前,入深妙定,行道行處,遍眾妙門,至心存想太上道君而作是念:我以宿慶覲覩法王,訓喻經戒,加蒙顯職,總領三界,攝御萬神,過泰之恩莫以為喻。然登道位皆悉因師,我師虛皇太上大道君本行所修靈寶五篇、升玄內教,轉輪劫數無極無窮,終天說之亦不能盡,致今太上之任、成一切智,自然覺悟,證無上道,神力功德不可思議,三界特尊,獨步無畏,雨辰法王無可為匹。元始天尊修何功德,行何觀慧,尊奉何法,宗受何師,自能玄悟,成無上道,匠道一切。道君所稟,十方所尊,魏魏堂堂,難可言說。
作是念已,須臾之間,忽見所制宮室之內彌漫虛空,極目而視,自然湧出千葉蓮花,高遠微妙,世所未有,道陵眼力不能得便。諸天櫻珞,繒幡垂下,種種莊嚴,非可目銘。復有無量諸大蓮花,周邊圍繞,填滿虛空,莊嚴微妙,不可稱言。應時,十方國土天地普皆震動,似如雷電震霹之聲,有大光明萬種異色徹照國內,障蔽日月,忽見東方諸天至極上聖尊神、妙行真人、無鞅之眾,不可勝數。五老啟路,六領前驅,龍甲鳳乘,瓊輪玉輦,羽翼導從,浮空而來,逕到道陵所住之處。道陵驚起,合掌而立,五體戰懼,不能自持。
太上道君坐大蓮花,諸聖真仙一切大眾,各個皆坐諸大蓮花上,是諸蓮花一一葉間十方國土各於花中顯現,一一花內各見其國城郭,宮殿寶蓮花,太上眾尊各次而坐,於此道陵所住齊等,不相障礙,亦不迫祚,無去來想,與本無異。唯應度者見之明瞭,其餘眾生善根未熟,皆不知覺不聞不見。三界內外一切諸天,散天香花猶如雨下,繽紛芳馥悅樂眾心,作眾天樂歌舞亂會,吉祥瑞應非世所有,七日七夜,快樂難言。
於是道君彈指磬咳,一切眾會,一時咸然,是二音聲遍十方界,皆演天尊上妙功德。其中眾生,聞此音聲皆得安樂,離諸苦惱。地獄休息三官寧閒,百痾並痊。人天齊等皆發善念,回向正道深殖德本,積福上人皆發自然道意,住不退轉。
太上道君凝神遐思,眄視十方諸大聖眾,發大洪音而作頌曰:
十方天中天,三世眾道師。
久殖功德本,劫數難可思。
一切甚深法,莫不皆受持。
清淨身口意,了達希微夷。
忍苦救危厄,身肉貽窮飢。
怨親齊戲舍,憎愛等慈悲。
福慧具圓滿,結習盡無遣。
超逾生死界,過度三清基。
妙想明玉質,奇好昺金姿。
清淨真自在,長樂享無期。
方便設權教,誡諦諒不欺。
能依所說行,雲輿立可之。
汝於天尊所,勿得起狐疑。
勇猛發回向,莊嚴道慧資。
道君說頌已,一切會眾同聲稱善。稱善力故,即使道陵神開意解,轉階聖位。便整衣巾,稽首三禮,右繞七 ,於地長跪,端心合掌,仰瞻尊容,安詳正念而說讃曰:
昔聞神妙教,奉修成其真。
存念三度師,進品玉清賓。
冥機感上聖,神應非不均。
變現叵思議,昔所未曾親。
轉此卑陋室,嚴麗無等倫。
錐頭針鋒上,容重巨微塵。
蓮花滿虛空,稱可遍空甚。
大小相容入,形量無涯津。
戰懼懷猶豫,渴仰尊所陳。
唯願說元始,所修奇特因。
開悟有緣者,增益無上心。
疾登不退位,周回正法輪。
爾時,太上道君住大慈悲,方便善巧,示無比身,微妙第一,靈相威儀,眾好備發,皆悉映照諸來大眾,容狀光明,晃耀稀有,猶如盛火燒金剛山,如琉璃珠照百千日,諸聖真仙身相光明,皆悉隱蔽,譬如泥聚在玉山側,叩齒含笑,九色寶光從面門出,照道陵身,吐柔軟音,告道陵曰:「卿可還坐,入實相念,端慮思維,令心澄靜。」
授金色手扶道陵身,安慰其心,增益慧力。道陵歡喜,作禮復座,恬神靜志,伏聽教言。
道君告曰:「天元轉運,劫量無窮,一死一生,一成一壞,滅而復興,眇貌長久,非是籌算所可計知,自非三達洞照,五眼明徹,莫知其本,莫究其源。元始天尊初發道意入定位來甚為久遠,即使碎於十方世界皆成塵埃,一一洗塵以數十方無極世界,取此世界復以為末,世界之數如彼微塵,復盡微末,此諸塵數猶可得知;天尊發行時節久遠,所經劫數不可得知。亦復如是,行六度行,具四等心,舍手足。頭目、髓腦、國城、妻子,勤心佈施,安樂眾生,不可稱計。習諸行法,精進勇猛,究竟終成,無有退轉,護持禁戒,信行檢勑,寧舍性命,細微不犯,忍辱榮非,謙卑不諍,眾來加我,志在不報。
「靜定思微,安心宴嘿,想念慈柔,專一不散。離諸酒色,慧識明瞭,照悟空有,洞達真性,無生無滅,非有非無,清淨畢竟離一切法,絕言說道平等無礙。慈仁一切,念與安樂。怨親中人平等無二,悉使具足上妙安隱。悲憫在苦,方便救拔,如母愛子,必令免離,齊等其心,無偏異想。見他勝利,內懷慶喜,如自己得,無嫌忌心。常行善念,除嫉恨想,視親非親,平等如一。於愛憎所常生舍心,忍分別相,捐棄執滯,取捨兼忘,入真實際。未開度者誓使開度,未安樂者誓使安樂,未解脫者誓令解脫,未升玄者誓使升玄,以此弘誓開道初門。為習法藥度眾生故,曆詣名岳,尋訪名師,祈請要術、三洞妙文,天書玉字、雲篆龍章、金篇寶秘皆悉具受。所受諸法雖復無邊,總括條疏唯十二事,部類分別隨根不同。一者自然本文,二者神符,三者寶訣,四者靈圖,五者譜錄,六者戒律,七者威儀,八者方法,九者術數,十者記傳,十一者贊誦,十二者章表。」
「自然本文者,天書八會、鳳篆龍章,是為天地萬物之本。開化人神,成立諸法,主召九天神仙上帝,校定圖錄,調政璇璣,攝製豐都,降魔伏鬼,敕命水帝,召龍上雲。天地劫期、聖真名諱、所治城台、眾聖境界,廣宣分別,種種階差。服御元精,化形之法,皆演玄妙自然虛無正真妙趣,明瞭具足。神符者,雲篆之文,神真之信,召攝眾魔,威制神鬼,總炁御運,保命留年。玉訣者,天真上聖述釋天書八會之字,以為正音,開示大道。靈圖者,眾聖化跡,應現無方,圖寫變通,令物悟解。譜錄者,眾聖記述仙真名諱、宗本胄胤、神官位緒。戒律者,條制救約,防非檢過,詮量罪福,分別輕重。威儀者,具示齋戒、進退楷模,俯仰節度,軌式容止。方法者,眾聖著述丹藥秘要、神草靈芝、柔金水玉、修養之道。術數者,明辯思神,存真念道,心齋虛忘,游空飛步,餐吸六炁,導引三光,練質化形,仙度之法。記傳者,是諸眾聖載述學業、得道成真、通玄入妙、修因方所、證果時節。贊誦者,眾真大聖巧飾法言,稱揚正道,令物信樂,發起回向,生尊重心。章表者,師資授受妙寶奇文,登壇告盟、啟誓傳度、悔謝請福、關告之辭。此十二事,總括眾法,一切意趣無不備周,化引二乘,入一乘道。」
「既從明師,稟受尊教,具得要訣,聞己思維,洞解玄妙,通達明瞭,覺悟俗境皆非真實,分析觀察,知世俗相,皆悉空寂,入無相門,離愛染心,斷滅煩惱,到解脫地,詣長壽宮,常住清淨,自在無礙,安隱快樂。非身離身,亦不不身,而以一形周遍六道,現一切相,隨類色像;非心離心,亦非非心,而以一念了一切法。以圓通眼照道真性,深達緣起了法本源,解眾生性即真道性。天眼了達一切眾生死此生彼,善惡苦樂無不悉知,山河石壁徹見無礙。宍眼清淨了一切色,若近若遠無不皆見。法眼明了善知諸法,明見眾生根性差別。」
若人厭苦,怖畏世問虛妄不真,如夢如幻,無我無主,不久磨滅,見身無常、不淨、臭穢,但樂長生以自過度,求世俗行,改練屍形,為說小乘、導引、丹藥,現得延年地仙之道。中根之人力能進趣,樹德立功,志欲騰舉,為說次品飛天之法,習中乘道,淨三業行,飛升三界諸天之宮,轉練信根。伏諸結習,至於四民離免災橫,隨願生人,轉形練質。若諸上士,志度一切,忘己外身,濟他利物,但求道場,成無上道,為說三洞大乘法門,使得修習,悟真實性,生無漏品,白日仙度,登上清道,進業圓滿,超升大羅,證太一果,紹法土位,惡根永斷,眾德普會。

「為此五濁諸眾生故,開教三乘及人天道,調伏其心,淨三業惡。既調淨己,然後乃為演說假名,隨機利益,開方便門,令得悟入。曉因緣相,正觀正解,究竟真一平等大道。道陵當知,元始天尊所修所證無量功德,若具說者終天窮載,不能宣一,唯得道眼乃能了知。今略顯示宜諦信受。」
時會大聖聞是妙法,歡喜作禮,一時稱善。各還本座,諦想思維,同時發聲說頌嘆曰:
妙哉元始尊,功業叵思議;
太上不敷衍,一切豈能知?
善思舍憎愛,惠救適所宜。
弘誓荷群生,勇猛志不移。
勤施信師戒,精進守慈柔。
忍非常諫諍,酒色不能疵。
五眼六神通,明達無所畏。
智力無礙辯,巧說無終既。
魔鬼精喪兵,異道息耶謂。
世間諸天人,一切所尊貴。
名稱普十方,聞者無毀誹。
我等宿福慶,與餐甘露味。
善哉大道君,演說真實道。
善開方便門,痴冥皆明曉。
若有見此經,誦詠思所表。
必定乘大乘,出離生死惱。
雖有中障人,不預聞法音。
由此經力故,發起回向心。
亦以我等力,冥道悟幽深。
終得不退位,嬉游七寶林。
我等咸隨喜,今故稽首吟。

眾真大聖說是頌已,諸天各奏龍神妓樂、散眾名花、燒無價香,以用供養太上大道君。經七億載,時眾謂如彈指一揮間,頃。所以者何?皆由神力延促自在,不可思議之所為也。
於是道陵從座而起,稽首道前,上白道言:「我自覲對天尊以來,未聞妙法神通感動乃至如此,心自欣慶不知所陳,唯蒙慈愍重垂告示。不審元始天尊未得道時宗祖所因本根緣起,其事雲何?伏願顯示,令眾見明。」
道君答曰:「夫道,無也,無祖無宗、無根無本、一相無相,以此為源。了此源故,成無上道,而獨能為萬物之始。以是義故,名為元始。既稱元始,何得復有宗本者耶?雖復運導一切,道為極尊而常處三清,出諸天上。以是義故,故稱天尊。亦曰高皇,高出無上,莫能過者,故謂為高。皇者,光明也。以智慧光,照明一切,故曰高皇。亦曰玉帝,其德真淳,潤益一切,不可染污,諦了諸法,所說的當,定為物宗,故稱玉帝。諸如此等,名稱不同,隨順世間人君假號,引物歸依,使重尊敬。總一切有,名曰世問間;所共寶貴,號天尊也」。
於時,道陵避座而起,頭面作禮上白道君:「臣以凡鄙忝預真儔,雖刀總司,多所不了,今蒙弘愍,示以眾要,始知天尊神德巍巍,諒不虛矣。諸疑頓盡,無復餘滯,銜荷而已,非辭可謝。」
仙人紀法成承道威神,與其同類三十三人於大眾中而自言曰:「我等志小,慕求小乘,厭畏死魔,患無常苦,覺身不淨,穢惡如賊,速求免離,學地仙道,游遁仙宮,不求出世。今覩斯會,始悟大乘奇特稀有,發真道意,誓舍小乘,回向大乘,普度一切,俱得升玄,當竭身命擁護此法,為當來世開道津梁。
太上告曰:「善哉善哉!子能建意作大法師。於此身後,必得解悟,成無漏慧,登乎上清」。

太玄真一本際經卷第三



太玄真一本際經

開演秘密品卷第二

太上大道君以上皇元年十月五日與無量天真、妙行神人,詣太微帝君處,明霞之上、瓊闕之內、金華之房。諸天上帝清齋道前,旋行步虛,誦詠靈章,一依俯仰三乘之格,扣擊法鼓,普集羣真。此時眾聖莫不皆集,敷講玄妙,闡揚道德。聖眾列位,四座嚴整。太微帝君從座而起,稽首道君:今日大慶,教誡之晨,迂屈聖尊,曲降卑肆,洪慈垂眄,過忝重恩。賤臣小子希遭嘉會,羣真歡樂不並於常。伏願哀憐,覺所未悟。不審三世十方天尊所得妙身,以何為法,為同一體,為各異耶?唯願哀矜,具垂敷演,令一切眾生及將來世學道之人有所依倚。緣恩上啟,伏用戰惶。
太上道君方命西臺金母,三十二天齊聲合和,唱詠靈音,鼓天妓樂,表現祥瑞,驚天駭地,妙麗殊特。良久言曰:深乎微哉,乃欲問發真道祕藏。自我成道已來,未曾說此隱奧之事,今既有請,冒禁相傳。當諦聽受,勿妄宣泄。是時眾會伏受要言。
太上告曰:至真妙理,寂絕無形,清浄凝湛,不可言名。方便引化,略開二途:一者,道身寂體虛無;二者,生身誕孕形軀。言道身者,離一切相,正慧成滿,除斷虛妄,冥契玄宗,與道為一,不滅不生,無來無去,言語路斷,念慮永畢。言生身者,隨順世法,依因父母,氣數和合,瓊胎靈府,猶如虛空,隨宜出處,年月不同,腋背降誕,長養深宮;或生而皓素,或常保少容,瓖姿妙質,天人所宗。帝君禮曰:不審道身即是寂本,為更有義名為本耶?
太上告曰:道為聖本,本即道根。雖是一體,先無二源。道名獨立,體自靈通。強字無待,遠逝息功。本對於末,因待假名,稱為物始,用涉能生。又為定本,動寂用殊,出沒互表,語嘿相須。帝君又問:如是本身,能生萬物,即是萬物之本始者,此與神本有何差別?
太上答曰:源其實體,無有二相。何以故?俱畢竟故,無始終故,不可說故。以善方便,亦得言異。所謂神本,是妄想初,一念之心,能為一切生死根本。以是初心,念念想續,眾生業果,輪轉無窮。是名識初,亦名神本。言本身者,即是道情,清浄之心,能為一切世出世法之根本故,故名為本。如是真性,非心不心,非色不色,無緣慮故,非無常故,故言非心;能生心故,無不知故,亦名為心;無所礙故,故名非色;能生色故,道眼見故,亦名為色。是清浄心,具足一切,無量功德、智慧成就,常住自在,湛然安樂;但為煩惱所覆蔽故,未得顯了,故名為性。若修方便,斷諸煩惱,障法盡故,顯現明了,故名本身。如此身者,本身有之,非今造故,故名為本。本非有性,非三世攝,方便說故,非非三世。本來有故,名為過去;一切眾生,必定嘗得,故名未來;十方大聖,今已得故,故名現在。雖復說有,三世差別,體不動故,常住無變。帝君又問:若是本身,性是具足,一切煩惱,云何能障?若本具足,而起障者,一切神尊得成道,亦已應還失。何以故?體唯一故。
太上答曰:雖體是一,義則有二。方便未足故,方便具足故,是故我言一切諸法,以空為性,為化眾生,善巧方便,隨宜演說。是言說性,猶如虛空,亦無分別;識本本身皆虛空相,得無所得,故無所失。有所得故,故有所失。是故凡夫名為失者,十方神尊名為常德。帝君又問:若生死法,無始無終,本性清浄,何故不名為道果耶?
太上答曰:生死之法,有因果故,故是無常,不名道果。常道之體,非因果故,是故為常,體是果故,故名道果。帝君又問:如是本身為悉共有,但是一身為各各有,有無量身。若有一者,一人得已,應礙餘人;若是多迹,非為太一,不得言常。
太上曰:我不說言,一切諸法,如虛空耶?虛空之性,非一非多,非礙非無礙。如是本身,亦復如是。體非一多,性無障礙。太微帝君稽首謝曰:謹聞命矣。不審生之與邊二義,云何經門二言?敢以諮啟,伏願弘慈,廣垂分別。
太上告曰:體實無二,隨義名身,生體擢貌,事事同人,邇無定相,形不常倫。但能顯本,即是迹陳。帝君又問:生身迹身,是應作耶?
太上答曰:如是如是。生之與邇,並稱機緣,利益不差,即名為應。體則無別,隨義異名。帝君又問:是迹身者,為有法耶?為無法耶?
太上答曰:我不說云,一切諸法,性無所有,云何迹身而當有法?若假名字,亦有亦無,不離本故,故名為無。眾生見故,故名為有;更非別體,故名為無。有實利益,故名為有。猶如明鏡,能見色象,了了分明,種種差別,是鏡中象,不可定說,是有是無,而亦得言鏡中有像。一切眾生,心鏡明故,見真道像。又如止水,無濤波故,影現日月、星辰飛鳥,日月星辰,及以飛鳥,悉見水底;一切諸物,亦見自影,了了分明。此水中物及所見影,俱非真實,不可言有,不可言無。一切眾生,心水澄清,見道身影,亦復如是。體即真道,是故非有;非不見故,不得言無。如追逝者,尋跡能得,是跡與人,非一非異。迹身亦爾。明解之人,用跡入悟,見真道身,知無邊法,故名為一;非不因迹,漸得開曉,建立福田,是名為異。如是之義,是道境界,非是凡夫下聖能了。於是道君欲顯斯義,重說偈言:
道身不生滅,任理自玄通,湛然常清浄,獨立強言空。絕名無待對,亦忘造物功。端靜息義用,蕭寂守虛冲。本身為物始,生立布三才。冥功雖叵測,圓照逐念開。能為妙迹本,表見億萬該。神有無起滅,奇功靡去來。生身託父母,寄慧示同凡。瓊胎非世孕,變示適所堪。端嚴使欣慕,白首破迷貪。非是骨肉身,隨願之所覃。權迹無定方,見身亦長久。遍示五道形,姿容順妍醜。任本之所垂,利益無優貌。乍有變化生,時或因父母。
太微帝君稽首又曰:敢問道身為有因耶?為無因耶?若有因者,同世問法,因緣生故,故是無常;若無因生,復墮邪見,異道之謂。若是道身不從因生,自然有者,一切眾生不修道者,應皆成道。如是二義,云何可了?唯願慈愍,廣垂開示。
道君答曰:太微帝君乃能顯發如是深奧微密之義。夫正道者,真實之相,非言語法之所能宣。今言道者,寄言顯示,令得悟入,解了無言,忘荃取旨,勿著文字。所言道者,通達無礙,猶如虛空,非有非無,非愚非智,非因非果,非凡非聖,非色非心,非相非非相,即一切法亦無所即。何以故?一切法性,即是無性;法性道性,俱畢竟空。是空亦空,空空亦空,空無分別,分別空故,是無分別。亦復皆空,空無二故,故言其即。而諸眾生不能解了如是義故,於無法中而生法想,於不空中而生空想,以有如是心想倒故,而有見著,具是四倒,妄造諸法,計我及物,故名生死,不得道身。天尊大聖,了此實性,畢竟無性,洞會道源,混體冥一,故名得道。身與道一,故名道身。習此正觀,名之曰因;亦無所習,故名非因。是故正道非從因生,亦非無因;體非是果,亦非非果;非常非非常,非滅非非滅。如是深奧祕密之義,唯性與道,乃能解知。上聖真仙皆不通達,以信力故,髣髴能知。如是身者,住無所住,無所不住,是名正道真實之身。帝君又曰:不審天尊所受生身業相云何?
太上告曰:所言生者,無生不生,離一切生。何以故?十方天尊生已盡故,染欲無明永清浄故,故無有生;欲利眾生,示同世法,是故有生。何以故?我若說云,道氣高遠,寂滅不生,眾生便謂不可修習,無迴向心,不修善業。是故說云,一切聖人皆有生果;然非結業隨願故生。若復相說,隨人天生,皆以上業而為生因,以於其中最第一故,是名分別生身之相。太微帝君稽首禮日:善哉,道君演說如是深奧之義,自昔以來,未曾得聞如是妙經。譬如薄福重罪之人,生而聾盲,不見五色,青黃赤白及黑等相,不聞宮商五音之聲,有大明醫授以妙術,為開耳目,一切色聲,無不聞見。我亦如是,聞於是經,能得聞見二種身相。當知是經是法耳目,其有得者,能見正道二種法身權實之趣。大明醫者,即是道君,示我妙經,如施耳目。得此教者,即得正道、微妙之身。得道身已,便能隨順示見生身。是經能生二種身故,名為法母。何以故?是深妙教,能令一切生真法身,如世慈母能生子故,至孝之子,常念鞠育懷抱之恩,思欲上報,終天無極。我等如是,因是正教,生無漏身。是故常當報恩供養,安置堂殿,七寶莊嚴,香花燈燭,伎樂幡蓋,晨夕朝禮,如侍所親。
太上道君答帝君曰:如是如是,實如所說。我從昔來,未曾為人說如是法。何以故?是諸學者力未堪故,非是我等十方天尊有所隱覆,有所吝惜。所演法言,皆表一道,一味一相,而諸眾生各得悟入,深淺差別,隨解有異,名為別教;示其一相,故曰同歸,無異經也。譬如天降一味甘雨,江河大海,受處不同,名為異水,雨實唯一。十方大聖降一法雨,隨三乘器,受益不同,故名三教。所示身相,亦復如是。於未悟者名為未說,於解了者常滿究竟。是故我等無所祕藏。是時太微帝君及諸大眾聞是法音,歎未曾有,於虛空中雨天妙花,鼓天伎樂,供養道君,而共齊聲,說偈歎曰:
我等歸命太上尊,無上最勝真法王。
巧說二種微妙身,猶如等降甘露雨。
三乘得悟有差別,道君所說皆周普。
眾生汎此法舟航,免度生死大河苦。
服此清浄良法藥,身心垢穢病皆愈。
各蒙法利喜充遍,是故禮謝慈悲父。
爾時太微帝君及諸大眾說是偈已,白太上言:若諸神尊所說諸法,同表一道,無淺深者,云何而得有圖滿教、及未具了差別趣耶?
道君告曰:若於大聖諸有所言,皆是正觀,一切智心,無非畢竟,悉是了義,隨眾生故,半滿不同。為鈍根者,或時說有,或時說空,或時說常,或說無常,是名兩半。前後異說,不得一時,隨病發故,偏示一義,是名為半。前病除已,復顯一藥,用具足故,名之為滿。了兩半已,入一中道,乃名具足、圓滿之相。若深智者聞說一邊,即應了悟,因緣假名,即正中道。所言中者,離一切著,亦無所離,不滯二邊,故名為中;能通眾生至善家處,到解脫城,故名為中。若有了知是中道者,名為正觀○是第一乘,能運學者,出離三界,過二生死,了真法性,成無上道。是故此經能破無邊無明暗室,令見無上正法珍寶,猶如明燈,破一切暗,令有目者,見諸寶物,隨意更用,稱心快樂。我今哀愍闇苦眾生,然此法燈,照煩惱闇,普令一切尋光見道,得真智慧,自在安樂,極無上果,究竟昇玄。太微帝君白太上曰:若如是者,唯當正解中道之要,便得成道,何須更習諸餘經誠,為繁勞耶?
太上告曰:若諸學人探蘊德本,了達正空中道之相,是即具足,無俟更修諸餘法術;但為五濁諸眾生等,未了此經深妙之趣,先示餘法,調伏其心,遮斷煩惱四魔惡賊。猶如帝王,具足無量珍寶樂具,而須城舍,墻塹莊嚴,防斷盜賊,遮諸障難。如是正觀,始悟心王,住中道城,以諸誠慧為法墻塹,牢自莊嚴,備諸魔試。是故十方天尊大聖具演經誡,廣開法門。太微帝君稽首拜曰:敢問道君,畢竟究竟,云何差別?願垂告示。
太上曰:畢者,决也;竟者,定也。我所說法,决定無二,如言世間,無常若空,空無我浄;道果常臻,安樂自在,真實清浄。若異學者,有來難問,如是之義,終不動轉。三世神尊皆作是說。是决定畢竟之義。又復畢者名審,竟者名諦。若諸道君說一切法,本性清浄,如虛空性,假因緣有,體非真實。中道之理,性無顛倒,是寂滅相。作是說者,審諦誠信,無有虛妄,是故復名畢竟之義。又復畢者名達,竟者言了。十方大聖坐道場時,證深正智,於一切法,及法真性,一念洞明,通達照了,無有差謬。是智圓滿,稱寔相法,達了無遺,故名畢竟。言究竟者,究之言到,竟之言邊際。十方神尊得一切智,到法邊際,是名究竟。又復究者名斷,竟者名盡。一切神尊以實相慧,斷煩惱習,一切皆盡,具足解脫,是明究竟。又復究者名度,竟者名已。十方大聖、得道真人,度生死海,已至彼岸,故名究竟。如此是名分別,畢竟究竟,差別之相。帝君又曰:當何名此經,云何傳授方法所須?願垂具告。
太上曰:此章名為《開演祕密》,所以者何?此經明於三世十方得道神尊微密妙身祕藏之義,如我等比無上法王,出此五濁,化諸眾生三業示見,方便善巧,意趣微隱,難可了知。所以爾者,十方天尊所得之身即真道相,體合自然,無形無名,非造作法,如虛空相,無數劫來久證此法,同一性相,平等無二,而能出見種種法身,示修習報,應化無方,人天惡道,隨類所見,受生業行,皆同其法。或見殊勝,超踰世間,第一希有,獨步無畏,威變自在,不可思議,是名開演身祕密藏。能於正道真實之性,無言無說,寂滅相中,善巧因緣,分別顯示,隨其所宜,說法無盡,言辭次第,義味深賾。或說一乘,或說三乘,人天業果,漸漸開化,使得同歸真一正道,是名開演口祕密藏。雖無念慮,離分別想,以一切智,洞達空門,正解正觀,窮理邊底,與真實相平等為一,以一切種智照世間法。色法非色法,心法非心法。人天五道,四大六家,眾生想念,果報因緣,於一念中明了無礙。善識根性,隨宜所行,世出祕法,洞達究盡,是名開演心祕密藏。以是三種祕密之法,成真道身,非是凡夫乃至上聖所能覺知。我於是經,具開此義,明說身相,啟方便門,令諸學者入重玄趣。是故此章名為《開演祕密》。如是受持。此經大乘,眾經中最妙。若有至心,堪能解了,講宣其義,審得其人,稽首而傳,不須盟信。何以故?已受餘經,知其心故,亦是平等,無揀擇故。太微帝君拜手言曰:善哉,道君演說如是深奧之義。我於今日,始知神尊,審是眾生真實父母,能以大慈大悲之力,於無相中,示真法相,說此三種微密之趣,令諸來生悟一乘道,得妙法身,證無上覺,自能了知祕密之藏,亦當能為一切眾生,開演甚深三種微密。我今始知無上大乘平等正法,無擇穢賤,唯授能行,有心之人,輒當傳付,令此妙教廣得流通,普令一切開正法眼,紹繼道君無上之位,使三寶輪轉,運照無輟。太上告曰:善哉,帝君乃能發心,弘宣此法。來生男女當受斯慶,咸見正道,得浄法身。帝君當知,若使餘經不流布者,於諸世間無深損害;若失此經一句一偈,則為一切構諸灾禍。何以故?此經明示,真道正身,即是眾生,終歸窟宅。若失此經,永為孤露,流漂三塗、五道之中,沒於長苦,無由解脫。何以故?不得本源,無所歸故。是故帝君常當一心,弘宣此法,必使流通。我昔受之於太帝,太帝受之於五帝上真高上玉皇,玉皇受之於玉清帝君、消魔大王,大王受之於八天虛皇帝君,口口相傳,不記文字。帝君今可書而錄之,使得流布將來眾生。吾當以神通力守護此經,隨有之處,悉皆吉祥。大劫之周,餘道皆滅,此經獨存,當還大羅之天,隨機下世,救度天人。於是太微帝君鐫玉為簡,鏤金為字,編以白銀,撰錄此經,盛以紫玉之函,封於七寶之臺,仙童玉女散花燒香,供養靈文。是時大眾聞受經已,太上道君還於玉京,諸來會者各禮而去。

太玄真一本際經卷第九




引用網址:https://home.gamer.com.tw/TrackBack.php?sn=322674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保留一切權利

相關創作

留言共 0 篇留言

我要留言提醒:您尚未登入,請先登入再留言

喜歡★lijingzhi 可決定是否刪除您的留言,請勿發表違反站規文字。

前一篇:周永西:試析楞嚴經與道教... 後一篇:天上白玉京,十二樓五城。...

追蹤私訊切換新版閱覽

作品資料夾

a9983107Lovelive 虹團同好
[虹團PVC開箱]遲來的開箱-POP UP PARADE 櫻坂雫/桜坂しずく,歡迎大家一起來看看更多我要大聲說昨天21:28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