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內容

11 GP

[達人專欄] 品嘗美食的科學──《味覺獵人》

作者:藍風Pochafun│2015-08-19 17:55:02│巴幣:22│人氣:3168
 近年台灣人越來越愛吃美食,FB與飲食相關網站也充斥食記,而從書店裡的飲食相關書籍越來越豐富,可以知道大家除了到處探訪美食以外,也想要瞭解該如何品嘗美食。而本書則提供了專業人士的指引。


芭柏‧史塔基著,莊靖譯,《味覺獵人:舌尖上的科學與美食癡迷症指南》,台北:漫遊者文化出版,2014年10月,初版。


 作者並非名廚或美食評論家之類的老饕,而是食品開發公司的研發專家,簡單來說,就是研究如何運用調味料與添加物,讓洋芋片之類的加工食品吃起來有牛排、披薩的風味。什麼?這不就是化工食品?沒錯。由於這種食品專家必須分析食物的味道,掌握讓牛排吃起來像牛排的關鍵是什麼,例如炭烤香、肉味、黑胡椒等等,才有辦法將這種美味分子萃取出來,加到其他食物上,讓洋芋片等不是牛排的東西,吃起來卻有幾分牛排的味道,而且濃淡度必須拿捏得當,與其他味道取得平衡,這樣顧客吃起來才不會覺得突兀。

 食品研發專家必須一一剖析食物中各種味道的細節,又要瞭解各種調味料、添加物組合後嘗起來是什麼味道,依不同比例調配後味道又會出現什麼樣的變化,而且這一切皆以科學家對人類感官的研究為根基,而結果則由消費者來檢驗。因此食品專家有資格教導大家品嘗食物,甚至比許多純靠經驗法則的廚師、老饕更能勝任。

‧嘗味道,不只要靠舌頭,還要靠鼻子

 作者對待「吃」,就像醫生運用醫學知識治病一樣,靠的都是科學研究的成果(而且同樣也會用高科技儀器來檢測),因此本書讀起來像科普書,介紹許多目前對於人類感官如何運作的研究現況,具有豐富且可靠度高的知識,還有作者執業的經驗談與建議。

 比如最基本的問題──我們是怎麼樣吃出食物味道的?古早的看法是用舌頭的味覺嘗到味道的。不過有鼻塞經驗的話,會發現鼻子不通的話,食物吃起來會比平常乏味。研究也證明,人在吃東西時,有許多味道是由嗅覺來感受到的,這也解釋為什麼鼻塞時會覺得東西不好吃。

 這種嗅覺,作者稱之為「鼻腔嗅覺」,是在咀嚼食物時,經由唾液的分解作用,使揮發性氣味分子從食物裡跑出來,從口腔擴散到鼻腔中嗅到。大腦可以清楚區隔鼻腔嗅覺與平常單純由鼻孔吸進來的嗅覺,這也就是為什麼有些東西嗅起來很香,但吃起來卻不香的原因,如果只是單純添加外在的香氣而沒有入味,吃起來不會香。

 瞭解這個基本道理後就可以知道,品嘗食物不只要靠舌頭,還要靠鼻子。作者建議:

如果你真的想要品味什麼食物,那麼讓它留在你口中的時間越長越好。放下你的刀叉,吸幾口氣,再多咀嚼幾下。吸吸呼呼地讓它在嘴裡停留一下,再吞下去。(引自本書第57頁)

 此外,由於氣味分子具揮發性,會隨著時間流失,這是為什麼新鮮或現煮的食物比較好吃的原因之一,因為放久了氣味會流失。而有些氣味,像水果香味,還會因為高溫處理程序連同細菌一起消滅掉,所以高溫殺菌後的果汁味道會變得單調許多,還得靠香精加回果香。

‧被低估的視覺、觸覺與聽覺

 除了直接相關的味覺與嗅覺外,作者認為要品嘗食物,要運用所有感官認真感受。

 雖然大家都知道,賣相很重要,但食物的外觀具有多大的影響力,研究結果仍令人吃驚,即使是專業的品酒師,也會被無味的色素誤導,把染紅偽裝的白酒誤判成紅酒。

 我們常說美食的標準是色香味具全,不過美食節目與網路上的食記常常強調「口感」。究竟口感重不重要呢?作者認為也很重要。如果把肉類、青菜打成如嬰兒食品般的泥狀,人們可能會無法辨識出他們吃的是什麼。大口嚼肉的嚼勁也很重要。而且當人們因年老或傷病使味覺衰退時,會更注重食物的口感。有些食品像麵包、冰淇淋會添加核果,增加口感的變化。

 而說到聽覺,最容易讓人聯想到的,就是鐵盤上嗤嗤作響的牛排,還有熱炒店的大火快炒,以及鐵板燒。如果把上述料理的聲音消掉的話,儘管端上桌的菜依然色香味具全,仍會覺得失色不少。而食用蔬果、洋芋片時,人們也會以咬下時發出的脆響,來判斷食物是否新鮮。

‧五味的平衡,造就有深度的味覺饗宴

 作者認為基本的五味為鹹、苦、甜、酸、鮮。那麼辣呢?因為傳達辣的是觸覺神經,所以非味覺。每一味在本書中都有獨立篇章,細細講解人是怎麼感受到這一種味道的,對食物的風味有何影響,以及跟該味道有關的大小事。

 雖然食物無法像以三原色分析色彩那樣,是由多少百分比的鹹味、鮮味組合而成,因為食物的風味複雜多了,不是五味所能涵蓋。不過就像顏色那樣,我們看到的是一種顏色而非多少比例的三原色,我們吃到的是食物整體的味道,而且只要調整其中一味的濃淡度,就會對其他味道與整體風味帶來變化。

 如甜味和酸味很搭,單單只有甜味易膩,適度增添酸味可以大大加分。抹點鹽會讓水果、冰淇淋更甜,因為鹹味會壓抑苦、酸等其他味道,使甜味更凸顯。鮮味獨自存在時嘗起來很怪(舔一口味精就知道了),不過和鹹味等其他味道結合在一起,例如用昆布、大骨熬出來的湯頭具有濃濃的鮮味,拿來煮火鍋涮肉滋味絕妙。

 苦味最不討喜,不過當食物過甜、過鹹,加點苦苦的東西如可可粉,可以壓抑過重的味道,並使食物的味道更具深度,就像好茶初嘗苦澀,卻會回甘那樣有層次。

‧如何讓小孩不挑食?

 本書也討論到許多實際的問題,給予實用的意見。例如為什麼小孩總是挑食,不吃青菜?莫奈爾化學感官中心的主任鮑夏表示:「孩子不吃青菜是聰明之舉,有其道理。要孩子吃青菜,是和生物本能對抗。」(第180頁)

 怎麼說呢?作者解釋:

許多蔬菜有苦味,而拒絕苦味確保他們在尚未成熟之前不會毒害自己。這種天生的排斥需要多年才會消散有時演變成只是不喜歡蔬菜,有時則徹底消失。(第181頁)

 味覺偏好是人類保護自己的方式之一,好吃的東西多半是因為那些東西對人體有益,如脂肪帶來高熱量,蛋白質是組成人體的重要成分,因此我們會覺得肉很好吃。而有毒的東西很苦,腐敗的東西會臭酸,因此我們本能地排斥苦與太酸的東西,靠後天學習才會接受雖然苦、酸但對人體有益的東西。

 至於要怎麼解決小孩偏食?書中有給予一些方向。例如有實驗證明媽媽的飲食習慣會影響胎兒,如果懷孕及哺乳期間媽媽常吃胡蘿蔔,那麼嬰兒會比較容易接受胡蘿蔔的味道。

 啊小孩早就生出來了,該怎麼辦?那就透過教育。孩子還小時不必強迫,因為小孩排斥苦味是自然現象,不過可以透過書中教導的方式試著去平衡食物的味道,壓抑苦味,讓孩子容易接受,並教導孩子有些苦的東西也有益處的飲食觀念(不過要注意,如果父母本身的觀念不正確,孩子的觀念也會扭曲)。另外身教也很重要,如果見到家人在吃那些東西時愁眉苦臉的,那麼小孩見狀肯定也不會想吃這玩意。

 鼓勵孩子吃新東西不是一蹴可及的事,畢竟除了愛嘗鮮的年輕人外,人通常只喜歡熟悉的食物。作者建議鼓勵孩子多嘗試幾次,要完全放棄,至少也要先試過八次再下定論。而且嘗試時最好選在孩子熟悉的環境,不然陌生的刺激太多會產生壓力,容易讓孩子對新食物產生負面印象。而這一套對所有人都適用,不單單只限孩子。

‧怎麼吃才不會變胖?

 書中聊了許多五花八門的知識,有的對經營餐廳的人有用,例如放音樂不見得能創造良好的用餐環境,如果客人少,音樂放太大聲,非但無法營造熱鬧的氣氛,反而會讓客人更不自在。有的小知識很實用,例如專業試吃者常用的消除口中殘味的方法,是原味蘇打餅乾與白開水,讓味覺歸零後更能精確地嘗出下一口食物的味道。

 一般用餐時,自然不會為了品嘗而去吃蘇打餅乾這麼大費周章。若要解決每吃一口,美味程度就會下降一些的問題,可以套用書中學到的知識,就是拿多種不同味道的食物交替吃,才不會一下就膩了。此外視覺對於食量有重要影響,如果你看到桌上堆滿空盤,會察覺到自己已經吃很多了,再吃下去的欲望就會降低。所以去吃到飽想吃個夠本,最好快快移走空盤,不知道自己吃了多少,吃的才會更多。雖然本書作者大概料想不到,會有人把書中教的事運用到吃到飽上。

 如果是想節食,那就反其道而行,把盤子、食物的包裝留下,不斷告訴自己吃了多少東西;使用更小的容器來盛裝也有幫助。而且吃東西時要專心吃,因為邊吃邊做其他事(如聊天、看電視),會沒注意到自己吃了多少東西,不知不覺越吃越多。而細細咀嚼比起狼吞虎嚥,更能吃出更多味道而獲得滿足感,比較不會因為不滿足而去吃更多東西。

 本書並沒有教減肥方式,而是試圖教導讀者去建立良好的飲食觀念,觀念良好的話,自然就可以解決大部分肥胖的問題。不過作者也有討論一些減肥的方式,只是是以破解謠言的方式。

 例如有一種減肥粉號稱灑在食物上,就能讓你吃得比較少。作者剛好是食品專家,她解析這種減肥粉的原理是想透過「厭膩作用」抑制食欲──一直吃同樣的食物,會讓人感到膩,這樣就會吃少一點,達到節食的效果。但是作者表示這未必有效,因為只要換吃口味差異大的食物,就不會出現厭膩作用,「甜點裝在第二個胃」就是這個道理。而減肥粉並沒有辦法讓所有食物吃起來都變成同一種味道。而且每次吃東西都要灑太麻煩了,作者親自試驗後覺得沒用。

‧結語

 本書的旨意,就是教導讀者如何從普通的吃,提升為品嘗,結合科學研究和自身經驗,解說感官運作的原理與各種關於味道的知識。就像許多科普書一樣,每一章都會附有可以實際操作的實驗,讓你親自感受書中介紹的內容。

 書中介紹了大量知識,讀起來有趣又實用,畢竟一般科普書的主題未必跟現實生活有關,而吃是每個人每天都會做的活動。像是很多人以為自己的味覺失靈,實際上很多都是嗅覺失靈,而且即使如此也有辦法靠其他感官來彌補,例如在食物上加柑橘、檸檬的酸味,或用辣椒等辛香料刺激感官。

 說到辛香料的刺激,讓我想到為什麼生魚片要加山葵?傳統說法是殺菌、消滅寄生蟲,但實際上光靠山葵很難達到殺菌滅蟲的程度,現代也有冷凍法可處理這個問題。所以山葵主要還是為調味而加上去的。而透過本書的知識,我猜想芥末的功用,可能是藉由一點嗆辣的刺激,讓舌頭更能感受到生魚片纖細的鮮甜味。

 由於科學研究仍有許多未明的地方,尤其是對大腦的認識非常淺,所以本書留有懸而未解的問題。像是人類缺水分時會很渴,但缺鹽即使達到致命的程度(缺鈉也會死亡),人也不會積極補充鹽分;而正常人喝水不會喝到水中毒的程度,但是攝取鹽卻常常過量,導致高血壓。到底為什麼會這樣?作者也不知道。

 由於台灣近年一堆食安風暴,對於作者的工作,也就是專門研究食品添加物這點,可能帶有負面觀感。作者對此的想法如何呢?她沒特別提到。不過因為工作的關係,作者自己必須吃一大堆添加物,所以她大概認為這沒有什麼不對,適度使用是好的。而書中有提到許多她的工作內容,例如從完成的食品逆推成份與添加物的方法,讓讀者對這項工作有更多的認識。而添加物也有許多正面的功用,例如讓藥物沒這麼苦,或使副作用大的救命藥很苦,讓人非到危急時刻不會想去吃它。另外也會加在非食品中,像是讓肥皂苦到不會讓小孩誤食。

 本書最重要的觀念,就是希望讀者能慢慢吃,並不等同於「慢食」,而是像本書最後一個實驗「花五分鐘吃一顆葡萄乾」那樣真的是要放慢吃的速度,認真品嘗食物的每一項細節,不僅是味道,運用書中介紹的所有知識去細細體會飲食的奧妙。
引用網址:https://home.gamer.com.tw/TrackBack.php?sn=2935282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保留一切權利

相關創作

同標籤作品搜尋:味覺獵人|閱讀|品嚐

留言共 2 篇留言

稱暱
生魚片用的是山葵不是芥末喔

08-19 18:21

藍風Pochafun
已更正,都是以前俗稱山葵為芥末害的XD08-19 19:27

還要搖一搖

08-19 21:45

我要留言提醒:您尚未登入,請先登入再留言

11喜歡★aa20709 可決定是否刪除您的留言,請勿發表違反站規文字。

前一篇:[達人專欄] 簡評《最後... 後一篇:[達人專欄] 究極的MG...

追蹤私訊切換新版閱覽

作品資料夾

lemonade1120隨便逛逛的你
歡迎來我這邊參觀並閱讀奇幻小說喔~ ^^看更多我要大聲說昨天22:15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