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內容

7 GP

【轉貼/我國史】一策一表一盡瘁,千古一相一臥龍:孔明五次北伐成敗分析

作者:小魚兒諸葛亮│2013-12-24 03:10:26│巴幣:14│人氣:1832
  這篇經典分析文已在網路上流傳多年。原作者已不詳,難以追尋,不過可以推測是大陸人(都稱毛澤東是「太祖武皇帝」了XD);而如今網路上多處轉貼卻都是殘本(主要是引注、圖片缺乏)。
  本人為了補充這些引注,找了不少資料去佐助,順便為此文劃了重點(紅字)──也許已不是此篇原本的樣貌(除非找到原作本人,否則難以還原),但至少應該讓觀閱的讀者應有所助益才對(藍字為本人所補充)。
  特地轉貼於此,除了分享之外,其實只是想收藏在這間小屋罷了(XD):

一策一表一盡瘁,千古一相一臥龍孔明五次北伐成敗分析   

前言

  孔明被人所謗,不外其用兵、用人、與劉氏父子二人之關係三事。   
  孔明用兵能力,世人多引陳壽《三國志.諸葛亮傳》評語:「
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結果就此得出孔明用兵不行的結論,加上多有論孔明北伐無尺寸之功戰略失敗者,二者觀點結合,看起來甚是相得益彰。   
  且不說陳壽《諸葛亮傳》前面把孔明寫的近乎完美,怎麼也得給他加點缺點——
否則陳壽作為晉臣,如此美化敵國丞相,自個吃飯的傢夥可就有點小小危險了——就算陳壽寫了這些,也得結合前面的評價「然亮才,於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幹,優於將略」共同考量,綜合觀之,頗與東坡「書不如畫、畫不如文、文不如詩、詩不如詞」之評類似,即孔明最為擅長理政,其治國能力在泱泱中華歷史上可排名前十位,殊無異議——即使是極端反亮者,也很難就這點指摘什麼,然而孔明治政優於用兵,並不等於孔明不會用兵,或者用兵能力低下。孔明軍事家這頂帽子,以在下之見,還是可以戴的牢牢的。   
  以下就孔明蜀漢建興六年——十二年(西元228年——234年)對魏國五次北伐的成敗進行分析,兼論孔明的用兵能力。   

一、北伐前的戰略準備   

  蜀漢章武三年(西元223年)春,蜀漢昭烈帝劉備伐吳大敗,病逝于永安白帝城,逝前將後主劉禪托孤孔明,並命後主事亮如父,可謂信任備至[1]。後主即位,孔明封侯開府,又領益州牧。由於孔明此前已以丞相錄尚書事,假節,張飛卒後,更領司隸校尉——掌握蜀漢軍政大權,又稽查京畿百官。故孔明此時大權在握,政事無巨細,咸決于孔明。   
  孔明身負托孤之重,
內修政理,治理因昭烈大敗而至疲敝的蜀漢;外結東吳,修補因東吳偷襲荊州和昭烈伐吳而破裂的兩國關係,以免蜀漢兩面受敵。   
  孔明又於建興三年(西元225年)平定南中叛亂,耗時約半年,春出秋平,再一次展現了自己的軍事才能[2]。此次平亂,孔明採用馬謖「攻心為上」的建議[3],七擒七縱孟獲[4],收服南中人心,使後來南方再未發生大規模的全域叛亂,經過諸葛亮時期李恢、馬忠等及其後張嶷的治理,南中漸漸穩定,鞏固了後方。或言「七擒孟獲」不足以信,然考孟獲一生,並非等閒之輩,其為夷、漢所服,兼併叛軍餘部,退卻至南中南部,由於孟獲熟悉當地地理,又得民心,迴旋餘地應當較大,只有在久戰失利、日暮途窮、無計可施的情況下,才有可能真心實意的投降。故無論「七擒孟獲」一事真偽與否,其實質卻始終無二,即孔明征服南中人心的結果[]
  南中煙瘴之地,向來難治,西漢王莽遣甯始將軍廉丹,發兵十餘萬擊之,然而將士運糧困難兼疫病,連年不能克而還。而且偏遠之地,不習王化,民風彪悍,好勇鬥狠,因此南中少數民族文化雖不發達,戰鬥力卻極強——說白了,人家少數民族文化確實低點,可是身上兩膀子肌肉和IQ卻一點不差。世界歷史上冷兵器時代野蠻戰勝文明之戰例,數不勝數,羅馬帝國亡於蠻族入侵,我國歷史上五胡亂華、富庶的北宋屢屢受制于遼、金,便是明證後來孔明平定南中後,選南中勁卒組成戰鬥力驚人的「無當飛軍」,又是明證[5]——第四次北伐時,王平守南圍,所率領的就是這支「無當飛軍」,魏國大將張郃率兵來攻,然王平所部戰鬥英勇,視死如歸,張郃終無功而返——南中少數民族部隊的戰鬥力由此可見一斑。另外,再考慮到南方特有的複雜熱帶叢林地形、瘴氣等影響,孔明能在短短時間內(五月渡瀘,其秋皆平)令南中歸心,實屬名將之軌,只此一事,功績便可比東漢名將伏波馬援[],軍事家的帽子,想來是無法摘掉了。  
  網上多有軍事白飯大言南中文化不行,言下之意,南中將兵不會用計使詐(這好像跟文化沒啥關係,倒是跟IQ有關),平定南中,小case,派一偏將足矣——此等謬論在下驚為天人之際,始知無知者無畏,古人誠不余欺也。

※ 引注:

1、(蜀漢)章武三年(西元223年)春,先主於永安病篤,召亮於成都,屬以後事,謂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先主又為詔敕後主曰:「汝與丞相從事,事之如父。」(三國志‧先主傳)

2、在孔明全面掌握蜀漢軍政大任之前,已先後多次指揮軍事行動,計有:
(1)以軍師中郎將督零陵、桂陽、長沙三郡。(《通典‧職官志》有雲:軍師將軍,有兵權,資淺者為軍師中郎將)
(2)(先主)使關羽屯江陵,張飛屯秭歸,諸葛亮據南郡,備自住孱陵
(3)劉備入蜀,諸葛亮留鎮荊州
(4)夫人欲將太子歸吳,諸葛亮使趙雲勒兵斷江,留太子——即著名的截江奪阿斗
(5)先主自葭萌還攻劉璋,召諸葛亮。亮率雲與張飛等俱溯江西上,平定郡縣。
(6)諸葛孔明至益州,戰於石室。
(7)諸葛亮定德陽。璋帳下司馬蜀郡張裔距亮,敗于柏下。
(8)劉備東下,與孫權爭三郡,留諸葛亮鎮蜀中。時曹操取漢中,蜀中大驚,諸葛亮出屯江陽,佈置抵抗,迅速控制了局勢,使曹操知難而退。
(9)先主外出,亮常鎮守成都,足食足兵。

(以上(6)、(8)條出自《金縷子》——由「琅邪中華文化論壇」楊文理提供,(7)出自華陽國志,其餘皆出自三國志)

3、(蜀漢)建興三年(西元225年),亮征南中……謖對曰:「南中恃其險遠,不服久矣,雖今日破之,明日複反耳。今公方傾國北伐以事強賊。彼知官勢內虛,其叛亦速。若殄盡遺類以除後患,既非仁者之情,且又不可倉卒也。夫用兵之道,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原公服其心而已。」亮納其策,赦孟獲以服南方。故終亮之世,南方不敢複反。(三國志‧馬謖傳裴松之注引《襄陽記》)

4、亮至南中,所在戰捷。聞孟獲者,為夷、漢所服,募生致之既得,使觀於營陳,問曰:「此軍何如?」獲對曰:「向者不知虛實,故敗。今蒙賜觀看營陳,若祇如此,即定易勝耳。」亮笑,縱使更戰,七縱七禽,而亮猶遣獲。獲止不去,曰:「公,天威也,南人不復反矣。」(三國志‧諸葛亮傳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
《華陽國志》也有相似記載:夏五月,亮渡瀘,進征益州。生虜孟獲,置軍中,問曰:「我軍如何?」獲對曰:「恨不相知,公易勝耳。」亮以方務在北,而南中好叛亂,宜窮其詐。乃赦獲,使還合軍,更戰。凡七虜、七赦。獲等心服,夷、漢亦思反善。亮複問獲,獲對曰:「明公,天威也!邊民長不為惡矣。」

[一]、南中平,皆即其渠率而用之。或以諫亮,亮曰:「若留外人,則當留兵,兵留則無所食,一不易也;加夷新傷破,父兄死喪,留外人而無兵者,必成禍患,二不易也;又夷累有廢殺之罪,自嫌釁重,若留外人,終不相信,三不易也;今吾欲使不留兵,不運糧,而綱紀粗定,夷、漢粗安故耳。」(三國志‧諸葛亮傳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
以上顯現出諸葛亮戰後所採取的合宜措施,與先前的「七擒七縱」的仁道戰法相呼應,因此不難理解他何以贏得南中的民心。

5、「諸葛亮移南中勁卒、青羌萬餘家於蜀,為五部,所當無前,號為飛軍。即為無當飛軍。王平任無當監。」(華陽國志)

[二]、……又交阯女子徵側及女弟徵貳反。攻沒其郡,九真、日南、合浦蠻夷皆應之,寇略嶺外六十餘城,側自立為王。於是璽書拜援伏波將軍,以扶樂侯劉隆為副,督樓舩將軍段志等南擊交阯。軍至合浦而志病卒,詔援并將其兵。遂緣海而進,隨山刊道千餘里。(東漢建武)十八年春,軍至浪泊上,與賊戰,破之,斬首數千級,降者萬餘人援追徵側等至禁谿,數敗之,賊遂散走。明年正月,斬徵側、徵貳,傳首洛陽。封援為新息侯,食邑三千戶。援乃擊牛釃酒,勞饗軍士。從容謂官屬曰:「吾從弟少游常哀吾慷慨多大志,曰:『士生一世,但取衣食裁足,乘下澤車,御款段馬,為郡掾史,守墳墓,鄉里稱善人,斯可矣。致求盈餘,但自苦耳。』當吾在浪泊、西里閒,虜未滅之時,下潦上霧,毒氣重蒸,仰視飛鳶跕跕墯水中,卧念少游平生時語,何可得也!今賴士大夫之力,被蒙大恩,猥先諸君紆佩金紫,且喜且慙。」吏士皆伏稱萬歲。援將樓舩大小二千餘艘,戰士二萬餘人,進擊九真賊徵側餘黨都羊等,自無功至居風,斬獲五千餘人,嶠南悉平。援奏言西于縣戶有三萬二千,遠界去庭千餘里,請分為封溪、望海二縣,許之。援所過輒為郡縣治城郭,穿渠灌溉,以利其民。條奏越律與漢律駮者十餘事,與越人申明舊制以約束之,自後駱越奉行馬將軍故事。(後漢書‧卷二十四‧列傳第十四)
而諸葛亮七擒七縱的勝利、不留漢兵而對南中產生良好的影響,與馬援平定蠻族、戰完善後的功績頗有異曲同工之妙

二、孔明所採取的北伐戰略考量

  經過數年治理,蜀漢逐漸恢復元氣[6]。蜀漢建興五年,魏黃初七年(西元226年),魏文帝曹丕去世,年輕的明帝曹叡繼位。孔明認為北伐魏國,興復漢室的機會來到了,遂向後主上書千古傳頌的出師表,決心出師北伐。在敵強我弱的局面下,孔明居然採取主動進攻的態勢,乍想確實頗費思量,難免給人孔明不自量力、未能審明天下大勢之感。然對當時三國鼎立的局面詳加考察,便不難理解。首先,蜀漢以克定中原興復漢室為旗幟,必須在軍事行動上有所交待,若仿東吳偏安一隅,則名實皆失。加之吳漢聯盟基礎非常脆弱,若非雙方共同面臨魏國的軍事威脅,早就掐的不可開交,只有通過北伐魏國,蜀漢才能將聯盟脆弱的紐帶系的更加牢固。其次,蜀漢僅一州之地,魏卻獨佔九州[7],加上當時中原又是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倘若兩國相安無事,和平發展,差距只會越來越大,對蜀漢而言,只剩坐以待斃一條路——後世蜀地割據政權所作所為,便是榜樣。天幸中原歷經多年戰亂,此時在魏國統治下的休養生息剛剛開始,若將戰場開到魏國境內,通過戰爭強制打亂魏國休養生息的步伐,令其疲於奔命,無法放手發展經濟,如此可以避免兩國差距的進一步拉大,蜀漢亦可尋覓時機,徐圖進取。  
  孔明雖決意實現先帝遺願,以蜀漢一州之地對抗魏國九州,然而在眾寡懸殊的局面下,應當如何選擇作戰方略?從孔明後來的軍事行動綜合分析,
孔明採取了出兵魏國防守相對薄弱之邊地,蠶食雍涼,奪取與魏國分庭抗禮之基,徐圖關中及中原的戰略。  
  當時蜀漢北部邊境面臨的形勢是:北伐以漢中為根據地,可以從漢中翻越秦嶺,北進關中,也可以西出隴右,蠶食雍涼。前路共有四條通道,從東向西為
子午道儻駱道褒斜道陳倉道。子午道是從漢中向東到洋縣,沿漢水向東再折向北,過寧陝縣,經子午鎮到長安,古人以北為子,以南為午,故稱子午道,此亦劉邦當年入蜀之通道。儻駱道也是從漢中向東,經成固到洋縣,沿儻水經駱穀關,再沿駱河到陝西周至,因其沿儻水、駱河而行,故得名儻駱道,其開闢時間較晚,路途艱險,歷史上使用極少。褒斜道是沿褒水和斜水(今石頭河)開闢的翻越秦嶺的著名通道,南起漢中城北的褒穀口,北到郿縣的斜穀口,褒斜道南連入蜀的金牛道,是川陝之間的主要通道。陳倉道是漢中向西再向北,迂回經勉縣、略陽、青泥嶺、鳳縣、古散關,至陳倉(今陝西寶雞),此道北沿塔河,南連嘉陵江,道路平緩,然迂回費時。(整理自中國國家地理)  
  換言之,蜀漢進兵可以有兩種選擇:一是出兵關中,直指長安,切斷關中與隴右的聯繫,關門打狗,平定隴右,進而吞併雍涼,以為討賊抗敵之基,此策若成,蜀漢可坐擁西南、西北半壁江山,實力大大加強,隱隱有當年漢高祖劉邦平定關中、以窺天下之勢。
且雍涼多產良馬,可組織一支精銳騎兵,將來與魏軍在平原的對決,又多勝算。缺點在於關中乃魏之戰略要地,長安重鎮若失,必天下震動,若魏軍集中優勢兵力與蜀漢戰略決戰,以蜀漢當時的實力,是絕對招架不起的。  
  蜀漢北伐時,魏軍兵力有多少,一直缺乏相關史料(竊以為是陳壽不敢直言蜀漢以弱克強、故為魏軍諱故),不過晉書記載司馬昭東討諸葛誕叛亂時給魏帝的上表中提到「今諸軍可五十萬」之語[8],雖然那時魏帝已經淪為傀儡,不過還不至於白癡到自己國家有多少兵力都不清楚,司馬昭在自己傀儡面前虛構兵力,似乎也沒那個必要。加上此時其他全國各地守軍、諸葛誕叛亂軍隊,總兵力大概估算有六十萬——七十萬左右[]由於魏國政權從誕生的那一天起便有蜀漢、東吳兩大勁敵虎視眈眈,保留一支強大的軍隊理所當然,以此推論,孔明北伐時魏軍的總數量大致與此相差不遠,甚至更多也有可能,因為孔明歿後直到姜維大舉北伐前,魏國西線軍事壓力大減,有可能精簡西線兵力以集中對付東南東吳的威脅。  
  上面的數字在三國志裴注中也有例證,在孔明四次北伐時,曾提及司馬有「雍、涼勁卒三十余萬」[9]觀蜀漢軍隊數量,考察相關史料[10],基本保持在十萬左右,四、五次北伐時,應當接近十萬這個數字,前三次則相對較少。故可得出孔明北伐時魏漢兵力比約為61,在下認為這個數字還是比較客觀的。  
  若蜀漢直取長安,魏國為保戰略要地,會調集多大規模的兵力反撲,可想而知。
孔明第一次北伐,單是張郃攻打街亭的部隊就高達五萬人[11],魏明帝親往長安督戰,加上曹真在郿的大軍,聞之令人膽寒。然而那時孔明攻打的不過隴右、祁山而已,若孔明旌麾指向長安,可以想像魏國會有多大的軍事反應。此時漢軍已離開漢中,失去了巍巍秦嶺的天然防守優勢,將被迫與魏國在其擅長的平原地形上展開戰略決戰,難度可想而知。  
  以孔明一生謹慎的性格,
兵指長安過於冒險,頗有「不成功、便成仁」的味道,且成功幾率實在不高,孔明既負托孤之重,豈能如此莽撞行事?——不是孔明不想賭一把,而是根本就賭不起因此,北伐的第二種選擇,即蠶食雍涼、奪取與魏國分庭抗禮之基,徐圖關中及中原,也就順理成章了。此策略見效雖緩,然勝在步步為營徐圖進取,頗有逐漸反客為主量變到質變之妙。  
  這一策略與我朝立國倒頗為相似,太祖武皇帝(
毛主席)當年的戰略主張,即著名的「農村包圍城市」,就是先從國民黨政府難以涉足的農村和山區下手開展工作。抗戰時期亦是如此,運動戰的思想和敵後根據地的建立,都是避開敵人主力,在敵人力所不及的地方發展力量。若是不顧客觀情況,一味把老毛子的理論當教條,張口就是洋大人語錄,一個勁往大城市鑽,跟優勢敵人硬碰硬,結果如何?王明、李德、博古同志早就給出了慘痛答案。即使到解放戰爭時期,我軍羽翼已豐,可與國軍進行正面殲滅戰,三大戰役還不是先從國軍防守最為薄弱的東北開打,而非直奔平津而去。結果雖曆長達二十八年,其間更是屢遇艱難險阻,然我朝終開共和基業——奪取天下的時間確實長了點,不過非太祖之策,並無一策可開國。  
  網上舌辯滔滔之輩多論孔明不識時務、以卵擊石、空耗國力,然問其有何良策可興復漢室,卻皆鉗口結舌,並無一言。在下觀之,此等空談之士以一言贈之,實恰如其分:「蓋國家大計,社稷安危,是有主謀。非比誇辯之徒,虛譽欺人,坐議立談,無人可及,臨機應變,百無一能。誠為天下笑耳。」

※ 引注:

6、軍資所出,國以富饒,乃治戎講武,以俟大舉。(三國志.諸葛亮傳)

7、東漢分十三州:、交、揚、荊、益、,後又分出雍州,三國時蜀漢佔據益州,東吳佔據揚州、交州、荊州(偷襲關羽,從蜀漢手中奪得),其餘九州均為曹魏佔據,其中,荊、揚長江北部亦屬魏。(如下圖

8、甘露……二年(西元257年)夏五月辛未,鎮東大將軍諸葛誕殺揚州刺史樂綝,以淮南作亂……帝……乃表曰:「昔黥布叛逆,漢祖親征;隗囂違戾,光武西伐;烈祖明皇帝乘輿仍出:皆所以奮揚赫斯,震耀威武也。陛下宜暫臨戎,使將士得憑天威。今諸軍可五十萬,以眾擊寡,蔑不克矣。」(晉書.文帝紀)

[三]、民國二十三年,國立武漢大學教授陶元珍先生曾論斷:「魏之將土,極盛時當不下六七十萬人。」陶先生所言證據來自《晉書‧文帝紀》載諸葛誕作亂時司馬昭所上表有雲:「今諸軍可五十萬,以眾擊寡,蔑不克矣。」先生又案曰:合此外將士計之,當不下六七十萬人。陶先生在《三國食貨志》中也有論及:「魏蜀吳之兵計之,當不下百萬人。此猶就三國本期及末期而言,若在三國初期,群雄之兵當不可以數計。」單在後漢三國時期被曹操所樂道的、號稱「大州」的冀州,便可誕生三十萬的兵力《三國志》評者之一,晉人孫盛曾說:案魏武謂崔琰曰「昨案貴州戶籍,可得三十萬眾」。由此推之,但冀州勝兵已如此,況兼幽、並及青州乎?而以上孫盛引文出自《魏書‧崔琰傳》本傳。可見曹魏最強盛時,兵力數量在七十萬左右。

9、遣宣王督張郃諸軍,雍、涼勁卒三十余萬,潛軍密進,規向劍閣。(三國志‧諸葛亮傳裴松之注引郭沖五事)

10、以曹真欲三道向漢川,亮命嚴將二萬人赴漢中。(三國志‧李嚴傳)
亮時在祁山,旌旗利器,守在險要,十二更下,在者八萬。(三國志‧諸葛亮傳裴松之注引郭沖五事)
亮率數萬之眾,其所興造,若數十萬之功,是其奇者也。(三國志‧諸葛亮傳裴松之注引袁宏論)
孔明起巴、蜀之地,蹈一州之土,方之大國,其戰士人民,蓋有九分之一也,……提步卒數萬,長驅祁山,慨然有飲馬河、洛之志。(三國志‧諸葛亮傳裴松之注引吳大鴻臚張儼默記)

11、是時朝臣未知計所出,帝曰:「亮阻山為固,今者自來,既合兵書致人之術;且亮貪三郡,知進而不知退,今因此時,破亮必也。」乃部勒兵馬步騎五萬拒亮。(三國志‧明帝紀裴松之注引魏書)

三、一出祁山  

孔明第一、二次北伐軍事路線示意圖:


祁山周邊地理圖:


  北伐戰略既定,孔明遂北屯漢中,於蜀漢建興六年(西元228年)春出師北伐。第一次北伐,孔明採取了近乎完美的聲東擊西策略,再次表現了一個軍事家的優秀素質——命趙雲、鄧芝據箕谷,揚言由褒斜道取郿,魏大將軍曹真果然中計[12],親率大軍防禦——堂堂魏國關中大軍竟然和一隊疑兵開練,牽制的動彈不得——被孔明玩弄於股掌之中,直到整個第一次北伐行將結束時方如夢初醒。  
  孔明則親率大軍攻打魏軍事要塞祁山,以定隴右,
時關中響震,南安、天水、安定三郡皆降[13]魏明帝被迫親臨長安督師,派魏國大將張郃率五萬援軍直撲祁山,孔明則派參軍馬謖率兵至祁山北方要塞街亭阻擊張郃。這時孔明確實犯了一個不應有的失誤:街亭乃此次北伐牽一髮而動全身之要地,卻居然派從未有獨立實戰經驗的馬謖去阻擊名將張郃,著實令人費解。考慮到北伐初期的形勢皆循孔明預想而行,疑兵牽制魏關中大軍,加之漢軍一出,三郡到手,成果斐然,孔明確實有可能被勝利衝昏頭腦——雖此時軍務繁勞,然孔明難辭用人失誤之咎
  接下來發生的事情想必人人耳熟能詳,令人扼腕。馬謖得意忘形,吃錯了藥般剛愎自用,不聽孔明將令,又不聽副將王平勸諫,自作主張跑到山上紮營,玩開了「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心跳遊戲,結果被張郃切斷水源,蜀軍大敗四散,馬謖畏罪潛逃幸得將軍王平用兵得法,收聚敗兵而返,不致損傷慘重[14]。然街亭一失,隴右再無險要可阻魏國大軍,孔明進退兩難,面對魏軍可能源源不斷增援的壓力,只得回師漢中,捎帶搬遷了西縣千餘戶,加上收得魏降將姜維,第一次北伐戰果實在慘澹。孔明班師後將馬謖下獄死,然後自貶三級,以右將軍行丞相事。  
  孔明第一次北伐之所以失敗,主要原因在於錯用馬謖,這是孔明一生難以抹去的一個污點,自無異言。
然平心而論,卻情有可原,馬謖於孔明出兵南中前提出著名的攻心之論,具有相當高的水準,為孔明所讚賞並付諸實踐,考慮到相關史料記載,馬謖確實是個優秀參謀人才,為孔明所器重[15]。祁山之役,雖三郡歸降,然要塞祁山仍在敵人手中,隴右其他諸郡安然無恙,攻打祁山、招降納叛、安撫三郡、平定其他諸郡,孔明及其他將領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例如重要將領高翔此時即駐列柳城防備郭淮),因此派馬謖赴街亭阻擊張郃,以時勢觀之,並無不當且孔明為防萬一,還派經驗豐富的將領王平作為副將以輔助馬謖。其實馬謖本可當道下寨,學學當年昭烈的做法——堅守不出,老老實實阻止張郃投入主戰場,待後方漢軍拿下要塞祁山,平定隴右,無後顧之憂時,蜀漢大軍開赴前線,各據險要,想來魏軍也無可奈何。然而天知道馬謖居然會在這樣一個關鍵時刻犯下如此致命失誤,以至於形勢急轉直下,葬送漢軍好局,怎不令人扼腕痛惜?  
  或難曰昭烈逝前有雲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16],便認定孔明不會用人,且該觀點還頗有市場。事實上,沒人否認孔明錯用馬謖是第一次北伐失敗的重要原因,
然遍觀孔明生平,因用人失誤導致失敗,僅此一例而已。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曹操向稱善於用人,然任陳宮則陳宮勾結呂布丟了山東老窩,委妙才則妙才先丟腦袋後丟漢中重地,遣文則則文則更是乾脆俐落的投降了關羽——于禁可是跟隨了他三十年之久。昭烈也好不到哪裡去,用劉封則失上庸三郡,派糜芳、傅士仁則關羽敗亡,可見人心隔肚皮,用人之難,由此信矣。對比上面兩位,孔明用人不當僅馬謖一人而已,由此便言孔明不會用人,也太過苛求孔明——大約曹操滿臉青春痘,眾可皆熟視無睹,孔明嫩滑的臉上僅此一顆,別無分號,便如此引人注目罷。

※ 引注:

12、(漢建興)六年(西元228年)春,揚聲由斜谷道取郿,使趙雲、鄧芝為疑軍,據箕谷,魏大將軍曹真舉眾拒之。(三國志‧諸葛亮傳)

13、亮身率諸軍攻祁山,戎陳整齊,賞罰肅而號令明,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應亮,關中響震。(三國志‧諸葛亮傳)

14、謖違亮節度,舉動失宜,大為郃所破。(三國志‧諸葛亮傳)
依阻南山不下據城郃絕其汲道,擊,大破之。(三國志‧張郃傳)
舍水上山,舉措煩擾,平連規諫謖,謖不能用。(三國志‧王平傳)
朗素與馬謖善,謖逃亡,朗知情不舉,亮恨之,免官還成都。(三國志‧向朗傳)
謖……大敗於街亭。眾盡星散,惟平所領千人,鳴鼓自持,魏將張郃疑其伏兵,不往逼也。於是平徐徐收合諸營遺迸,率將士而還。(三國志‧王平傳)

15、(謖)才器過人,好論軍計,丞相諸葛亮深加器異。……以謖為參軍,每引見談論,自晝達夜。(三國志‧馬謖傳)

16、先主臨薨謂亮曰:「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三國志‧馬謖傳)

附論:魏延子午谷之謀  

  第一次北伐前,還有一個重要插曲,即魏延提出的子午谷之謀,此謀略對於蜀漢是否可行?若行,是否可改變天下局勢?可謂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子午谷之謀出自魏延傳裴松之注引魏略:「夏侯楙為安西將軍,鎮長安,亮於南鄭與群下計議,延曰:『
聞夏侯楙少,主婿也,怯而無謀。今假延精兵五千,負糧五千,直從褒中出,循秦嶺而東,當子午而北,不過十日可到長安。楙聞延奄至,必乘船逃走。長安中惟有禦史、京兆太守耳,橫門邸閣與散民之谷足周食也。比東方相合聚,尚二十許日,而公從斜穀來,必足以達。如此,則一舉而咸陽以西可定矣。』亮以為此縣危,不如安從坦道,可以平取隴右,十全必克而無虞,故不用延計。」  
  分析上面提到的子午谷之謀,魏延若想取得成功,必須具備同時下列條件:  


1、魏延一萬精兵十日必須到長安  
2
、魏不知魏延出兵子午谷,未加任何防備  
3
、夏侯楙必須逃走,長安可輕易攻取  
4
、魏軍必須留下物資供給魏延軍隊使用  
5
、孔明必須在二十餘日的時間內從斜谷進軍會合魏延  

  上述條件實在難以全部做到。首先子午谷六百餘里,道路艱險難行,魏延如何擔保十天內必到長安?後來曹真攻漢,由子午道進兵,結果三十多天還沒走出,當時儘管有棧道斷絕、漢軍嚴陣以待的因素,不過也可以看出走出子午谷需要相當的時間。  
  其次,魏國的情報能力並不差,如何保證萬人精兵十天之內穿越子午谷而無人知曉?從後來魏軍的反應速度(可參考街亭之戰張郃的速度)來看,一旦事泄,魏軍伏下埋伏,魏延急行軍剛出子午谷,就得挨上一記悶棍。  
  再次,也是最重要的問題:魏延殺奔長安城下,此後局勢的發展就完全取決與敵人的行動,漢軍完全聽「敵」由命——這樣一來風險過大,沒有哪個優秀統帥會把勝利的希望完全寄託於敵人的反應上。魏延判斷夏侯楙一定會逃跑(居然還很肯定的說是坐船),
從後來魏延在孔明歿後輕鬆放走費褘來看,他識人的眼光也不怎麼樣,夏侯駙馬可以無謀,只要別飯桶到一聽漢軍到了撒腿就跑就行。何況魏國軍法嚴峻[17]夏侯駙馬棄重鎮逃跑,橫看豎看也是個死罪若其並不逃跑,只需將城門緊閉,堅壁清野,魏延急行軍又不可能攜帶充分的攻城器械,如何攻下長安城?數日內不下長安,魏軍援兵就至矣,此時長安城下的魏延面臨前後夾攻,可謂叫天天不應,呼地地不靈。隋煬帝東征高麗,也是算准高麗不備,出奇兵襲擊平壤,直達平壤城下,結果高麗王沒有棄城,隋軍遠來不帶器械,無法克城,只好撤退,結果撤退時遭到高麗軍諸城守軍圍攻,損失這個慘哪,隋軍崩潰,幾乎全軍覆沒[]。  
  最後,就算夏侯駙馬莫名其妙的逃跑,留下諾大一個長安城成就魏延一世英名,
然而魏軍會留下任何物質給漢軍用麼?放把火是比登天還難的事情?長安若失,天下震動,魏軍勢必拼死反撲,一萬餓卒如何擋住魏軍的猛攻、守住長安城?孔明二十天能順利會合麼?當褒斜道至長安是無人區了?就算順利會合,隴右諸郡毫髮無損,孔明就不怕漢軍被內外夾攻,包了餃子?  
  綜上觀之,子午谷奇謀若想成功,難比登天。不過,就算是登天之難,亦有成功的可能。近代日本偷襲珍珠港,便是一例。該計畫若想成功,也必須同時具備下列難以達成的條件:  

1、偷襲珍珠港,需航母六艘,加上護航艦隊,如此龐大的軍力集結,必須瞞過美軍間諜耳目
2
、從日本駛往夏威夷的漫長航程中,必須不得走漏半點風聲,令美軍有所警惕
3
、發動攻擊時,美軍必須沒有任何戒備,乾瞪眼挨揍
4
、最為重要的一點,發動襲擊時,美軍太平洋艦隊全部主力艦只必須全部停泊在珍珠港內
5
、必須在短時間內研製出適合淺水攻擊的魚雷(珍珠港水深12米左右,普通魚雷將一頭紮進淤泥裡面)。

  同時達成上述條件也是勢比登天,結果日本通過假意和談派遣間諜暗中集結無線電靜默加緊研製等多種手段,硬是在談判破裂之際悍然發動偷襲,以近乎可以忽略不計的微弱代價,令美軍太平洋艦隊幾乎全軍覆沒。  
  所以,子午谷之謀儘管成功幾率極低,但未必一定不會成功。這時,就涉及到前面所提到的整個北伐的戰略目標問題。  
  蜀漢國小兵微,對抗強大的魏國,只能著眼魏軍兵力薄弱的雍涼二地,通過零敲碎打,逐漸蠶食,確立與魏國分庭抗禮之基,再經苦心經營,方能與魏國相抗衡。
子午谷之謀直指魏國關中腹地,勢必引起雙方戰略決戰,這是孔明所不願看到的——很簡單,孔明不是一個普通將帥,而是蜀漢實際上的領導者,思考問題必須從全域加以考慮,孔明不是太過謹慎,不敢賭上一把,而是根本賭不起。上面所提及日本偷襲珍珠港,雖然在太平洋戰爭早期具備了壓倒優勢,不可一世。然而被激怒的美國全部發揮的戰爭潛力豈是倭寇可及,美國終於憑藉強大的國家實力逐步扭轉敗局,浪湧珊瑚海、鏖戰中途島、血戰瓜島、力取塞班、聚戰艦於菲灣、擲核彈於日土,幾亡日祚  
  再說,第一次北伐,孔明確實做了大量工作,完成了堪稱經典的聲東擊西,一舉端掉三郡,關中響震。難道要他放棄這一近乎完美的計畫,投身於吉凶難卜、全部依賴敵人反應的撞大運不成?——無異於與虎謀皮。不能因為孔明錯用馬謖導致北伐失敗,就倒果為因,否定孔明的戰略計畫[]。  
  綜上,魏延子午谷之謀被孔明否定,並不值得如何惋惜。事實上這個計謀,本身或許根本就不存在,因為此記載為裴松之注引《魏略》,《魏略》是本啥水準的書,大家心裡都明白,關於吳漢的記載多抄自道聼塗説,明明是劉備三顧茅廬,愣是說成孔明自己主動去找劉備;阿斗更是說成與劉備在徐州失散,後被人買下,方才父子團圓——此事與先主、孔明、趙雲傳之記載一一對照,只能說是作者魚豢神遊天外、信口開河。故竊以為子午谷之謀,多有捕風捉影之成分,恐難為信史。

※ 引注:

17、令曰:「司馬法『將軍死綏』 ㈠,故趙括之母,乞不坐括。是古之將者,軍破於外,而家受罪於內也。自命將征行,但賞功而不罰罪,非國典也。其令諸將出征,敗軍者抵罪,失利者免官爵。」 ㈠魏書曰:綏,卻也。有前一尺,無卻一寸。(三國志‧武帝紀)

[四]、右翊衛大將軍來護兒帥江、淮水軍,舳艫數百里,浮海先進,入自浿水,去平壤六十裡,與高麗相遇,進擊,大破之。護兒欲乘勝趣其城,副總管周法尚止之,請俟諸軍至俱進。護兒不聽,簡精甲四萬,直造城下。高麗伏兵于羅郭內空寺中,出兵與護兒戰而偽敗,護兒逐之入城,縱兵俘掠,無複部伍。伏兵發,護兒大敗,僅而獲免,士卒還者不過數千人。高麗追至船所,周法尚整陳待之,高麗乃退。護兒引兵還屯海浦,不敢複留應接諸軍。(資治通鑑‧卷一百八十一)

[五] 、由網友傅荊州針對諸葛亮的戰略計畫探討,提出一段合理的分析,恰巧與此文當中所述的一些見解不謀而合,值得參考:「蜀國不管是人口、土地、人才等方面都遠不如魏國。即使吳蜀聯盟也只能勉強與之匹敵。所以孔明非常了解:除非魏國領兵統帥都非常痴呆無能﹝魏國人才濟濟,這一方面也不太可能﹞,以蜀國的力量,想藉幾次北伐來消滅它是非常不切實際的想法。不過以弱勝強在歷史上比比皆是,它們的基本路線多是先慢慢消耗敵人實力,等到對方疲憊,露出致命破綻,再一舉消滅如曹操在官渡之戰、陸遜在夷陵之役‧‧‧皆是如此。這個耗敵戰略的標準範本是春秋時代吳國的孫武﹝孫子兵法作者﹞伐楚之役。當時吳國小楚國大,孫武先以游擊戰術擾亂楚國邊境,楚國國土大,所以等到大軍千里迢迢的從首都來到邊境,吳國軍隊早已躲起來,所以楚軍只好撤退﹝大軍駐守邊界浪費糧食,又容易被野心將領利用﹞,孫武於是再派兵騷擾處境。楚國被這種敵進我退、敵退我進的游擊戰所困,造成軍隊疲於奔命,邊疆騷動不安。國力損耗,最後被吳國二次攻入國都,要不是秦國出兵解救,早就滅亡。春秋吳國和蜀漢的背景非常類似﹝皆敵大我小﹞,諸葛亮北伐就是效法孫武的游擊戰術,用來消耗曹魏國力。當然時空背景不同,派少數兵力打游擊無法震驚關中,魏國只要以邊境郡守的部隊即可應付,所以孔明必須虛張聲勢,派大軍正面出擊,而且蜀國北伐軍隊的戰力明顯勝過魏軍﹝孔明的指揮能力和訓練出來的士兵都是上上之選﹞,正面對決勝算非常大﹝孔明敢率大軍北伐也是基於這個因素﹞,這也就是為什麼以司馬懿這種卓越的將才,居然一直躲在城寨不敢出戰﹝史書記載連司馬懿麾下大將看不下去,紛紛譏笑主帥無能,魏帝只好下令出戰須有御旨同意,替司馬懿解圍﹞。蜀國出動大軍當然也會消耗不少物質,但相對來講,魏國損傷更大。因為攻擊者有主動優勢,相關準備充分;防禦者匆忙應戰,軍資後勤難以妥善,形成浪費;而且戰場在自己國土,人員物質常被掠劫。諸葛亮每次北伐大多相隔不久,蜀國經過一段時間建設,尚足以承受;而魏國煩不勝煩、疲於奔命;甚至因不堪其擾,在西元230年主動派大軍伐蜀﹝因大雨等因素中途折返﹞,可見孔明的耗敵戰術達到一定的效果﹝這也同時解釋了為什麼孔明每次北伐大多相隔不久﹞。」

四、兵出陳倉  

  蜀漢建興六年(西元228)冬,孔明再次出兵,走陳倉道,圍攻魏國重鎮陳倉,魏名將郝昭率兵千餘據險抵抗,孔明攻打二十餘日,使用各種攻城器械,不能破城[18],此時大將張郃率本已南下荊州的關中諸軍星夜兼程來援[19]孔明亦糧盡,遂退兵,捎帶順手牽羊小賺了一筆——魏將王雙率兵追趕,結果被孔明斬殺。  
  孔明此役,最為後人詬病,以至於連演義都杜撰了孔明破陳倉、嚇死郝昭的情節替孔明遮羞。詬病理由有三:第一孔明此次北伐離上次相隔居然不到一年,漢軍尚未從大好形勢下街亭兵敗的打擊中完全恢復,此時出兵,頗有窮兵黷武之嫌;第二孔明此次出兵,已在曹真算計之中[20],無法起到出奇制勝的效果;第三孔明圍攻陳倉城,面對千餘守軍,居然二十餘日圍攻不下,後因糧盡退兵,顯得頗為虎頭蛇尾。  
  上述指責乍聽頗有道理,其實不然,因為顯然無法解答孔明此次用兵的三大疑點:
第一、    此時曹真已派名將郝昭治陳倉,以蜀漢斥候的能力不難探知這點,為何孔明仍選擇此路進軍?為何不像第一次那樣再出疑兵,虛實並用?且陳倉道最為迂回,行軍耗時長久,易為魏軍細作探知,即使順利攻下陳倉,後來的運糧補給也勢必發生重大困難
第二、    孔明率數萬漢軍,居然軍中只攜帶一月糧草(攻打二十餘日加上張郃預計剩下的不到十日),橫看豎看,也不像打算長期作戰的樣子
第三、    面臨陳倉城屢攻不下的局面,孔明居然沒有採用傳統的全軍一擁而上、「蟻附」強攻的攻城方式——須知面對郝昭區區千餘守軍,這種方法顯然會有奇效——仍然悠哉遊哉的只動用攻城器械開練[]
  以上觀之,孔明不像是出兵伐魏,倒像是率漢軍來了次「自助陳倉攻城演練一月遊」。  
  答案就在孔明出陳倉前夕給東吳胞兄諸葛瑾的《與兄瑾言治綏陽小谷書》中:「有綏陽小谷,雖山崖絕重,溪水縱橫,難用行軍。昔邏候往來,要道通入。今使前軍斫治此道,以向陳倉,足以扳連賊勢,使不得分兵東行者也。」[21]
  此時東吳正值陸遜借周魴斷發假降,修理曹休之後[22],魏國大軍雲集江東準備復仇之時。故孔明此次應東吳請求,攻擊陳倉,牽制魏軍,因此出兵無需履險,亦無需再玩疑兵之計,選陳倉道迂回緩緩而行便是——說白了,他還生怕魏軍不知道自己進攻陳倉呢——由此便可解答上面三個疑問。此次北伐導致大將張郃率本已南下荊州的關中諸軍回防,魏國亦有孔明出兵之疑慮,不敢大肆加兵東吳——孔明以一月軍糧加上部分攻城器械和士兵之微弱代價,保得東線平安,戰略上自是大贏家,從戰術上看也是圍魏救趙這一計策的絕妙運用,再次體現了孔明的軍事能力  
  至於此次出兵被曹真事先預料之事,倒也不奇。由於第一次北伐孔明走隴右出祁山,魏軍已嚴加防範,趙雲箕谷戰敗撤退時又燒毀赤崖棧道,褒斜道再被水淹,短期內無法使用,儻駱道過於艱險,子午谷計畫早被否決,且此道艱險不遜儻駱。此時孔明出兵,基本肯定要走陳倉道了。因此,曹真算中孔明出兵陳倉又能說明什麼?怕是稍具軍事頭腦的都會得出這個結論,怎麼到曹大將軍嘴裡就變成智算陳倉了[]總共就這麼幾條路,說難聽點,就算是白癡,一併堵上便罷。再說,真要是曹大將軍智算陳倉,怎麼才留給郝昭一千多人?郝昭和他老兄是有殺父之仇,還是奪妻之恨哪?  
  下面看看陳倉城,郝昭所築的陳倉新城,經考古發掘證明就在寶雞市東原鐵路涵洞上。
地形十分險要,是突出的一塊高地,西、東、南三面都是陡峭的台壁,加上城牆足有五、六丈高,易守難攻。《後漢書》曾提到:「王國圍陳倉,自冬迄春,八十餘日,城堅守固,竟不能拔。賊觽疲敝,果自解去。」按陳倉舊城在新城東二十里,可以四面攻打的[23],然而卻足足堅守八十多天之久,面對的還是以強大戰鬥力而名聞天下的西涼軍。孔明攻打更為牢固的陳倉新城二十天不下,也算不上什麼恥辱  
  攻城不比野戰,南宋時蒙古蒙哥大汗攻打釣魚城殞命,晚明努爾哈赤攻打遼東堅城寧遠中炮歸天,國外也有亞歷山大攻西亞小城提爾十餘年不下之事,近鄰倭國亦有號稱毗沙門天的軍神上杉謙信數攻北條氏小田原城不下,武田勝賴攻下父親信玄都未能攻克的堅城高天神便得意忘形,立遭長條之敗,名門武田家一蹶不振。以此觀之,孔明雖攻陳倉不克,然並不足以言孔明用兵水準不行。  

※ 引注:

18、昭字伯道,太原人,為人雄壯,少入軍為部曲督,數有戰功,為雜號將軍,遂鎮守河西十餘年,民夷畏服。……亮自以有眾數萬,而昭兵纔千餘人,又度東救未能便到,乃進兵攻昭,起雲梯衝車以臨城。昭於是以火箭逆射其雲梯,梯然,梯上人皆燒死。昭又以繩連石磨壓其沖車,沖車折。亮乃更為井闌百尺以射城中,以土丸填塹,欲直攀城,昭又於內築重牆。亮又為地突,欲踴出於城裡,昭又於城內穿地橫截之。晝夜相攻拒二十餘日,亮無計,救至,引退。(三國志‧明帝紀裴松之注引魏略)

19、司馬宣王治水軍於荊州,欲順沔入江伐吳,詔郃督關中諸軍往受節度。至荊州,會冬水淺,大船不得行,乃還屯方城。諸葛亮複出,急攻陳倉,帝驛馬召郃到京都。……遣南北軍士三萬及分遣武衛、虎賁使衛郃,……郃知亮縣軍無穀,不能久攻,對曰:「比臣未到,亮已走矣;屈指計亮糧不至十日。」郃晨夜進至南鄭,亮退。(三國志‧張郃傳)

20、真以亮懲於祁山,後出必從陳倉,乃使將軍郝昭、王生守陳倉,治其城。明年春,亮果圍陳倉,已有備而不能克。(三國志‧曹真傳)

[六]、起雲梯衝車以臨城。昭於是以火箭逆射其梯,梯然,梯上人皆燒死;昭又以繩連石磨壓其沖車,沖車折。亮乃更為井闌百尺以射城中,以土丸填塹,欲直攀城,昭又於內築重牆。亮又為地突,欲踴出於城裡,昭又於城內穿地橫截之。(資治通鑑‧卷七十一)

21、《水經注‧渭水注》——亦見於諸葛亮集,由琅邪中華文化論壇楊文理提供。

22、休果信魴,帥步騎十萬,輜重滿道,徑來入皖。魴亦合眾,隨陸遜橫截休,休幅裂瓦解,斬獲萬計。魴初建密計時,頻有郎官奉詔詰問諸事,魴乃詣部郡門下,因下發謝,故休聞之,不復疑慮。(三國志‧周魴傳)

[七]、祁山道的部分,諸葛亮已在第一次行軍於祁山,按兵法常理,第二次北伐是不大可能再連續走同樣的路線(自注)

褒斜閣道的部分,《水經注疏》卷二十七記載——「諸葛亮《與兄謹書》云:前趙子龍退軍,燒壞赤堐以北閣道緣谷一百餘里,其閣梁一頭入山腹,其一頭立柱於水中。今水大而急,不得安柱,此其窮極,不可強也。又云:頃大水暴出,赤堐已南,橋閣悉壞。時趙子龍與鄧伯苗一戍赤堐屯田,一戍赤堐口,得緣堐與伯苗相聞而已。」赤崖位於陝西褒城縣西北,是褒斜閣道所經之地,又名赤岸。而褒斜閣道既已在第一次北伐被趙雲燒毀一百餘里,況且附近水流湍急、容易暴洪,更增風險,諸葛伐自然亮的二次北無法行此路線。(自注)

子午道的部分,《漢書‧王莽傳》:「平帝元始五年(西元五年),秋,王莽以皇后有子孫瑞,通子午道,子午道從杜陵直絕南山徑漢中。」子午谷的地勢既有「直絕」之稱,相對的山路之險峻可想而知而諸葛亮用兵一向謹慎,二次北伐也不大會選擇此道。(自注)

儻駱道的部分,長約240多公里,是溝通中國南北的捷徑。但最靠近秦嶺主峰太白山,因此山高谷深既然子午谷都否決掉了…那儻駱道更不必說了。(自注)

總結下來,諸葛亮二次北伐最有可能進軍的路線,也只有風險較低的陳倉故道了!如此簡單的道理不難預料的,曹真能估到不算是大智,充其量只是兵法上的基本常識而已。而曹真就算事前估計到諸葛亮可能出陳倉,也未在該城集中較多的兵力以積極佈局(僅有派郝昭的千人部隊「稍加提防」),所以稱不上是「智算陳倉」(賣弄小聰明到有幾分神韻)。(自注)

23、由「琅邪中華文化論壇」遼東管寧提供。

五、克定二郡與三路伐漢

孔明第三次北伐軍事路線示意圖:


曹真伐漢軍事路線示意圖:


  蜀漢建興七年(西元229年),孔明第三次北伐,這次戰鬥過程相對比較簡單,孔明先派遣將軍陳式(一說「陳戒」)攻打魏武都、陰平二郡,意圖通過小股部隊吸引魏邊軍出戰,聚而殲之。魏雍州刺史郭淮率魏軍出,攻擊陳式,然後孔明自率軍出,郭淮嗅覺還算靈敏,在漢軍完成包圍圈之前退兵,孔明雖然沒有實現殲敵的目標,但奪得魏國武都、陰平二郡,總算是個可以接受的戰果。此戰後,後主下詔,恢復了孔明丞相的職位。  
  蜀漢建興八年(西元230)年秋,
大約是被孔明連番北伐折騰得魏國雞飛狗跳,曹真終於雄起了一把,向魏明帝進諫伐漢,當然曹大將軍深知孔明的軍事才能——上次祁山一役被孔明當猴耍的慘痛教訓殷鑒不遠,不敢托大,只好建議魏國數路大軍並進,討伐蜀漢。  
  魏明帝派出的是哪幾路大軍呢?三路主力軍團分別是:
司馬懿由西城出兵,溯沔水,曹真由子午谷出兵,再加上張郃一路[24]——看看,差不多可以說是魏國當時能派出的全明星陣容了,魏國與東吳交兵,東吳何時曾獲此殊榮?加上從褒斜道、隴右武威進兵的其他諸軍(即郭淮、費曜等軍),可謂聲勢浩大,頗有「蜀漢不滅,何以家為」的氣勢,一時間,蜀漢黑雲壓城。  
  然而結果卻讓所有想看蜀漢好戲的人大跌眼鏡,
孔明於城固、赤阪等要地嚴陣以待曹真大軍卻走了三十多天愣是沒能走出子午谷,主力一路吭哧吭哧的牛喘前進,其他幾路顯然也唯曹大將軍馬首是瞻。怎麼竟會出現如此局面?原來大軍前鋒夏侯霸(夏侯淵之子)走的倒是不慢,不過剛剛出谷,立足未穩,就被嚴陣以待的漢軍奇襲,一頓暴扁,差點被打發去跟他死鬼老爸喝茶[25][]。前鋒兵敗,挫動鋒銳,結果是曹真大軍進退不得,只好窩在谷裡,此時正好天降瓢潑大雨,十數萬大軍給憋在谷裡面美美洗了三十多天淋浴,不知曹大將軍當時心裡是何感想。好在魏明帝曹叡厚道,下詔令全軍班師,曹大將軍恨恨而還,其他各路人馬也自是灰溜溜。聲勢浩大的伐漢軍事行動,就落了這麼個虎頭蛇尾的結局,想必蜀漢軍民在睡夢中都會偷偷笑醒。  
  此役還有一個插曲,孔明在漢中嚴陣以待的同時(立即加強城固、赤阪等要地的防守,派遣驃騎將軍李嚴率二萬人趕赴漢中阻擊敵人,表李嚴子李豐為江州都督,防衛後方),還派遣大將魏延、吳懿西進羌中,深入涼州腹地,與魏後將軍費曜、雍州刺史郭淮大戰於陽溪,結果大破魏軍。戰後論功,魏延進位前軍師征西大將軍,假節,封南鄭侯[26],吳懿進位左將軍,封高陽鄉侯[27]。考慮到魏延是蜀漢大將,素有資歷、戰功,吳懿是蜀漢宿將,對手是魏國一後將軍、一雍州刺史,皆為魏國名將,再加上戰後蜀漢的論功行賞,可想而知此役戰鬥規模有多大[]。遺憾的是魏延後來成為叛將,《三國志》對於此戰記載語焉不詳,難以詳加考證,甚是可惜。不過從此戰,也可看見孔明經營雍涼的戰略意圖。  
  面對魏大軍壓境的危機,孔明沉著應對,駐險要嚴陣以待,充分顯示了防守能力,又派魏延等襲擊魏涼州後方,互相呼應,終使魏軍無功而返,可謂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 引注:

24、真以「蜀連出侵邊境,宜遂伐之。數道併入,可大克也」。帝從其計。……真以八月發長安,從子午道南入。司馬宣王溯漢水,當會南鄭。諸軍或從斜穀道,或從武威入。(三國志‧曹真傳)
八年秋,魏使司馬懿由西城,張郃由子午,曹真由斜谷(可能為陳壽誤記)。欲攻漢中。丞相亮待之於城固、赤阪,大雨道絕,真等皆還。(三國志‧後主傳)
與曹真伐蜀。帝自西城斫山開道,水陸並進,溯沔而上。(晉書‧宣帝紀)

25、子午之役,霸召為前鋒,進至興勢圍,安營在曲穀中。蜀人望知其是霸也,指下兵攻之。霸手戰鹿角間,賴救至,然後解。(三國志‧夏侯淵傳附夏侯霸傳裴松之注引《魏略》)

[八] (東漢建安)二十三年(西元218年),劉備軍陽平關,淵率諸將拒之,相守連年。二十四年(西元219年)正月,備夜燒圍鹿角。淵使張郃護東圍,自將輕兵護南圍。備挑郃戰,郃軍不利。淵分所將兵半助郃,為備所襲,淵遂戰死。謚曰愍侯。(三國志‧夏侯淵傳)

26、(漢建興)八年(西元230年),使延西入羌中,魏後將軍費瑤、雍州刺史郭淮與延戰于陽谿,延大破淮等,遷為前軍師征西大將軍,假節,進封南鄭侯。(三國志‧魏延傳)

27、(蜀漢)建興八年,(懿)與魏延入南安界,破魏將費瑤,徙亭侯,進封高陽鄉侯,遷左將軍。(三國志‧楊戲傳)

[九]、曹真伐漢的時間為:曹魏太和四年;蜀漢建興八年;西元230年。

而以下史料皆顯示雙方當時參與戰役的將領之官職及頭銜──

《三國志‧曹真傳》記載總帥曹真:「(魏太和)四年,朝洛陽,遷大司馬,賜劒履上殿,入朝不趨。」大司馬位列三公,是輔佐帝王處理國務的最高官員,執掌軍事。

《晉書 卷一‧帝紀第一宣帝》記載由西城進軍的司馬懿:「(魏太和)四年,遷大將軍,加大都督假黃鉞,與曹真伐蜀。」承襲東漢末年體制的三國,大將軍的地位僅在大司馬之下,加上大都督一職為一品官員,加此官者,頒予黃鉞以節制持節將軍等高級將領

《三國志‧張郃傳》記載與曹真一同進軍的張郃:「(魏黃初元年,西元220年)文帝即王位,以郃為左將軍,進爵都郷侯……(魏太和二年,西元228年)詔郃還京都,拜征西車騎將軍。」左將軍,古代官職,戰國已有。秦因之。漢不常置,金印紫綬,位僅次於上卿,職務或典京師兵衛、或屯兵邊境。雖然漢末以後逐漸廢棄,但以張郃的戰功,之後又加封征西將軍,可統雍、涼二州之兵馬;兼之車騎將軍,在朝中班位則次於三司(三公),不容小覷。

《三國志‧夏侯淵傳》記載封為先鋒的夏侯霸:「(曹魏)黃初中(西元220-226年期間),賜中子霸,太和中,賜霸四弟,爵皆關內侯。裴注引《魏略》:黃初中為偏將軍。」偏將軍在武官之中屬下階級,乃五品官

《三國志‧魏延傳》記載由陽谿進軍的費瑤(曜):「(漢建興)八年,使延西入羌中,魏後將軍費瑤、雍州刺史郭淮與延戰于陽谿。」費瑤(曜)位同左將軍張郃

《三國志‧郭淮傳》記載與費瑤(曜)一同進軍的雍州刺史郭淮:「(曹魏)太和二年(西元228年),蜀相諸葛亮出祁山,遣將軍馬謖至街亭,高詳屯列柳城。張郃擊謖,淮攻詳營,皆破之。又破隴西名羌唐蹏於枹罕,加建威將軍。」建威將軍為三國所設的雜號將軍位,四品官,非常置官位。而郭淮又是因為屢建戰績而遷升的,代表有一定的程度。

《三國志‧李嚴傳》記載諸葛亮所派遣到漢中抵禦曹魏的李嚴:「(蜀漢)章武二年(西元222年),先主徵嚴詣永安宮,拜尚書令。三年(西元223年),先主疾病,嚴與諸葛亮並受遺詔輔少主;以嚴為中都護,統內外軍事,留鎮永安。建興元年,封都郷侯,假節,加光禄勳。四年(西元224年),轉為前將軍……八年,遷驃騎將軍。」尚書令其主官尚書令在制度上屬於少府,秩僅千石,實際直接對皇帝負責,總攬事權。尚書令李嚴地位本來甚高,加上之後封為中都護、轉為前將軍、遷驃騎將軍,使他在軍中有一席之地,俸祿又與大將軍等同,可見其重。

《三國志‧李嚴傳》記載諸葛亮指派管理後方的李嚴之子李豐:「(正值曹真伐漢期間)亮表嚴子豐為江州都督督軍,典嚴後事。」依現有史料所記,李豐當時雖然很可能是名不見經傳的將領,但在抵禦曹魏期間擔當後顧之責,並無出現如馬謖之流的亂子,足以證明其實力。

《三國志‧魏延傳》記載深入羌地擊破郭淮、費瑤(曜)等人的魏延:「(漢建興)五年(西元227年),諸葛亮駐漢中,更以延為督前部,領丞相司馬、涼州刺史。」司馬一職在三國的時候,本就是公府、將軍、校尉的屬官。而當時身為丞相的諸葛亮封魏延為丞相司馬,表示魏延被允許一直跟隨在丞相身邊輔助,尤其是在北伐的軍務上,更可善用到魏延豐富的實戰經驗。

《三國志‧楊戲傳》的裴注記載與魏延一同深入羌地的吳懿(蜀漢方面作「吳壹」):「(蜀漢)章武元年(西元221年),為關中都督。」雖然關中當時並不算蜀漢的管轄範圍(屬曹魏那方),不過既然被任命為管理一部隊的軍事首長之後又在擊敗魏將郭淮等人的戰役證明其價值,顯然並非等閒之輩。

總結以上,這場魏伐漢的戰場上所登場的列位將領,著實壯觀。

六、二出祁山  

孔明第四、五次北伐軍事路線示意圖:  


  蜀漢建興九年(西元231年)春,
孔明第四次北伐,第二次兵出祁山,利用自己發明的省力運輸工具木牛運糧,以解決蜀軍運糧不濟的問題。此次北伐,三國志.諸葛亮傳裡面記載極其簡略,寥寥數語而已[27]。不過感謝史學家裴松之和習鑿齒,在裴注《漢晉春秋》之中,我們可以管窺這次戰役是何等的驚心動魄[28]。  
    孔明再次兵出祁山,此時曹真大約是去年淋浴洗的太多,加上伐漢虎頭蛇尾實在窩心,結果一病不起、嗚乎哀哉。
魏明帝只好令司馬懿率大軍(約三十萬[29]赴長安救火[30],節制張郃、郭淮、費曜等魏軍名將孔明親率主力奔上邽,破郭淮、費曜二將,將上邽熟麥盡數割去。司馬第一次與孔明正面交兵,多有試探,只是尾隨孔明漢軍,若即若離,卻不與交戰,結果被部將譏笑為「畏蜀如虎」,司馬聽聞此言,顯然心裡不大痛快,加上諸將紛紛請戰,自己又沒嘗過孔明的厲害,決定和諸葛村夫拼上一把。於是於五月派大將張郃攻打蜀漢將領王平於南圍,自己親率大軍追擊孔明,結果孔明命大將魏延,將領高翔、吳班大破司馬,斬獲司馬軍隊甲首三千級,玄鎧五千領,角弩三千一百張[31]司馬只得歸營拒戰,堅守不出。此戰又一次證明了孔明的軍事才能——司馬分兵二路,孔明則用南圍王平孤軍拖住張郃,集中兵力直取敵酋,打得司馬抱頭鼠竄。司馬也算是領教了孔明的用兵,為日後縮頭不出、又稱讚孔明「天下奇才」埋下了伏筆。  
  六月孔明糧盡,後方李嚴運糧不濟,於是矯詔命孔明班師(事見李嚴傳),孔明遂退兵司馬命張郃追趕孔明,張郃明知王雙前車之鑒,但軍命難違,只得硬著頭皮去追。追至木門,中漢軍埋伏,漢軍萬箭齊發,一代名將就這麼成了蜂窩煤[32],倒便宜了司馬營中安坐。  
  孔明第四次北伐整個經過,單從本傳來看,實難窺全豹,只有綜合裴注《漢晉春秋》、《張郃傳》、《李嚴傳》、《後主傳》等史料,方能明之。  
  上面孔明大敗司馬的記載雖出自《漢晉春秋》,
孔明本傳並不載,然而考慮到陳壽為尊者諱的心態,加上魏末晉初司馬一家的高壓政治,本傳記載得如此簡略就不難理解了。不過,三國志‧王平傳》中卻如實記載了第四次北伐王平鎮守南圍,張郃來攻,但不能克的史實[33]順帶記載了司馬當時攻打孔明的史實——儘管未記載戰況和結果。其他諸傳又記載了張郃喪於追趕孔明退兵一役,兩戰之間的空白,用《漢晉春秋》孔明大敗司馬的史料填補,恰恰天衣無縫。  
  何況《漢晉春秋》的作者習鑿齒是晉臣,沒什麼史料證明他和孔明是親戚,也沒有司馬懿得罪他的歷史記錄顯然他沒必要造司馬懿的謠——更何況司馬懿貴為晉朝宣帝,習鑿齒莫非是吃了熊心豹子膽?居然敢造本朝祖宗的謠,不想要腦袋了不成?一來無故造謠不合史德,二來在司馬氏的高壓政治下,嵇康寫了封《與山巨源絕交書》就被司馬昭喀嚓了,阮籍不敢得罪司馬昭,只能狂飲至酩酊大醉,通過摧殘自己來躲開司馬昭通婚的請求。習鑿齒怕是有天大膽量,也不敢無中生有,能如實記載已是難能可貴,再說上述記載與其他三國兩晉史料對比,並無任何衝突之處,當為信史

※ 引注:

27、(漢建興)九年(西元231年),亮複出祁山,以木牛運,糧盡退軍,與魏將張郃交戰,射殺郃(三國志‧諸葛亮傳)

28、亮圍祁山,招鮮卑軻比能,比能等至故北地石城以應亮。於是魏大司馬曹真有疾,司馬宣王自荊州入朝,魏明帝曰:「西方事重,非君莫可付者。」乃使西屯長安,督張郃、費曜、戴陵、郭淮等。宣王使曜、陵留精兵四千守上邽,餘眾悉出,西救祁山郃欲分兵駐雍、郿,宣王曰:「料前軍能獨當之者,將軍言是也;若不能當而分為前後,此楚之三軍所以為黥布禽也。」遂進亮分兵留攻,自逆宣王於上邽郭淮、費曜等徼亮,亮破之,因大芟刈其麥,與宣王遇於上邽之東,斂兵依險,軍不得交,亮引而還。宣王尋亮至於鹵城。張郃曰:「彼遠來逆我,請戰不得,謂我利在不戰,欲以長計制之也。且祁山知大軍以在近,人情自固,可止屯於此,分為奇兵,示出其後,不宜進前而不敢偪,坐失民望也。今亮縣軍食少,亦行去矣。」宣王不從,故尋亮。既至,又登山掘營,不肯戰。賈栩、魏平數請戰,因曰:「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宣王病之。諸將鹹請戰。五月辛巳,乃使張郃攻無當監何平於南圍,自案中道向亮。亮使魏延、高翔、吳班赴拒,大破之,獲甲首三千級,玄鎧五千領,角弩三千一百張,宣王還保營。(三國志‧諸葛亮傳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

29、遣宣王督張郃諸軍,雍、涼勁卒三十餘萬(三國志‧諸葛亮傳裴松之注引郭沖五事)

30、天子曰:「西方有事,非君莫可付者。」乃使帝西屯長安,都督雍、梁二州諸軍事,統車騎將軍張郃、後將軍費曜、征蜀護軍戴淩、雍州刺史郭淮等討亮。(晉書‧宣帝紀)

31、自注:甲首指帶甲士兵的首級帶甲士兵顯然屬於高級部隊,不同於一般士兵玄鎧、角弩時皆為中軍裝備之高級護具、武器。此戰單單帶甲士兵的腦袋就被砍了三千,其他一般兵士死亡、殺傷還沒計算在內,加上中軍高級貨色被漢軍繳獲如此之多,可想而知戰況之激烈,也可以想像這次戰鬥司馬被扁的有多慘。

32、郃追至木門,與亮軍交戰,飛矢中郃右膝,薨㈠。㈠魏略曰:亮軍退,司馬宣王使郃追之,郃曰:「軍法,圍城必開出路,歸軍勿追。」宣王不聽。郃不得已,遂進。蜀軍乘高布伏,弓弩亂髮,矢中郃髀。(三國志‧張郃傳)
33、(漢建興)九年(西元231年),亮圍祁山,平別守南圍。魏大將軍司馬宣王攻亮,張郃攻平,平堅守不動,郃不能克。(三國志‧王平傳)   

附論:晉書《宣帝紀》記載司馬大敗諸葛,「俘斬萬計」一事證偽  

  唐朝官修二十四史之一的《晉書》,在司馬懿的本紀《宣帝紀》中記載了孔明第四次北伐,退兵時魏軍追趕,大破孔明,俘斬萬計一事[34]。(注意,此處記載的數目是「萬計」而非「萬餘」,換言之,司馬俘斬蜀軍,不僅僅是一萬多那麼簡單,二萬、三萬、四萬按字面理解都有可能[]  
  由於此事與三國兩晉史料記載相衝突,考慮到《晉書》編纂從受命到成書,僅歷時兩三年。如此匆匆出爐,加上又是多位學者撰寫,最後由房玄齡、令狐德棻統稿。故存在取材方面不十分注意史料的甄別取捨書中有記事前後矛盾和疏漏遺脫等缺陷。「俘斬萬計」這一記載便十分不幸的撞到了「取捨不當」這個槍口上。  
  考慮到《晉書》是唐人所編纂,沒必要再去刻意吹捧司馬他老人家,並且房玄齡他們看來跟孔明也沒啥深仇大恨,所以該史料是晉書作者們自個閉門造車編出來誣衊孔明的可能性不大。顯然是傳抄前朝史料時,不加認真鑒別囫圇吞棗,把不知是哪家的晉朝獨家史料給順手抄上了,結果卻貽笑大方。  
  該記載不見於三國兩晉時期的著名史籍,《三國志》、《漢晉春秋》、《華陽國志》均不載。
連因「極多時諱、殊非實錄」而名聲欠佳的《魏書》、《魏略》等都不見載。不僅如此,上述史書不但未記載此事,相反卻記載了張郃歿於此役一事,不神吹魏國獲此大勝,相反卻記載大將之亡,太過不合常理。尤其是《魏書》、《魏略》,能神吹到曹操赤壁是自個燒船撤軍,並非大敗於孫劉聯軍之手,居然魏軍在司馬領導下的此等大勝連一個字都沒提到。而且諸史料都可看出張郃是因為追趕孔明,中漢軍埋伏,被箭而死,要是能從漢軍區區伏兵裡面連砍帶抓幾萬人,也真難為司馬用兵如神了。  
  另外,《三國志》作者陳壽、《漢晉春秋》作者習鑿齒、《華陽國志》作者常璩皆為晉臣本朝宣帝若真獲此大勝,不加任何大肆鼓吹,僅僅如實記載已是頗為難得,可稱良史,怎敢故意忽略不記?不是想試試司馬皇帝的刀快不快吧?若說其中一位失心瘋了還可言偶然,三位一齊瘋了,這也太過玄乎。非但如此,《漢晉春秋》不但不記載此事,反過來卻記載了孔明此役斬司馬甲首三千級、獲玄鎧、角弩極多一事——不但不記載本朝祖宗狂勝,反過來卻記載其大敗——考慮到嵇康寫了封《與山巨原絕交書》就給司馬昭喀嚓了,這個習鑿齒為何沒因為對司馬宣王造謠惑眾給拖出去剁了捏?  
  最後,孔明街亭一役戰敗,尚戮馬謖謝眾,自貶三級,
為何蜀漢此次大敗,全國上下一點動靜也沒有?蜀漢史料為何均不載此事?若說是官方消息封鎖的好,按蜀漢此時戶九十萬、孔明出師十萬,被俘斬二萬計算,損兵五分之一,幾乎蜀漢家家戶戶都有喪事,瞞得過來麼?想來那被俘斬的n多漢軍都是到老的光棍,沒家沒業,往地裡一埋就everything is OK的。再說後來孔明隔了兩年就又出兵五丈原伐魏,橫看豎看,也看不出蜀漢元氣大傷的架勢  
  事實上,比司馬俘斬孔明萬計更邪乎的記載還有,晉朝鼓吹曲《宣受命》居然說孔明是被司馬嚇死的曹魏鼓吹曲中破馬超一段《平關中》還說斬首馬超「級萬億」 [35]——乖乖,全地球人給曹操老大剁了都湊不夠,還得拽上幾個銀河外星系的——呵呵,可勁吹吧,反正不上稅。可想而知,在中國素來成王敗寇的前提下,這個「俘斬萬計」的水分有多大也不知是哪位晉朝臣子在自個寫的馬屁文字中意淫了幾句,然後《晉書》某作者不加鑒別,順手抄上,以至流毒至今。  

※ 引注:

34、帝攻拔其圍,亮宵遁。追擊,破之,俘斬萬計。(晉書‧宣帝紀)

[十]、自注:「萬」為數目字,誰都知道是千的十倍,「萬計」一詞是指以萬為單位來估算,顯然可不單單僅限於一萬。

35、《古今樂錄》曰:「《宣受命》,言宣皇帝禦諸葛亮,養威重,運神兵,亮震怖而死。
「宣受命,應天機。風雲時動,神龍飛。禦諸葛,鎮雍、梁。邊境安,夷夏康。務節事,勤定傾。攬英雄,保持盈。淵穆穆。赫明明。沖而泰,天之經。養威重,運神兵。亮乃震斃,天下寧。」
《晉書·樂志》曰:「改漢《將進酒》為《平關中》,言曹公征馬超,定關中也。」
「平關中,路向潼。濟濁水,立高墉。鬥韓、馬,離群凶。選驍騎,縱兩翼,虜崩潰,級萬億。」——由琅邪中華文化論壇遼東管寧提供

七、秋風五丈原  

  蜀漢建興十二年(西元234年)春,孔明聯合東吳[36]最後一次出師北伐,以流馬運糧,由斜谷出,與司馬對峙於渭南五丈原。此次北伐,為解決漢軍運糧困難問題,孔明破天荒的採取了在魏國境內屯田的戰略舉措。  
  看到蜀漢竟然大辣辣的在自己眼皮底下屯田,司馬心裡之彆扭,可想而知。然想到三年前自己曾被孔明認真修理一番,萬丈怒火,卻也不得不冷卻冷卻。
無奈之下,只好堅守不出,甚至在孔明送其巾幗衣物、肆加羞辱之後,也只得玩了一套千里請戰的把戲——先向魏明帝數次請戰,魏明帝也是出於全域考慮,命令辛毗前往前線,制止魏軍出戰[37]——這樣一來,司馬更有理由堅守不出,又可借機彈壓軍中不滿情緒,可謂一舉兩得[38]後來蜀漢使臣使魏時,言談中不慎洩露了孔明身體狀況欠佳的軍事機密(讀史及此,頗有想扁了這個二百五使臣的衝動)[39],司馬認定孔明已來日無多,更是堅定了固守的信心  
  有相當一部分朋友認為,司馬這種做法,全是為自身考慮,務在保全自己,畢竟「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魏國重用司馬,全因孔明西線的軍事威脅,若司馬擊滅孔明,則自身即無利用價值,恐怕就要被烹了——說起來倒像是司馬深謀遠慮,其實不然孔明歿後,司馬不但沒有被烹,而且還受命東征公孫淵,與魏明帝言談間,頗為自信滿滿,哪有什麼韜光養晦的架勢——這時他怎麼不怕被烹了?征伐期間魏明帝更是對其信任有加[40],後來更是和曹爽一齊成為魏明帝的二位托孤大臣。橫看豎看,也沒有司馬要被烹的架勢——畢竟此時天下遠未平定,魏帝總不能因為剛去了某心腹大患就開始烹人  
  其實司馬堅守不出,未必全是膽怯。孔明在魏軍三路伐漢時,也沒選擇主動出擊敵軍主力,不過呆在家裡看著魏軍美滋滋的洗了一頓淋浴而已。不過考慮到司馬和孔明的交戰史,司馬一直沒有占孔明上風,反而損兵折將不斷,上面已經提到《漢晉春秋》記載司馬被孔明斬甲首三千級,中軍使用的高級防具、武器(玄鎧、角弩)損失極多,後來司馬派大將張郃追趕孔明,更是斷送了張郃殘生,一代名將就這麼變成了蜂窩煤,如果當時是司馬親自去追的話——想來司馬念及這一點,脊背都會直冒冷汗。這就客觀說明了司馬並非單單是出於戰略考慮避而不戰,也實在是有沒把握與孔明交兵並戰而勝之的原因在內。諸位不妨換位思考一下,若是在下率領同樣數量的漢軍與司馬對峙五丈原,司馬還會同樣避戰不出否?恐怕是在下的腦袋早被扔到魏明帝面前了。  
  因此孔明第五次北伐,司馬縮頭不戰,的確是戰略上的最佳選擇,不過原因不僅僅是出於戰略考慮這般冠冕堂皇,還由於司馬用兵確實略遜于孔明一籌觀其之前對孔明的戰績,不難得出此結論。由於司馬實在對孔明沒什麼獲勝的把握,也只能用這一招慢慢拖了。  
  最終天不與壽,瑟瑟秋風之中,孔明病逝于五丈原,享年五十四歲,一時天地同悲。  
  孔明逝世後,還有一個插曲。孔明遺命由楊儀、姜維等率漢軍撤軍,司馬見漢軍退兵,結合前面自己認定孔明已經蹦達不久的判斷,認定孔明已逝,遂率軍出戰,想撿個大便宜(這也從反面印證了司馬確實沒把握擊敗孔明),結果姜維也不是省油的燈,他命令楊儀揮師反攻司馬,結果司馬一下愣神了——莫非是孔明詐死,誘自己出戰?眼前一下浮現了張郃那蜂窩煤般的淒慘之狀,於是乎,撒腿跑的比兔子還快。後漢軍入谷發喪,司馬方知孔明確實逝世,又聽說當地老百姓嘲笑自己「死諸葛嚇跑活司馬」,無奈只好自我解嘲,打著哈哈說:「我能想到他活著,哪能想到他死了」[41]——不久前認定孔明蹦達不了幾天了的那份從容和自信,通通飛到爪哇國去了。  
  此次戰役,司馬曾在給他弟弟司馬孚的家書裡面一頓神吹:「亮志大而不見機,多謀而少決,好兵而無權,雖提卒十萬,已墮吾畫中,破之必矣。」結果卻是被死諸葛嚇跑,想來頗為鬱悶,於是視察孔明留下的營壘處所,終於發出發自內心的由衷讚歎:「天下奇才也!」[42]後來南宋思想家陳亮曾說司馬此歎乃「恍然自失,不覺其言之發也,可以觀其真情矣。」可備參考。

※ 引注:

36、(東吳)嘉禾三年(西元234年)夏五月,權遣陸遜、諸葛瑾等屯江夏、沔口孫韶、張承等向廣陵、淮陽權率大眾圍合肥新城是時蜀相諸葛亮出武功,權謂魏明帝不能遠出,而帝遣兵助司馬宣王拒亮,自率水軍東征。(三國志‧吳主傳)

37、先是,大將軍司馬宣王數請與亮戰,明帝終不聽。是歲恐不能禁,乃以毗為大將軍軍師,使持節;六軍皆肅,准毗節度,莫敢犯違。(三國志‧辛毗傳)

38、亮自至,數挑戰。宣王亦表固請戰。使衛尉辛毗持節以制之。姜維謂亮曰:「辛佐治仗節而到,賊不復出矣。」亮曰:「彼本無戰情,所以固請戰者,以示武於其眾耳。將在軍,君命有所不受,苟能制吾,豈千里而請戰邪!」(三國志‧諸葛亮傳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

39、亮使至,問其寢食及其事之煩簡,不問戎事。使對曰:「諸葛公夙興夜寐,罰二十以上,皆親攬焉;所啖食不至數升。」宣王曰:「亮將死矣。」(三國志‧諸葛亮傳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
先是,亮使至,帝問曰:「諸葛公起居何如,食可幾米?」對曰:「三四升。」次問政事,曰:「二十罰已上皆自省覽。」帝既而告人曰:「諸葛孔明其能久乎!」(晉書‧宣帝紀)

40、及遼東太守公孫文懿反,征帝詣京師。天子曰:「此不足以勞君,事欲必克,故以相煩耳。君度其行何計?」對曰:「棄城預走,上計也。據遼水以距大軍,次計也。坐守襄平,此成擒耳。」天子曰:「其計將安出?」對曰:「惟明者能深度彼己,豫有所棄,此非其所及也。今懸軍遠征,將謂不能持久,必先距遼水而後守,此中下計也。」天子曰:「往還幾時?」對曰:「往百日,還百日,攻百日,以六十日為休息,一年足矣。」(晉書‧宣帝紀)
及宣王至遼東,霖雨不得時攻,群臣或以為淵未可卒破,宜詔宣王還。帝曰:「司馬懿臨危制變,擒淵可計日待也。」(三國志‧明帝紀)

41、楊儀等整軍而出,百姓奔告宣王,宣王追焉。姜維令儀反旗鳴鼓,若將向宣王者,宣王乃退,不敢偪。於是儀結陳而去,入穀然後發喪。宣王之退也,百姓為之諺曰:「死諸葛走生仲達。」或以告宣王,宣王曰:「吾能料生,不便料死也。」(三國志‧諸葛亮傳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

42、及軍退,宣王案行其營壘處所,曰:「天下奇才也!」(三國志‧諸葛亮傳)

八、孔明北伐對兩國經濟的影響  

  孔明治國,強於用兵。在不斷北伐魏國的同時,孔明也沒有忽視對蜀漢經濟的治理,從而為北伐打下了良好的經濟基礎五次北伐,戰爭均在魏國土地上展開,蜀漢經濟除去軍費開支外,並未受到任何破壞
  史載孔明「外連東吳,內平南越,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極科教嚴明賞罰必信,無惡不懲,無善不顯,至於吏不容奸,人懷自厲,道不拾遺,強不侵弱,風化肅然也」、「黎庶追思,以為口實。至今梁、益之民,諮述亮者,言猶在耳,雖甘棠之詠召公,鄭人之歌子產,無以遠譬也」、「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讎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遊辭巧飾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庶事精練,物理其本,循名責實,虛偽不齒;終於邦域之內,鹹畏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亮之治蜀,田疇辟倉廩實器械利蓄積饒,朝會不華,路無醉人」[43]  
  孔明作為中國歷史上最為傑出的政治家之一,該結論眾皆無異議。因此孔明的治國在下無需贅言,上面所給出時人的評價,便可說明一切。
由於孔明不斷北伐的同時注重治理國內經濟,整頓吏治,是以蜀漢百姓負擔雖重,但是由於蜀漢政治清明,孔明及其繼承人以身作則、廉潔自律,採取了一系列減輕農民負擔的措施,從而使國內階級矛盾得到緩和,國內經濟運轉良好,民眾幾無怨言[十一]  
  上面觀點一個有力的證據就是孔明歿後,
蜀漢百姓紛紛要求為孔明立廟,四時祭祀,由於這一要求不合禮儀(昭烈此時都尚未立廟),被朝廷拒絕,於是百姓冒著與朝廷鬧翻的危險——這搞不好可是要丟腦袋的——私下祭祀,直到後來朝廷允許在漢中沔陽立廟,達成妥協為止[44]。試想,若孔明窮兵黷武,導致國內經濟蕭條,民不聊生,怎會有百姓提出祭祀孔明的請求?——歷史上的獨夫民賊,哪個曾享有此等待遇?蜀中百姓為孔明戴天孝的習俗流傳千年,武侯祠至今香火不絕,拳拳民心,可知矣。  
  孔明的繼承人蔣琬、費褘同樣繼承了孔明治國的政策,蜀漢經濟繼續保持良好勢頭,史書對二相也是讚不絕口[45]。即使在二相先後辭世十餘年後,即蜀漢滅亡時,經過昏庸的後主和宦官黃皓努力地敗家揮霍,蜀漢經濟仍然令人羡慕的流哈啦子如廬山瀑布。史載蜀漢亡時,仍庫存錦綺采絹各二十萬匹[46]共八十萬匹絲織品三國幣制崩壞,後期通行貨幣主要是糧食布匹和絲織品,三國統一時晉武帝發給吳主孫皓的工資,便是金屬貨幣、糧食、絲織品並列[47]。八十萬匹絲織品,可想而知蜀漢富裕到什麼程度,也可以想像孔明及其繼承人給蜀漢留下了何等的財富。總之,孔明北伐,並沒有像某些網友想像的那樣,給蜀漢經濟帶來了致命打擊  
  反觀魏國經濟,倒是剛剛從中原戰亂有所恢復,便在孔明不斷北伐的打擊下,出現了經濟萎縮的情況。畢竟孔明把戰場開在了魏國土地上,魏國為擊退孔明,到處調兵遣將,軍費開支浩大。司馬征公孫淵時,僅僅出兵四萬,諸大臣便認為難以支撐[48]  
  然而孔明每次進攻,邊地駐軍抵擋不住,魏國不得不調用大規模的中央軍,名將張郃、司馬先後赴西線救火,魏明帝曾對司馬說西線局勢非卿不可,司馬的弟弟司馬孚亦有西線局勢需調遣中央軍之言論[49]。至於調兵數量,張郃攻街亭時人馬是五萬,救陳倉時為三萬,孔明二出祁山,司馬督雍涼兵馬更是高達三十萬之多,《晉書.食貨志》提到「于時天下未並,戎車歲動」可謂恰如其分。因此,魏國與孔明北伐開練的軍事開支確實是國庫開支的大頭,消耗之大,可想而知。加上孔明北伐頻頻禍及魏關中地區,役供費巨由於關中地區是魏國傳統經濟區,關中受累即牽一發動全身,難免會放緩魏國整體經濟復蘇的步伐  
  魏明帝在孔明北伐時,想修整一下宮殿都不行,孔明逝世後,洛陽工程立即上馬[50][十二]在魏臣辛毗、楊阜的奏章中,不止一次提到孔明北伐造成的經濟困難[51],另外部分魏臣的傳記中也提到相關情形[52]由於這些全部是魏國自己的資料,其中更有奏摺這種第一手資料——而非漢吳傳抄誇大——孔明北伐時期,魏國經濟情況之糟糕,可明矣。儘管魏國經濟萎縮不能全部歸功於孔明北伐,然而孔明北伐的頻繁襲擾,確實給魏國經濟的休養生息、持續發展蒙上陰影。由是觀之,孔明北伐對魏國經濟而言,確實是上兵伐謀之舉  

※ 引注:

43、以上皆出自《三國志‧諸葛亮傳》及裴松之注

[十一]、正文提到《三國志‧諸葛亮傳》引裴注的幾句便足以說明大概:「刑政雖峻而無怨者」、「田疇辟倉廩實

44、亮初亡,所在各求為立廟,朝議以禮秩不聽,百姓遂因時節私祭之於道陌上。言事者或以為可聽立廟於成都者,後主不從。步兵校尉習隆、中書郎向充等共上表曰:「臣聞周人懷召伯之德,甘棠為之不伐;越王思范蠡之功,鑄金以存其像自漢興以來,小善小德而圖形立廟者多矣況亮德範遐邇,勳蓋季世,興王室之不壞,實斯人是賴,而蒸嘗止於私門,廟像闕而莫立,使百姓巷祭,戎夷野祀,非所以存德念功,述追在昔者也。今若盡順民心,則瀆而無典,建之京師,又偪宗廟,此聖懷所以惟疑也。臣愚以為宜因近其墓,立之於沔陽,使所親屬以時賜祭,凡其臣故吏欲奉祠者,皆限至廟。斷其私祀,以崇正禮。」於是始從之。(三國志‧諸葛亮傳裴松之注引《襄陽記》)

45、蔣琬方整有威重費禕寬濟而博愛咸承諸葛之成規,因循而不革,是以邊境無虞,邦家和一。(三國志‧蔣琬、費褘傳)

46、禪……又遣尚書郎李虎送士民簿,領戶二十八萬,男女口九十四萬,帶甲將士十萬二千,吏四萬人,米四十余萬斛金銀各二千斤錦綺采絹各二十萬匹,餘物稱此。(三國志‧後主傳裴松之注引王隱《蜀紀》)

47、詔曰:「孫皓窮迫歸降,前詔待之以不死,今皓垂至,意猶湣之,其賜號為歸命侯。進給衣服車乘,田三十頃,歲給穀五千斛錢五十萬絹五百匹綿五百斤。」(三國志‧三嗣主傳)

48、初,帝議遣宣王討淵,發卒四萬人。議臣皆以為四萬兵多,役費難供。(三國志‧明帝紀)

49、天子曰:「西方有事,非君莫可付者。」(晉書‧宣帝紀)
孚以為擒敵制勝,宜有備預。每諸葛亮入寇關中,邊兵不能制敵,中軍奔赴,輒不及事機。(晉書‧宗室傳)

50、是時,大治洛陽宮,起昭陽、太極殿,築總章觀。(三國志‧明帝紀)

[十二]、帝(曹叡)好土功,既作許昌宮,又治洛陽宮,起昭陽太極殿,築總章觀,高十餘丈。力役不已,農桑失業。(資治通鑑‧卷七十三‧魏紀五)

51、帝方脩殿舍,百姓勞役,毗上疏曰:「竊聞諸葛亮講武治兵,而孫權巿馬遼東,量其意指,似欲相左右。備豫不虞,古之善政,而今者宮室大興,加連年谷麥不收。詩云:『民亦勞止,迄可小康,惠此中國,以綏四方。』唯陛下為社稷計。」(三國志‧辛毗傳)
是時大司馬曹真伐蜀,遇雨不進。阜上疏曰:「……今年凶民饑,宜發明詔損膳減服,技巧珍玩之物,皆可罷之。……今者軍用不足,益宜節度。」(三國志‧楊阜傳)
帝既新作許宮,又營洛陽宮殿觀閣。阜上疏曰:「……方今二虜合從,謀危宗廟,十萬之軍,東西奔赴,邊境無一日之娛農夫廢業,民有饑色。陛下不以是為憂,而營作宮室,無有已時。使國亡而臣可以獨存,臣又不言也……」(三國志‧楊阜傳)

52、明帝方修宮室,而節氣不和天下少穀。禮固爭,罷役。(三國志‧孫禮傳)
(魏太和)五年(西元231年),蜀出鹵城。是時,隴右無穀,議欲關中大運,淮以威恩撫循羌、胡,家使出谷,平其輸調,軍食用足。(三國志‧郭淮傳)
關東饑,帝運長安粟五百萬斛于京師。(晉書‧宣帝紀)
孚……又以關中連遭賊寇,穀帛不足,遣冀州農丁五千屯於上邽,秋冬習戰陣,春夏修田桑。(晉書‧宗室傳)

九、孔明北伐成敗分析(兼議孔明的軍事能力)  

  從戰術角度來看,孔明北伐所得,確實有限,土地僅奪魏國二郡,雖不能說是寸土未得,但相較魏國九州,實為九牛一毛。殲敵斬將,除魏延入西羌第四次北伐大破司馬兩役外,沒有其他大規模殲敵的記錄雖殺魏將張郃、王雙,但考慮到魏國人才的補充速度,同樣意義不大。缺乏過硬戰績的支持,這是孔明無法躋身于中華一流名將行列的最主要原因。  
  不過孔明在平定南中和五次北伐中,確實多次體現了自己的軍事才能。陳壽言孔明「治戎為長」,即指孔明善於治軍——此為軍事家的重要才能之一。至於「奇謀為短」,是相對於其「治戎為長」而言,並不是說明孔明「不善奇謀」或「沒有奇謀」——南征短期內即收服南中民心一出祁山,聲東擊西攻打陳倉,牽制魏軍,圍魏救趙二出祁山更是令王平孤軍拖住張郃,並軍一向,直取敵酋,打的司馬抱頭鼠竄——此皆孔明之奇謀。至於子午谷一事,上文已有分析,此不贅言。  
  孔明去世後,司馬視察孔明留下的營壘,發出「天下奇才」的感歎;漢亡時,鐘會征漢,親至孔明廟祭奠,並對孔明墓加以重點保護[53]——敵人的看法,往往更有說服力。一國將領對敵國已故統帥如此尊敬,在中國歷史上絕不多見。 而且裴注所引時人之言,更是對孔明的軍事才能多所褒美[54]。  
  另外,
孔明的軍事理論也在中華軍事歷史上留下了燦爛的一頁,後世兵書,多有托孔明者。著名的「武經七書」之一:《唐太宗李衛公問對》的作者——兩位中華超一流名將唐太宗李靖,更是對孔明的軍事能力和軍事理論推崇備至。曾有統計,該書中涉及到的軍事家有十七人,多次被提到的軍事家有八人,被問及的次數如下:孫武21問、孔明13、姜太公9問、曹操6問、司馬穰苴5問、管仲3問、吳起3 問、韓信3問。由此可管窺孔明在軍事史上的地位。  
  綜上,孔明具備優秀的軍事能力、對後世影響極大的軍事理論、以及相對平淡的軍事戰績,
當然孔明的軍事才能受客觀諸方面原因所限,比起陳慶之七千白袍的瀟灑、韓信背水一戰的從容,還是有一定差距。綜合考量,在下認為孔明作為軍事家,在中華名將中居於二流中間的位置,在三國略高於司馬,遜於曹操——當然,在泱泱中華如星辰般璀璨的名將中排名二流,已經是極為難能可貴。以上皆系個人觀點,還望各位指正。
  以上為戰術角度。然而從戰略角度考量,孔明北伐是成是敗,則頗為值得商榷。  
  世人多以孔明北伐未能實現出師表既定的「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的戰略目標,即認定孔明北伐在戰略上也是失敗的,事實上,這是未能詳細分析《三國志.諸葛亮傳》的緣故。  
  請注意下面這段話:「
亮之素志,進欲龍驤虎視,苞括四海,退欲跨陵邊疆,震盪宇內。
  陳壽用曲筆這一史家筆法,委婉的道出了孔明的戰略意圖——即孔明的北伐戰略,是包括兩個層次的:
高層次的戰略意圖即出師表的掃滅魏國,興復漢室,這個通常為世人所關注;另一個戰略意圖則是低層次的,即在敵眾我寡,無法興復漢室的情況下,起碼要做到震動魏國,使其不能對蜀漢加兵,以保蜀漢不亡,保留漢室的火種  
  這就好比我朝(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不過在目前客觀條件都不具備的情況下,低層次的目標就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使中國躋身富強、民主、文明的中等發達國家之列——同屬高層次的戰略目標無法實現,退而求其次,實現低層次的戰略目標  
  如上所言,高層次的戰略意圖,孔明顯然是沒有實現,不過,孔明至少實現了北伐低層次的戰略意圖,通過不斷襲擾魏國,使其疲於奔命,經濟嚴重受損(考慮到經濟學中的乘數效應,受損的經濟總量,在實際中會被放大數倍,欲想恢復,需要更長時間的休養生息),再無暇顧及兵伐蜀漢。換言之,孔明是通過主動出擊,禦敵國門之外,拖慢對方的發展,使蜀漢避免坐以待斃(此為低層次的戰略意圖)的同時,苦苦尋覓歷史契機,以求實現高層次的戰略意圖兩個戰略意圖相輔相成,不可分割,共同統一于孔明的北伐實踐中  
  事實也的確如此,孔明歿後,魏國長期沒有向蜀漢用兵,一方面孔明提拔的繼承人蔣琬、費褘、姜維尚在,繼續孔明發展蜀漢經濟,吏治清廉的政策,蜀漢國力未可小視。另一方面,魏國尚未從孔明北伐對魏國經濟的沉重打擊中恢復,也是一個重要原因——或曰孔明北伐搞垮了蜀漢,然孔明逝世後,魏國為何不立即出兵攻滅蜀漢,而是一直等到孔明的繼承人都死光光後十餘年才進行呢?答案不言自明。  
  直到魏正始五年(西元244年),
魏大將軍曹爽舉兵伐漢,而且此次伐漢並非魏國已萬事俱備,不過是曹爽利慾薰心,想借此在仕途上大撈一票,對抗司馬懿罷了[55]結果是漢軍嚴陣以待,曹爽轟轟烈烈伐漢的結局跟他老爸比,半斤八兩而已。後來魏嘉平元年(西元249年),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事變,誅殺曹爽[56],邁出了司馬氏篡魏的第一步,此舉激起魏國舊臣的強烈反抗,先後發生了淮南三叛,司馬氏忙於平定內亂,更是無心加兵蜀漢。直到蜀漢炎興元年(西元263年),司馬昭才出兵滅漢,此時,已是孔明逝世三十年後了,蔣琬、費褘早撒手人寰,蜀漢宦官專權,朝政腐敗,獨剩姜維一木難支——此等局面,總不成還是讓孔明北伐來負責任吧?相反,孔明生前的北伐戰略佈局,加上其繼承人的繼承和發展,又保蜀漢多生存了許久時日,直至蔣費二相辭世,蜀漢才走上不歸路  
  綜上所言,孔明在敵我力量眾寡懸殊的情況下,生前以一州之地,屢屢欺淩大國,力保蜀漢不亡,已是十分難能可貴其身後留下的戰略佈局、治國之策,又讓蜀漢多支撐了近三十年。世人可以說孔明北伐確實沒有成功,但是至少,孔明不是個失敗者

※ 引注:

53、秋,魏鎮西將軍鍾會征蜀,至漢川,祭亮之廟令軍士不得於亮墓所左右芻牧樵采。(三國志‧諸葛亮傳)

54、孔明起巴、蜀之地,蹈一州之土,方之大國,其戰士人民,蓋有九分之一也,而以貢贄大吳,抗對北敵,至使耕戰有伍,刑法整齊,提步卒數萬,長驅祁山,慨然有飲馬河、洛之志。仲達據天下十倍之地,仗兼併之眾,據牢城,擁精銳,無擒敵之意,務自保全而已,使彼孔明自來自去。若此人不亡,終其志意,連年運思,刻日興謀,則涼、雍不解甲,中國不釋鞍,勝負之勢,亦已決矣。(三國志‧諸葛亮傳裴松之注引張儼默記)
其用兵也,止如山,進退如風,兵出之日,天下震動,而人心不憂。(三國志‧諸葛亮傳裴松之注引袁宏論)

55、五年春二月,詔大將軍曹爽率眾征蜀。夏四月朔,日有蝕之。五月癸巳,講尚書經通,使太常乙太牢祀孔子於辟雍,以顏淵配;賜太傳、大將軍及侍講者各有差。丙午,大將軍曹爽引軍還。(三國志‧三少帝紀)
颺等欲令爽立威名於天下,勸使伐蜀,爽從其言,宣王止之不能禁。正始五年,爽乃西至長安,大發卒六七萬人,從駱谷入。是時,關中及氐、羌轉輸不能供,牛馬騾驢多死,民夷號泣道路。入谷行數百里,賊因山為固,兵不得進。爽不悅,乃引軍還。(三國志‧曹爽傳)

56、嘉平元年春正月甲午,車駕謁高平陵。太傅司馬宣王奏免大將軍曹爽爽與謀不軌。又尚書丁謐、鄧揚、何晏、司隸校尉畢軌、荊州刺史李勝、大司農桓範皆與爽通姦謀,夷三族。語在爽傳。(三國志‧三少帝紀)

(全文完)

小魚為補充所找的資料之出處:
《三國志》
《漢書》
《後漢書》
《晉書》
《水經注》
《資治通鑑》
維基百科
諸葛亮五次北伐總評(文/傅荊州)

※※請不要給GP!這只是提供別人的歷史分析(雖然殘闕的部分是小魚自己補的),給大家自我思考而已※※
引用網址:https://home.gamer.com.tw/TrackBack.php?sn=228496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保留一切權利

相關創作

留言共 5 篇留言

薩堪德拉
GP就當作是你努力補完這篇文章 O_O!

12-24 07:55

小魚兒諸葛亮
謝謝,說實話,補這文還真挺費神的說XD12-24 07:57
月巴豆頁 楊伐善
好恐怖 不過七擒應該是假的吧XD

12-24 10:12

小魚兒諸葛亮
不一定,沒有人證明真的,但也沒有人證明是假的...是真是假,看哪一天發明出回到過去的時光機才能知道吧?XD12-24 10:14
小魚兒諸葛亮
不過我個人偏向相信是真的:畢竟已有三本書有相似且不矛盾的情形。12-24 10:15
月巴豆頁 楊伐善
不過我覺得蠻浪費氣力跟財力xd

12-24 10:17

小魚兒諸葛亮
XD12-24 10:20
偽藍
辛苦了!很專業的報告,可以當作業交~

12-07 03:53

小魚兒諸葛亮
還好啦!這是別人的報告(還是對面國家的人XD),我只是整理轉貼而已12-07 10:51
海賊阿宗
感謝分享,很專業又有趣的一篇文![e22]

01-22 11:30

小魚兒諸葛亮
不客氣01-22 11:34
我要留言提醒:您尚未登入,請先登入再留言

7喜歡★johnchiu0818 可決定是否刪除您的留言,請勿發表違反站規文字。

前一篇:「不看畫面只聽聲音」的配... 後一篇:【轉貼】貓先生對小魚的《...

追蹤私訊切換新版閱覽

作品資料夾

Kokage大家
再過一天又到了放假的時間啦, 祝看到的您有個美好的一天(*´∀`)~♥看更多我要大聲說昨天22:04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