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換
舊版
前往
大廳
主題

合肥之戰孫權方的兵力推論。

紅染憐華 | 2012-12-14 21:32:36 | 巴幣 4 | 人氣 713

這是發在三國志版後,為了避免沉下去,
作為留念而發在小屋內,
順便當作計算機概論的報告所撰寫。



巴哈的顯示,地圖不夠清晰,所以連上地圖網址。

Google版本,三國時代地圖。

討論的主要是建安二十年這一次的合肥戰役,
關於孫權方的兵力動員,
魏書記載十萬大軍的數字,
吳書則對此則並未有直接的數目記錄,
但是《三國志》的成書資料,都是取自於該方面的資訊,
魏書是站在魏國的觀點,這自然動搖了魏書在對兩方記載的公信力,
甚至有可能是為了彰顯魏國是天命所歸,而在敘述上產生偏頗。

而發生在建安十三年的赤壁之戰,其時,孫權至多僅能抽出三萬人馬,
在領土和人口上無重大進展的情況下,
僅七年動員能力就成長三倍以上,實屬不可能,
況且在湘水之盟簽訂後,孫權方在新得領地上也必須駐紮一定的部隊,
這也意味著孫權的動員力成長將會因此接近四倍,
因此我不採信十萬大軍圍合肥的說法。

但是,合肥之戰,孫權方在兵力上也絕對不會遠低於這數字,
甚至可能是打算以攻下合肥為基礎,北進淮南、徐州、掌控淮水,
一舉威脅中原而發動的大規模戰役。

孫權攻合肥的時間點是在建安二十年八月,
當時曹操的注意力在西川,
從建安二十年三月征張魯,直到二十一年春二月才回到鄴,
也仍然在西川一帶部屬(夏侯淵)部隊。

建安二十年春三月,公西征張魯,至陳倉,將自武都入氐;
氐人塞道,先遣張郃、硃靈等攻破之。
夏四月,公自陳倉以出散關,至河池。
氐王竇茂眾萬餘人,恃險不服,
五月,公攻屠之。
西平、金城諸將麹演、蔣石等共斬送韓遂首。

秋七月,公至陽平。張魯使弟衛與將楊昂等據陽平關,
橫山築城十餘裏,攻之不能拔,乃引軍還。
賊見大軍退,其守備解散。公乃密遣解忄剽、高祚等乘險夜襲,
大破之,斬其將楊任,進攻衛,衛等夜遁,魯潰奔巴中。
公軍入南鄭,盡得魯府庫珍寶。
巴、漢皆降。複漢寧郡為漢中;
分漢中之安陽、西城為西城郡,置太守;分錫、上庸郡,置都尉。

八月,孫權圍合肥,張遼、李典擊破之。

九月,巴七姓夷王朴胡、賨邑侯杜濩舉巴夷、賨民來附,
於是分巴郡,以胡為巴東太守,濩為巴西太守,皆封列侯。
天子命公承製封拜諸侯守相。
冬十月,始置名號侯至五大夫,與舊列侯、關內侯凡六等,以賞軍功。

十一月,魯自巴中將其餘眾降。封魯及五子皆為列侯。
劉備襲劉璋,取益州,遂據巴中;遣張郃擊之。

十二月,公自南鄭還,留夏侯淵屯漢中。

二十一年春二月,公還鄴。
《三國志武帝記》

劉備、孫權並於同年(建安二十年)簽訂湘水之盟,
解除了雙方隨時可能發生的戰爭,
孫權得以大幅度的縮減了對於西部疆界的兵力部署,
國內的賊寇也受到蔣欽、賀齊平定,
合肥一帶曹方軍力薄弱,守將間又相互矛盾
這時機幾乎可以確定是難以再得的良機,
所以在湘水確立盟約,呂蒙領軍回到建業後,孫權當即率領全軍侵攻合肥
但是,當月即遭擊退。

從地圖來看,當時建業一帶由於曹操強制遷徙人民的緣故,
壽春以南除合肥、皖城兩地幾無人煙,
是時皖城(即皖縣)已經在孫權手上,
而合肥由於其位置,仿若無形的障壁阻絕了江東、中原,
又如同一柄利刃抵住咽喉,威脅著建業的安危,
更是北征壽春、圖據中原的阻礙,
對於孫權而言合肥是曹軍南進建業的前哨站,
加以曹操的注意力不再,這種機會極為難得,一旦讓曹操回到中央,
勢必會迅速調動軍勢支援合肥,所以,
孫權或許打算在此役孤注一擲,抓住這稍縱即逝的機會。

太祖嘉之,遷破虜將軍。
與張遼、樂進屯合肥,孫權率眾圍之,遼欲奉教出戰。
進、典、遼皆素不睦,遼恐其不從,
典慨然曰:「此國家大事,顧君計何如耳,吾可以私憾而忘公義乎!」
乃率眾與遼破走權。增邑百戶,並前三百戶。
《三國志二李臧文呂許典二龐閻傳》

初,曹公恐江濱郡縣為權所略,徵令內移
民轉相驚,自廬江、九江、蘄春、廣陵戶十餘萬皆東渡江。
江西遂虛,合肥以南惟有皖城

十九年五月,權征皖城。閏月,克之。
獲廬江太守朱光及參軍董和,男女數萬口。是歲劉備定蜀。
《三國志吳主傳》

下列孫權有生之年內征合肥的時間點。

建安十四年,
權自率眾圍合肥,使張昭攻九江之當塗。
昭兵不利,權攻城逾月不能下。
曹公自荊州還,遣張喜將騎赴合肥。未至,權退。

建安二十年,權反自陸口,遂征合肥。合肥未下,徹軍還。

嘉禾二年,是歲,權向合肥新城,遣將軍全瓊征六安,皆不克還。
(全瓊應是全琮之筆誤,
嘉禾二年,琮督步騎五萬征六安,六安民皆散走,諸將欲分兵捕之。
《三國志賀全呂周鍾離傳》)

嘉禾三年春正月,
詔曰:「兵久不輟,民困於役,歲或不登。其寬諸逋,勿復督課。」
夏五月,權遣陸遜、諸葛瑾等屯江夏、沔口,
孫韶、張承等向廣陵、淮陽,權率大眾圍合肥新城。
《三國志吳主傳》

這場戰役孫權方調遣所有能夠動員的將帥,
其麾下包含呂蒙、甘寧、賀齊、徐盛、凌統、潘璋、蔣欽、陳武等等,
當時呂蒙已經取下三郡,孫權和劉備簽訂湘水之盟,
從可考的資料中能夠推斷孫權的動員力量不會少於三萬五千人,
呂蒙率軍攻取長沙、零陵、貴陽三郡的兩萬,
包含呂蒙在內還有以下諸將:
魯肅率領萬人兵馬屯駐巴陵、蔣欽統掌萬餘軍力討平賊寇、
賀齊奮武將軍號所執掌三千軍、陳武督五校所轄四千部曲、
甘寧麾下千餘虎士,
在討平彭材等賊亂時,由於其眾萬餘,
而賀齊誅其首惡,餘皆降服,且精壯人士都收編旗下,
替孫權補充了不少兵力,
至於陳武督五校的編制,
依照《通典》解釋一校八百人,故在此解釋陳武領四千兵,
以上述來計算孫權方至少有接近五萬甚至直逼六萬的軍力。

下列兵力來源出處

(建安二十年)權大怒,
乃遣呂蒙督鮮于丹、徐忠、孫規等兵二萬取長沙、零陵、桂陽三郡;
使魯肅以萬人屯巴丘(巴丘今曰巴陵)。以御關羽。
《三國志吳主傳》

會稽冶賊呂合、秦狼等為亂,欽將兵討擊,遂禽台、狼,五縣平定,
徙討越中郎將,以經拘、昭陽為奉邑。
賀齊討黟賊,欽督萬兵,與齊並力,黟賊平定。
從征合肥,魏將張遼襲權於津北,欽力戰有功,遷湯寇將軍,領濡須督。
《三國志程黃韓蔣周陳董甘凌徐潘丁傳》

十八年,豫章東部民彭材、李玉、王海等起為賊亂,眾萬餘人。
齊討平之,誅其首惡,餘皆降服。揀其精健為兵,次為縣戶。遷奮武將軍
二十年,從權征合肥。時城中出戰,徐盛被創失矛,齊引兵拒擊,得盛所失。
《三國志賀全呂周鍾離傳》

江表傳曰:權征合肥還,為張遼所掩襲於津北,幾至危殆。
齊時率三千兵在津南迎權。權既入大船,會諸將飲宴,
齊下席涕泣而言曰:「至尊人主,常當持重。今日之事,幾至禍敗,群下震怖,若無天地,原以此為終身誡。」
權自前收其淚曰:「大慚!謹以克心,非但書諸紳也。」
《江表傳》

及權統事,轉督五校。仁厚好施,鄉里遠方客多依託之。
尤為權所親愛,數至其家。累有功勞,進位偏將軍。
建安二十年,從擊合肥,奮命戰死。權哀之,自臨其葬。
《三國志程黃韓蔣周陳董甘淩徐潘丁傳》

一說:「凡立軍,一人曰獨,二人曰比,三人曰參,比參曰伍,五人為烈,烈有頭。
二烈為火,十人,有長,立火子。五火為隊,五十人,有頭。
二隊為官,百人,立長。二官為曲,二百人,立候。
二曲為部,四百人,立司馬。二部為校,八百人,立尉。
二校為裨,千六百人,立將軍。二裨為軍。」
三千二百人,有將軍、副將軍也。

《通典卷一百四十八》


寧雖粗猛好殺,然開爽有計略,輕財敬士,能厚養健兒,健兒亦樂為用命。
建安二十年,從攻合肥,會疫疾,軍旅皆已引出,唯車下虎士千餘人
並呂蒙、蔣欽、淩統及寧,從權逍遙津北。
張遼覘望知之,即將步騎奄至。寧引弓射敵,與統等死戰。
寧厲聲問鼓吹何以不作,壯氣毅然,權尤嘉之。
《三國志程黃韓蔣周陳董甘淩徐潘丁傳》


扣除掉魯肅駐防西疆的萬餘兵力,
當時呂蒙在盟約確定後即率師返還建業,
而上述幾位將領應當是在孫權簽署同盟,
回師建業前就已經收到徵召命令,
而同時由於湘水之盟簽訂後,情勢和緩,
雙方撤兵,因此不需要部署過多兵力,
所以,呂蒙還師建業時,
兵力可能超過其原先所轄的兩萬,
所以,小生從中推斷總兵力至少會在四萬人以上。

備遂割湘水為界,於是罷軍。
《三國志周瑜魯肅呂蒙傳》

當然也有可能這場戰役孫權方的確有調動十萬大軍,
(不太可信的數字。)
但是,小生認為就算真的有十萬,也絕對不會是全數用來包圍合肥,
而是被派遣至各處先行準備合肥陷落後,繼續前進的預先佈署,
也可能是有部分部隊被派遣至壽春進行包圍,
以及散落於淮水一帶阻斷曹操方的援軍支援,
只有一兩萬餘人包圍合肥,使得在防禦上顯得鬆散,
這樣也許解釋得通,為什麼張遼可以輕鬆的用八百人殺進孫權麾下,
令其驚懼不已,因為這時候部隊大半調遣至各地,難以進行支援動作?
所以也才會有賀齊在孫權遭到追擊後,
率領三千人在津南迎接孫權的奇怪情況發生。


平旦,遼被甲持戟,先登陷陳,殺數十人,斬二將,大呼自名,沖壘入,至權麾下。
權大驚,眾不知所為,走登高冢,以長戟自守。
遼叱權下戰,權不敢動,望見遼所將眾少,乃聚圍遼數重。
遼左右麾圍,直前急擊,圍開,遼將麾下數十人得出,
餘眾號呼曰:「將軍棄我乎!」遼復還突圍,拔出餘眾。權人馬皆披靡,無敢當者。
自旦戰至日中,吳人奪氣,還修守備,眾心乃安,諸將咸服。
權守合肥十餘日,城不可拔,乃引退。
《三國志張樂于張徐傳》

依前述假設,當孫權遭到擊退的消息傳達到諸軍時,
這時候孫權也許正在撤退擺脫追擊,甚至有可能已經撤退成功,
諸軍是在被本隊拋棄的情況下進行撤退,
由於孫權退卻,失去指揮中樞,導致各部隊無法整合,
以致於各部隊處於小編隊狀態,被張遼等人各個擊破,
多名將帥戰死或者遭到擊退敗走,
凌統、蔣欽、甘寧、陳武(戰死)、
呂蒙、宋謙、徐盛等都是在死戰的情況下殺出一條血路,
這也許就能解釋,為什麼張遼的奇襲會造成如此重大的傷亡。


時權徹軍,前部已發,魏將張遼等奄至津北。
權使追還前兵,兵去已遠,勢不相及,(凌)統率親近三百人陷圍,扶扦權出。
敵已毀橋,橋之屬者兩版,權策馬驅馳,
統復還戰,左右盡死,身亦被創,所殺數十人,度權已免,乃還。


建安二十年,(甘寧)從攻合肥,會疫疾,軍旅皆已引出,唯車下虎士千餘人。
並呂蒙、蔣欽、淩統及寧,從權逍遙津北。
張遼覘望知之,即將步騎奄至。寧引弓射敵,與(凌)統等死戰。


從征合肥,魏將張遼襲權於津北,(蔣)欽力戰有功,遷湯寇將軍,領濡須督。


建安二十年,(陳武)從擊合肥,奮命戰死。權哀之,自臨其葬。


合肥之役,張遼奄至,諸將不備,陳武鬥死,宋謙、徐盛皆披走。
(潘)璋身次在後,便馳進,橫馬斬謙、盛兵走者二人,兵皆還戰。
權甚壯之,拜偏將軍,遂領百校,屯半州。
《三國志程黃韓蔣周陳董甘凌徐潘丁傳》


(呂蒙)師還,遂征合肥,既撤兵,為張遼等所襲,蒙與淩統以死扦衛
後曹公又大出濡須,權以蒙為督,據前所立塢,置強弩萬張於其上,以拒曹公。
曹公前鋒屯未就,蒙攻破之,曹公引退。拜蒙左護軍、虎威將軍。
《三國志周瑜魯肅吕蒙傳》

同時小生在此質疑瘟疫說,
依照下列這段
【權守合肥十餘日,城不可拔,乃引退。】
十餘日內爆發瘟疫,這畢竟是江東,距離孫權根據地不遠處,
要說水土不服以致染病,導致戰力衰弱有些牽強,
所以我認為應當是作為一種戰敗掩飾,
粉飾孫權方部隊大半戰死於沙場的狀況,
兵力泰半損失於此,
這也就能說明為什麼在二十一年,曹操征濡須,
呂蒙破曹軍前鋒,曹操撤兵後,
二十二年孫權仍然遣使請降,其中的原因,
或許就是因為前次合肥戰役死傷慘重所導致,
至濡須戰後,孫權發現自己短時間內,
可能無法再承受一次曹操的南征,
不得已而為之的舉動。
但這畢竟是小生的假設,
若有謬誤或可糾正之處,
煩請諸位兄長、先進不吝指導。

二十一年冬,曹公次於居巢,遂攻濡須。
二十二年春,權令都尉徐詳詣曹公請降,公報使修好,誓重結婚。
《三國志吳主傳》

結論:這場戰役孫權是在已經能夠騰出雙手的情況下,
開拓北方疆土的一戰,此時曹操和劉備於西川對峙,
劉備也無暇東顧而保持守勢,原先用於防守西疆的兵力可大量運用,
國內的山越問題暫時得以解決,能夠調動賀齊等人壓制山越的兵馬,
同時合肥由於兵力不多,而守將間的關係又有矛盾,
正是攻陷合肥,北進豫、徐,徐圖中原的機會,
由於上述的良好因素,使得孫權能夠動員至少不下於三萬人的兵力征合肥,
但或許由於想法過於美好,或者說高估了張遼等人內鬨的可能性,
導致部隊進行了過於快速的調動,使得包圍網大幅度削弱,
埋下了遭到擊破險些被俘的危險因子。



參考:
《三國志武帝紀》
《三國志張樂于張徐傳》
《三國志二李臧文呂許典二龐閻傳》
《三國志先主傳》
《三國志吳主傳》
《三國志周瑜魯肅呂蒙傳》
《三國志程黃韓蔣周陳董甘凌徐潘丁傳》
《三國志賀全呂周鍾離傳》
《通典/卷一百四十八》
《江表傳》

創作回應

駱駝商旅
其實三國中的東線魏吳戰局也十分激烈
可惜因為主流媒體及相關書籍大多以蜀國及魏國的紛爭為主
導致吳國成為被忽略的對像(萬惡的三國演義)
2012-12-14 22:24:51
紅染憐華
說實在的,江東真的出力甚多,
不過因為在板上已經有一定的共識,
所以比較少看到這類人,
反而比較常碰到反蜀漢廚。

但是終孫權一生都拿不下合肥,
只能說他太悲劇了。
2012-12-14 22:28:16
駱駝商旅
不過吳國把國都建立在這麼接近邊境的地方~(汗
除了長江的天險之外,大多是平原地區
防守上感覺還滿辛苦的(南朝的國都好像都是在同一個位置上,只是名稱不同)
不過好在南方疾病多,也能算種優勢吧?(當年曹操放棄荊南地區的原因之一)
2012-12-14 22:38:19
紅染憐華
畢竟建業有水運之便,南方平原太靠近群山,
群山內仍然有尚未討平的山越,
這群山民失利澤藏匿山中,有利則出外掠奪,
從孫策時代開始,要直到孫權晚年諸葛恪才完全平定,
所以,這也限制了江東的發展.....。
http://forum.gamer.com.tw/Co.php?bsn=06331&sn=120395&subbsn=0
2012-12-14 22:50:00
追蹤 創作集

作者相關創作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