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換
舊版
前往
大廳
主題

有效的討論

KANASHIMI | 2012-01-31 03:06:03 | 巴幣 22 | 人氣 1953

請到
有效的討論
觀看原來的格式。

本文為複製貼上後,已稍微紊亂的格式。上面那邊有原來的格式與文章的最新版本。
除非您有無法閱覽的問題,否則推薦還是從上面的連結觀賞較為舒適。

本文章轉載自Colorless echo


P.S.
以下純屬私人性心得與一面之詞,有可能沒多少公正性。若是傷及您的自尊,請大人大量。看完後,非常歡迎您理性而建設性的批評。




有效的討論原則




故事

這兩天 Paul Graham的如何嘴炮金字塔一文勾起了我的回憶。對於這個長得很像 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 的圖樣,第一次接觸應該是在 Google+ 上。

沒記錯的話是網友轉載不來恩的文章,那段時間這圖很常見。「嘴炮」這詞老早聽說了,當時雖覺這圖有趣,卻沒投以太多注目。此 hierarchy 的帖子沉寂一陣後,換資訊人權貴提到駁斥網路謠言的方法。除了明列 Paul GrahamHow to Disagree 原文出處,先生還修正了網友的翻譯。

然後就是本次 Kris C. 重新審視此番言論,提出更精確的翻譯以及看法,還舉出其之前做的進階版「有建設性地回應網路留言」流程圖

我回想起前一段時間也對相關議題苦惱過,卻沒總括出結論。但機不可失,錯過這次,我可能不知何時才會再提起氣力談相關的議題。因此雖知其不自量力,還是鼓起勇氣吐了點東西。
去年原廣泛流傳的中文翻譯以提醒我們「如何嘴砲」、「在嘴砲王應該出現的元素」為重點,原註「別在網路上嘗試攻擊態度以上的等級,你只會浪費時間」似乎表示原作者覺得、或是想諷刺,網路上面的論戰普遍水準都不怎樣,大家發言該多自制點。其實電視上政論節目,或是我們周遭日常的辯論不也是如此?但有些人聽到的好像是「認真就輸了」的樣子(笑)。

好追本溯源成疾的我,首先想找出這翻譯到底是打哪來的,卻遍尋不到源頭。從 Google+,最早的紀錄可能是 lodour L 的,這應該不是原作者。雖聞 Mobile01 也有人舉過,但此帖已不復追查。改尋網路,發現 ptt 的 jeffiscool 與 Dreamlgw 曾 post 嘴砲等級示意圖,並還原純文字;但這已經是後期了。於是轉找對原文的介紹,發現這樣反,才對有不錯的介紹。再之前,除了 Kuailong 的中文版,就沒發現了。

總之,不提到最後白忙一場,還是不曉得源頭;就算找著也沒啥意義;能耗上大段時間找原典的我應該說是病態了。


概說

除了去年中在 Justice 的探討,在這期間,我幾乎天天觀看電視上的政論節目談論選舉話題,積壓了些感受。還聽說了假托前不久去世的 Václav Havel 之名所發布的「哈維爾的對話守則」。

這些條規恰好也是提醒我們談論事務時的重點,這讓我在一月初的時候想過了一下。向來喜歡歪曲言論的我(說好聽點是把理論內化),理所當然用自己的話重新描述了一次:

公民論壇的對話守則
  • 對話目的是為尋求真理,而不是為了分高下或羞辱他人
  • 針對主題討論(對事不對人、避免歪曲論題)
  • 拿證據說話
  • 有錯即改
  • 要分清對話與只許自己講話的區別
  • 對話要有紀錄
  • 設身處境理解對方
這裡面確實包含了部分 Paul Graham 也提到的要素。

簡單歸類 How to Disagree

Paul Graham 藉反駁的層次結構一文,闡述了我們糾正他人發言時的各種相貌。雖然他好心的幫我們將網路上各種批評言論分了級,但其目的恐怕多是要告訴我們,對網路上到處充斥的無水準筆戰行為,他看不下去了。因此這圖表主要是要提醒我們,反駁他人時不要怎麼作,以減少犯錯。我發現低下的階層多可歸結於各種謬誤:

歪曲論題
包括 name-calling、ad hominem、responding to tone、counterargument。

缺乏決定性的一擊反擊
力道不足,無以推翻核心論點的有效理據。這包括了 contradiction、refutation 等。

可惜這些僅僅指出了一般人在討論時,最常犯下的內耗。連最高級的 refuting the central point 這項都不一定真的能直搗黃龍、一舉殲滅敵人,而只是我們反駁時起碼應該具備的基本條件。

光是告訴我們「別這麼作」好比要我們知道煞車怎麼踩。但這顯然還不夠,我們還得知道加油門的方法,問問「那該怎麼做才好」啊。所以這邊還想嘗試正面迎擊,列出點討論時該用的方法。


定義

需要討論的原因在我們都不是全知全能。智者千慮,必有一失;獨自思考下,常常會存有自己沒注意到的瑕疵。而不同個體間見識的歧異,也需要溝通來化解。所謂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多幾雙眼睛總是看得比較全面。

因此,討論的用意是藉溝通、交流以填補各方之闕漏、糾正錯誤認知,以臻特定目的。這目的,可以是追求共識、得出完備體系、解決問題與爭議等等。既有此方向,就應當排除其他妨礙因素,例如維護己方利益、持有「底線」等。


原則

我以為,討論的原則應有下列幾條。

事前研究議題
有很多當前面臨的議題前人已經探討過,也有很多先備概念需要在討論前先內化,並融會貫通、建立自己的思考體系;否則就算討論出了結果,可能也不會是最好的;甚至使討論無法進行,或者得出結論才發現沒有實行的能力。

另外,若今天的重點不是要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那還需要先擬定具體可行的計畫或架構,自己有點主張可以拿出來。

隨時釐清對話狀態
由於人與人尚無法真正心靈相通,自然搞清楚大家想表達的到底為何、消除誤解就是溝通上最基本的條件之一。

這邊所謂「狀態」,包括了討論目的(如確定問題癥結)、議題、使用詞彙之意涵、各發言方之定位等。
  • 無法明確定義出主要議題,或使用模糊的詞彙,可能造成說來說去談不出甚麼結果,甚至雞同鴨講。因此對話中所出現任何詞彙與語境應有準確定義,或最起碼為對話各方具有相同認知之語意,以評斷陳述之真正意涵。
  • 採用量化的資訊,讓數字說話而盡量不作價值評斷。例如採用「根據去年市場調查,此品牌冰淇淋市場份額 69%,消費後之顧客滿意度與忠誠度皆為業界最高。」,而非像「這是最好吃的冰淇淋」之類摸稜兩可、個人主觀心態的方法支持論點。
  • 發言人身處之境況,可能顯著影響其言論。因此討論時須掌握對方實際之處境與地位。舉例來說,若今天討論的是台灣是否應該獨立,便需要先確認對方與自己到底支持哪種論點、抱持何種心態。
釐清這些狀態後,可以之檢驗各方對議題的理解是否有所偏差,並先將這些認知上的差距弭平,確保溝通平順。

為了幫助釐清與理解對話狀態,討論時應具備有效率的發言技巧。
  • 闡述己方之論點時,須以對等(平等)以至同伴的立場(不可以上對下),清晰(簡單明確具條理)、有力(帶有自信)而風趣的表達推理的過程、如何達到此般結論;並能恰當的舉例說明,必要時為對方惡補相關知識以輔助理解,最後再確認對方已正確理解自己的意思。若認知仍有差距,可以和緩語氣精確指出相異點。
  • 若對方有認知上之謬誤,盡量不直接而難堪的指出對方錯誤,而寧可以無關對方的實例或寓言類比,以維護對方尊嚴。必要時請公正、中立的第三方輔助與仲裁。
  • 若是網路討論,則尚須具備易於理解的格式。Wikipedia方針與指引提供了許多值得參考的建議。

言論須自洽並契合現實

在人生的意義文中提過,一個可行的思想體系,起碼應當具備自洽與契合現實等基礎條件。
  • 為求自洽,我們在討論時,應當以客觀公正、理性的態度,純粹從事實下手,並以奧卡姆剃刀定律之類該有的基本精神,依邏輯推論。
    這精神亦包含普適性的資源分配法。我們應當平衡分配如注意力、陳述分量等資源,不可厚此薄彼;例如:
    • 對話之結論應盡可能達到理想的狀態(說好聽點就是追求真理、帶給人們幸福、讓世界更美好了),而不是維護己方利益或論點、尊嚴等。因此應當把對方論點當作自己的,圓融各方的論點。
    • 當我們陳述論點時,須注意縱使列出各方的意見,卻不可只列出某一方的證據,而忽略另一方的。這會使人以為某方較可信,而產生不符實情的認知。
  • 所提之依據應符合真實世界中實際比例。這邊所謂「比例」稍微複雜了些,近似不合理的比重文中所言;詳見媒體與社會責任。我個人以為,這是中庸、或說中立的觀點(不帶偏見、平衡不同觀點)更理想化的說法。
是以我們當隨時維持前後一貫而不矛盾的論點,並追求真正現實中的比例,而不僅以自己的期望、或自己所見的現實為依據。

採取建設性言論
若說前面是議事的秩序規範、方向盤的話,那這條就是油門了。

正面前進的部分,應該針對主題,發表落實(具體可行)之言論,以釐清議題、情況,進一步達到最有利的結論。

反面要防止原地踏步甚至後退,則不應落入謬論、人性缺陷或作出妨礙討論的行為:
  • 常見的謬論如歪曲論題、人身攻擊、straw man、以過分複雜的陳述或權威壓人、訴諸群眾使人知難而退、ad hoc 等。
  • 人性缺陷如偏袒自己人(intergroup bias)、預設立場。可參閱社會心理學。
  • 妨礙討論進行的行為如騷擾別人、擾亂秩序、胡言亂語等。

關切人情

情感考量,簡單的說就是得設身處地理解對方提出言論的心態與處境。以對方可接受且有實效的方式探詢,並察顏觀色(包括肢體語言)、確知對方真正想表達的想法(弦外之音、俗稱心裡話)是什麼。例如「是這樣沒錯,我只是以為…」這樣的話就沒人會覺得是心服口服的表現;很多時候滿懷心腹事,盡在不言中啊。

但就算積極想去站在同一條船上,很多情況下各人處境如人飲水,不太可能完全體會。即使無法理解,也該如 Justice 中所言,抱持起碼該有的尊重與關懷。例如不緊緊把持成見不改、以善意推定對方之言行、表現出積極傾聽、願意溝通的誠意,以懇切的語氣、不隨意插話或輕易否定對方以避免衝突。在這部分,尚可參考 Wikipedia 的禮儀

另一方面不得不提的是,如何處置自己犯的錯。犯錯是很正常的,排拒自己犯錯的可能性是個餿主意(見 2010/12/30 22:29:07)。因此我們應該抱持開放式的心態,容許自己出錯,甚至完全顛覆自己價值觀的可能性。不逃避該負起的責任,或自己的失責。勿為反對或反對,或為堅持而堅持,明明是冥頑不靈卻自以為是擇善固執。

而之所以要如前述,克制情緒、遵循秩序,採用冷靜平和的語調,盡可能不涉入情感或情緒化表現;除了因為人總是不知道甚麼時候會犯錯,而我們總不期望自己錯時反過來被責難到臭頭之外,更因為具備同理心是做人(身為人)的基礎。

到這邊可以發現前面花了很多氣力來避免情緒話表現—常見的包括誇飾、計較抱怨、翻舊帳、侮辱挑釁、動怒、somatization disorder、威嚇等等—或心理(人性)弱點影響到理性,例如對發言技巧的要求。這些心態沒辦法使討論有所進展,反而會扯後腿,使關係決裂。畢竟人是感性的動物,所謂理智也不見得是為了追求真理(Justice 中曾提過)。而「關切人情」這點更是針對情緒而來的。若我們全是純粹理性的程式,或許根本不需要這條。但我們不是電腦中的居民。說極端點,為了使談判順遂,我們甚至得來點本來不需要的 sentimental 配合幽默,壓低自己的姿態、維繫與對方的信賴度。除了為對方留退路,寧可自己先道個歉,使其有臺階下而保個顏面(自尊)外;有時甚至需要戴高帽(肯定對方部份自洽或符合事實的論點)以提升對方自信,或是藉者諒解對方的說法讓對方體會到我們與其之共通處、認為我們是同路人。針鋒相對的結果就是寒漠罷了。


流程

大家好像都很喜歡提圖表。畢竟這是個注意力珍稀的年代,能快速掌握、簡單實用的總是較受歡迎。

事前研究
好好做點功課吧。還要確定自己並沒有感情用事,因為某些偏見而蒙蔽了真相。

設定前提
像是長官對下屬的情況,應該設定前提,給討論人安全感。

確定各方討論的意願
審視其先前發言與表現,確定對方的目的與我們的相同,都是要把議題好好地解決、求得真理。如果有人打定主意來亂的,經溝通無法以理服人,那只好放棄,請更重量級(具威信)的公正人士來仲裁。若有理能行遍天下,警察也不用混了。

確立議題
參照上述隨時釐清對話狀態之原則,搞清楚大家沒會錯意。

溝通交流求得結論
注意上述原則:隨時釐清對話狀態、言論須自洽並契合現實、採取建設性言論、關切對方之情感。把握住我們的目的,別路邊草啃到忘記終點在哪了。

處理結論
事後不記仇,但須落實結論、習得經驗。必要時可再啟會談。

這邊寫得過於簡單,有時間再寫詳細點。


限制

須注意的是,上面所提並非是整體(包山包海式通盤考量)歸納後的結果,因此不保證沒有疏漏。從某個角度看來,也可說這是哪個不知名小學生童言童語。惟雖有未竟之處,總是表現出某方面的真實吧。

此外,就算完全依照上述原則與方法溝通,還是不一定能求得共識或達成明確結果。其原因可能是情境不明朗,不確定因素過多,使得各方對未來之評估有歧見。也可能個人偏好、包袱都不同,今天全中國的人聚在一起要討論「早餐只能吃什麼」是不容易得出共識的。其他還有太多如焚化爐、核能電廠該不該建、建在哪,或是該不該廢除死刑等等問題。


抒情

說到頭,今天會特地寫出這篇文章,並不真的是看過太多人提到這金字塔,或是為了趕流行。而是因為我本身就拙於溝通與討論,不懂得與人交談的方法;但言辭之間又往往桀傲不遜,喜歡譏刺他人痛處。因此無論如何都想做點改變。過去雖聽聞過 Carnegie 關於溝通與人際交流的策略,也沒深究過,白白放走了機會。這次希望從不同的角度探討,更期待有一天辯論的藝術也能納入人際交流 SOP 中。

可惜的是,今天寫出來了,也不代表我就真的能在日常生活中體現這些道理。這點只得慚愧無地,望未來有所改進。

創作回應

翼は夢、そして空へ
>總之,不提到最後白忙一場,還是不曉得源頭;就算找著也沒啥意義;能耗上大段時間找原典的我應該說是病態了。

願意花時間追本溯源的精神是值得贊許的,特別是在這個資訊傳遞過於容易,正確性真假難辨的時代,在傳達資訊前確實應該經過一定程度的求證,以免在無意間讓自己成為錯誤訊息的傳遞者(「謠言止於智者」這句話絕對是有道理的)。

之前就看到很多網友喜歡轉來自大陸網站的電玩新聞,裡頭其實是翻譯自其他語言的資料,但是翻譯品質不佳,甚至文意有時還是相反的,結果留言向轉文的網友說明後,只換來一句「我只是轉貼新聞,如果你覺得內容有問題,請自行去向該網站抗議!」......只能說當下也不想跟他放費時間了!
2012-01-31 14:32:41
KANASHIMI
嗯,凡事須有度。此外自我反省也是很重要的。
2012-01-31 14:38:55
月見
感謝分享:)
2012-01-31 14:44:59
KANASHIMI
也謝謝您的瀏覽。歡迎批評指教。
2012-01-31 22:17:45
SaberDance
真的是非常考究的文章:D
對於嘴砲金字塔居然有這麼詳細的解說,感謝大大分享

不瞞您說
在下以前是辯論社社員:p
所以能夠坐著好好的討論,良性的溝通,真是讓人開心至極的事
只是現在人情薄如紙,大家脾氣都不好XDDD 真是困難阿
2012-01-31 17:17:54
KANASHIMI
謝謝您的瀏覽。歡迎批評指教。
2012-01-31 22:17:36

相關創作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