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筆者發表「Hiroshi不專業淺談攝影原理:光圈、快門速度、感光度」一文當中有稍微提到景深是什麼,但是因為主題並非景深所以沒有詳談。因為景深的原理有點複雜,原本是想等到之後比較有時間時再慢慢設計一篇文章來解說,不過後來板上也有熱心的板友撰文說明了,因此原理的部分我就逃過一劫(?)。這篇直接帶大家看實例XD
在上次的文章中提到大光圈產生的淺景深效果:
f/1.8
f/10
不過其實影響景深的不只有光圈,還有「物距」、「焦距」、「片幅」三個因素。因為牽涉到一些光學觀念所以原理在本篇依然不做詳談,我自己雖然可以大略理解,但是要清楚解釋又是另一回事了,還請有興趣的讀者參考更專業的文章。本篇將實際舉例「物距」、「焦距」影響景深的例子,希望新手看完這篇以後就能立刻懂得利用手上的相機來控制景深。
總而言之,要拍出淺景深的話需要的是往「大光圈」、「近物距」、「長焦距」三方面思考的。三者是同時互相產生作用的,想要控制景深拍出理想的效果,就要花時間去了解這些數值會產生什麼結果。
前面提過光圈了,再來看看「物距」對景深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下面三張照片都是以18mm焦距、f/3.5拍攝的,唯一改變的只有物距。對焦點同樣都選擇右下角最盛開的石蓮花,因此石蓮花一定是最清晰的,而隨著拍攝的距離接近,散景越來越明顯、清晰範圍也越來越淺。
然後是焦距產生的景深效果。下面三張同樣是固定光圈大小拍攝,而我本人基本上是站在同一處拍攝,只有稍微上下左右移動調整構圖,並沒有改變與焦點的距離。
18mm:
90mm:
200mm:
透過實際操作,就算是新手也能很快掌握控制景深的三要點:光圈、物距、焦距。再來就是需要培養在拍攝過程中決定使用多淺的景深的直覺了,面對不同的主題拍攝時會需要不同的景深效果。如拍攝鳥類、人像往往會需要用散景來突顯主題,而拍攝風景一般則傾向於全面清晰。當然要拍攝出什麼樣的效果還是由自己決定了!剛剛考完試回到宿舍,到樓頂拍照放鬆剛好拍到的照片。雖然是遠遠的拍,光圈也只有f/5.6,但是200mm的焦距還是產生了一定程度的散景。
我想拍下遠處被雲霧壟罩的101大樓,同時又希望保留下方小建築的細節,因此我將對焦環轉到無限遠,並縮小光圈至f/11。
拍攝小物,如商品攝影時,因為拍攝距離很近自然會產生淺景深。不過要注意的是,有時候不可以讓景深吃掉商品,否則會讓商品失去視覺聚焦點。下面這張照片讓商品進入景深的技巧,是讓商品完全落在焦平面上。
下面這張則沒有讓商品包裝完全進入焦平面,但是仍能讓看照片的人聚焦在商品本體「記憶卡」上。因此要拍出什麼樣的景深,是由自己決定的,並不是說什麼主題就一定要怎麼拍,只要能拍出美感就是成功的拍法。
下面這張則算是拍攝得比較不理想的例子。這種體積不算小的商品應該講究整體清晰,讓看照片的人可以看到商品所有的細節,但是我卻使用大光圈拍攝導致鍵盤只有局部清晰。拍攝當下我並沒有思考到,之後和朋友討論檢討時才了解到這點,不過這次失敗也成為了我的經驗。
控制景深來拍出想要的效果是很重要且需要花心思去學習的功夫。剛開始學習以DSLR拍照的人,可能會遇到怎麼拍都沒辦法讓主題清晰或是畫面不夠銳利的問題。其實可能就是因為還不清楚怎麼控制景深 (也有可能是快門過慢導致) ,所以拍不出理想的畫面。希望這篇文章可以讓新手了解景深的控制方式,拍出理想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