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GP
文法概念(比較級、所有格、句子改寫的迷思)
作者:酒醉中的貓│2011-02-26 14:30:17│巴幣:0│人氣:6301
比較級: 直接以例子說明吧! I am taller than you. 基本上來說,這句話沒什麼問題,但是做同義改寫時: You are shorter than ____. 這裡的空格會填什麼? 的確,國中課本都是教學生,此處應填"me",以受格解釋。 但是,正式文法,應該要填"I",唯有主格才能跟主格比較 。 than並不能算是介詞,其用法較偏向連接詞,否則: I can run faster than you can. 這樣明明正確的句子就會徹底被打槍了。 至於口語上的使用,嗯,只要對方能聽懂,倒也沒多大差別就是了。 不過,真要我說,若考試出這種考題,實在很沒意義。 尤其現在國、高中教材講究的是口語用法,很少人真正在乎文字的使用。 所以,我最常跟學生說的一句話就是:「就算是老師,也是會犯錯的。」 更甚至,在帶國小生的兒美時,我也禁止他們寫非必要性的縮寫,根本沒意義,偏偏國、高中教材很愛這麼教,等到升學考試或未來的正式寫作才被打槍,一切又要重來,何必呢?所有格: 這問題困擾我許久,到底該怎麼使用才是正確的? 為什麼以前國中英文老師都告訴我:「凡是名字是s結尾的,其所有格直接加'即可,並不用像其他單數形式再加's。」但是在準備研所考試,甚至是開始接觸學術論文時,看到的文字使用方式根本不是這樣,到底單數形態時,什麼時候要加s?什麼時候不用加s,直接加那一小撇即可? 終於,在PTT TeachEnglish板上的眾多討論中,找到了完整的說明。一般複數名詞,直接加' ,eg. boys' toys(眾多男孩的玩具), 若為不規則複數變化,則加's ,eg. women's talking(女人間的談話)。 人名就比較麻煩了,且也不是所有人都同意或遵守的。也有人指出是英美用法上的差異,但是以手邊現有的幾本外文系重量級指定用書來看,倒不全然正確。 1. 現代人名以s做結尾的,包含聖經裡的名字、外國人名以不發音的s做結尾,要加s ,eg. Philippa Jones's Book, St. James's Square. 2. 古代人名不加s ,eg. Achilles' heel 3. 發音是[IZ]結尾的不加s ,eg. Moses' tablets 4. 耶穌不加s ,eg. Jesus' disciples* 字尾是ss 的話,目前尚未找到完整的討論串,因為在學術論文、專書、期刊中,的確都有看過有加、有不加的,待之後有機會釐清,再另行補上。 句子改寫的迷思: 很多國、高中教材會要求學生進行下列這種改寫: 1. 把V1 to V2 的句子改為 V1+Ving 2. 把 be going to V 的句子改為 will V 3. 把There be 的句子改為 has/have 真要說起來,儘管文法正確,語意上卻是完全不同的,不該併列而談。 首先,不定詞和動名詞 的部份,曾有個老師用兩個符號就解決了我的困惑。當然,老師也用很幽默的口吻說:"If you do not get my point, your credits might be failed." (譯:如果不懂我的意思,就準備被當吧!)V + to V V + Ving ---------> <-------- 是的,就是這麼簡單,箭頭表示動作發生的先後順序 。 舉個例子來說: 1) I like to run. 2) I like running. 兩個句子的文法都是正確的,但語意略有不同。 硬要以中文模式的翻譯,可以解釋為: 1) 我喜歡去跑步。 (喜歡去做某事) 2) 我喜歡跑步這個運動。 (先知道後面的動作,才有前面的喜好問題) 其次,未來式 的部份,be going to有事先計劃好的意味,但是will的語意則傾向為臨時起意,甚至可以說是尚未做好周詳計劃的準備。 舉例來說: 1) I am going to school. (我要去上學了。) <= 可能準備出發或正在路上 2) I will go to school. (我會去上學。) <= 天曉得會不會中途落跑、蹺課? 最後是 There be 和 have/has 的用法。 無法否認,中文翻譯都會用「有」來解釋,但是前者(there be)指的並非是所有權的擁有,而是地方性的所有 ,而後者(have/has)才是所有權的概念 。 舉例來說: 書桌上有一本書: a) There is a book on the desk. b) The desk has a book. 就語意上來說,書並不屬於書桌,只是剛好在桌上,所以用 b) 這樣的句子,即使文法正確也並不合適。 我有一個兄弟: a) I have a brother. b) There is a brother of mine. 兩句的文法的確無誤,但是語意上來說,b) 這樣的句子根本是鬼打牆,看不懂想表達的是什麼。這就是兩者的差異所在。水果的誤認: 這點其實滿有趣的,因為太常被誤認,所以等真的有誰跳出來澄清這些水果的正確名稱時,學生才會恍然大悟。 1. orange 並不是橘子,是柳橙、柳丁 ,類似香吉士的水果(香吉士的size更小)。一般秀給學生的圖卡的確是橘色的球狀物,實則不然,因為那是國外orange的顏色。對他們來說,熟到能採下的orange,的確是深到變橘色的樣子,所以才會被台灣人誤以為是橘子。但是,請記住,那真的不是橘子,是柳橙! 2. 橘子 的英文是tangerine ,外皮要比orange更乾、更皺,甚至不平滑。如果有外文系的同學還把兩者搞混或字典指稱orange為橘子,嗯...前者砍掉重練比較快,後者可以直接燒了讓它安息。 3. lemon (檸檬) 和 lime(萊姆) 也是圖卡教學上,台灣老師最常犯的教學錯誤。lemon是黃色的,lime是綠色或青綠的。偏偏台灣市售的lemon都是青綠色的,所以會混淆視聽。(小小抱怨:這就是為什麼我很討厭台灣的英文課只能用國外編寫的教材之故,根本不符合當地的生活需求。如果能搞一些屬於台灣自己的專門教材,多好!)
引用網址:https://home.gamer.com.tw/TrackBack.php?sn=124339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保留一切權利
相關創作
留言 共 1 篇留言
三分鐘熱度 :
非常實用,解決了小弟一些困惑
生活上還是跟英文絕緣的狀況…慘
03-12 04:38
酒醉中的貓 :
呵,能幫上忙就好!:)
右側分類區的About English另有其他文法上的討論,有需要可以一併參考,若有其他問題,歡迎提出討論 ^^
03-17 12:48
我要留言 提醒:您尚未登入,請先
登入 再留言
送出 1 喜歡 ★saweo1437 可決定是否刪除您的留言,請勿發表違反站規文字。
前一篇:How to Give ...
回創作列表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