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內容

44 GP

[達人專欄] 雜談No. 3:十一年式輕機槍概述

作者:子珅│2022-12-12 11:44:15│巴幣:202│人氣:1589
前言

這篇文章是有人問我要不要寫關於十一年式的專題而產生的,我其實沒想過我會寫到這個東西,因為我其實沒有跟日本輕兵器很熟,這算是一次頗特別的經驗。這篇文章會從十一年式的設計起源開始講起,然後看我想講到哪裡。


Hotchkiss是一間由美國人Benjemin Hotchkiss在法國建立的公司,他最早是在南北戰爭中與其弟Andrew透過發展火炮科技闖出名聲,但在其弟英年早逝與南北戰爭結束之後到了歐洲以進入比十九世紀美國更加活絡的市場。

時間快轉到二十世紀初,雖然創辦人去世已久,但是Hotchkiss公司已經在歐洲法國扎根,成為了最重要的速射火砲供應者之一,並且有著良好聲譽。他們的首席工程師Laurence Vincent Benét與其助手Henri Mercié基於維也納人Adolf Odkolek von Ujezda的氣動式機槍專利改進並設計出了Hotchkiss Mle 1914機槍。

上圖:一挺Hotchkiss 1914,圖片來源:Imperial War Museum。

Hotchkiss 1914在當時是成功的機槍,有著完全不怕環境髒汙的名聲,並且因為結構結實而幾乎不可能損壞,於1914年被採用。

基於本文需要,我主要只會介紹Hotchkiss是怎麼運作的。Hotchkiss 1914的結構是這樣的:

這是槍機的部分,請對照上面一張完整圖與下一張的零件照,紅色部分為編號16,藍色為編號25,綠色為編號26。


編號16是一個同時身兼活塞、槍栓組的零件;編號25則是槍栓,只行直線運動;編號26則是一對以編號26A為軸心轉動的臂,可以在編號16尾端的勾狀區塊內運動,並且在向下時卡進機匣內部的一對對應槽,作為閉鎖面。

當開槍後,作為活塞的編號16會向後運動,勾狀區塊前下方的坡會推起編號26,使槍栓解鎖,16、25與26會一起向後運作,在被彈簧往回推重新向前運作時,勾狀區塊的後上方的坡則會把編號26重新往下推,進入閉鎖狀態。

因為只靠這些解釋比較難懂,所以可以以此動畫理解:

編號16同時也靠在上面切銷出的槽來轉動一個棘輪,並用此輪運作供彈機制。Hotchkiss 1914使用的是保彈版,是在金屬彈鍊出現之前與布質彈鍊互有優劣的一種供彈裝置,不過在金屬彈鍊出現之後就徹底過時了。

Hotchkiss 1914在一戰之中相當活躍,不只可靠,結構還很簡單,技術上來說可以不用任何特殊工具就拆解整把槍,零件也不多,而且多數體積都很大、不易遺失,對使用者很友善,只是比較吃生產技術。不過這型機槍並不是今天的主角。


日本人與Hotchkiss之間的歷史並不短,早在1902年日本就已經開始生產更老的Hotchkiss Mle 1897仿製型——保式機関砲,並且在1914年就仿製了Hotchkiss Mle 1914,兩者當然都改為使用日本彈藥。

※你可能想知道為什麼日本人,或著應該說南部麒次郎,為什麼有辦法在本尊被採用的同一年就做完仿製設計,答案是他沒有。Hotchkiss 1914雖然在1914年被採用,但是基礎設計在1900年就完成了,只是當時因為沒有需求所以法國陸軍沒有採用。南部的仿製設計工作持續了大約五年左右。

這是日本仿製的Hotchkiss Mle 1914,稱為三年式機関銃。

雖然說三年式是仿Hotchkiss,不過實際上三年式與Mle 1914有不少差別,在這裡我只會提到兩個。

第一,三年式的供彈機構有一個油刷,會在進彈時替子彈塗上一層潤滑用的礦物油,這是因為日本的製造能力問題。當時日本的冶金完全趕不上歐洲與美國的腳步,製造機具也是,尤其考慮到Hotchkiss機槍幾乎所有零件都是以高精密度切削而成的複雜物件,他們沒有能力製造完美的Hotchkiss機槍仿品,運作無法與原廠產品相比擬,造成進彈問題。潤滑油就是為了彌補這些更為根本、無法解決的問題而使用的,不過這會造成潤滑油沾附髒汙帶入膛室的問題,降低了三年式對環境髒污的抵抗力。

第二似乎是南部對減少Hotchkiss 1914對生產的不友善程度的嘗試,這要來看零件圖。


我需要特別提到的是這三個:圓筒、閂子與活塞。

應該用看的就可以稍微做出一點猜測了,活塞與Hotchkiss的活塞在功能上一模一樣,而圓筒就是槍栓,差異最大的在閂子。與Hotchkiss的編號26閉鎖桿不同,閉鎖時閂子是被活塞的斜坡向下垂直拉動,兩側突起的閉鎖耳降入機匣內對應的槽,而非一對桿子轉動進入閉鎖位。

這在運作效果上與原廠一樣,生產上卻可以減少這個區塊的精準度要求(不需要在槍栓上鑽一個精準的洞來用一個栓固定一個要轉動的東西,取而代之的是切出可以對應的軌道,少一個零件要處理公差),只是相對來說對使用者而言多了一個可能弄丟的東西。

三年式整體而言是行得通的,但三年式的發展下一步就不是同一回事了。南部接下來嘗試將三年式縮小,並修改了供彈機制,保留油壺,結果得到了本文主角。


一份德國雜誌封面的十一年式。

十一年式是南部將三年式縮小後的結果,兩者在槍機結構原理上是一樣的。

但是十一年式在其他部分的差異都很大,首先是最明顯的,這是一挺輕機槍,所以有了握把、槍托和兩腳架。這是十一年式使用手冊裡的圖樣,注意握把是向右側彎的。

其中最明顯的差異應該是南部決定放棄保彈版(這在定型前的某一把原型槍上還是存在的),而是使用一個稱為壓彈倉的結構。壓彈倉基本上是一個使用有彈簧供能得蓋子來將步槍用彈夾條向下壓著,並且從底層側邊將最底層彈夾條中的彈藥送入槍機的結構,在全部五顆都射擊完成之後彈夾條會被拋掉。在槍身正上方、壓彈倉右側的結構是油壺,存在的目的與三年式上的相同,都是為了潤滑好讓進彈動作可以正常完成。

槍身上觀。

使用手冊中的繪圖,右圖是全貌,左圖解釋在最底下一層發生的事情。

解釋最底層彈夾條的彈藥是怎麼被壓彈倉移動的圖。簡單來說壓彈倉底部有一排爪,這排爪會先向上抓住彈藥,然後在活塞運作時先向右移動一發彈藥的距離再向下脫離,然後向左回去一枚彈藥的距離再向上重新抓住彈藥。與保彈版其實還是極度相似,只是把保彈版在水平方向抓住彈藥的功能交給了壓彈倉處理。

有向下壓力的蓋子則是要固定另外在上方準備被射擊的彈夾條,也在最底層彈夾條消耗完畢後把新的彈夾條壓進位置。

然而,壓彈倉與油壺的位置導致槍身左側與中央的視野都被擋住了,使得瞄具必須放在槍身右側,這導致槍托必須要是彎曲的,射手才能使用放在右側的瞄具。

為了避免有人問為什麼不要把壓彈倉換邊放就好,我直接解釋一下,右撇子槍枝應該都要向右拋殼(或著在極少見的例子裡,向下),使用主手射擊時才不會被殼噴到,所以在這個例子中是左側進彈右側拋殼。這是1910年代,沒人在乎左撇子。

就這樣,你就得到十一式的基本結構布局安排了。南部在十一式上也設計了新的扳機機制,與隨之而來的新保險,但是這到未來會問題多多。

新扳機與保險,扣下扳機後,扳機前方的「逆鉤」會與活塞上對應的「活塞逆鉤鉤部」脫離,讓後定的活塞與槍機整個向前移動。我有提到十一年式是開放式槍機嗎?

十一年式在1922年定型服役,依照年份大正十一年命名,就像它的前輩一樣。


在介紹完十一年式的基本資料之後,我想先切換一下視角,看一下外國對十一年式的互動,再回到日本發現的十一年式問題。

第一個與十一年式接觸的外國是1938、1939年與日本在滿州地區交手過的蘇聯,他們在擄獲一些十一年式之後似乎對這個壓彈倉結構產生了興趣,並且試著自己測試。

這是Kubynov輕機槍,基本上是Degtyarev的團隊直接把一把十一年式的壓彈倉拆下來後裝到了一把修改過的DP-27輕機槍上。

這把樣槍的現代照片。那個壓彈倉幾乎可以確定是真的十一年式壓彈倉,而不是蘇聯團隊製作的。

放入一條裝了假彈藥的彈夾條的樣子。注意,蘇聯人沒有把油壺一起裝上去,應該是因為DP輕機槍沒有十一年式的進彈問題。蘇聯團隊似乎把底部的爪的動力改為用新增在槍身旁的臂運動,因為DP機槍沒有像Hotchkiss的巨大活塞。

這把樣槍據說有經過小量測試,但是沒有更多進展,大概可以知道蘇聯人不認為這個系統比他們的彈盤好。

二戰時美軍官方的資料裡有時候對日本武器沒有完全統一的稱呼,我這邊有兩份日期標示1943年十二月的美軍文件,單位不同,結果一份稱十一年式為Type 11,一份稱為Model 11,不過兩者都括號了1922年。不論名稱如何,兩者的描述基本相同。

其中一份的十一年式照片。

十一年式壓彈倉的特寫。壓彈倉的英文稱為hopper(通常譯作彈斗)。

裝滿的樣子。

截面圖與壓彈倉分解圖。

在美軍官方資料裡會提到的東西除了壓彈倉、有名的拐彎握把和基本資料之外,還提到一件事:「必須使用減裝彈,如果使用普通步槍用的普通彈藥,那麼會造成type 11故障」,我希望讀者先記得一下這點,等一下我回到日軍環節的時候會再討論。

在這類資料裡並不會對一項武器去做能力評斷之類的事,因為這類資料只是要做情報收集與事實陳述,要找到評論的話需要去找回憶錄一類的東西,為此我要引用由John B. George所寫的《Shots Fired in Anger》,作者是一名二戰時期太平洋戰場的美軍老兵。這本書前半部寫的是經歷,後半部則是以各種敵我不同型號槍枝為中心寫他對各型槍枝的主觀意見與遭遇經驗,他在關於十一年式的部分提到了幾個有趣的事情:

-如果你正在被十一年式射擊,那你聽到的敵人開火聲聽起來和更晚服役也更優秀的九六式與九九式差不多。
-短點放的效果可以比擬九六式與九九式。
-拿起來沒有九六式與九九式舒適,指向性更差,在作戰中的表現也沒有一樣優秀一樣可靠。
-作者一樣提到「只能用減裝彈」,但是似乎是單純複述資料而沒有實際經驗支持。
-作者說日軍步兵偏好減裝彈,因為噪音與槍口焰都比較小,並且如果一個單位裡使用的輕機槍只有十一年式一種的話那麼整個單位包含步槍都用減裝彈是常見慣例。
-作者認為十一年式的壓彈倉比九六式和九九式的彈匣矮,在隱蔽方面是優勢。
-但作者也認為壓彈倉與油壺不但把整把槍的重心搞得亂七八糟,也擋掉一堆視野,導致射手臥射時需要把自己身體撐起才能看到左側視野,把自己的隱蔽優勢消除掉,重新趴下後也要重新瞄準。
-握把與瞄具的配置導致左利眼射手完全不能使用。
-作者多次遇到有十一年式射手因為壓彈倉與油壺而沒有被子彈直擊,即使被命中也因此可以堅持更長的時間。
-兩腳架設計和M1918 BAR的兩腳架一樣糟。
-因為沒有提把,所以在交火中要移動的時候射手都需要戴石棉手套以免被槍管燙傷。
-從語氣上看來,作者似乎有點訝異於十一年式沒有刺刀座。
-「因為壓彈倉機制的關係,這把槍一定要五發點放(這個也是我等一下會討論的東西)」,作者認為這對節制彈藥消耗是個優點。
-作者認為之所以一定要使用減壓彈是因為彈殼潤滑加上全威力彈會造成抽殼過猛,彈殼破裂。


十一年式在日本軍中的名聲頗糟,因為十一年式有不少生產公差造成的問題。首先,十一年式的保險機制很容易失效,讓我們再來看一下整套扳機與保險機制。

保險是在扳機(「引鐵」)前面的安全栓,理論上會透過阻止扳機轉動來達成不降下逆鉤的結果,進而阻止槍栓被釋放向前,但是由於在設計中兩者的接觸面過小且接觸面的高過小,讓這套機制在公差過大或零件磨損時有機會發生就算保險在安全位置也會因為水平方向晃動或槍托受擊而導致活塞不再被擋住而整組槍栓向前運動走火的可能。這些問題的紀錄請見這裡。

另外也有一個有名案例是昭和十九年時的一次演習中,一名輕機槍手大野政勝遇到了明明只有全自動設定的十一年式竟然每次扣扳機都只發射一發,並且不論如何也不能排除故障的情況。我是能猜測原因,不過猜測也不一定對所以就不說了。總而言之,十一年式的保險並不保險,扳機也可能失效,整個扳機組可以算是缺陷設計。

一樣因為公差問題,壓彈倉也可能遇到在最底層的彈夾條殘彈只有一、兩發時無法順利進彈,彈藥卡在膛室外、彈殼被撞到歪掉或未擊發;潤滑彈藥的問題也依然存在,雖然十一年式在極度乾淨的場地上可以正常運作,但到了戰場或甚至只要演習場就容易發生故障。


現在應該可以討論我剛剛提到要討論的東西了:「減裝彈」與「五發點放」,由於前者在官方資料與有名的回憶錄如《Shots Fired in Anger》都有提及,五點放也出現在這本書中,所以兩者在數十年來都常常被引述。

首先是減裝彈,這個不太正確。日本陸軍的確使用了兩種裝藥量的6.5×50mm有坂,也的確在十一年式上使用了減裝彈,但這並不代表十一年式不能使用普通的6.5×50mm有坂。雖然我不能提出證明,不過問題應該出在進氣設定,或是這是沒有測試就做出的推論被當作事實陳述。作為Hotchkiss的衍生型號,十一年式也繼承了Hotchkiss 1914的進氣設定。在Hotchkiss 1914上的進氣設定是為了槍管磨損造成的進氣量逐漸改變而設計的,不過十一年式的狀況不太一樣。

十一年式一開始是使用普通6.5×50mm有坂的,但因為過量的槍口焰而被決定改用減裝彈,這樣就不會有過量火藥在槍口外燃燒。也就是說,十一年式是有進氣設定可以跑普通彈的,只是因為其他原因而在實務上使用減壓彈。

至於五點放的說法是這裡最奇怪的事情。十一年式的壓彈倉的確使用五發一條的彈夾條,但是在正常運作的十一年式中,在兩個彈夾條之間切換的時間並沒有長到可以被裸耳明顯聽出,訓練似乎也以二、三點放為主;如果假設是故障運作的話又不符合作者「在兩次五點放之間的時間很短」的說法,故障排除不會那麼快。


十一年式對未來留下的影響並不算太大,除非你要把「此路不通」算進來。日本似乎有測試過在三年式上使用類似十一年型的壓彈倉,但這設計沒有被採用,未來此一設計繼續發展出的九二式重機関銃繼續使用了與三年式類似的保彈版。

我也有找到一挺試驗了一種35發彈匣的十一年式實驗槍的照片,不過這一樣沒有下文。

南部的壓彈倉基本上是一個魯比·戈登堡機器(Rube Goldberg machine),並且還是失敗、無法可靠達成目的的那種。如此複雜的設計遇上落後的生產技術就是問題的開始。在日本遭遇到中國戰場的捷克產ZB 26或中國製造仿品之後,日本便決定仿製這東西,把問題一堆且不能擺平的十一年式取代,雖然這目標到二戰結束為止都沒有完全實現。

擄獲ZB 26的日本軍人。

感謝:
華倫斯塔湖畔的灰雲(bme882005)問我要不要寫十一年式,以及資料支援。
帝國人(dano80441)的Discord伺服器。
南部麒次郎(なんぶ きじろう)對我造成的精神傷害。


這是我對著南部崩潰的一部分紀錄。

引用網址:https://home.gamer.com.tw/TrackBack.php?sn=561945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保留一切權利

相關創作

同標籤作品搜尋:槍枝|二戰|日本|type 11|機槍|輕機槍|法國|美國|蘇聯

留言共 7 篇留言

卡滋厚切洛排(央夜)
好像有在其他地方看過這把的介紹,聽說做成壓彈倉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可以跟步槍共用彈藥來減小後勤壓力。

這個有在資料裡面提到嗎,還是這個說法其實是誤植?

12-12 12:04

子珅
那個是正確的12-12 12:05
槍騎兵哈爾西
看他們拿到新玩具笑的一臉燦爛

12-12 12:30

子珅
https://i.imgur.com/5wNRlIA.png12-12 12:34
Rex_Chen
日軍那張臉有夠像P的,笑死

12-12 12:43

木森林
歪把子機槍,用過都說爛

12-12 13:46

毛可可
IJA在各方面都擅長搞自己人

12-12 17:32

kg3039
十一年式的非常態設計,大概是我心中怪槍榜的前幾名,以量產槍枝來說版大有自己的怪槍排行榜嗎?

12-12 18:29

子珅
沒特別排過欸,而且我現在對怪的定義已經跟一般人不一樣了12-12 18:40
子珅
可惡 小屋留言沒辦法放emoji 我的skull emoji被吃掉了12-12 18:41

左撇子的我超討厭這把槍 話說抗汙力差與需要手套才能讓機槍移動 這把怎樣通過實測與評估的

12-12 20:03

子珅
窩沒看過測試文件 老實說我不知道12-12 20:55
我要留言提醒:您尚未登入,請先登入再留言

44喜歡★lightfullsh 可決定是否刪除您的留言,請勿發表違反站規文字。

前一篇:[達人專欄] 南北戰爭的... 後一篇:[達人專欄] 失敗為何失...

追蹤私訊切換新版閱覽

作品資料夾

happy545晚上好~
最近一直嘗試跟家人溝通,可惜今天也失敗了XD看更多我要大聲說3小時前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