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一不適合做的事很多;開會、加班、聚餐等等需要精神集中力的事,放完假整個人懶散,最好是逛街也避免,大機率買了自己預期之外的東西。
不過好像也沒那麼意外,只不過提早了一點點。
三年多前PS5首發的那天,沒記錯也是個星期一,不巧有個很重要的會議要開,錯過了排隊首發的時機。
但心裡想;晚上去找,多花個幾千,應該還是會有什麼小店有貨。當天晚上走遍了台北,3萬起跳,足足比定價高出一萬多。
別洋洋得意的當有錢的肥羊卡油被人宰,我覺得是這樣吧....。
之後很長一段時間都是缺貨狀態,但幾個月後就有個協力廠商的朋友,拿了五台問我要不要也拿一台。
有些事情是這樣的,時間過了衝動也就沒了.....。
索尼這幾年失智列車衝到底,讓我在換主機平台上的想法左右搖擺,但畢竟還是有個本命的GT系列在那。也就先按著不動。
四年過去了,這失智狀況沒什麼改變,但索尼失智,我腦子還很正常,畢竟明年【魔物獵人荒野】,也差不多該決定了。
PS5 Slim雙手把同捆組,對我來講算實用,價格比之後再買一隻手把來的划算一點點,Slim體積更小更纖細,較適合我擺放的空間。
有一瞬間(大概0.5秒)想過要不要衝PRO,但看得懂前陣子技術研討會的內容的人都知道怎回事;索尼的理想很豐滿,廠商的現實很骨感。
PS5有不少讓人迷惑的設計,你沒特別去查看,就連擺設都會搞錯。正確是橫擺面上PS字樣朝上,直立是上寬下窄。
前端兩組Type-C,USB Type-A兩組全在後方,但以外接設備來講 Type-A 不是最廣泛使用嗎?
PS4 遊戲軟體&紀錄 轉移PS5
軟體本身可以重新下載或安裝,或者直接用外接硬碟從PS4上轉移進外接硬碟再轉進PS5(或外接硬碟),紀錄也是可以透過雲端或拷貝至外接硬碟再放入PS5。
PS4遊戲可存放在外接HHD/SSD硬碟,並可直接遊玩
PS5遊戲可存放在外接HHD/SSD硬碟,但遊玩一定要放入主機內的M.2硬碟
遊戲內紀錄平台轉移
不少遊戲軟體都可以免費或付費升級成PS5版本,但紀錄不一定可以直接讀取。
有些要透過遊戲內的”平台轉移”選項,”平台轉移”紀錄上傳雲端是免費的,但一次只能一個,也就是假設你有10個紀錄,就要重覆在ps4遊戲內上傳動作,再到ps5遊戲內下載
聊勝於無的微妙滿足
比起很多人升級主機的興奮感,這方面我倒是還好而已。
從PS3的HD時代又過了兩個世代,遊戲畫面的進化感差距其實已經減緩,不管是4k、HDR、PSSR或Ray Tracing等等,這些都有如高檔牛排餐館主餐外的精緻附餐,當然可能本身就不是太重視畫面跟效能的玩家類型。
在PS5主機上;PS4遊戲都可以更好的表現,無論是不是升級成PS5版本。
概略來說;畫面品質上可有約20~40左右的提升,在PS4優化程度越差的遊戲,PS5透過硬體能呈現越明顯的差異。FPS幀數是比較明顯提升,幾乎都可以穩定60,讀取也是較有感的部分,就算把PS4遊戲放在外接HHD硬碟也可以感覺比原本再多快一點點,放在M.2上當然就秒讀。
PS5專屬製作的遊戲表現更好,尤其那些3A大廠,但說個實話;PS5遊戲目前的產能比PS4時代來的趨緩,短期內我可能還是玩PS4遊戲居多。
對於PS5的評論純粹是個人主觀看法,如果有人問要不要換?? 我會覺得等很想要玩的遊戲只在PS5上發行再換也不遲,價錢還有降價空間。
這幾年晶片的技術突飛猛進,但考慮到全球經濟、遊戲製作成本等等市場現實問題,我推測PS5世代也許會很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