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 澳洲的天空 》The sky of Australia

HUANG〃晃〃★ | 2022-05-30 19:24:08 | 巴幣 2 | 人氣 194

每個人在自己的人生裡都有屬於自己的故事,即便是在澳洲,或是任何國家打工度假也是。也許您曾在社交媒體上注意到青年出國打工度假的新聞,諸如「青年為了賺人生第一桶金而去澳洲」、「年輕人在國外當台勞」、「青年在國外發生意外」之類的新聞,這些標題想表達的,我只能說只是一小部分的真實,其餘的則是眼界狹隘的媒體誤導大眾,唯恐天下不亂。在台灣生活的我們,誰不為了多賺些錢而身兼多職?在台灣工作的我們不也是在自己的家鄉,在人家的公司當「台勞」?走在路上或工作時,意外難免可能發生?

破除迷思最有效的方式便是身體力行,在步入澳洲國土第一步起,第一個考驗便迎面而來,海關用英文問了我許多問題,但在大學曾被編列為英文A班的我,卻完全聽不出她在問什麼東西?甚至一度讓我懷疑她講的是不是英文?(也不知道自己哪來的信心這麼認為)

在鴨子聽雷幾分鐘後,我只好將手上事先準備好的入境資料都放在她面前,她大概也知道我完全毫無應答能力便放棄追問問題,只用手指示我看這裡、看那裡等等的。
行李提完走出機場後,我迷失在灰暗且飄著細雨的天空下,前方有好幾條公車站月台,但是要在哪一個月台等,才能等到可以載我到昆士蘭大都「布里斯本」的公車呢?手不自覺得從口袋裡拿出手機,並打開Wifi功能,希冀能連上微弱的信號也好,讓Google map指引我接下來該搭哪一班車,讓我準時到青年旅館Check-in。然而,手機就是不給力,Loading轉了老半天,仍然告訴我找不到周圍的Wifi信號,因此,我只能開口用破英文問旁邊的路人:「Excuse me, sir, How can I go to Brisbane?」也不知道我到底是發音不精準,還是哪個字念錯了?對方回了我兩三次的「Pardon?」,當時連「Pardon」都不知道是什麼意思的我,以為是某個月台的名字,但又不確定所以直接說「Sorry?」在這樣機同鴨講僵持了兩三句後,我只好打開事先在手機截好的布里斯本地圖,跟對方說「I want to go here」,那位先生大概懂我的意思了,於是告訴我走過幾個站,某一班某個顏色的公車待會幾分鐘後會來,上去跟司機說我的目的地即可。別問我為甚麼懂?如果我當時判斷錯誤的話,現在可能會有另一篇更糗的故事了。
【 第一張在澳洲入手的公車票 】
【 一起住同間房兩三天後就沒再聯絡的法國室友 】

在澳洲的我,始終堅持不住在城市裡(Air BnB不算),理由是城市相當方便,人口多,種族也多,過於便利的生活將容易使我喪失學習的熱忱,無心去做些突破自己極限的事情,所以我的自第一個工作開始,我的生活圈幾乎都是在車程至少一兩小時以上的大小城鎮,工作資訊來源則大多數從臉書社團所分享的工作資訊,以及向仲介公司投遞履歷而獲得。在澳洲的第一年,讓我調整心態去適應當地的社會風氣,並努力自學英文。第二年起思索何不如重新拿起相機,記錄一下和家鄉台灣不同的天空和風景呢?於是才有今天的Youtube頻道「晃晃布萊恩」,以及IG帳號裡的美麗照片。

兩年聽起來似乎很長,但是如果過得很充實的話,會發現怎麼突然一下子就結束了。在2019年搭上離澳的班機時,我心裡仍充滿許多遺憾,「北領地」、「伯斯」、「凱恩斯」、「烏魯魯」等等熱門旅遊景點寫在我的旅遊計劃手冊裡,但我卻無法在簽證結束前至少去過一趟,只能心裡期許著未來有機會,在和也喜歡旅遊的朋友們回到這物產豐饒的國度,繼續去完成那些願望清單。

這段兩年的旅程,除了路上看到的每一片景外,另一個收穫則是旅程上所遇到每個人,無論是黑人、白人、亞洲人,透過相處和交談,讓我學習在他們身上學些優點,並藉機省思自己的缺點。如果問我在國外打工度假的優點有哪些,我會說:除了見聞和視野會擴大外,人脈、知識方面也會無形增長,只要是清楚自己出國的目的以及初衷為何,便能夠在有限的時間裡學習並應用在自己未來的事業上。簡而言之,「把握時間,活在當下」


新書書名《井外的天空》即將於六月正式發售,書裡將分享我的打工度假故事、我的視野、
和我的經驗分享。有興趣了解本旅遊書的朋友,歡迎私訊。

歡迎前往我的〈 Youtube 頻道 〉欣賞過去在紐、澳、英國拍攝的影片。
歡迎前往我的〈 IG 〉欣賞過去在紐、澳、英國拍攝的美照。


創作回應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