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內容

10 GP

[達人專欄] 中國內戰時期的輕機槍到抗戰前

作者:華倫斯塔湖畔的灰雲│2022-05-24 23:33:22│巴幣:229│人氣:339
  輕機槍比起重機槍進入中國的時間較晚,最早進入中國的氣冷輕機槍之一是丹麥的麥德森。滿清時期透過比勒費爾德父子公司(Bielefeld & Son)購入84挺,另外有40挺是北洋政府初期購買的。廣東兵工廠在1909年開始為滿清陸軍生產,開封兵工廠在1920年代初期對該槍枝進行了逆向工程,但因為結構複雜,所以生產數量極少。雖然麥德森在中國戰場中從未缺席,但這類較原始的型號在1937年開始的抗日戰爭中影響不大。

  1928年,瀋陽兵工廠開始為滿州軍隊生產一七式輕機槍,這是日本十一年式輕機關銃的仿製品,大概只生產了400挺,之後日軍佔領東北後中斷生產。這些武器在影片以及照片中幾乎不見,可以推測實際流入部隊的數量有限。

  另一款輕機槍的購買者是四川的劉湘。1929年,他從英國的英國的 Soley Armament (索利軍備公司)訂購了 600 挺1915年式路易士輕機槍,該公司在英國的兵工廠中將不合格的武裝重造後送到中國,同一批送到的還有600萬發的7.7mm彈藥。第一批348挺輕機槍在1930年3月運抵,隨後的幾個月中送抵其他部分。1931年3月另外簽訂了600挺機槍和200萬發彈藥的第二份合約。這些機槍似乎只有四川軍隊使用,加上7.7mm在中國並不常見,這意味著這種輕機槍或許沒有跟日本人作戰過。

  捷克的ZB公司尋求軍火的出口時,東北的張作霖在1927年派往歐洲的代表團,很快的就找到了vz.26,用來取代令人失望的一七式輕機槍。1928年的步槍訂單和輕機槍的訂單同時下單,2月訂購了500挺、3月訂購1,500挺、年底訂購了1,000挺、1929年5月訂購了1,000挺、1930年初訂購了1,200挺。大部分的訂單在銷售後幾個月內開始交貨。

  Vz.26很顯然滿足了東北軍閥的需求,但其他軍閥也有訂購。1930 年 12 月,德國 Gollenhagen 公司購買了 200 支這種輕機槍,在中國轉售,可能賣給了廣東省政府。 1931 年 4 月,又有 300 件武器經漢堡運往中國南方,但收貨人不詳。與此同時,廣東省政府直接與中興簽訂了另外500架ZB26的合同,這些ZB26是通過德國瑞克默斯線(Rickmers line)運輸的,但南京政府聽說後說服瑞克默斯將這艘船改道上海,武器在上海被沒收。 . 1933 年,ZB 向南京運送了一批 1,500 輛輕型機槍,這是中央政府首次實際購買這些武器。

  實際上銷售的細節已經不得而知,但ZB的生產紀錄顯示,1930年中國的輕機槍產量為204挺、1931年為1,200挺、1932年1,050挺、1933年1,906挺。當然,ZB並不是唯一一間在中國的外國公司,瑞士的SIG在1928年11月售出了100支啟拉利輕機槍(SIG Neuhausen KE7)給南京政府,每挺1,800瑞士法郎,一個月後又獲得了200多挺的合約,每挺1,640瑞士法郎。隨著訂單規模的增加,單價下降,因此 1929 年 6 月的第三份合同 800 件武器的價格僅為每件 950 瑞士法郎,1930 年 9 月的第四份合同另外 125 件武器的價格也是如此。 1931 年 2 月簽訂了第五份 1,000 件武器的合同,使戰前總數達到 2,225 挺。

  受到武器禁運的限制,中國輕機槍供應商的第三個競爭者在某種程度上落後於前兩個。霍奇克斯(Hotchkiss)使用他們的輕機槍表演從保彈板上發射 7.9 mm彈藥,並擊敗了 Vickers-Berthier,最主要是在成本上贏得勝利。第一份合同於 1931 年初簽訂,涵蓋 600 件武器,這些武器於 6 月/7 月發貨。第二份合同包括 500 多件武器,於 1932 年 3 月裝運。第三份合同包括 1,000 件武器,於 1932 年 5 月/6 月裝運。後來的訂單又提供了 120 件帶附件的武器,於 1932 年 5 月裝運,200 件於 6 月裝運。 1933 年 5 月下達了 200 架的最終戰前訂單,並於當年下半年交付。在所有情況下,這些武器都配有一個備用槍管和每件武器 50 個彈藥條,每 10 件武器配備一台用於將彈藥裝入彈藥條的壓彈器。

  南京政府對三種不同型號的輕機槍不滿意,又去尋找另一種。下一個選擇的型號是 BAR 的 M1930 版本,由比利時 FN 製造,口徑為 7.9 mm。 1933 年上半年簽訂了 1,377 件武器的初始合同。隨後在 1934 年又簽訂了五份合同,總計 1,771 件,然後在 1935 年 6 月和 12 月又簽訂了兩份合同,各 500 件,總計 4,148 ,其中 1935 年 6 月合同的 500 份是為廣州的鴉片禁毒局提供的。

  因此,到 1933 年,BAR、KE-7、Hotchkiss 和 ZB 輕機槍都投入使用,它們的操作方式各不相同。為了簡化訓練和後勤工作,必須為此類別選擇一種武器,並在 1933 年末選擇了 ZB26。 1934 年 2 月 16 日簽訂了一份價值 3300 萬捷克克朗的 5,000 件武器合同。中方堅持的交付時間表比公司實際能夠滿足的要緊得多,因此交付的大約3750件武器不得不從捷克軍隊早些時候的訂單中轉移。由於這種權宜之計,這些武器於 1934 年與早期訂單的 820 件一起供應。 1935 年又訂購併交付了 400 挺。

  隨著 ZB26 的選擇,其他機槍的購買停止了,除了由龍雲為他的雲南部隊購買的 BAR 機槍。軍隊的組織變革對 1930 年代輕機槍的採購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逐漸轉向為每個步槍班提供輕機槍產生了巨大的新要求。每個班的一件武器通常轉化為每個團大約 81 挺,產生的裝備需求從四團師的大約 320挺到六團師的 480挺不等。幾年之內,對輕機槍的總需求量從供精兵使用的一兩千挺攀升至大約四萬挺。

  由於財政問題導致當時的中央政府無意從海外購入大量的武器,大沽造船廠在1927年已經少量生產ZB26,但是逆向工程武裝,而且還是手工製造,武器之間不能互換零件。隨著政府決定ZB26成為標準輕機槍後,軍備局嘗試獲得該武器的生產圖紙以及1934年2月的訂單,不過捷克人拒絕了要求,只願意提供驗收用的模板,隨後三名中國技術專家派出到捷克工廠,以驗收名義觀察生產並秘密紀錄所有過程。

  這個時期,各地區的兵工廠都開始生產ZB26。1935年廣東第一兵工廠和山西西北鑄造廠開始小規模的生產,一年後的川西川西綏靖局軍需廠也開始生產。1936年,從捷克斯洛伐克歸來的三位技術專家將他們的圖紙和筆記交給了鞏縣兵工廠。儘管它是更好的兵工廠之一,但那裡的人們永遠無法全面生產,即使在戰時,他們的產能也從未超過每年幾百個。

  無論如何,這些非官方的圖紙並不完美,並且會隨著困難的出現而不斷修改,關於完整的官方生產許可證和技術數據的談判仍在繼續。這似乎在 1937 年春天取得了成果,當時捷克代表團抵達並敲定了許可生產協議。然而,盧溝橋事件導致代表團在沒有完成交易的情況下匆忙撤離回國,只剩下中國人自己未授權的仿製。

  1934年,華西興業公司在重慶大溪溝的華興機器廠開始未經許可的生產KE-7。兩年內為劉湘的部隊生產了6,000多挺的啟拉利輕機槍(SIG Neuhausen KE7)。中日戰爭爆發後又重啟生產,1937~38年生產了1,9000挺,重啟生產完成後,被併入第二十兵工廠,轉為生產ZB26。華興機械廠生產的KE7的特色之一是槍管上的散熱罩的孔是圓形而非細長狀。

  此外,浙江鋼鐵廠開始生產七七式輕機槍,特色是側面安裝彈匣以及中置的頂部前後準星,這樣的ZB26開始在1938年生產,每月大約60挺的產量。而且因為中日戰爭爆發,加上政府預算問題,軍備標準化失敗了,這促使中國軍隊瘋狂的購買任何可能買的到的機槍。

  雖然ZB26標準化後霍奇克斯(Hotchkiss)輕機槍的採購停止,但如上述的況狀而言,1937年11月9日簽訂了700挺的合約、第二天又增加了200挺,最後在12月額外簽訂500挺。但因為歐洲戰間期進入緊張狀態,法國開始重新武裝,並不曉得這些合約實際上執行多少。目前得知1938年7月有200挺進入香港、1939年2月~1939年3月有225挺進入仰光,但海關簽收的數量(如果有簽收的話)不明。唯一可以被確認的是廣西省政府在1938年透過仰光接收了500挺的霍奇克斯輕機槍。

  同一段時間,比利時埃斯塔勒國營工廠(Fabrique Nationale,FN)和國民政府重新連繫,在1937年8月上旬下兩單,共計8,000挺BAR,並在同年12月簽訂第三份合約,並漲價至1,500英鎊。1938年1月經香港交付廣州1,600挺M1930型BAR、2月462挺、4月和5月各100挺、7月1,500挺、8月500挺、9月最後500挺到港。1939年透過緬甸繼續交貨,3月有1,150挺到港,5月最後一批有1,500挺M1930,這使中國的BAR總數來到11,560挺。

  國民政府也和瑞士SIG在1938年3月簽訂了880挺KE-7輕機槍的合約,這些貨物經由德國漢堡船運香港交貨,使KE-7成為中國第二常見的輕機槍。

  雖然中國從未完成ZB26的生產授權以及仿製,但麥德森機槍(Madsen)的早期版本在滿清時代就可以在中國當地以手工生產。中國財政部長孔祥熙在1937 年 10 月 21 日在德國巴特瑙海姆(Bad Nauheim)簽署了一份 1,500 件武器的初步合約,目的是麥德森機槍的生產許可和購買計畫。首批35挺機槍在1938年3月16日出廠,4月30日運抵香港,5月14日轉運廣州。下一批500挺便經過這條路線,但到了9月10日,因為香港被日本佔領,400挺的麥德森機槍只能重新轉運仰光,從仰光轉乘滇越鐵路。

  1938年6月雙方還在柏林簽訂了另外1,800挺麥德森的生產合約,但太貴被孔祥熙取消。不過在政治角力下,1939年2月中旬談判之後,2月25日恢復合約。該合約的第一批100挺機槍在3月25日離廠,並於5月運抵仰光。至1939年底,該合約中的1,400挺完成,並有1,000挺經由仰光運抵中國。有趣的是1940年3月,最後一批武器在18日離廠,正是德國入侵丹麥的前三周,經由義大利的貨輪運輸,結果因為義大利參戰,被英國人扣押在加爾各答,直到1941年2月才將這批武器運往中國。

  中國也購買了生產許可,因為牽涉德國、美國的專利,最後終於在1939年6月完成,在哥本哈根運出模具,最後一批模具在1940年4月4日離港。第五一兵工廠準備生產麥德森機槍,但是在中國並沒有發生這件事。根據小道消息,這些圖紙和工具在滇越鐵路的運輸過程中被日本空襲摧毀。因此第五一兵工廠只生產ZB26。

  另外一個更小的輕機槍來源是芬蘭的Lahti m/26 機槍。這批武器曾在1932年12月的廣州測試過,不過當時沒有購買。1937年購買了7.9mm的Lahti,1938年7月上旬交貨200挺,8月初交貨500挺,剩下的300挺並沒有交貨。由於到戰爭結束仍然有軍隊使用,但沒有任何的備件生產,所以數量是減少的。
引用網址:https://home.gamer.com.tw/TrackBack.php?sn=5468527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保留一切權利

相關創作

同標籤作品搜尋:戰爭|二戰|中華民國

留言共 2 篇留言

安東尼歐
好有趣欸

05-26 09:15

候恩
"表演他們的輕機槍從保彈版上發射 7.9 mm彈藥"

05-28 13:18

華倫斯塔湖畔的灰雲
酷齁05-28 16:00
我要留言提醒:您尚未登入,請先登入再留言

10喜歡★bme882005 可決定是否刪除您的留言,請勿發表違反站規文字。

前一篇:[達人專欄] 中國內戰時... 後一篇:[達人專欄] 中國內戰時...

追蹤私訊切換新版閱覽

作品資料夾

hyzgdivina喜歡虹咲的LLer
我的小屋裡有很多又香又甜的Hoenn繪師虹咲漫畫翻譯喔!歡迎LoveLiver來我的小屋裡坐坐~看更多我要大聲說昨天21:03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