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書評〉瀟湘神《魔神仔-被牽走的巨人》

Meimei | 2022-04-07 18:12:23 | 巴幣 1002 | 人氣 188

摘要:
    傳說曾有一隻碩大的草鞋漂流到社寮島的海岸,這雙草鞋足足是成年人八倍腳掌大,漁民害怕草鞋的主人是如小山般的巨人會侵略他們的家鄉,於是聰明的漁民編織了一隻更大的草鞋送到海上,讓巨人懼怕更大的巨人而不敢入侵。這則傳說開啟了本書的第一章。
    本書男主角作為機師的陳鑫垚在一場飛行中,隨著全機廣播著迷離的自我對答「欸?Appa,妳哪會佇遮(在這)?」鑫垚消失在距地面三萬五千英呎的高空中。後來作為鑫垚大學社團學姐,現為記者的羅雪芬收到消息,到了鑫垚的故鄉-宜蘭縣的南方澳,開始調查這一起如為人精密設計的密室消失案件。
    隨著調查的深入,得知為鑫垚母親的陳黃慶子也如鑫垚般神秘消失,甚至慶子的母親也是如此,這樣相同的事件讓雪芬不得不更加挖掘鑫垚的家世背景。陳家因為二戰被迫逃離原本的家鄉-南琉球的與那島國,而戰後被迫留在南方澳生活。周遭的居民說「他們是被魔神仔牽走」,但在身分複雜,甚至國族認同如海市蜃樓般不明的鑫垚和其家族身上又是如何。
    最後雪芬也被精怪的作祟帶到了深山,意識清楚後發現鑫垚渾身沾滿泥土,躺在如巨人腳印踩踏出來的凹陷裡,隨著當地居民的救援,才發現人竟被帶到了與那島國上,最後兩人獲救後故事便告一段落。

「大草鞋傳奇」的隱喻,身分認同的疏離:
    作者將舞台建立在真實的歷史上,加上自己的文筆,讓讀者從雪芬調查的視角慢慢描繪出關於南方澳的歷史變遷、居民之間的生活;並且選擇了在台灣和在與那島國的傳說類似的精怪,被漢人稱作「魔神仔」而在琉球稱為「シッキー(shikkii),為一開始鑫垚的密室消失事件鋪上了一層妖怪的奇幻想像。從鑫垚發自內心的追問「那我到底是被魔神仔牽走,還是被シッキー帶走的?」道出了本作的核心命題:我的認同到底是漢人,抑或是琉球人,或者都不是?在他人眼裡,自己是日本人,琉球人又或是漢人?
    我喜歡作者在刻劃鑫垚心理糾結的部分用了很多段落,鉅細靡遺地從小時候的生長環境開始一步步拓展,關於母親陳黃慶子的影響,甚至家族世代類似的詛咒的命運,以及利用真實歷史保釣事件發生時,若為了漁權,陳家或許還能共同參與;但若是沾染國族的色彩,為了主權,那在身分認同不同的人眼裡周遭的疏離和陌生感又是如何凍結周遭熟悉的事物;而鑫垚就像故事一開始大草鞋傳奇裡被流放的巨人,既不被社寮島的漁民認同,也不是琉球的巨人,消逝在漁民的想像的幻夢之中。
    劇情最後鑫垚被發現在巨人腳印的凹陷之中也接揭露作者對於鑫垚提問的答案,鑫垚那無人能同理的國族認同分裂的孤單和痛苦,只能投射到同被放逐的巨人身上,或許情感太強烈,真正召喚出了巨人將自己帶到與那島國的深山裡。最後帶走鑫垚的既不是魔神仔,也不是シッキー。「消除國界的作祟,就是精怪盛大惡作劇的真面目」,巨人的作祟告訴鑫垚不需要一定承認自己是琉球人或是台灣人,不需要割除自己的一部分來尋求完整,二分的文化體也能找到共存的出路。

「認同的本質」是什麼:
    最後作者透過雪芬的憤怒再將命題擴大,「認同的本質是什麼」,批評過去漢人對於原住民文化的剝奪,遭現代化、西化所迫的傳統,攻訐憑著聚集的群體認同對族群進行的割裂。這在現代也是屢見不鮮,我們憑著對於西化、對於健康等等多數人的認同而忽視其他群體的歷史脈絡與文化背景,用自己信仰的系統強行改革他人。舉我自身最近的例子,有一位信仰道教的朋友分享小時候和乩童對話的過程,其他朋友覺得很恐怖和排斥,而不是選擇去理解這個民間信仰的語言;或舉台灣廟會活動為例,常被媒體或其他媒介汙名化,把它視為異常,在大眾間建立起了隔閡,少了我們認識傳統文化的機會,也少了和台灣主體溝通的機會。

反思台灣認同:
   隨著劇中謎底的揭曉,一個疑問也浮上我的心頭「那台灣的認同是什麼」,台灣受到眾多文化影響,荷蘭、清帝國、日本等等不計其數,對於受到日本文化大量輸入的台灣,我們可以很快地聯想日本文化的樣貌,神社、鳥居、民族性、櫻花等等,但對於台灣我們似乎只有一個模糊的印象在支撐,我並不能提出一個好的輪廓來描述台灣,但對於這塊土地的歸屬感卻也不可抹滅,或許在未來透過不斷地探求歷史和自我辯證,能夠給出更完整的答案,並紀錄那些存在過台灣的文化軌跡。

結論:
   本書透過一種新的路線包裝了作者對於身分認同的深刻提問,結合了許多歷史事件,更能讓我們反思這塊土地發生的歷史,並以懸疑驚悚的筆調抽絲剝繭,趣味性十足。雖然最後結尾略顯倉促,當中有一些劇情也較難用比較合理的方式去解釋,但作者摒棄單一觀點,在書寫時援引許多歷史資料,除了雪芬調查的視角外,另闢陳鑫垚他爸爸的視角敘事,讓作為被書寫對象的南方澳居民或者說與那國人的觀點不會缺席在作品當中。最後作者希望「透過大眾小說引起讀者對於台灣史的興趣」,我認為卓有成效。

創作回應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