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經典為什麼難讀?「學而時習之」

Task | 2022-01-08 21:35:56 | 巴幣 1110 | 人氣 187

該篇文的經典,主要是指國高中所看的經典,尤其指儒家與道家
先說我不是本科生,我只是偶爾會教國文的家教仔
每次上國文,都得講一次這個來震撼一下學生(ゝ∀・)b
然後我都會叫學生帶手機,粗體重點部分都會叫他們查,增加一下記憶點
.
首先我們的教育將這些經典拆得太散
「當只選其中一個章節單獨講解」這就會產生無法避免且不小的問題
很多經典是全書一體的,也就是彼此環環相扣;有如多米諾骨牌一般
那麼只拆一章、一節出來,就一定會出問題
而要處理問題就得靠許多補充說明來解決,可是台灣教育沒做
不少經典的編排順序都是有意義,特別是在開卷第一篇最後一篇
儒家的論語開卷篇我留著後面講
先拿本另外一個領域的來舉,讓我們拿「聖經」來舉例
聖經開卷是甚麼?    

創世紀

聖經最後一章是甚麼?
   
啟示錄

創世紀講神創造世界,啟示錄講末世的到來與神的再臨
創世對應末世,而末世的同時又是神的再臨
先說我不是基督徒,但聖經這開頭結尾實在太美太美了,忍不住借來用
經典就是這麼麻煩,也使得每個章節解起來都比一般的書籍複雜許多
.
下面我們來講儒家的論語開卷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我知道大家一定聽過那個爛解釋,就是「學習而時常複習,不是件很快樂的事嗎?」那個解釋
沒錯,這就是很糟糕的爛解釋
我們前面講過編排是刻意的,那麼按照那個爛解釋,第一個問句的解釋會很詭異
會完全與後兩者搭不上,會顯得格格不入
這三句應該是要彼此環環相扣;甚至該有層遞之美
.
我來講我的解釋
學而實「習」的習,我認為該翻作實行的學習行為
就像練習、實習、演習等,習是比較偏「實際動作」的學的行為
而且看看古代的學科,也就是「六藝」,我們用周朝的六藝:禮、樂、射、御、書、數
有不少都有習的成分在裏頭,也可說是習有切磋琢磨的感覺
.
而搭配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甚至我們可以將整個學習行為拆分成「學」、「習」、「思」,
三者不斷地的循環也就是人的學習行為
現在的智能學習AI也是類似,或著該說學習行為就是這樣
學了,接著習,在習之中獲得反饋,這些反饋去刺激了思,思而學學而思
改進之後,下一輪的習,反覆循環
.
而且孔子的人生;也就是不斷的習
讓我們看看同是論語的另一則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
(推薦搭配老王樂隊的  「我還年輕 我還年輕」)
孔子40才不惑,開始不太會疑惑,而50才知天命,也就是知道自己活在世上該做什麼
從不太感到疑惑 到 知道自己天命,可是花了10年
但60才耳耳順,也就是60歲的時候才比較不會受他人的批評、言論所影響
這又花了10年
這篇可以看出孔子一生都在學習與進步,一直學、一直習
孔子一生都在為了闡揚他的理念、理想努力
古今往來不少人皆是如此,特別是為了「政治」
西方亦如此,柏拉圖去敘拉古、亞里斯多德當亞歷山大的國師
而孔子的政治理想與他一生的結果如何?
有了解些孔子生平的大概都可以評的出是悲劇
.
認同孔子的統治者並不多,而且能讓孔子能施展他抱負的;沒有
.
而這也就讓後兩句怎麼解有了著落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這邊這個「朋」翻譯成一般的朋友並不太對
這個朋友是「自遠方來」,在古代那種交通不發達的環境,要去遠方並不易
我們可以看論語的另外一篇
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而現在這個「朋」不惜從遠方來,代表這個朋友應該是認同「我們」、認同「孔子」的「朋友」
也就是知己
.
而最後一句,更顯得殘酷了
第二句「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這個是有人認同、有知己
第三句「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人不知」是多麼殘酷、憤怒、無奈、悲傷的三個字
這寫的不單只是「不知」,有「不知」就容易被曲解
即使不被曲解,由於有「不知」也可能會被嘲諷、嘲笑
而在面對這種情況,甚至是孤軍奮戰;甚至與世界為敵的情況下
能夠讓自己情緒理智都在線(不慍)
這種修為真的是「君子
.
看看蘇格拉底,堅持自我的思想,即使要被處死,仍然無所畏懼,堅持不逃
伽利略被西方教會迫害
伊格納茲·塞麥爾維斯被毒打感染而死
有時世界不但與一人為敵,甚至還要置之於死
.
孔子生為魯國貴族,但一生不受重用
身為一個無法在政治上一展長才的老師
而他教出的學生不少仕途都比他順遂
如此折磨不得志的人生,他依舊有教無類
送肉乾學費,他就收
而陪伴他的子路,在孔子晚年還被剁成肉醬
.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這會被選為開卷的原因就蠻清楚了
不但點出了孔子一生都在學習
一生難以施展長才,要看懂這本論語,必須要理解孔子,甚至是孔子的知己
最後也點出了儒家、論語所著重的「君子」
.
理解了解孔子的人生
經歷一些人世風塵
看論語開卷這首,真的會頗有感觸
.
以我這篇來說,光為了解釋這則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就連動了下面這三則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
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所以經典的解讀就是很麻煩 ┐(´д`)┌
偷偷嘴一下,看某些牧師單拿某個章節出來嘴什麼不道德的,實在是(◔౪◔)
更別提聖經原文我記得是希伯來文+希臘文,看翻譯版還敢單拿某章節出來大小聲,真的是(శωశ)

另外開卷第一篇別有意義的,有興趣的可以看看史記列傳第一篇
史記列傳第一篇  ──伯夷(叔齊)列傳
我記得是高中課文喔◝( ゚∀ ゚ )◟
送禮物贊助創作者 !
0
留言

創作回應

玉子燒-瘋狂發春模式
如果孔子知道這招就好了
https://imgur.dcard.tw/HfepwwLh.jpg

沒聽過的一種解釋 蠻酷的的
知天命和耳順其實很大一部分人一輩子都做不到
不惑倒是不太瞭接具體指啥
2022-01-08 21:54:00
Task
算是我的解釋啦,喜歡就好ouo,不喜歡也罷。不惑很難說,畢竟我們不是當代的人,我會傾向於解釋說面對問題、困境、選擇會感到困惑,會下定不了主意,容易受他人影響,或是要他人代為下決定[e18]
2022-01-08 21:56:20

相關創作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