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公眾議題網站設計機制概念

KANASHIMI | 2021-07-30 05:33:23 | 巴幣 0 | 人氣 158

當前社會討論公共議題時,往往流於激情。先前想過在這個網路時代,除了過份簡單的討論區、基於好惡的社群媒體之外,我們應該有其他更好的討論機制The Price of Inequality 社會體制改革。但一直覺得思考過於簡陋,久久不能下筆。惟如此亦不是辦法。對於一個好的公共政策討論平臺應具備的條件,當前先就想到的一些重點,做個筆記,希望拋磚引玉。

  • 提供一個全時間性(避免重要的議題隨時間淡化)、全民的全面性議題審視機制。不以好惡為關鍵(跳脫迴聲室效應、所謂同溫層),而是以證據充足以及有理據程度為議論的評價高低。
  • 主要議題展示介面包括主議題與次要議題樹狀結構,由所有參與者評價的整體重要性決定議題可見度。在篩選條件相同下,不同人應當看到相同議題列表。
  • 參與者可自行決定議題重要度,但是除非議題已解決,否則參與者只能自己調降重要度,以降低議題可見度。當參與者想要炒熱某個議題時,就必須回想當時為什麼將另一個議題、其他議題的重要度評得那麼高,現在又要調降級別;自己是否有一頭熱的情況。
  • 議題資訊包括資訊可供討論充足度(最起碼分作正反面證據與資訊不足3種)、所需資訊透明化程度(還有哪些議論、評價所需的必要資訊未知)、當前討論符合現實比例之全面性程度Truth: How the Many Sides to Every Story Shape Our Reality 前言 當真相彼此牴觸On Tyranny 第十課 相信事實媒體與社會責任Pre-Suasion 媒體不成比例的偏頗報導如何操控輿論、議題傾向與深入討論可能造成的影響(人的時間精力關注度有限,必須比較重要比例投到議題上。針對某些事情的討論將有利於特定方。)。
  • 評論、討論資訊包括主旨、詳細解釋用的內容、自我評價屬於哪個討論層級的機制有效的討論。其他參與者亦可評價此討論之層級,不是靠按讚按噓。討論以一視同仁的規矩為基準,不考慮好感與親疏關係。盡可能不考慮當事人過去信用,而是就其於當前議題中之行為反應為主。
  • 參與者資訊包括過去討論的層級評分、過去討論的傾向與依現實比例的全面程度。
  • 使參與者可累積基於討論層級高度的積分,加入遊戲化方法以刺激參與WTF 第10章 演算法時代的媒體
  • 個人可篩選有興趣的議題領域,但是不能只篩選有利於某一方的議題。議題篩選列表全域可見,且受公眾評分。

創作回應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