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讀書心得 俠以及行俠之人生

蘇家立 | 2021-07-29 10:39:41 | 巴幣 10 | 人氣 164

「俠以及行俠之人生」──由《聶隱娘》與《浪人劍客》,談武俠與藝術之交互輝映的綺麗。
 
  雖不是從小就喜歡武俠,但對俠的印象早已深深烙印腦海之中,從閱讀賽凡提斯的《唐吉軻德》開始,歷經《亞瑟王傳奇》,再到《左傳》、《史記》裡頭對於刺客或豪傑的描述,再延伸到日本幕末的「新撰組」,我腦內對俠的定義其實是混亂的、失序的,而唯一共通點就是有情、守護、守諾等,在我眼中,子路是俠、屈原也是俠;他們使用的武器並不限於刀刃,而是一股發自內心的意氣。說到這好像有點唯心,還是貼近一點現實層面,俠是一種力量的象徵,藉由武器與技藝,去表達出自己的人生信仰,而一連串的武功招式,即是一個人收拾自我紊亂的心路歷程,而一個武俠的心理層面越堅強,他的武藝就越高,而這不只是物理表現的方面,卻是心的境界:越溫柔的人就越強悍。
 
  到台北聽沈默大哥談武俠,其中有一段讓我印象深刻:真正的強,在於能克服自己的弱點。而他將寫作也做了個精準的詮釋,當一個人處於神智清醒,自認為還能以言語和思考表達文字時,他可能還停留在意識表層,不夠專注。舉一個超越了思考的例子:《浪人劍客》中,武藏與吉岡清十郎對決時,處於無意識的狀態,連唾液都流出了也不自知,卻能精確地揮出致勝的一刀那樣。寫作,並不是讓你去操作文字,而是無意識的運用本能,進行自動化書寫。在閱樂書局的講座中,沈默大哥提到了井上雄彥突破了自我的框架,把漫畫不再當成漫畫,而是經由不停地詰問:什麼是劍?將這個概念延展到人生諸事萬象,什麼是詩?什麼是愛?什麼是小說?什麼是武俠?都可以用類似的思考邏輯,去畫出不同的天地。
 
  在沈默的心中,萬物皆是武俠,人可師法自然,譬如風之輕盈、水之曼妙、火之激昂等,而我心中的俠,則是溫暖的意志,像是儒者當仁捨我其誰的堅決。在《浪人劍客》中,武藏從一個因內心孤寂而想證明自己力量的弱者,真正成為強者的過程是很迂迴的,他經歷不少生離死別,而這些大多是在他手中完成,他以殺戮證明了自己的強與弱,同時也剝奪了他人的弱與強,這是個仇恨與寬容的無限迴圈。為了證明自己,人一定會在路途上傷害別人,而為了背負這個罪,就只能繼續堅持自己的信念將心胸放寬,坦然而生,否則草草死去,就是對不起同樣為了武而豁出性命的人。武藏在經歷過死戰之後,漸漸理解到,不是與他人鬥爭才能得到生命意義,而是與內心複雜的自我互搏,才是真正的面對人生。當武藏捨棄了主動求戰的心之後,漸漸的,與他有互動的人都能明白,其實他是個溫暖而溫柔的人,只有他自己不知悉。
 
  認識天地的廣闊,進而錘鍊自己的身心,俠很簡單也很困難,只在一念之間,能否捨棄強的皮相,不去執著於強的定義,或許離真正的強者會近一點,而弱是什麼?那不過是一種狀態,心靈最為萎靡,或是正邁入強者的初始之姿。武俠,是捨身,也可以是自我實現,而武有很多種表達方式,以愛服人,那是我心中最高境界的武。
 
  劉信義老師則是表達,《浪人劍客》和《灌籃高手》不同之處,在於一個是以類水墨畫方式呈現的作品,一個是符合流行商業取向的作品,而前者擺脫了一般漫畫的框架,慢慢為其在藝術史上奠定了歷史地位。而他與沈默在《王的十二女色》的共同創作中,是很能吸引讀者的目光的,他的水墨畫,卸去了黑白二元的對立,改以一種更為深沉、描述人性幽微的迷茫,讓人沉溺。
 
  沈默最後有一段話讓我深省:要懂得藝術便是從承認自己只是裝模作樣開始。這句話不是貶抑自我,而是告訴自己,一開始只能藉由擺出某種架勢,去說服自己好像真的有這一回事,等到慢慢知道藝術是什麼了,就連擺架勢都不用了。
 
  我想起《浪人劍客》中武藏與傳七郎決鬥的場景:傳七郎擺出架勢後,以大聲吆喝的方式,企圖讓武藏動搖,也就是所謂的氣勢,而武藏只是淡淡的想,「這樣大吼大叫有意義嗎」,會被震懾住,代表功夫還不到家,而面對真正的高手,這種只有皮相的挑釁,只會招致死亡。以藝術的角度來說,就是獻醜而不自知吧。  
 
  台北一行,獲益良多,更能確認我心中的武,即是以守諾、犧牲與守護為三拍子的舞曲,儘管不合時宜,但人生不過就這一遭,還需要遲疑什麼?

創作回應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