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反思日記] 作為筆記的文章

兔二:滾你奶奶的 | 2020-10-22 23:18:16 | 巴幣 130 | 人氣 199

寫完這篇文章[反思日記] 思維復健的障礙與技術〉(連結)後,稍稍重讀,發覺不太像近期寫的文章的修辭。

分析一下理由,主要是改了習慣的布局。在西塞羅的修辭學中,對於一個修辭者(無論準備演講或者寫作),建立文本分成五個範疇:開題、布局、風格、記憶、表達。通常,文章寫作多顧前三項。我只想聊布局和風格的主題,其他先擱置。

首先,「布局」分成前言、正文。在前言,我用了兩個還算適當的簡短引導句。第一句話,交代近況,做了甚麼,再附帶一個關鍵詞(評價與推測)。

  • 一轉眼,K完過大大的國際關係概要後,發現說人話的教科書真是鳳毛麟角,尤其是人文學科(或者該社群想升級自己為科學,社會科學)。

第二句話,針對上句的關鍵詞,引用一個概念並定義之,從而解釋相關理由。

  • 大體而言,教科書難以說人話,也跟近幾十年,全球連結過度快速(全球化)的現象有關。全球化的涵義有很多,但最與所有人相關的是「相較於過去,資訊、交通的交換更緊密,因此全球各地的相互影響更大」。全球化的影響是,首先,理工、資科類的知識容易替換,即使人文學科也難以倖倖免。加上非主流(美)的研究範圍或對象的出現,甚至反思研究可以做些什麼。這替知識間的交流、轉化,落實成實際改善世界的方案,增加更多變數。最後,論文積分制度,令第一線的研究者\教職人員,與其寫本利於傳播(受眾:不特定大眾)、教學(受眾:在學學生)的教科書,不如寫Paper,或者被拖去替學校、校所、學閥拚評鑑。

此外,再大幅跳躍到核心議題,作為正文。寫正文時,我習慣提問→找相關概念→定義→舉例→murmur(循環)。同時,從反面思考文章的破綻,必要時用反諷修辭填補。若兩者皆完成,則下一段便短暫總結,再考慮擱筆或延伸。

順帶一提,可以聊聊「風格」的問題。我盡量減少第一人稱的抒情比例,尤其是類比、比喻心情的各種形容詞。理由是,我不喜歡。可能這段時間讀的文本的品質,熟悉的框架的核心度,所帶來的舉例能力,是過去好幾倍。我不太需要依賴形容詞沖字數,而是編例子或援引實例。

下場就是,我的文章只會成為埋在深處的筆記,因為我不太用形容詞,也不太管我談論的主題或例子,可能的受眾是否熟悉。不過沒差,文字為主的文章,沒人讀是常態。加上,對自身的觀察是,在寫出一篇能被閱讀的文章之前,我會寫出好幾篇筆記---唯一的讀者就是我自己。另外,好處是,寫完筆記類文章,頭腦會更清楚。

大概我寫文章的動機,是為了讓腦袋更清楚,而不是追求華麗詞藻或創造藝術,所以至今在文字美感和讀者經營上,一事無成吧。但也無妨,意料之中而已。後來發現,我為什麼文章敢隨心所欲的寫,就是「我很少care別人喜歡或討厭」。我以發掘內在動機為目的而寫。喜歡你的人,就會來聊,給些認同的意見;討厭你的人,就會正面或背後嗆,或著無反應。如果有部分認同但額外的意見,那就是賺到了,相對的,你也不希望占人便宜,而是自身文章中的某些思路或引用的證據,能帶給對方些靈感。

另外,別期待外力能幫助你成長,你該培養內在的覺察力和動力,藉以行動。教育系統一向只負責淘汰而非培養。你要嘛才能與生俱來,要嘛學會自學。即使是正面和負面意見,學會怎麼重整的,也是你自身。這也是為什麼,我不太適合短訊息的SNS---我通常只想寫自己的,很少care別人想看甚麼。不過,人際互動上吃了很多虧之後,就學會看臉色說話或不說話


筆者資訊
兔操民(nobuusa)
遊戲愛好者,尤好「粗鄙之語」與「王司徒」,現居於台北市。

最近的興趣是ANKI+學習理論與實踐的應用,尤其在遊戲領域,譬如如何玩遊戲學英文。請多指教。

創作回應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