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內容

1 GP

藏傳佛教宗教源流——噶當派

作者:玄都之王│2020-08-02 13:59:00│巴幣:10│人氣:595
噶當派簡介
  噶當派是以所傳教法的特徵命名的一個教派。「噶」是佛語的意思,根據佛教的說法,佛的一切教誨都是通過語言表達出來的,因此佛語就是佛的言教。「當」譯為教誡、教授,即對僧徒的行為持守、修習佛法的指導和指示。「噶當」即將佛的一切言教(包括顯密經論)都看作是對於學佛僧人從日常行為到修法成佛的全過程的指示和教導,故名噶當派。除寧瑪派外,噶當派是在藏傳佛教後弘期中出現較早的一個教派。

  噶當派源于阿底峽(982——1054),創立于仲敦巴(1005——1064),壯大于三大法友(即仲敦巴的弟子博多瓦、京俄瓦和普窮瓦)。阿底峽是一位印度名僧,1042年應邀到西藏,傳播印度晚期大乘佛教,著有《菩提道燈論》等50多種佛教著作,對藏傳佛教的影響很大。尤其是《菩提道燈論》,反映了阿底峽在西藏的活動意圖和基本思想,他把一個佛教徒最初從師學佛,到最後修行成佛境界所應該做的一些事情都羅列備至,寫出了學佛法者由淺人深、循序漸進的過程。西元1054年阿底峽圓寂後,仲敦巴繼承其全部顯密教法。1055年,仲敦巴在拉薩聶塘主持了阿底峽圓寂一周年的紀念會,並建寺廟、靈塔。1056年,他受藏北當雄一帶地方領主的迎請到熱振地方傳教。翌年,他修建了熱振寺,弘傳阿底峽的學說,後以該寺為基礎逐漸形成噶當派。仲敦巴一生未受過比丘戒,只能稱為居士。建立熱振寺後,他一直以講經傳法為業,傳授門徒總共有60多人。噶當派的發展,則是在仲敦巴的弟子和再傳弟子的時期。

  仲敦巴死後,由阿底峽的另一弟子南覺欽波繼任熱振寺寺主。此後,其師弟貢巴瓦繼任。再後由仲敦巴著名的三大弟子即博多瓦、京俄瓦和普窮瓦繼任。普窮瓦法不傳人,無弟子。博多瓦和京俄瓦兩人分別收徒傳教,從而形成噶當派的兩個支派,即教典派和教授派。

  噶當派主張以顯宗為主,強調修習次第,先顯後密,以顯修心,以密修身(即身成佛);顯為根本,密為增進。該派修習的經論主要有:《大乘經莊嚴論》、《菩薩地》、《集菩薩學論》、《入菩提行論》、《本生論》、《集法句經》、《菩提道燈論》,此外還有「慈氏五論」和《中觀》等論典。

  從西元11世紀初到12世紀末的近200年,噶當派得到一些地方割據勢力的支持,有了很大的發展,在藏傳佛教各教派中以僧徒眾多、寺院廣布而著稱。噶當派由於教理比較系統、修持規範,對其他各大教派都有重大影響。宗喀巴大師就是在噶當派教義的基礎上創立了格魯派,因此可以說噶當派是格魯派的前身,格魯派則是噶當派的進一步發展。


噶當派的主要分支教派
一、教典派
  教典派為博多瓦所創。
  教典派以重視經典學習而為特點。

二、教授派
  教授派為京俄瓦所創。
  教授派以注重上師傳授實修而為特點。


噶當派的發展
  噶當派建宗以來,即十分興盛,後形成兩大支派,即:教典派、教授派。

  格魯派興起後,噶當派漸漸融入格魯派中。


噶當派的根本知見
一、根本知見
1、融合中觀、唯識知見
噶當派的根本知見屬大乘中觀宗,同時攝唯識思想於其中,將中觀、唯識的知見融合起來。
2、強調依佛典修行
噶當派強調依佛典,循次第,不捨一字而修行佛法。
3、以密法為究竟
噶當派以即生成佛的密法為究竟。

二、根本經典
  噶當派所依的根本經典包括:《菩提道燈論》、《入二諦論》、《中觀教授論》、《攝行炬論》、《發菩提心論》等。


噶當派的寺院
  噶當派的主要寺院是拉薩以南、聶當以東的桑浦寺,1073年由阿底峽的弟子俄·雷必喜饒創建,原名內鄔托寺。以提倡因明和辯論而著名。俄·雷必喜饒被稱為大俄譯師,幼年出家,後到康區向賽尊學佛法。1045年,他同枯敦尊追雍仲等回到前藏,在拉薩附近建立紮納寺,講經傳教。當阿底峽來前藏時,他也追隨學法。他對仲敦巴十分敬重,曾多次去熱振寺求教。他翻譯和修訂過不少有關因明的著作。死後,其侄子俄·羅丹喜饒(1059—1109)繼任桑浦寺堪布。

  俄·羅丹喜饒曾與兩譯師到阿裡參加「火龍年法會」,後去喀什米爾留學17年,約在1093年返藏。又到尼泊爾學密教。他翻譯了許多佛典和因明論著,西藏大藏經中有他譯出的經論40餘部,人稱小俄譯師。他常在拉薩、桑耶一帶講經,特別講授他翻譯的因明著作《量莊嚴論》、《量決定論》、《量決定論疏》和「慈氏五論」中的《現觀莊嚴論》等。有弟子2萬8千多,湧現出大批在佛學方面很有成就的人才。此後還出現了小俄譯師的活佛轉世系統,轉世寺院是昌都查雅的馬貢寺,但不知發端於何時。

  小俄譯師的弟子中,以卓壟巴的成就最大。他為許多顯密經論作注疏,其中根據阿底峽的《菩提道燈論》寫成《教次第廣論》和《道次第廣論》,闡揚噶當派的教義,為後來宗喀巴撰寫《菩提道次第廣論》提供了藍本。

  恰巴卻吉僧格(1109—1169)是桑浦寺第六任堪布,著有《量決定論廣注》、《量論攝義頌》及其自釋。他寫的《量論釋義》,被稱為西藏因明入門書之祖,提供了學習因明的獨特方法,促使因明學更加興盛。據說西藏佛教各派學經,普遍採用辯論的方式,就是從這時開始的。

  在桑浦寺極盛時期,西藏佛教各派僧人常來這裡學習,成為講授因明的重要據點。大小俄譯師所傳的因明被稱作「新因明」。此外,以《現觀莊嚴論》及其注疏為主的般若學、以《入中論》及其注疏為主的中觀學,也多由桑浦寺傳播發展開來。它在西藏佛教史上起過重要作用。

  桑浦寺在恰巴卻吉僧格以後,分為上下兩院。在薩迦派掌握地方政權時,有幾個紮倉曾被薩迦派收管。15世紀格魯派興起後,該寺與噶當派其它寺院一起併入格魯派。


噶當派的傳承
  噶當派的奠基人,印度的著名佛教大師阿底峽。西元1045年曾參加迎請阿底峽的居士仲敦巴(1005一1064)拜阿底峽為師,修習佛學,盡得其傳,創立了噶當派。

  仲敦巴(1005—1064),出生在堆壟的富豪家庭,後遷居康區,拜賽尊為師學佛。1045年初,至布讓正遇被邀請的阿底峽,自此一直追隨阿底峽。1056年,阿底峽死後的第二年,仲敦巴接受藏北當雄一帶地方頭人的邀請,前往熱振傳教,並建立了熱振寺,以此為中心,噶當派逐步發展壯大起來。

  他死後,熱振寺的堪布由阿底峽的另一弟子南交欽波(1015—1078)繼任,擴建了寺院。再傳之後,才由仲敦巴的弟子博多哇(1031—1105)擔任堪布。博多哇和仲敦巴的另一弟子京俄巴分別收徒傳教,由此分成噶當派的兩個支系,即教典派和教授派。

  教典派強調佛教經典的地位,重視對佛籍的學習,由此而得名。博多哇在未擔任熱振寺堪布以前,門徒已有千餘人。後來他離開熱振寺,另建博多寺,使噶當派的聲勢在衛藏地區大加發揚。

  博多哇門下以朗日塘巴(1054—1123)和夏爾哇巴(1070—1141)最有影響,都著重於講經傳教。夏爾哇巴弟子中的甲·怯喀巴和董敦,又分建寺院,在教典派內形成兩個系統。

  甲·怯喀巴(1101—1175)在拉薩附近的墨竹建怯喀寺,並任堪布,死後,由賽·基布巴繼任。賽·基布巴(1121—1189),於1164年左右又建基布寺(又稱新怯喀寺),任兩寺堪布。死後由拉·隆格旺秋繼任。

  拉·隆格旺秋(1158—1232)出身於吐蕃王室的後裔雅隆覺臥家族,自此開始,怯喀和基布兩寺的堪布都由代表封建地方勢力的這一家族成員擔任,在13世紀初,形成了一個與雅隆覺臥地方勢力關係密切的寺院集團。此後的四任堪布都屬雅隆覺臥家族,直到1377年。

  夏爾哇巴的另一弟子董敦(1106—1166),在納塘講經傳教12年,1153年創建納塘寺,以此為中心,發展成為納塘寺系統。這一系統由傳授喀且班欽所傳律學而著名。13世紀晚期,納塘寺僧迥丹惹遲,將該寺所藏藏譯佛經編訂為《甘珠爾》、《丹珠爾》,當是編纂藏文大藏經之始。

  教授派以注重師長指點教授下的實修而得名。也分為兩個系統:一是京俄巴系統:一是內鄔素巴系統。

  京俄巴20歲時在熱振寺從學于仲敦巴,得受某些秘密傳授的佛法。他著重提倡念咒、供佛和靜修,這也是教授派的顯著特點。

  教授派的另一系大師內鄔素巴(1042—1118)是熱振寺第三任堪布袞巴哇的弟子。他有兩個著名弟子,其中皆貢欽波創建仁欽崗寺,絳曲格哉常住達堅寺,他們都以傳承內鄔素巴教授的修持和密法為主。

  以上就是教授派的兩個系統(京俄巴、內鄔素巴)和四個傳承(甲域、崗崗、仁欽崗、達堅)。


噶當派的教法
  噶當派以修習顯宗為主,所習經典為《大乘經莊嚴論》、《菩薩地》、《集菩薩學論》、《入菩提行論》、《本生鬘論》和《集法句論》,稱為「噶當六論」;加上阿底峽的《菩提道燈論》,又稱「噶當七論」。此後還增加了「慈氏五論」和龍樹的「六如理聚」。它特別強調佛徒的修習次第,認為應該先學顯宗後學密宗,並且只有對少數有「根器」的人授以密宗。主張顯密二宗不應當相互攻訐,而應相互補充。

  噶當派的密宗修習以《真實攝經》為指導,此經屬於密宗四部中仍以顯宗教義為基礎的瑜伽部,和薩迦、噶舉等派推崇無上瑜伽密有所不同,又與甯瑪派大量吸收苯教成分有很大差別。一般認為,噶當派的顯密教法被認為是比較「純淨」的。

  噶當派比較正統,與漢地佛教一樣,既重「觀」,也重「行」。所謂「觀」,相當於哲學世界觀,「行」指修持實踐。阿底峽的《菩提道燈論》為噶當派全部教法提供了概括性的依據。

  《菩提道燈論》把眾生分成三類:一類曰「下士」,他們不求解脫,只求今生「利樂」,屬「人天乘」;第二類為「中士」,這類人只求個人解脫,不想普度眾生,屬於「小乘」;第三類是「上士」,他們自求解脫,也救度眾生,屬於「大乘」。與此相應的修行次第也分下中上,合稱「三士道」。

  「下士道」要求學者認識有生即有死,按業報法則,輪回無已。為了避免死後墮入「三惡趣」,求得「人」、「天」福報,就要皈依「三寶」,努力做止惡行善的事。即所謂「下士勤方便,恒求自身樂」。

  「中士道」要學者認識修待「下士道」,雖然能求得世間樂,但不能超脫流轉苦,為了從世間諸苦中徹底解脫出來,就要遵循師長指導,進一步修持佛教規定的戒、定、慧「三學」,達到涅槃境界。是謂「中士求滅苦,非樂苦依故」。

  「上士道」要求學者發「大慈悲心」,決心自利利他,修「菩提行」,實踐佈施等「六度」。這樣,既可度己成佛,又可度人永離諸苦,這才是大樂。故曰「上士恒勤求,自苦他安樂,及他苦永滅,以他為己故」。

  整體說來,「三士道」均屬顯宗的教法,地位遠不如密教為高。因此,《燈論》的最後部分就是論述密宗的修習,它劃密宗經典為作部、行部、瑜伽部和無上瑜伽部四部,強調了先顯後密的修習次第。《燈論》為噶當派確立了思想基礎,也確定了西藏佛教以實修為主的精神。

  西藏佛教諸教派普遍受到噶當教法的影響。15世紀格魯派即是按噶當派的教義發展起來,原屬噶當派的寺院都變成了黃教寺院,噶當派不復存在,而黃教則被稱為新噶當派。
引用網址:https://home.gamer.com.tw/TrackBack.php?sn=4869422
Some rights reserved.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2.5 台灣

相關創作

同標籤作品搜尋:佛教|藏傳佛教|藏密|噶當派

留言共 0 篇留言

我要留言提醒:您尚未登入,請先登入再留言

1喜歡★z96385274110 可決定是否刪除您的留言,請勿發表違反站規文字。

前一篇:藏傳佛教宗教源流——葛舉... 後一篇:藏傳佛教宗教源流——格魯...

追蹤私訊切換新版閱覽

作品資料夾

e12344888各位讀者
都市奇幻懸疑喜劇《魔都妖探》Case 9連載開始。歡迎舊雨新知都來小屋坐坐!看更多我要大聲說昨天16:51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