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換
舊版
前往
大廳
主題

【開箱】AMD Ryzen Threadripper 3970X新機開箱

SYBASTA | 2020-07-18 20:03:20 | 巴幣 2 | 人氣 503

廢話前言

  大家好,自從上一台AMD Opteron 250雙CPU工作站後,我也很久沒有用AMD的CPU組電腦了,2004年到現在已經過了16年了,說真的還蠻懷念以前AMD屌打Intel那個年代的Opteron,要不是碰到不少事情,AMD設計的錯誤路線,整整10多年讓Intel無對手開始擠牙膏,也不會被Intel當提款機狂削錢。這次AMD回神後,看兩年多來的報導和做了一點功課,確定沒太大問題,我也決定來一台真香機,把該死的Intel踢掉。
  因為16年組的舊電腦已不符合製作需求,加上Intel爆出各種修不好的Meltdown和Spectre漏洞,早在第一次和第二次windows修正和BIOS修正被強X之後,效能真的大降,還讓Adobe的各類軟體開始有嚴重卡頓,甚至Photoshop CC 2018能嚴重到按下Ctrl+O要開檔案,都可以等上十多秒鐘後,瀏覽視窗才會打開。從2018年就決定一定要換AMD了,本來已經打算要直接衝2990WX了,但是因為Zen/Zen+架構的問題,並非所有CCX都能直接存取記憶體,還有若買較低的2970X或2950X,實際性能上16核心或24核心也並沒有比Intel 18核心高多少,要買一定是買32核心以上的,這讓我考慮很久。去年推出的Zen2除了IPC和架構大改進,讓IPC正式超過Intel,而且超多核心強壓Intel,在我們後製這一領域中有著無法抗拒的吸引力,加上製作需求是要跑8K完全無損未壓縮影片(後面解釋),所以Intel除非衝Xeon 24核心以上,不然X299沒一個能打。剩下就是從3990X和3970X中選擇了,再仔細研究之後,除了3D算圖部分,幾乎所有剪接軟體和合成軟體最高優化都只有32核心/64執行序,並沒有跨CPU GROUP指令,這牽扯到WINDOWS本身架構問題,除非我特別需要開LINUX跑Frame不然大多時間都是在用WINDOWS,所以最後決定採用3970X是最合乎效益的組合。
新舊電腦主要零件如下:
舊電腦:
CPU:Intel i7-5930K(OC 4.1GHz ALL CORE)
CPU Cooling:CORSAIR iCUE H100i
MB:ASUS X99A USB3.1
RAM:Crucial BallistixDDR4-2400 8GB   4條
SSD:Crucial MX200 500GB、Crucial MX500 1TB
HDD:HGST DESKTAR NAS 4TB 1個
HDD Raid:WD GOLD FYYZ 4TB  2個 RAID-0
VGA:EVGA GeForce GTX1080TiFTW3
SOUND:Creative Sound Blaster ZxR
POWER:CORSAIR RM1000X
CASE:Lian Li PC-V1200 PLUS
 
新電腦:
CPU:AMD Ryzen Threadripper3970X
CPU Cooling:ENERMAX LIQTECH TR4 II360
MB:Gigabyte TRX40 AORUSEXTREME(rev.1.0)
RAM:Crucial Ballistix DDR4-3200 32GB   8條(賭超頻3600MHz人品)
SSD:Gigabyte AORUS NVMe Gen4SSD 1TB、Crucial MX500 1TB(沿用)
SSD Raid:等第二代Phison PS5018-E18主控的NVMe SSD再組
HDD:HGST DESKTAR NAS 4TB 1個(沿用)
HDD Raid:HGST DESKTAR NAS10TB  4個 RAID-0、WD GOLD FYYZ4TB  2個 RAID-0(沿用)
VGA:EVGA GeForce GTX1080TiFTW3沿用,等3080Ti/3090
SOUND:Creative Sound Blaster ZxR,沿用,暫時未選定新方案
POWER:FSP2000-52AGPBI (80PlusPlatinum)
CASE:Lian Li PC-V3000
 
  其實新電腦的零件是5月18日就已經入手,為何會拖到現在才寫開箱文,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個是要做Debug和應用軟體適應微調,第二個是到處借人測試,運送過程中被人震壞,搞掛了水冷的風扇,幸好保固內ENERMAX很乾脆二話不說直接寄新的風扇過來,不過也很幸運,硬碟都沒被震壞。
  開箱過程我會連同Debug的經過都分享給大家,這對想要組Threadripper又怕花錢得不到效果,然後又不穩定會欲哭無淚的人,應該會有很大的幫助。
新入手零件



                              
CPU內容物有CPU本體,散熱器架,CPU插槽扣蓋專用螺絲起子

 
 

8條Crucial Ballistix DDR4-320032GB記憶體
 

ENERMAX LIQTECH TR4 II 360內容物:360AIO冷排,Threadripper專用全覆蓋水冷頭,3個12cm磁力氣旋軸承最高2300RPM PWM風扇,各家RGB控制器連接線。
 

Gigabyte AORUS NVMe Gen4 SSD 1TB:Phison PS5016-E16主控、Tohsiba BiCS4 96層3D TLC顆粒

 
  GigabyteTRX40 AORUS EXTREME主機板,內容物有主機板本體、AORUS AIC 4SLOT SSD RAID Adaptor卡一張、2個Wi-Fi天線、6條SATA線、3條RGB控制器接線、1條noise sensor線、1條USB2.0分接線和驅動程式碟(USB DISK)。
  會選這張板子主要是經過幾個考量點,其中一點就是這張供電做的最好,用料也比較沒偷料,而且還直接送你一張SSD 4SLOT卡,方便處理8K影片時需求的影片傳輸速度。在這邊說明一下,因為我們這邊主要都在接面板電視廠的展示8K影片(我是跟著導演在做),所以製作的影片都是使用完全無壓縮的素材,7680X4320 60FPS/120FPS/240FPS/YUV444 12bit color/BT2100PQ HDR 這樣的素材,光是要單軌realtime plackback,每秒鐘最小需求6000MB/s到24000MB/s,所以絕對需要全速滿載的PCI-e 4.0 16X頻寬,目前已有一張特別卡,可以插8條NVMe Gen4X4 SSD,然後每條給2X頻寬去塞滿,去達到每秒27600MB/s的RAID卡,但那個成本高太多,目前的想法是等第二代Phison PS5018-E18主控的NVMe SSD,每條可達到7000MB/s讀取和5000MB/s的寫入,組4條RAID-0理論可達到20000MB/s讀取和15000MB/s寫入,同時拉高IOPS,對3D算圖和合成會有很大的幫助。當然技嘉這張板子不是沒有缺點,技嘉向來BIOS沒有比華碩的穩,這次選這板子只是為了省錢,和華碩頂板比起來差到五千多(主機板差價+SSD RAID卡),但是代價就是要賭BIOS人品。
 
 


AORUS AIC 4SLOT SSD RAID Adaptor


FSP2000-52AGPBI (80Plus Platinum) POWER


  其中要特別解釋的一個東西就是POWER,很多人為了省錢,POWER都會選剛好符合總和TDP的功率大小然後再大一些,其實這是不太好的做法,最好的做法是以你會使用這台電腦的實際使用功耗,然後要盡量在POWER的50%-75%負載之間,主要原因是POWER的最高轉換效率通常都會坐落在這個區間,然後POWER逐漸老化後,轉換效率最好的區間60%-75%,當實際運作功耗在轉換效率最好的區間時,可以讓消耗掉的電量最少,節省電費。也就是說買POWER最好買大一倍功率的,才會符合真正使用需求,除了省電也可以延長元件壽命。而這電腦會常常需要滿載運算,根據計算,TR3970X使用AMD PBO預設的全負載運算時大約437W,一張1080Ti顯卡280W,加上主機板、記憶體、2個SSD和7個HDD,總和加起來大概1000W左右,然後還要考量到未來要上2張3080Ti和SSD RAID卡,預估是1350W,所以最好的選擇就是2000W POWER,市面上所有2000W POWER比較好入手的就是全漢的CANON,而很多OEM廠的2000W ATX POWER其實都是全漢出的這個單路的或型號A0六路那一個,透過管道我取得型號FSP2000-52AGPBI的工包版,這個其實和CANON幾乎一模一樣,差別就在風扇和隨附的線材。若要達到滿載2000W,則需要使用220V,為了符合這條件,重新裝潢設計電腦工作桌時,特地額外做了一路220V美規3孔專門給這台電腦使用。
 
  四個新的HGST DESKTAR NAS 10TB其實是從某個公司凹來的新品,因為他們沒用過這四個備品然後又買了大量的14TB組RAID,所以請他們便宜賣我,我忘了先拍照就直接裝進去了。
 
開始組裝

先上主機板


拆開下方裝甲


拆掉NVMeSSD上方的散熱片後裝上,下方的不拆是因為兩面都有NAND顆粒

用CPU插槽專用螺絲起照說明書寫的順序旋開三個紅框標示的螺絲

移除保護蓋

 
將CPU插入第二層固定層後蓋上,提醒一下,CPU那個橘色蓋子不是直接拔掉,是要用來插入插槽的固定架後再蓋上。
蓋上CPU後再將上層的固定蓋蓋回去,照說明書把螺絲反順序鎖回去。
 
散熱膏這次我是選用Arctic MX-4,便宜又好塗,也比較好壓勻。


準備上水冷,聯力PC-V3000可以裝兩組480mm水冷,一個在側邊,另一個在正上方,考量到未來換RTX3080Ti/RTX3900雙顯卡說不定我會加一組開放式水冷去壓制熱量,所以ENERMAX這組水冷就決定放上方的位置。

聯力PC-V3000機殼拆裝很方便,上方開蓋直接拉起就好,無螺絲。  



開始接上電源線上各個設備
線整理的不是很好看還請大家包涵,畢竟不是專業的

主機板電源


上顯卡、音效卡、主機前置面板接線


接上SATASSD和硬碟


做最後線路整理

稍微整理過的背後
 
 
開機測試&Debug
 

一點點光害看起來很美,又不會太俗到像電子花車  XD



  開機很順利,一次就開起來了,不過Debug災難才正式開始,組裝好的時間是6月4日,剛好碰上Windows10 2004正式釋出,想說反正是新的而且也要Debug,一不做二不休直上Win10 2004當白老鼠準備搞死自己,請IT朋友幫忙下載正式釋出的2004 Bulid19041.264工作站專業版,順便把所有軟體都盡量一次更新到最新版本,沒想到災難正式開始,事後想想還真的沒事自己搞自己,不過也因為這樣才能更清楚瞭解一些問題所在,順便分享給大家有哪些雷BUG。
 
  首先很高興地開機後,就想一步登天直接把RAM調到3600MHz,想挑戰8條速度3600MHz總和容量256GB記憶體的爽度。接著安裝作業系統,直接一次安裝完成,過程沒當機看起來沒事,接著要裝驅動程式,就拿技嘉附的驅動程式碟直接安裝,想說就全裝吧,應該不會有問題。結果才裝第一個chipset晶片驅動,結果就說錯誤找不到裝置,當場在罵髒話,WTF這啥鳥情況,一查OOXX勒,你技嘉竟然給我放的是錯誤版本的DRIVER,然後你們網頁放的也是錯的,我已經反映給你們了,至今一個月我還是看到你們根本沒改,讓我還要特地去AMD官網抓正確TRX40的驅動程式。TRX40 chipset driver最新2.04.28.626版。

  然後當時的版本是2.04.04.111,這版本其實也有問題,很奇特的是win10 2004內建的就是這個版號的驅動程式,但我再安裝下載來的這版本後,神奇的事情就開始發生了,在操作一陣子時系統沒當,可以切換所有已經開啟的視窗,已執行的程式也能正常運作。但是!再開新視窗或新程式都會卡死,這時正在執行的程式或視窗都是能正常運作的。若是要關閉卡死或正常運作中的視窗和程式也會卡死。當出現bug後,也無法關機重新啟動作業系統,只能按電源開關強制關機重開。本來沒裝驅動程式以前一切正常,然後發現技嘉給的根本是錯的又跑去AMD官網抓正確的,結果還是中招,光是chipset driver讓我重灌WIN10至少5次才確定用WIN10 2004暫時絕對不要更新TRX40 chipset driver,即使上面放的最新2.04.28.626版目前裝上看起來沒事,但也還沒完全確定正常。

  大家以為災難結束了嗎? 不~~~,確認完chipset driver後,更麻煩的又來了,因為我要裝RAID,所以主機板BIOS內設定要改成RAID模式,所以需要裝AMD RAID driver,Winsows才能抓的到在BIOS內建好的RAID HDD Drive,這時麻煩的就來了,因為技嘉的BIOS是把SSD和HDD的RAID控制全做在一起,若你不把NVMe M.2 SSD也建一個RAID出來,在安裝作業系統的後要安裝AMD RAID driver後要重開機,重開機後你就會直接看到藍白畫面,作業系統直接跟你說請重新安裝吧。在BIOS建成RAID後去安裝作業系統後,在BIOS還會額外莫名多出一個1TB Non-RAID 1TB,而且還測試過這兩個砍掉其中一個作業系統都會掛掉!光為了要解決這個奇怪的bug,我又把OS搞掛了然後重灌不知道幾次……

紅框標起來的就是明明是同一個SSD……


  調回能夠正常安裝WIN10的設定後,想說好吧,放棄處理這個奇怪的問題,反正沒有多大的影響,只是自己看不順眼而已,那繼續安裝AMD RAID driver,這時災難又來了,若是直接使用AMD RAID Installer(246MB)那個含控制軟體的那個版本,他是連同NVMe RAID Driver都強制硬裝進去,這時再次見到藍白畫面,而且WINDOWS UEFI BOOT掛了,只好再一次重灌。去下載AMD RAID Driver(1.71MB),解壓縮後去控制台裝置管理員手動安裝SATA RAID Driver的部分才解決掉。結論就是不管你有沒有要搞NVMe RAID,請手動安裝驅動程式。然後若確定有要搞NVMe RAID,必須連安裝作業系統用的SSD也得硬設成RAID,沒辦法分開處理。
 
  有一就有二,無三不成禮,接下來還有災難,開始用AIDA64和Prime95燒機測穩定度,直接卡死當機,接下來就是調整記憶體和CPU的頻率和電壓了,老實說這方面我完全不會玩,東調西調後,怎樣都沒辦法穩住讓8條CrucialBallistix DDR4-3200 32GB穩上3600MHz,想起來也有點後悔,說真的應該多花點錢買3600的版本來拚的或許會比較好,這次人品賭輸了,往後技嘉更新BIOS也許就有機會穩上了。最後調整到確定能穩定所有軟體運行都沒問題,至今也從沒看到任何當機或軟體當掉的設定,是使用X.M.P 3200MHz CL16-18-18-36,但是必須在BIOS把RAM的電壓加到1.38V才能穩住,然後因為前面兩個如同災難般的BUG,讓我懶得再試下去了,畢竟是工作電腦,在拚效能之前,穩定是最重要的。在目前穩定的情況下,性能調教上就放棄了,記憶體用X.M.P設定,CPU直接使用AMD PBO讓系統自己去電它。
BIOS設定,圖中CPU和VCORE是改AUTO,動態加壓是鎖住無作用的,請無視那個+0.01250V,主要是DRAM電壓要指定到1.380V。
 
 
燒機與效能測試

首先來看作業系統和組件內容




  
記憶體效能測試
 
AIDA64Prime95燒機測試

 
 
兩個軟體都測過兩三次,最長燒過2小時的,忘了存到那一次,反正能正常燒機,基本問題就不大。

SSD & HDD RAID speed test

Gigabyte AORUS NVMe Gen4 SSD 1TB
看起來是蠻符合官方給的數據

HGST DESKTAR NAS10TB  4個 RAID-0
 
新加的處理檔案暫存用HDD RAID-0也有達到基本需求速度,至少循序讀寫都能達到900MB/s。

H.265 Encoder test
  這邊使用的素材是Netflix與Production I.G合作製作的實驗動畫【旭日SolLevante】所釋出供大家研究的原始RroRes4444XQ BT2020 SMPTE2084 DolbyVision 1000nits non-constant的MOV檔,檔案大小34.8GB,放在4個TOHSIBA 10TBHDD RAID-0,壓縮軟體使用TMPGEncMastering Works7和Hybrid Encoder,壓縮參數COLORSPACE都是設定為HDR10 BT2100PQ non-constant。
 
TmpgEnc Mastering Works7
設定參數




Threadripper3970XEncoder中的狀態

Threadripper3970X算完所需時間

對照組,舊電腦i7-5930K


Hybrid Encoder
設定參數


  
Threadripper3970XEncoder中的狀態

 
Threadripper3970X算完所需時間41分15秒

 
舊電腦i7-5930K算完所需時間3小時4分42秒

 
  從上面測試可以看到前面我說的其中一個選購時考量的問題,到目前為止後製軟體對多核心的支援還沒有很完全,像TMPGEnc和Hybrid Encoder就只能使用到32核心(或32執行序),測試可以看出來即使沒辦法完全使用所有執行序,整個運算速度在TMPGenc還是提高了4.7倍,在Hybrid Encoder提高了4.58倍。
 
After Effect測試
其實AE因為本身軟體對多核心優化很爛,兩台電腦算圖其實都沒有吃滿CPU,所以僅供參考,但是新電腦的效能還是確實贏過了舊電腦
CodecAVID DNxHR RGB 444 10bit / EffectColor Correction Curves&Gaussian Blur
Threadripper3970X算完所需時間20分42秒
 
 
舊電腦i7-5930k算完所需時間37分52秒

 
CodecAVID DNxHR RGB 444 10bit / EffectCC Burn Film&CC Glass
Threadripper3970X算完所需時間41分28秒

 
舊電腦i7-5930k算完所需時間1小時6分

 
RESOLVE測試
設定一個Curves調光,使用DNxHR 444 12bit codec壓縮
  


Resolve算圖速度基本上能完全榨光整台電腦效能, Threadripper3970X新機這台算圖在C槽SSD可以把CPU和GPU都吃到80%效能
 
  
Threadripper3970X算完所需時間,算在同一個HDD RAID內花2分34秒,算在Gigabyte AORUS NVMe Gen4 SSD 1TB內花1分29秒。
 
 
AVID MediaComposer、FUSION、NUKE和HitFilm Pro的測試我就不做了,但大概不會差太多,應該都是贏很多。
 
3D算圖&物理模擬測試
CINEBENCH R15
單核心204cb,多核心7529cb

CINEBENCH R20
單核心503pts,多核心17419pts
 
MAYA 內建海水物理模擬系統測試(300frame
Model:deepOcaen


CPU使用率約50%,原因是MAYA內建的物理模擬CPU本來優化就不好,使用率不高。

這是完成的模擬影片:deepOcean simulation

Threadripper3970X運算完成時間約6分03秒(第一張圖建立至最後一張建立時間)

    



I7-5930K運算時間運算完成時間約14分(第一張圖建立至最後一張建立時間)

 
 
 
Houdini煙霧物理模擬系統測試(300frame)(由友人幫做測試)
Threadripper3970X運算完成時間約40分(第一張圖建立至最後一張建立時間)


Ryzen 3700X運算完成時間約1小時54分(第一張圖建立至最後一張建立時間)

 
  另外,有另一位友人幫忙測試了V-RAY Baking算圖,純CPU算圖和純GPU算圖,Threadripper3970X的算圖速度大約匹敵接近用2張1080Ti一起算的算圖速度,但礙於是使用其公司的商業案子檔案做測試,不方便PO完成圖。

 
 
總結
  這篇開箱文最主要的重點就是技嘉主機板的debug和大概模擬實際真正在算圖時的速度。對於需要更多核心運算的後製工作來說,AMD Ryzen Threadripper 3970X個人認為是比較好的選擇,而剛出的Threadripper Pro雖然更能達到我本來想要的需求的2TB RAM和128 PCI-E 4.0 lanes,但是必須要買更貴的LRDIMM,而且不見得真的完全用的到這麼多,大概真的只有算3D時才會全部把它吃光光,對於成本上的考量還有目前你有使用的應用程式對多核心的優化程度,而非常偏重專業用軟體類後製的人,推薦可以考慮64核心的3990XThreadripper Pro



後續更新紀錄:

  目前更新BIOS F4k(AGESA 1.0.0.4)之後,記憶體穩定度提升,能夠讓美光這組記憶體穩上3600MHz CL16-18-18-36,另外RAID有修正了,已經把NVMe SSD RAIDSATA RAID分開。繼續等RTX3090FE兩張和SABRENT ROCKET 4 PLUS 2TB 8條(使用Phison PS5018-E18主控)


創作回應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