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換
舊版
前往
大廳
主題

【墨華鎏歌專文】淺談古風

璇琰 | 2020-05-05 21:31:26 | 巴幣 0 | 人氣 586

最後一篇搬運XD,之後就要等什麼時候寫新專文了。
引用的古風論文,其實是某位中國古風音樂人在台灣攻讀碩士時寫的,那時我也正在讀研究所,正好用學術網路下載來看。



         Long long ago被問到什麼是古風,古風和中國風又如何區分,想整理一下對於古風的想法,但寫起來又是拖了很長的時間。

        在大家開始閱讀之前,還是想問問,古風對於你是什麼?為什麼喜歡古風?你要怎麼和別人介紹古風呢?

        本文內容只是我個人想法,歡迎討論,本來是想寫一篇論述文來釐清「古風」,但我漸漸有了比較單純的答案──風是基於中華文化,對古代的懷想。

        主要參考這篇論文《還原古代中國的懷舊想象: 音樂專輯 “大千世界” 創作論述》,整句引用的內容以引號框註,並標斜體,不再加註此論文名稱。




一、古風與中國風

        「中國風」或許反而是更讓人熟悉的名詞,尤其是在2008年第19屆金曲獎,周杰倫作曲、方文山作詞的〈青花瓷〉拿下最佳作曲、最佳作詞、最佳年度歌曲三座大獎,中國風也因此受到大家的注目。

        但如果要把某一個作品歸在「古風」或「中國風」其實有點困難,比如說「麵食類」和「中式餐點」都是餐飲類別,但不會把牛肉麵在其中找一個單獨歸屬,也就是可以並存,卻不互相包含。

        聽起來模糊,不過可以先從這兩個名詞本身講起。

        「中國風」(Chinoiserie)與「漢學」(Sinology)一樣,是從西方世界角度的稱呼,中國風一詞源於法文,泛指受中國影響的風格或器物,「是一種空間上的審視,意圖建構的是一個與西方相對的、空間上的『中國』,這個『中國』不受時代的限制」

        一言以蔽之,「中國風」是對帶有中華文化元素風格的稱呼。

        而「古風」除了文化這個要素之外,還多了時間上的審視,是現代人對古代的想像,這個古代可能是正確存在的歷史,也可能是對遠古的一種追想(也就是架空),於是古風更像是一種內涵或是情懷。

        比如「古體詩」和「今體詩」的古、今是在唐代被劃分,唐以前為古、唐以後為今,而古體詩也被稱為古風,類似的概念放在現代,我們生活的時代以前就能稱作「古風」。

        曾被問過,日系和古風似乎會被認為綁在一塊,話應該這麼說,以文化為基底,中華文化有古風,日本文化也有古風,日本雖然在唐朝時汲取了大量中國文化,但也已吸收轉化,並發展出另一個絢麗,要區分他們還是視而為一,我想是看個人對「古風」認定的廣度,而一般提到的古風還是以我們自身的中華文化為主。


        放到音樂上來說,中國風屬於「流行音樂」這種音樂類型下的一種「曲風」,即是在流行音樂中加入了中華文化元素。

        至於古風不能算是一種音樂類型,或說古風音樂應該要分到新世紀音樂(new age),維基百科介紹這是種詮釋精神內涵的音樂,很少強烈節奏和刺激短促的聲音,大多輕柔悅耳,一般認知的古風音樂確實是如此,但不全然,古風有溫柔婉約也有大氣磅礡,也有搖滾歌曲例如五音JW的〈明月天涯〉。

        古風音樂和中國風音樂沒有明確、絕對的區分定義,但大致有一種傾向。

        這兩種音樂在樂理上都沒有明確規則,提到古風音樂,常會與宮商角徵羽以及傳統器樂聯想,但古風音樂的編曲也會加入爵士鼓、Bass、吉他等現代樂器,反之中國風音樂也會有傳統樂器的融入,最大的差異一般被放在歌詞上。

        中國風歌曲屬於流行樂,用詞偏現代、直白,古風歌詞則相對典雅、含蓄而內斂,如詩詞一般,常使用典故、象徵意義,會讓人有較細膩、文學氣質的感覺,也有人說古風歌詞相對艱澀(笑)。文言和白話的拿捏對於古風歌詞創作的確很重要,通俗與白話不相等,文言和典雅也不相等,過於通俗會偏向流行,過於文言則會陷於堆砌雕琢。

        古風歌曲的唱腔也略別於流行歌曲,「通常會選用較為安靜、咬字清晰的演唱方式,有時為了突出情緒,亦會選擇較為激昂的唱法,或加入戲曲唱腔,但總體而言,古風音樂在演唱方面有別於流行歌曲。」

        古風歌曲常有較強的故事性和畫面感,做出完整的敘事或是情感傾訴,有時在歌詞外加上文案或念白敘述背景或是鋪陳意境,「通常閱聽人可以感受到故事完整的來龍去脈,而非流行歌曲中常見的片段式的感情。」


        簡單小結一下,古風和中國風都是以中華文化為基底,中國風偏向一種裝飾元素或是說標籤,作品的用語和呈現較現代,古風作品則是以「古」出發,摻雜了一些追想和情懷。




二、 古風的懷想

        「古風」一詞最早出於南北朝的謝靈運(西元407~433)《祭古塚文》,中有「仰羨古風,為君改卜」(欽仰你的古人風尚,為此改變自己的選擇),這個古風為古人之風,指的是一份質樸淳厚的風尚與氣度

        我很喜歡〈5Sing 2013年度音樂盛典──古風TOP10序言〉:「流觴曲水,陌上開花,緩緩歸,也許每個人的心中,都曾經對歷史的桃花源有著不同程度的嚮往。而古色古香的歌詞與唱腔、曲風,或許可以把你帶回,那個草長鶯飛的世界。」

        古風能把我們帶到遙遠而純靜的世界與想像,從繪圖、音樂、文學,乃至遊戲、生活、精神,除了表面的好聽、好看之外,背後常有隱含的意義、故事、想法,像詩歌般隱微的訴說,古風文化是一種由內而外的表現

        古風作品通常較內斂隱微,注重意境的塑造,有著細膩而深刻的情感,並且要言之有物,是令人舒服自在乃至溫暖柔和的,是需要慢下心來仔細品嘗的。


        其實古今中外,人們似乎對於「古」都有種美好的情懷,〈擊壤歌〉的「帝力於我何有哉」、陶淵明的「葛天氏之民歟」、孟子的「法先王」都是相似概念,嚮往所謂遠古時代的國泰民安、天下昇平,至於那種盛世是否真的存在,似乎也不是那麼重要了,在做出這些創作的當下,是一種情感的寄託與對未來的希冀,以及對生活的抽離。

        前一陣子在艾比索讀到蘇西辭的〈寂寞的喧囂〉,挺喜歡這段文字,關於西方世界對「古」的懷想--「譬如二十年代美國的紙醉金迷,三十年代老上海的燈紅酒綠,都充滿後世難以重現的韻味。但這些美麗的想像都是後人定義歷史時的總結,對活在那個時代的人而言,也許後人稱羨的不過是煙酒迷離,哭聲笑語,撩起的裙擺,脫下的褲子──正是我們如今日復一日的平凡日子(英文有個恰到好處的抽象名詞叫 Banality )。如 Woody Allen 的經典電影 Midnight in Paris (中譯《午夜巴黎》)中的男主角,時人總是輕易因為時不與我,便自以為生不逢時,向舊時光灑金粉以襯托現世的不堪,彷彿如此便有了甘於平庸的藉口。」


        現實生活一直充滿著太多不如意,於是在古風的世界,隨著歌曲也好、小說或繪畫或遊戲也好,可以豪情熱血仗劍江湖,可以逍遙灑脫暢遊山水,可以飄逸出塵踏雲逐月,可以邪魅詭譎縱橫鬼怪,可以溫婉多情愛恨一場。可以御劍須臾縱天地,可以上窮碧落下黃泉。

        「與三兩好友並轡而行,累了便幕天席地,失意了便來一壇烈酒兩盤牛肉;平凡的我們可以擁有強大的個人力量,身負十八般武藝,不僅能夠保護自己,還能保護心愛之人,甚至能拯救天下;路見不平可以拔刀相助,快意恩仇;面對愛情可以忠貞不渝,一往而深。」

        說起來其實有點像虛擬實境,體驗不可能並且要恍若真實,而古風這個虛擬世界,是源於我們文化的根。

        真的要說古風對我是什麼的話,是一份清淡而濃烈的情感寄託吧,而且像古琴一樣,有著大音希聲的特質與涵養,「既在懷抱天地,亦在明心自察」──是面心靈的鏡子。引號這句話忘了是從哪得到的,可能是瑞典漢學家林西莉的著作《林西莉古琴的故事》,也可能是古琴文化課老師所說(上面這本書很推薦去看,算是輕薄而淺明,三五天就能看完)。

        我自己在古風歌詞的創作上,都是一種情感的沉澱,敘述故事也好、心情抒發也好,希望能在一首歌僅有的文字中,放進這些情緒和經歷。古典詩詞也是如此,而那從未發表的小說,除了寄託之外,更像一種自我的對話以及磨鍊。




寫在最後

        這篇寫時間拖得很長(而且大概有一半是實驗室開會時摸空寫的),中間瀏覽了FB、百度上大家對古風的討論和不同觀點,沒有直接搬運所以沒列資料來源,這篇古風相關的論文看了兩三遍,中文論文真令人感動,可惜無法把自己的研究扯到古風上面去,咳,想說的是其實沒有絕對的定義和標準,重點是大家喜歡古風,是吧。

        大概創社時就有想寫類似的東西,但是拖延症是很可怕的(笑),算是自己認真思考了一趟,填起了一個坑。

        也是寫給不了解「古風」的人,希望能讓大家知道我們喜歡的是什麼,古風終有一天不再只是小眾文化,但也無可避免地會被走上商業化,在這條路上,希望愛他的人能始終保持初心。





參考資料:

創作回應

鼻子
寫得真好 . 文字透露出古風的氣質. 純樸的文字卻能充滿遐想,也不過份堆砌,真舒服,很能獲得啟發 共勉之
2023-02-03 01:48:54
璇琰
感謝,好久之前寫的文章了w
2023-02-18 16:34:51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