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內容

15 GP

多家USB隨身碟(UFD)測試 -(有數據但還沒寫完)

作者:方│2020-04-02 23:09:12│巴幣:1,028│人氣:11208
文章寫了快一整年還沒發,總覺得再放下去就過時了...所以就先分享了。

台灣習慣簡稱隨身碟叫USB,實際上比較正確簡單說法是UFD(USB Flash Drive)
因為工作上,有不少資料會大量傳遞,
所以能存取資料的速度其實對我來說還是滿需要的,尤其零碎的檔案也有不小影響,
在家中通常網路速度都足夠,如果是Gigabyte的網路,上下都能到120MB/s,
就結論來說,
如果家中有Gigabyte的區域網路,因為中間不需要多一次存入動作,導致效率高出非常多,
只要懂設定,就能直接寫到你要的目標硬碟,
其實個人認為傳輸資料是最好用的,
但難免還是得依賴外接硬碟或隨身碟,
因為在外面跑,就經常忘掉帶之類的,因為隨身碟很便宜,就一直買...一直買,
然後一直測...一直測,
就順便分享了XDDDDDDDDD
我沒有很追求精準的測試,但是多少能反映事實我想就足夠了,
未來有不小心買了什麼繼續測繼續補資料。

其他蓋大樓資料推薦:

[整理] 隨身碟使用顆粒彙整分享


這邊貼文很多,主要以顆粒(MLC、TLC)討論為主,但偶而也會有速度測試,
從2012年到2019年,雖然樓主已經放棄整理,但是要查資料可以從這邊翻。

[集中]隨身碟 讀/寫速度測試(請大家幫忙補完)

這篇的資料量是更大

一、速度跟穩定性的問題

耐用真的很難說,
但是速度跟穩定性,是滿明顯的落差,
主要關鍵如下

資料結構 格式化 格式化分為兩點可以談,而且算是滿重要
  1. NTFS、FAT與exFAT:
    我每個隨身碟多少有測試,一路試下來,exFAT對於Flash memory,平均來說算是最穩的。
    以前NTFS是比FAT更可靠的設計,他主要給予資料庫伺服器使用,所以分頁檔設計是比FAT也更完整,當然這也導致低價位的UFD很多出廠還是以FAT為主,不過近年exFAT出現,很多比較好的UFD也不再支援FAT而採用exFAT為基礎。
  2. 配置單位大小:
    單位配置(allocation unit)算是windows說法的叢集(cluster),這個配置是有科學根據的,像是MS SQL Server就會建議傳統硬碟採用NTFS 64KB作為配置作為資料庫存放資料使用,主要就是在這個大小最有效率,而SSD也是如此建議
    而Flash Memory一般會更重視對齊每Cluster基本配置大小,這會影響到預設儲存格的使用效率跟壽命,不過我發現,實際上偶而沒對齊,反倒是跑分更高,或許有時許連續寫入兩個Cluster更有效率,此外並不是所有都是4K(也就是每Cluster共4096Byte),有些品牌預設是128KB,我認為還是看AS SSD的偵測會比較精準。
    此外配置大小也會影響你存檔變化,假設某Flash可以用16KB作為配置大小,同樣的他就能法大2048倍,也就是32768KB,差異在哪裡呢? 這個在作業系統或資料結構的書籍會有詳細解釋,你可以看 《NTFS最佳化:叢集大小的重要性 》,其實簡單來說就是看你資料格式,如果是幾百KB文件,那你就配置單位越小越好,如果你是數百MB影片,那使用接近MB的配置單位也還行。
大量連續 資料大量的時候,可以粗糙分為連續或零碎,概念上可以用資料結構去了解,簡單來說我們的資料,如果同樣傳輸30GB的檔案,如果是一個連續資料,例如影片或者壓縮檔,因為資料中間沒有格式間隙,所以他能連續寫入,如果30GB是非常多個文件或者很小的音樂檔案組合而成時,這時候讀寫速度就影響更明顯,好壞也就更明顯落差。
大量零碎


硬體零件

TEST TEST
USB規格
簡單來說就是USB 3.0跟USB 2.0兩種,因為技術一直進步,實際上也有USB Type C、USB 3.2等等類型,不過我還是以3.0跟2.0做區分,畢竟USB 3.0這等級文章就很多了。
處理單元
控制晶片要細分是滿多可以說的,例如我們外接硬碟會從SATA轉USB,需要一個晶片,而硬碟內部的存取規劃又有一個晶片,這在SSD會很明顯。
如果只講UFD,他們也是有控制單元,最近幾年穩定性都不差,不會讓你電腦當機,不過溫度多半真的很高...
顆粒(MLC、TLC)
這在UFD缺少緩衝設計(eg. SLC Cache)的使用上,會看到非常明顯的差異,是真的非常明顯,不過無論MLC跟TLC都是有世代問題,像3D NAND除了TLC有,MLC也有,而且讀寫速度在演算法下都有提升,不過因為現在UFD高速碟幾乎找不到MLC,所以很難評估MLC比較近期世代的效能如何,只能拿四五年前的UFD得知,MLC很厲害。
此外顆粒組合也是有影響,例如一個64GB UFD可以拆成兩個32GB chip去安裝,就看設計商怎麼想。
其他 線材或hub 如果你是有使用線材,例如外接硬碟,請不要小看線材,影響是非常大的,同樣USB 3.0,線裡面的晶片跟抗干擾的設計不同,傳輸落差就很明顯...所以同樣一條線,貴跟便宜就看自己需求權衡。



二、測試方法、使用工具

因為後面一堆圖...
感覺直接講結論對一般人比較有幫助,
有興趣再自己去看測試...


測試電腦:
我所有電腦中,測試一路是使用I3 4300U的NUC,
所以後面都使用NUC。

USB Port都是USB 3.0,只知道目前測過最大上下就是500MB/s,
未來如果有機會再看看有沒有買新電腦入手USB 3.2。
想了解USB 3.2可看:
據說能達到20Gbps...
就是等於2500MB/s,是很厲害...
提供:
換算工具

至於Type C的thunderbolt 3,因為Type不同,普及率也沒Type A這樣到處都是,
到時候有機會再看看。

主機硬碟使用 MX500 500GB,
主要是用Win10直接測試寫入隨身碟時,能否提供到極限的讀取速度這樣。


測試方法:
  1. 使用工具看測試目標的資訊
  2. 格式化NTFS為主,按照系統預設配置,且能對齊4K為主
  3. 使用測試工具進行測試

使用過的工具介紹:
工具名稱 解釋
LLFTOOL 低階格式化,如果儲存裝置有些異常才會使用。
SAD-Z 主要看SSD資訊。可以看到SSD控制器、顆粒(TLC或MLC)等等。
ChipGenius 主要看UFD資訊。可以看到UFD控制器、顆粒(TLC或MLC)等等。
CrystalDiskInfo 主要看所有硬碟資訊。可以看到溫度跟壽命。
CrystalMark 6.0
可以測試所有儲存裝置的讀寫速度。
AS SSD 主要測試SSD讀寫速度而設計。
實際win10傳輸 直接拿大檔案(ISO檔)跟零碎的檔案進行複製。



三、理表與實際結論


以我的速度測試(同時考量上下傳輸)結論來說,
排序:
外接M.2 SSD硬碟(MLC) > 外接SATA SSD硬碟(TLC) > 高速隨身碟(通常不明顆粒) >= 傳統外接硬碟(機械式) > 一般USB 3.x 的MLC隨身碟 > 一般USB 3.x 的TLC隨身碟 >> 一般USB 2.0 的MLC隨身碟 >>> 一般USB 2.0 的TLC隨身碟


一、硬碟


二、UFD - CrystalMark 6.0測試50MB
1. 4GB- 16GB

品牌  GB Cell USB 讀取 寫入
SeqQ32 4KQ8 4KQ32 4KQ1 SeqQ32 4KQ8 4KQ32 4KQ1
Philips Eject 4 MLC 2.0- 20.66 9.923 9.63 8.595 10.22 0.828 0.652 0.577
Lexar S70 8 TLC 2.0- 23.41 7.841 7.487 6.829 6.108 0.012 0.026 0.006
SanDisk Cruzer 8 不明 2.0- 23.97 6.518 6.383 5.516 8.099 0.403 0.459 0.442
Apacer AH333 16 TLC 2.0- 23.54 7.718 7.248 6.202 4.508 0.012 0.023 0.005

2. 32GB



3. 64GB



三、UFD - CrystalMark 6.0測試50MB

1. 4GB- 16GB

品牌
GB Cell USB 讀取 寫入
SeqQ32 4KQ8 4KQ32 4KQ1 SeqQ32 4KQ8 4KQ32 4KQ1
Philips Eject 4 MLC 2.0- 20.5 9.402 9.109 8.122 10.04 0.027 0.029 0.04
Lexar S70 8 TLC 2.0- 23.41 7.612 7.18 6.674 6.186 0.002 0.003 0.005
SanDisk Cruzer 8 不明 2.0- 23.15 5.031 4.701 3.971 7.367 1.228 0.597 0.623
Apacer  AH333 16 TLC 2.0- 24.07 8.784 8.287 6.921 5.033 0.003 0.003 0.004


2. 32GB

3. 64GB


以穩定性而言,
"一般USB 3.x 的TLC隨身碟 " 以後的隨身碟都算不差...
不過速度而言,落差很大,
其中TLC的性能影響非常明顯,手上所有比較一般的TLC隨身碟,無法在連續傳遞上達到四年前的一隻MLC普通隨身碟的一半,而更早期USB 2.0 時代的TLC是非常糟糕,速度極為緩慢,甚至有些很糟糕的能讓你的系統當機。
同時以穩定性跟速度來說,
外接M.2 SSD硬碟(MLC)、外接SATA SSD硬碟(TLC)、高速隨身碟 三者都是不錯的考量,
就價格與CP值而言,
百分之百是 "外接SATA SSD硬碟(TLC)" 大勝。

如果同時考量性能、價格跟外帶,
大概就是 "外接M.2 SSD硬碟(MLC)" 最合適了(我買的這款跟自己組外接SATA SSD是差不多),
如果只考慮大小就只有一般隨身碟可言,高速的隨身碟通常都無法做到超小。
如下圖:

我USB曾經考慮過Sandisk extreme pro,
號稱讀取可以到430MB/s,寫入可以到350MB/s,
看實際測試差不多,
不過問題點是連續寫入的速度,我曾經看到一篇測試,
他確實大量零碎檔案也無法維持一定速度,會降到100MB/s,後面出的版本似乎又會降低,
另外當時128GB價位$2400並不親切,上面照片中的PLEXTOR EX1是MLC版本,同樣128GB只有$1600,速度更快也沒有比較大,另外我找一個128GB SSD約500-600,加一個200~300硬碟外接盒,速度並沒有差到非常多,無論怎麼算都能省下200~400元左右,自然高速隨身碟太貴的版本不是首選。

品牌中很優異的的外接SSD目前知道是Samsung T5 Portable SSD,看網路很多測試他是真的很厲害,第一她小,第二他速度讀寫都能在500MB/s上下,零碎檔案處理速度也遠比很多SSD好,不過價位真的很高,250GB就要3500,除非有特別高的需求,要不然是非常不划算,


三、實際測試


1、傳統外接硬碟

品牌型- Toshiba 1TB (PS:這顆比自己組便宜)
格式都是NTFS




自己組 - 創見StoreJet 25S3 $300外接盒+一般2.5吋5200轉硬碟
格式都是NTFS


簡單來說,或許自己買個硬碟搭配個便宜的外接盒,雖然可能價格不如品牌,但是效能可以自己掌控



2、UFD

價格是寫這篇文章時的...2019年01月價格
ADATA UV128-64GB USB 3.2 TLC (2019 $146)
Controller Vendor: SMI
Controller Part-Number: SM3268AB - ISP 180724-1AB
Flash ID code:  2CA40832 - Micron - 1CE/Single Channel [TLC] -> Total Capacity = 32GB


這一隻會做各種格式測試

這支AS SSD在4K跑不動
NTFS格式,16KB


FAT,16KB


exFAT,16KB

NTFS格式,配置預設

FAT格式,配置預設 (出廠設定)




exFAT格式,配置預設



一路測下來 exFAT最快,
不過因為差異沒有到非常大,因此我認為有沒有無訪,
不過以前用SSD也這樣弄過一次,exFAT確實滿快的,似乎很合適flash memory,
一般硬碟就沒額外測試了。


Apacer AH333 - 16GB USB 2.0 TLC (2018年 $160)
Controller Vendor: Phison
Controller Part-Number: PS2251-70(PS2270) - F/W 07.06.5D [2018-06-28]
Flash ID code: 983C98B37671 - Toshiba [TLC]



這寫入跟4K速度連4GB的MLC都跑不過


Gigastone U301- 32GB USB 3.0 MLC (2015年左右,贈品)





Philips Eject - 4GB USB 2.0 MLC (2011年,價格不知)
Controller Vendor: Phison
Controller Part-Number: PS2251-61(PS2261) - F/W 03.05.10 [2011-11-15]
Flash ID code:      98D7D432 - Toshiba TC58NVG5D2FTA00 [MLC-8K]




這個八年前普普通通的USB,
大概只是因為用了MLC,
在反應速度跟大檔案的4K測試速度上,明顯比較快,
另外就是寫入快一點,
老實說可以慢慢知道TLC跟MLC差距。

Kingston DataTraveler 100 G3-32GB USB3.1 (2019 $130)
Controller Vendor: Phison
Controller Part-Number: PS2251-09(PS2309) - F/W 08.03.5D [2018-05-24]
Flash ID code: 2CA40832A100 - Micron [TLC]





Kingston DataTraveler 100 G3- 64GB USB3.1 (2019 $280)
因為這支很便宜,所以買了很多個,速度64稍稍快一點點,差不多。
Controller Vendor: Phison
Controller Part-Number: PS2251-09(PS2309) - F/W 08.05.5D [2018-03-01]
Flash ID code: 453E98B3 - SanDisk [TLC]





TLC的下場就是,他4K跟8年前的飛利浦4GB UFD差不多,其實是很慘烈哈哈。

Lexar JumpDrive S70 - 8GB USB 2.0 (2014年,贈品)
Controller Vendor: SMI
Controller Part-Number: SM3255ENAA - ISP 111229-A1-
Flash ID code:      2C88085F - Micron MT29F64G08EBAAA - 1CE/Single Channel [TLC-8K] -> Total Capacity = 8GB






VIPER  VIPER FANG -128GB USB 3.1 (2019 $699)






Samsung BAR Plus -64GB USB 3.1 (2019 $600)
無法偵測晶片跟顆粒
預設是exFAT /64KB
不能使用傳統FAT格式化

使用 exFAT /64KB
使用 NTFS /64KB



以下都是用exFAT測試

綜合AS SSD跟CystalDiskMark來看,
SAMSUNG這款真要說恐怖的地方在於他4K寫入,以同價位而言算是最厲害的
就算Sandisk Extreme PRO CZ880 256G也沒勝過他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492&t=5543346

SanDisk Cruzer Orbit - 8GB USB 2.0 (2013年,已經不記得)
無法偵測晶片跟顆粒



SanDisk Extreme Go - 64GB USB 3.1 (2019 $520)
無法偵測晶片跟顆粒


SanDisk Extreme 高速碟在寫入的部分,能在20GB以內維持一定速度,算是不錯,
當然這種能力其實在以前MLC的隨身碟是應該要非常正常的存在,
只是近年的其他隨身碟都做不到。

SanDisk Ultra Fit CZ43 -32GB USB3.0 (2017 $ 430)
顆粒跟控制器都沒有辦法辨認,
換個角度來說,應該是隱藏起來,因為很老的USB都能查,
但是當時就不便宜,至於表現上面,大檔案高速雖然普普通通,
然而零碎資料意外的快,反應也不錯,
只是溫度非常高。




SanDisk Ultra Fit -32GB USB3.1 (2019 $320)
似乎是前面一個的進階版本,
雖然用到USB 3.1 但這質感跟品質感覺變爛,
不是金屬也沒蓋子。





不過測試後,原本以為是升級版本...
但是非常微妙的事情是,
讀取竟然完全輸給比較小的32GB USB 3.0版本
只有寫入部分,都有明顯提升,
以優點來說,如果存取資料而言,寫入確實讓人在意,因為最慢都在寫入,
新版會有更大優勢,不過讀取輸的區間就不小,
很可能這個產品定位時,就是以文件為主...所以她不是追求絕對的速度,而是更均勻的存取表現。


SanDisk Ultra Flair CZ73-32GB USB3.0 (2019 特價$160)

顆粒不明


以測試結果來說,SanDisk Ultra Flair 大概是SanDisk自己平價產品中,算是非常不錯的一個選擇吧。
目前只知道CZ48是MLC,以測試結果來說,CZ73應該也是MLC


TDK TF30 -32GB USB3.0 (2014年 $650)
Controller Vendor: Phison
Controller Part-Number: PS2251-07(PS2307) - F/W 01.08.10 [2014-09-18]
Flash ID code:      98DEA482 - Toshiba TC58NVG6D2HTA00 [MLC-8K]





當時買這個隨身碟他只是一般便宜的隨身碟...
還不屬於高速碟,因為還有更快許多的,
不過這樣一陸看下來,他反倒是讀取最快,連4K都很快速,而且是不掉速寫入,這點我後來才知道很厲害,
超過4年的TLC技術看來還沒有真的追上。

--------------------------------------------------------------
3、外接硬碟盒 + SSD

測試使用很便宜的Kingston A400 (2019/12降到$600,2020/3有漲價),他算是我低價格中,買回來溫度低又還滿順的一款,既然只是COPY資料,我想他能做到。
格式都採用exFAT預設叢集,不過我發現不是每款SSD都合適exFAT,有些要用NTFS比較快,只能自己試試看。

(1) CyberSlim V25U3 ($280)




(2) orico 2.5透明外接盒 ($280)


(3) StoreJet 25S3 ($380)



(4) Vantec NexStar 3.1 ($480)
少數1GB測試跑到卡住...
















引用網址:https://home.gamer.com.tw/TrackBack.php?sn=4737059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保留一切權利

相關創作

同標籤作品搜尋:USB|隨身碟|推薦|創見|金士頓|SanDisk|Samsung|TDK|VIPER

留言共 1 篇留言

魔心 • ̀ω•́
請問2022年有沒有寫入速度不錯的隨身碟?

06-11 11:21

我要留言提醒:您尚未登入,請先登入再留言

15喜歡★fanlongtice 可決定是否刪除您的留言,請勿發表違反站規文字。

前一篇:整個台灣正在玩狼人殺..... 後一篇:2020年春季推薦作品...

追蹤私訊切換新版閱覽

作品資料夾

lin881205大家
小屋不定期更新冷門西洋歌曲推廣與Reddit鬼故事翻譯唷!看更多我要大聲說2小時前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