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換
舊版
前往
大廳
主題

【閱讀心得】《荷蘭時代─臺灣史的連續性問題》/翁佳音著

3AM出沒的人 | 2020-02-13 01:58:45 | 巴幣 23 | 人氣 738

【閱讀心得】《荷蘭時代─臺灣史的連續性問題》/翁佳音著

  最近拜讀了台灣早期史專家的論文集,裡面從多方面向來介紹了大航海時代的台灣,從表面看來這是一本研究荷蘭時代的台灣史著作,但從長遠來看,這是一本挑戰各家史觀的「異端」!

  本書總共收納九篇論文,從原住民、台灣島、海洋、地區等為中心思想去混合撰述,也隱隱約約的點出了目前台灣史的各類史觀之不足。我將作者想表達的想法分成三個部分重構去闡述,分別為「大中華史觀影響」、「遭傳統(重政治)狹隘化的地理」以及「被遺忘的連續性」。

  台灣第一本通史著作,連公雅堂的《臺灣通史》,在此之前,台灣歷史著述一般都為地區性,也就是方志,如《臺灣府志》、《諸羅縣志》,但連雅堂先生將時空背景與重構的地理概念,使之連結在一起,將他們的作品連貫創作了台灣第一部通史。但他的書卻也對後來台灣史學造成部分的負面影響,那就是以殖民者為中心的思想,因為連老師在創作時參考的幾乎是漢文資料。如同中國明代漢人編纂元史一樣,不懂外文,在眾多歷史解釋中都用民族中心主義去書寫不熟悉的歷史。這類不合時宜的觀念卻潛移默化地延續至今。

  長期以來的歷史只關注少部分的台灣,都以殖民者為中心為這座島介紹,將殖民者的角度視為全部。在後跋有提到,作者對荷蘭時代這個名稱是有疑慮的,因為台灣從來就不是單屬於某個統治者,西班牙同時與荷蘭在台並存,澎湖當時屬於中華政權(明廷、鄭氏)。並忽略了上天賦予我們的性質,那就是世界性,文中用海洋史觀描述這一特點,台灣作為連結東南亞和東北亞的交通要衝,其島上的繁榮和塑造的文化交流與民族性格不是傳統史學可以想像,也使人對古台灣不只限於以「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看待原住民的刻板印象,且也非荷蘭人到來才帶來文化。

  現今社會普遍不重視、瞭解台灣早期史,可能出自過去繼承而來的封建觀念,也可能礙於那段時期複雜性,但本書很好的以各家觀點來介紹那段不被重視的歷史。漢人網絡,作為靠海的福建,福佬海商一直以來扮演著東亞貿易的重要角色、而西方大航海時代,商業國家荷蘭的到來與舊帝國主義的興起,兩者在貿易上終成了亦敵亦友相互相倚的存在,而作者就是以海洋史的觀點描繪出這段不屬於荷蘭的荷蘭時代!

  作為交通要道的台灣,自然會受到各方勢力的角逐,其在台必然會留下深厚的影響,但延續性卻不被傳統史學提及,儼然一改朝換代,其對當地的浸染就會隨之消失,作者用荷蘭公司制度為例,為了稅收而發明的贌社制在公司離開後仍被鄭氏、大清國沿用百多年,而荷蘭人在原住民記憶中依舊活躍,甚至有人將古典(漢社會建立期)末期的勸番歌誤植為荷蘭歌。

  曲終人散,時代雖變遷但觀眾、舞台仍猶在,前代的影子在後朝仍在持續,過去留下的依舊延續在歷史長河中,將這些看不見的發展融匯一起才形成現在的成果,深深地陶染台灣和這塊土地上的人。此書雖然道出台灣多種史觀的缺失,可是不以一家之言的著述,卻也發展了作者的國族(中華民國台灣)史觀。但這也是過去的延續及影響造成的,歷史不只是過去的故事,也是過去和現在的重要談話!

創作回應

ㄅㄅ(想吃麻糬 mode
這種從教科書以外其他角度看歷史的書,我都蠻有興趣的
2020-02-13 11:01:42
3AM出沒的人
那你喜歡哪些方面ㄉ?
2020-02-13 11:16:43
悠曦
聽戴寶村跟許雪姬的演講,發現其實台灣史目前遇到的困難滿多的,
不管是政治方面還是一些學者的行為XD
舉個例子,二三十年前一些中研院的老學者還會把檔案鎖住不讓你看。
我記得許氏有寫過一篇從<由鮮學經顯學到險學>大概就是台灣史學史,
不知道閣下有沒有拜讀過,裡面一些觀念滿受用的,包括史觀差異與對抗,
杜正勝我忘記史語所幾周年的演講全文也滿屌的,
直接開噴沒再演的哈哈,只是網路好像找不太到了。
2020-02-13 11:49:09
3AM出沒的人
原來如此,我會找時間過目的
2020-02-13 12:01:50
悠曦
連雅堂的寫作目的我認為跟錢穆差不多,
一個是已經被殖民:一個是準備要亡國了,
又根據中國人知識分子那種天降大任於斯人也的心態,
想寫作一部漢人觀點的史也是理所當然,也會有歷史的侷限性,
所以說史觀可議,但追究下去也就如此,
我比較感冒他偽造史料的行為,包括與荷蘭守將書、朱一貴檄文等,
但總體來說,台灣史的開宗立派,台灣通史仍有相當地位。

至於史觀問題,依目前的趨勢,大中國史觀必定處處受到挑戰,
像新興的內亞學說就是從草原貿易、遊牧民族拆解中原王朝,
我認為這樣是把中國史格局做大,但一些華腦認為這種學說是在裂解中國ㄏㄏ
不過論戰筆戰本來就是治史的樂趣之一XD
2020-02-13 12:13:54
3AM出沒的人
雅堂先生的寫作動機,確實有受到當時代國破家亡的焦慮感影響,但在那時不在乎地方歷史的環境背景下,能參考的資料確實有限,或許是在意識形態上盡可能想完成一部“完整”的通史,導致其做出了偽造史料的蠢事。

大中華史觀之挑戰是必然的,因為中國(中華帝國)在政治上一直都是東亞的霸主,連帶在文化上也有無法被挑戰的地位在。但大清帝國的瓦解,也象徵東亞秩序的重構,在這一百多年,史學觀點也隨著這波浪潮重建。

我認為中國史是不存在的,因為中國從來不是東亞唯一的政權,北方的匈奴、鮮卑、柔然、突厥等,又或是南方的百越、大理、安南等。在文化交流興盛的世界,對歷史應不該只有對單一政權的瞭解。
2020-02-13 12:39:30
3AM出沒的人
也感謝你回覆我的文章,和我分享意見^^
2020-02-13 12:40:21
嗚嚕嚕
我不是歷史專業
不過之前看了一本《被誤解的臺灣史》,感覺還不錯
讓我知道很多歷史課本不完備的地方,書內也沒什麼政治立場,推薦~
2020-02-14 21:58:53
3AM出沒的人
駱芬美老師的作品吧^^
那部作品我也有看過,我會找時間寫心得的
感謝推薦
2020-02-14 22:04:58
3AM出沒的人
那似乎是系列吧
請問你看得是哪一本?
2020-02-14 22:07:21
嗚嚕嚕
就是上述那本喔~另兩本我只翻了一點點[e21]
2020-02-14 22:56:50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