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換
舊版
前往
大廳
主題

生解-腎臟

小泉 | 2020-01-10 22:50:01 | 巴幣 6 | 人氣 1210

暖身
尿液是血液經由腎臟過濾濃縮後形成的,先由腎動脈入腎門,接著分枝成葉間動脈>弓形動脈>小葉間動脈>入球小動脈>進入腎元(腎臟基本功能單位=腎小體+腎小管)過濾形成尿液,腎元主要位於腎皮質,後進入腎椎體(腎髓質)內的集尿管>腎乳頭>小腎盞>大腎盞>腎盂>輸尿管>膀胱>尿道,排出體外。


腎血流循環
腎動脈>葉間動脈>弓形動脈>小葉間動脈>入球小動脈>腎絲球(微血管)>出球小動脈>直血管(管旁微血管)>小葉間靜脈>弓形靜脈>葉間靜脈>腎靜脈>下腔靜脈
*進出腎絲球(微血管)的皆為動脈,因此腎絲球的壓力較一般微血管壓力大(60mmHg,一般為30mmHg)
*腎絲球的血液有 20%=125ml/min=180L/天=60次/天 被過濾到鮑氏囊

尿液形成:
腎動脈>葉間動脈>弓形動脈>小葉間動脈>入球小動脈>腎絲球(腎小球)>鮑氏囊>近曲小管(近側腎小管)>亨利氏環下降枝>亨利氏環上升枝>遠曲小管>急尿管>腎乳頭>小腎盞>大腎盞>腎盂>輸尿管>膀胱>尿道

腎小體=腎絲球(腎小球)+鮑氏囊
功能:過濾
過濾的三層膜結構(順序):
腎絲球內皮細胞>腎絲球基底膜>鮑氏囊臟層上皮足細胞
不過濾:紅血球、蛋白質
完全過濾:葡萄糖(濃度與血中相同)、鈉離子(濃度與血中相同)
部分過濾:球蛋白(過濾液較少)

腎小管=近曲小管(近腎絲球小管)+亨利氏環(下降枝+上升枝)+遠曲小管
功能:再吸收與分泌(與直血管相互作用)

*近曲小管:物質再吸收(基本上都是)
*亨利氏環
1.與直血管的功能為尿液濃縮(逆流機制)
2.亨利氏環:逆流增強器
   直血管:逆流交換器
3.亨利氏環下降枝:唯一不吸收鈉的部位(水的通透性良好)
4.亨利氏環上升枝:唯一不吸收水的部位(溶質通透性良好)
*遠曲小管、集尿管
賀爾蒙作用位置:抗利尿激素(血管加壓素)、醛固酮(留鹽激素)、心房利尿鈉胜肽(ANP)

腎元=腎臟基本功能單位=腎小體(腎絲球+包氏囊)+腎小管(近曲小管+亨利氏環+遠曲小管)
人體約100w個腎元(一顆腎可以賣100w)(腎移植捐贈者受腎者有相關規定,請閱內外課本泌尿系統)
*皮質腎元:較多(多7倍)
功能:過濾、再吸收、分泌
*髓質腎元:較少
亨利氏環較長
功能:濃縮尿液

腎元對水的處理(99%再吸收)
水分再吸收對多的部位:近曲小管
唯一不吸收水的部位:亨利氏環上升枝(對溶質通透性良好)
激素作用導致水再吸收的部位:遠曲小管、集尿管

腎元對Na的處理(99%再吸收)
Na再吸收最多的部位:近曲小管
唯一不再吸收Na的部位:亨利氏環下降枝(對水的通透性良好)
激素作用導致Na再吸收的部位:遠曲小管、集尿管

腎元對K+的處理
鉀再吸收的部位:近曲小管
鉀分泌的部位:遠曲小管
(鉀在近曲小管再吸收、在遠曲小管分泌)

腎元對酸鹼平衡的處理
氫離子的再吸收部位:近曲小管
唯一不分泌氫的部位:亨利氏還下降枝
排酸的方式為:
H(+) + NH3 = NH4(+) + Cl(-) =NH4Cl
H(+) + PO4(3-) + H(+) + H(+) =H3PO4

腎元對葡萄糖的處理
再吸收葡萄糖的部位:近曲小管
分泌葡萄糖的部位:無
*葡萄糖100%過率,通過三層過濾膜,來到腎小管,會在腎小管100%再吸收,進入直血管(管旁微血管)內,因此正常情況下,葡萄糖清除率=0,不會出現出現"尿糖"。
*葡糖糖最大運輸上限(最大再吸收量)為180,若血糖超過200,就會有20的量無法被再吸收,葡萄糖清除率>0,而從尿液排出。
*因此,尿中的糖,為再吸收後剩下的,絕對不是由血管分泌的。

腎絲球過濾率與清除率
*肌酸酐:臨床用來測腎絲球過濾率(高估/140)
*菊糖:最準確的腎絲球過濾率(125)
*對鞍馬尿酸(560):臨床測腎血流量

腎絲球過濾率=125=菊糖過濾量=清除率
菊糖測GFR最準之原因::
(1)菊糖為多糖,不被人體吸收
(2)100%通過腎絲球過濾膜,不會被再吸收,不會被分泌
(3)須以靜脈注射給予,才能到血液中,若口服將不被腸胃吸收,不會進入血液,只會拉出來,故無法測得GFR
(4)無毒性、無活性,不會影響腎功能
(最終尿液出來的量,就是我們的清除率,但有些物質,尿液出來的量不等於腎絲球過濾量,因為通過腎絲球後,還會經過腎小管,被再吸收或分泌,而影響了最終的清除率,只有菊糖通過腎絲球過濾膜後,不會再被吸收或分泌,因此可從尿中的清除率,得知GFR)

計算清除率:(尿中排出的量)
1.腎絲球的過濾量-再吸收的量+分泌量=清除率
2.尿液量x尿中濃度/血中的濃度

清除率與過濾率比較
*清除率>腎絲球過濾率(被分泌)
對胺馬尿酸560、肌酸酐140
*清除率=腎絲球過濾率(不再吸收,不分泌)
菊糖125
*清除率<腎絲球過濾率(被再吸收)
葡萄糖0
胺基酸0
鈉0.9
尿素75

R(腎素)-A(血管張力素)-A(醛固酮)系統
血管張力素原->血管張力素I->血管張力素II->醛固酮/留鹽激素(Aldosterone)

血管張力素原 (Angiotensinogen)
>由肝臟製造
功能:無功能
血管張力素I (Angiotensin I)
>血管張力素原經由腎素轉換而成
功能:無功能
血管張力素II (Angiotensin II) :
>血管張力素I經由血管張力素轉換酶轉換而成
功能:
1.血管收縮,升BP  
2.刺激腎上腺皮質分泌醛固酮
醛固酮:由腎上腺皮質分泌
功能:留Na、留水,升BP

肝臟製造血管張力素原,再由腎臟的近腎絲球細胞(J-G cell)分泌腎素,將血管張力素原,變成血管張力素I,血管張力素I再由肺臟的第一型肺泡細胞分泌的血管張力素轉換酶(ACE)轉換成血管張力素II,此時就可以使血管收縮,升血壓,但維持不久,因此血管張力素II會去刺激腎上腺皮質分泌醛固酮,留Na+、留水,排k+,使血壓升高(維持較久)

近腎絲球器
1.近腎絲球細胞(J-G cell)
位於入球小動脈,偵測入球小動脈的壓力,若壓力較低時分泌腎素
2.緻密斑
位於遠曲小管(遠測腎小管),用來偵測尿鈉,若尿鈉質過低時,刺激進腎絲球細胞(J-G cell)分泌腎素

下次再補充++++++
1水腫分類及原因(低白蛋白血症、淋巴阻塞、血管內靜水壓上升、血管內通透性增加)
2.補充白蛋白會造成血液膠體滲透壓上升,在血管中拉水,解決因缺乏蛋白而造成的水腫,但因此不利腎絲球過濾,而造成少尿的情形,所以補充白蛋白要配LASIX(排K型利尿劑)
3.增加GFR,減少GFR之因素
5.ADH(抗利尿激素/留住水激素)
6.心房利尿鈉胜肽

創作回應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