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內容

15 GP

[達人專欄] 淺談親密關係:八:分手的藝術

作者:綠葉小仙子│2019-09-13 15:37:24│巴幣:48│人氣:453
  如果你都有理解前面的章節我想要表達的意思,並且實際地將這些內容內化到自己身上,那麼你的親密關係旅程到最後只會是「與過程中相遇的其中一段關係順利地進入婚姻」的GoodEnding──除非你或是你的伴侶基於某些原因不想結婚,又或者這段關係不適用現今的法律。反之,則是分手的BadEnding。

  社會上普遍的人遇到分手都會感到悲傷或是憤怒,因為分手意味著「一段關係的死亡」。對方不再與自己親暱,曾經與對方去過的地方不再單純。回憶想拋棄卻拋棄不了,與對方過去一同共創的所有化成了泡影,同時也宣告了未來的死刑。

  基本上,我想所有人類──包括我自己──都不希望親密關係發生分手的情況。不過如果親密關係無法修復,分手未必只能是負面的結果,也未必只有憎恨與悲傷的情緒。實際上一個好的分手不但能讓自己快速地脫離分手的傷害,降低分手對未來造成的陰影,更會為自己帶來大幅度身心靈的成長。


  一、剖析分手的元素:由「角色」、「勢力」與「情緒」所組成。

  不論是一見鍾情還是愛情長跑,只要關係者發自內心承認彼此的存在就是擁有「最初喜歡的初衷」──注意,我這裡說的是「喜歡」,並不是「愛」。我認為「人會開始喜歡某某人事時地物絕對都有背後的原因」。當這個最初的喜歡初衷消失了,隨著親密關係的進展又沒有取而代之、別人無可取代的喜歡原因,或是厭惡的程度大於喜歡的程度,那麼分手即是必然的結果。


  大致上分手可以分為「提」與「被提」兩種角色;「強勢」與「弱勢」兩種勢力;「悲傷」、「害怕」、「憤怒」與「漠視」四種包容的情緒。因此經過排列組合,我們可以得到以下十六種結果。

  ▶弱勢者提分手的悲傷、害怕、憤怒與漠視。
  ▶弱勢者被提分手的悲傷、害怕、憤怒與漠視。
  ▶強勢者提分手的悲傷、害怕、憤怒與漠視。
  ▶強勢者被提分手的悲傷、害怕、憤怒與漠視。


  (一)何謂弱勢者?何謂強勢者?
  基本上一段良好的親密關係,關係者之間的勢力會是平等的。然而當親密關係產生了問題,關係者就會開始有「強勢」與「弱勢」之分。這樣的強弱不但會影響到親密關係的行為模式,到了分手的階段更是將這不對等的關係赤裸裸地顯露到檯面上。
  
  在親密關係的強勢與弱勢其實不難想像。強勢者總是在親密關係中「無條件要求、希望對方順著自己的意思行動,達到自己理想的目標」,弱勢者總是在親密關係中採取「無條件順從、妥協對方,放棄與對方溝通」的行動。不過要注意的是「並沒有哪個性別比較強勢與弱勢,不論男女都有強勢與弱勢」,以及「強勢與弱勢」是個狀態,它們能同時存在一個人身上,依照事情的不同展露強勢與弱勢的一面,因此不能說一個人就是絕對的強勢與弱勢。例如社會普遍認為日本與韓國的大男人主義男性就是強勢者,然而男性在親密關係中處於弱勢者的實際例子其實多如繁星。

  
  (二)提分手與被提分手的差別。
  提分手就像告訴乃論,在所有的關係者沒有說出來之前都沒事。等到其中一方做出了選擇,另一方就得被強迫地面對選擇:是答應還是拒絕?不管做出哪個選擇,被提分手的那方受傷的程度通常會比提分手的那方還要來得嚴重──因為「提分手」是個「主動」破壞關係的選擇。既然選擇了就代表自己有了一定的覺悟,決定要拋棄與對方的建立的過去,斷絕與對方現在與未來的關係。

  不過先講就是先贏,先提分手就比較不會受傷嗎?其實不一定。有時候提分手的人是弱勢者,自己已經在關係中飽受強勢者的壓迫。這時弱勢者如果忍不住向強勢者提分手,不但要承受強勢者的情緒勒索,還要承受自己內心的衝突。或是對方其實沒有不好,關係中的兩人很和諧,只是自己單方面不再喜歡對方,內心就會產生像是「我這樣會不會太自私?」的罪惡感而不敢提分手,進而背著伴侶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直到伴侶對自己提分手。


  (三)情緒。
  依據強勢與弱勢、提分手與被提分手,每個情緒的解讀都會有所不同。

  強勢者提分手:斬釘截鐵的直接性傷害。
  ▶悲傷:表面說著「我們無法在一起了,我很難過」,實際上一點也不難過。
  ▶害怕:內心的罪惡感。例如害怕某些事情東窗事發,想要趕快分手好讓自己安心。
  ▶憤怒:自己要求對方好幾次,對方卻達不到自己的要求而暴怒。
  ▶漠視:忽視對方所有的話,鐵了心就是要分手。

  強勢者被提分手:對弱勢者提出的分手感到不滿,情緒的出發點多是建立在弱勢者身上,為典型的「情緒勒索」行為。
  ▶悲傷:認為對方不信任自己,不聽自己的話。
  ▶害怕:表面故作堅強,內心其實充滿著過去的陰影。這些陰影會強化強勢者其他三種情緒,進而產生更為強烈的情緒勒索。
  ▶憤怒:認為對方早就已經不喜歡自己,背後早就出軌了。
  ▶漠視:不理會弱勢者提出的分手,認為弱勢者只是一時衝動才會說這種蠢話。

  弱勢者提分手:對強勢者忍無可忍。
  ▶悲傷:對曾經的親密關係感到難過。曾經的我們是那麼地美好,有的更甚是眾人們公認的未婚夫妻,然而我們為什麼會淪得分手這般田地呢?
  ▶害怕:害怕強勢者對自己的情緒與報復。
  ▶憤怒:對強勢者一而再、再而三的言語或行為感到憤怒。
  ▶漠視:講了無數次對方還是講不聽,心累了,放棄溝通了。

  弱勢者被提分手:自己眼裡的弱勢者,別人眼裡的強勢者。我個人稱為「假性弱勢者的情緒勒索」。
  ▶悲傷:難以想像對方會與自己提分手。
  ▶害怕:害怕失去對方,慌張地想用盡手段挽回對方。
  ▶憤怒:自己為對方做了許多事,犧牲許多事,對方卻恩將仇報想要分手。或是認為「明明是對方的問題,為什麼對方還能大言不慚地跟自己提分手」。
  ▶漠視:表面接受分手的事實,心理卻無法承受分手的打擊。生活開始自甘墮落,大吃大喝,藉酒燒愁,彷彿生命失去了意義。
  

  再次強調,以上的內容不代表完全的「分手」模式。正所謂「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每個分手都有每個分手的問題,並不是所有的分手都是一樣的問題與處理方式。這邊我只是對分手進行大方向的分類與討論,實際上直接詢問關係者們對於分手的「緣由、過程、衝突與想法」,對症下藥才是真正的分手解決之道。


  二、分手的過程。

  認識完分手的本質,我們就能開始探討社會上絕大多數的人們困擾的分手問題「分手過程」以及「分手過後」。這一節先來講前者。


  (一)分手的時機。
  在開頭我已經提到,基本上沒有人希望親密關係發生分手的情況,能夠重修舊好就盡量重修舊好。不過當你發生了以下的行為,請立即當機立斷地選擇分手,不該試圖留戀這段親密關係──不是說做這些行為的人不能溝通、不會改過。只是第一,這些行為是一個擁有普通常識的人都知道不該做的事情。不論是什麼原因,光是做這個行為的前提就已經錯誤了;第二,會做這些行為的人絕大多數都已經將這些行為當作一種「習慣」。如果沒有外力的介入,這些人通常不會因為你的受傷而改過自新。

  ▶辱罵:不論是人身攻擊還是污辱性字眼,自己對於伴侶說出來的用詞與字眼感到不舒服,再三與伴侶表達「自己不舒服」卻仍舊不改。
  ▶毆打:不論是對自己、伴侶還是物品(大肆破壞,用力摔、扔物品),對方的行為出現明顯的暴力行為。
  ▶強姦:很多人以為強姦這個名詞用於「陌生人或是熟人的性侵犯」,但其實強姦一詞真正的意思為「不合意性交」。只要自己不是發自內心、自主願意地與任何人發生性關係,任何人想要以任何方式強迫與你發生性關係就算強姦。
  ▶控制:不論是經濟、行為還是想法等等層面,任何伴侶想要控制你「自由」的動作。例如限制交友圈,限制與誰出門,限制穿著,限制興趣等等。

  當然,社會上的分手原因不只是以上這些極端行為,更多的反而是前面章節講過的親密關係細節。不過由於礙於篇幅,這邊不再重複贅述前面提及的內容。


  (二)如何分手。
  俗話說「請神容易送神難」。人們很容易進入一段親密關係,卻難以脫離一段親密關係。原因不外乎「不想分手」、「不敢分手」以及「不知道怎麼分手」三點。這邊同樣也是提出讀者們一些分手的建議,並非絕對的正確,請讀者們當參考看就好。

  ▶分手請撇除所有情感,以理性三思而後行:分手如同法律。嚴肅、莊重,直到最後一刻逼不得已才用的東西。因此請不要在發生特殊事件、身體情緒化、測試或是開玩笑等等「非理性」的狀態下提出分手。
  ▶避免「遠距離分手」:請不要害怕當面說分手而利用科技的便利。分手是件嚴肅的事情,請務必當著面說清楚。當著面不但能具體地向對方表達你的意願,還能注意對方是不是正在認真看待這件事情。
  ▶避免「含糊不清」的分手:分手的先決條件是「堅定不移的分手決心」。因此不要因為任何理由而突然心軟,改變心意,或是說些模稜兩可的話讓對方產生「其實對方還愛著我,只是因為一些原因才衝動講這些話」、「我還有機會挽回」的錯覺。
  ▶避免「半途而廢」的分手:分手就像撕破的紙。即使最後因為各種因素而沒有分手,但分手產生的裂痕不但致使一段親密關係不再保持原先的單純,更為未來埋下不安定的種子。
  ▶分手請用「實際的原因」:社會上許多人有著「分手不需要理由」的觀念,有些人更甚以「不愛了就是理由」為理由。但我認為「事出必有因」,一段親密關係會走到分手的結果一定有它背後的原因。在分手時提出實際的原因,一方面能夠讓對方清楚自己被分手的原因,一方面也能讓自己再次審視自己為什麼要提分手,從而堅定分手的意志。
  ▶談分手時盡量只有當事人,因為只有當事人最清楚所有事情的起承轉合。然而當對方有任何危險的言語與行為,請務必與熟知兩人關係的第三者結伴並且選擇在公開場合談分手。
  

  三、分手過後。

  學校基本上都有教到「發生火災只要將三元素『燃料、溫度、氧氣』移除一項即可消滅火災」這個科普小知識。這個小知識同樣也適用於分手,只要將分手三元素移除一項即可免除分手的負面影響──當然啦,移除的元素越多,效果自然越好。


  (一)移除分手三元素:撇除角色,自己其實是一個人。
  社會上很多人認為「就是因為需要依靠才會想要進入親密關係。如果伴侶不陪伴我、不在意我、不傾聽我,我要這段親密關係有何用」,說得簡單點就是「因為獨立了所以不需要親密關係」。對此,我反而要說「正是因為需要親密關係所以才要學會獨立」。
  
  習慣一個人,放下習慣一個人,熟悉習慣一個人,卻將原本習慣一個人的習慣給完全忘記。這是人們在親密關係中的壞習慣,也是造成人們總是在分手時陷入低潮,懷疑自我,憎恨對方,對分手抱持「完全負面」最根本的原因。因此一段好的親密關係「不要依賴對方供予的物品與情感」的互動是一大重點──注意我使用的詞是「依賴」。很多人總是認為自己只是「想要一個依靠」,殊不知自己其實已經到了「依賴」的程度。


  (二)移除分手三元素:撇除勢力,自己與對方同等地位。
  親密關係非常重視「平等」。不論是物質、情感還是觀念,只要關係中出現了供給與需求──也就是「給」與「被給」、「要求」與「接受」──很容易就會造成關係的破裂。既然最後不管因為什麼原因走到分手的結局,那麼與其拘泥挽救這段宣告死亡的關係,不再向對方供給與索求,讓自己重新找回自己,各退一步,離開彼此的人生反而是比較好的選擇。


  (三)移除分手三元素:撇除情緒,了解分手的意義。
  開頭我也講了,社會上普遍的人認為分手是不好的。但是分手實際上包含了四個深層的含意,如果沒有深入瞭解其中的內涵,只是將分手受限於情感的依戀,自然只會沉浸在難過之中。

  ▶分手代表一個關係的結束,同時也代表自己能夠迎接下一個新的關係。
  ▶分手讓你重新回歸自我,不再因為伴侶侷限自己。
  ▶分手能夠幫助自己檢視自己在這段親密關係中學習到了什麼。
  ▶最為重要的,分手不只是強勢者的壓迫,更是弱勢者保護自己的行動。
  
  
  為這一節做個簡單的總結。如果雙方都能在親密關係中學會獨立──也就是「做自己」──並且將彼此當作「特殊的朋友」看待,那麼這段親密關係基本上不會淪落到分手的下場。日後即使因為某些原因分手了,結果也只會是健康的分手。雙方不會抱持任何負面想法與情緒,握手言和感謝對方這段時間的陪伴,不帶遺憾地灑脫鬆手轉身離開。

  ▶何謂「做自己」:在不妨礙他人的前提,自己能夠不受他人限制。例如興趣、想法、觀念、交友等等。
  ▶何謂「特殊的朋友」:除了彼此互為性與愛的對象之餘,更能完全尊重伴侶個人自由意識的選擇,保有伴侶「做自己」的空間。

  
  四、總結:讓「結束」變成是一種「快樂」。

  人類打從開始就是獨自來到人界,未來也會獨自離開人界。如果我們能夠認知到這點,能夠與「死亡」相處──這裡的死亡已經不限於親密關係的分手,而是每個人事時地物的結束──那麼當我們在人界活動的每個過程,我們就能夠將每個人事時地物當作是種「緣分」。為彼此的相遇感到幸運,珍視這段無法得知結束時間的限時相遇,同時也不會為未來必定迎來死亡的結局感到難過,能夠坦然地面對與接受死亡。

  也許沒辦法一次做到好,也許沒辦法一次就學會,但只要你願意持之以恆地練習,試著為每次的死亡找到優點,從死亡身上汲取新的知識、事物與經驗,進而將這些內容轉換成只屬於你自己的養分,你就會對死亡改觀,面對死亡不再只有負面性的情緒。你會發現每次的分手只會讓你越來越好,從「為什麼當初我會喜歡他」的悔恨跳脫到「謝謝當初的我喜歡他」的境界,反過來感謝分手帶給自己的成長,讓自己能夠遇見下一個更好的人。




  後記。

  「親密關係」在人生的道路上可以說是一門相當深奧的課題,因此我創作的一系列文章絕對不可能代表「親密關係」,讀者也絕對不可能熟讀了就能完全地攻略親密關係。但是當讀者把握「創造、破壞、再構築」的原則,透過文章理解到親密關係的核心概念,不斷地、一再地重複摸索、練習與學習,我相信讀者日後在「親密關係」這門課題會比其他沒有閱讀的人還要來得順遂許多。
  
  第一次嘗試連載專欄系列文章,從開始到現在歷經了九個多月的時間,在這篇就要正式劃下句點。過去的文章包含許多與社會主流不同的觀念,引發些許巴友多次激烈的討論,對此我深感開心。我認為有閱讀才會有思考;有思考才會有討論;有討論才會有改變。即便只是一個人、一些人還是一群人,只要有任何人因為我的文章而有所改變──不論是思想上還是行動上──那麼我創作的文章就值得了。


  最後,我想引用一段現在撰文的當下因緣際會讀到一篇過去的好友所創作的文章來做整個親密關係連系列專欄文章的結尾。如果讀者願意,我個人非常建議移步至這位好友的文章做個額外的閱讀。

  「我們或許永遠不會在束縛與苦難中得勝,卻也因著我們無法無止境地沉淪,不至於在重生路上落敗。只要活著,新的建築依然能夠拔地而起。在掃掉舊的塵埃以後,我們便能在墮落裡走向新生。」

  「唯有遺孀們心裡再度棲息另一個男子,人類的歷史才能開展; 唯有天皇也變成一介凡夫,真正的天皇歷史才能開始。」——坂口安吾〈墮落論〉


  我是綠葉。感謝各方讀者九個多月以來對「親密關係」系列專欄文章的支持與指教。
引用網址:https://home.gamer.com.tw/TrackBack.php?sn=452763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保留一切權利

相關創作

留言共 2 篇留言

一劍封邪兵燹
頭香不錯看的文 不錯看啊! 很棒啊! 很期待下一次的文.

09-13 17:32

陳點點
感謝作者,這篇文讓我學到很多

09-13 22:53

我要留言提醒:您尚未登入,請先登入再留言

15喜歡★asddanny123 可決定是否刪除您的留言,請勿發表違反站規文字。

前一篇:淺談死亡:學習與「死亡」... 後一篇:我畢業了。謝謝你,南華大...

追蹤私訊切換新版閱覽

作品資料夾

happy545你好~~
如果我賣以前畫畫的作品有人會買嗎?我真的需要幫忙....看更多我要大聲說昨天07:22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