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為某些因素突然想換一台蘋果的 MacBook Pro 電腦來玩.
原本是打算直接繼續延續原版的Macbook Pro 15吋高階的版本, 但後來想一想可能會需要兩個thunderbolt螢幕, 所以就決定買下Retina Macbook Pro (其實原因是因為已經有太多台原版的了...

)
這台Retina MBP 15吋是訂製的, 所以CPU與RAM都被升級過.
規格為:
CPU: Core i7 2.6Ghz
RAM: 16GB (寫程式一下就用乾了...)
SSD: 256GB
含稅加上運費為2500美元, 相當於7萬5千台幣.
以上廢話玩直接來測試.
Classic - 代表原版的Macbook Pro (cMBP)
Retina - 代表高解析度版的Macbook Pro (rMBP)
開箱開始!

本尊上場

開機!

高度比例

左側的I/O

右側的I/O

下方兩次各有三個通風口, 相較於之前版本完全是密閉的.

鍵盤與之前一樣, 但電源按鈕變成之前光碟機的按鈕, 原本的電源按鈕就這樣消失了....

鍵盤在Retina的版本下變成很薄, 說真的打起字來感覺怪怪的....
Retina:

Classic:
![]()
因為薄度不同, 原本的鍵盤套都不能用了, 而且會弄到螢幕....
兩個高度比較
![]()
![]()
螢幕差別
Retina:
![]()
Classic
![]()
感覺這次
原本的紅外線還有開機標示燈都不見了
Classic
![]()
合照:
![]()
心得:
[螢幕方面]:
這次說真的買下去有點像在賭博, 因為一堆人買到LG面板全部出現殘影問題. 唯獨Samsung的面板較少出現這現象, 但有些會偏黃色.
[效能方面]:
效能方面相當滿意, 開機速度可以說是瞬間開機, 完全沒有Delay. SSD幫助真的很大. 雖然前一代也可以裝SSD, 但問題一堆, 甚至有些SATA 3的SSD放進去需要用錫箔紙包住才不會出問題.
整體上效能雖然好, 但溫度一高的時候, CPU會自動降頻率, 這點需要軟體去把這問題給解決.
[溫度方面]:
溫度雖然比之前還要涼一點, 但還是很容易燙到手, 畢竟機殼完全是Aluminum, 沒辦法.
所以想放在大腿上看Youtube, 建議是下面有放東西, 不然真的會被燙到. 玩遊戲也建議放鍵盤套去玩, 不然玩到一半可能會尖叫.
[其他方面]:
電源線一定要把他付的延長線換上去, 不然手摸到電腦會通電很嚴重, 整個手會開始麻麻的. 他原本的電源接頭沒有接地線, 只有延長線才有. 所以這點要特別注意.
[超頻.....]:
剛入手第一件事就是超頻! 直接把nVidia GT650M超上去核心1035Mhz完全沒問題, 溫度押注在75c以內! 玩遊戲只要不要全開特效並且把解析度開到2880*1800都可以很順暢的執行.
---------------------------------------------------------------------
問題:
很多的軟體在上面跑會感覺有點模糊, 因為不支援高解析度的HiDPI, 沒辦法. 就像iPhone 4剛出一樣都不支援Retina的解析度.
還有一點就是Intel內建的GPU平常在跑會有使用者介面定格的感覺, 畢竟解析度太高, 效能不足.
整體:
這幾天用下來的心得, 可以說是還不錯. 螢幕真的差很多, 尤其跟原版的MBP來比顏色較鮮艷一點, 而且反光問題沒有之前Glossy這麼嚴重. 用下來再看其他螢幕真的有點受不了的感覺...
[評分]
整體評分 - 8/10
畢竟目前淺在很多問題, 像是靜電, 溫度, 紅外線, 軟體支援方面等, 不然我會再給高分一點.
PS: 有需要我會繼續寫灌Windows 7的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