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想從文書筆電換成遊戲筆電已經有段時間,
秉持著有難同當、有家同敗的原則就把Neo 16借給了朋友玩玩,
雖然得到的結果是很喜歡,不過預算比較沒這麼高,需求也只是偶爾打些輕量遊戲,所以選擇上也只好以平價一點的款式作為目標,
但他對Neo 16那塊180Hz的螢幕太印象深刻,又覺得看完16吋就回不去13吋,所以希望新機的螢幕尺寸與刷新率能持平或更高,看來看去也就Nitro Lite 16比較符合。
到光華逛了幾圈之後最終看著他下定了這台,就幫他做做驗機與測試測試順便拍個開箱。
型號與規格:
CPU: Intel Core i5-13420H 8核12緒
LCD: 16" 16:10 WUXGA 1920 x 1200/IPS/180Hz/LED/400 nits
顯示晶片: NVIDIA RTX 3050 6G-GDDR6
記憶體: 8GB DDR5 Onboard + 1個插槽
儲存: 512GB PCIe Gen4 SSD
重量:1.95 kg
電源變壓器:100W TypeC
電池:53Wh
![]()
本體簡單的工業包裝,贈品有簡單的三鍵滑鼠與筆電包
![]()
型號是NL16-71G-511J,顏色紅色官方名稱為Tigerlily Red
![]()
配件一覽,除了說明書、紙本文件以外還有100W的USB-C介面充電器
![]()
由群光代工的100W、USB-C介面筆電充電器
![]()
上蓋的紅色塗裝是有點金屬質感的,摸起來也很滑順
![]()
左側I/O為雷電4接孔(可用於充電與當USB-C用)、HDMI、USB3
![]()
右側為2個指示燈、耳機孔、RJ45網路連接、另一個USB3與Kensington鎖孔,另外筆電最大開合角度約在160度左右
![]()
充電指示燈與啟動指示燈都會在這一側
![]()
後方比較乾淨,沒有接孔,只有散熱孔
![]()
從機背大概可以看到雙風扇的散熱配置,由於不是自己的就不拆機了,不過看了一下介紹是有預設多一個RAM插槽
在中間螺絲上方有一個可以拿細長物品捅進去的斷電按鈕,需要強制重開時使用
![]()
觸控板滿大的,手勢操作比較不會卡卡
由於筆電是16吋的大小,所以也能輕鬆容納進完整數字鍵盤,遊戲常用的WASD也有做特殊色塗裝點綴。
![]()
鍵盤有背光功能開關(2段亮度,按F11切換),不過鍵帽本身的字符不透光,所以背光的用途主要是讓你比較好找按鍵的位置。
![]()
鍵盤在暗處的表現,可以發現是字符不發光、按鍵週遭發光的形式。
![]()
除了右側的Menu鍵已經變成Copilot鍵,比較特別的是在PrtSc旁的剪取快捷鍵,按下去之後可以快速選取畫面截圖。
這非常實用,可以設定成按PrtSc全螢幕截圖、需要特定區域截圖時按這顆。
邊框控制得還算不錯,畢竟價錢相對平實又有上180Hz,也不太需要強求窄邊了。
不過意外驚喜的是視訊鏡頭,居然有做出商務筆電常見的隱私遮罩開關:
![]()
螢幕的部分也支援29-180Hz的動態更新率調整以節省電量,可以選擇的更新率上限就兩檔,分別是60Hz與180Hz。
![]()
效能測試數據也為大家奉上:
項目 |
分數 |
CPU-Z多核 |
3923.8 |
CPU-Z單核 |
598 |
CINEBENCH R24 GPU |
3036 |
儲存空間(內建)測試:
AS SSD項目 |
讀取 |
寫入 |
循序 |
3694.60 MB/s |
2092.79 MB/s |
4K |
59.43 MB/s |
193.43 MB/s |
4K-64Thrd |
772.50 MB/s |
404.84 MB/s |
存取時間 |
0.059 ms |
0.069 ms |
分數 |
1201 |
808 |
總分 |
2559 |
有徵得機主同意的AIDA64 CPU+FurMark雙烤測試10分鐘,GPU溫度落在65~70度,cpu則是77~84度,沒有降頻的情形。
![]()
也稍微打了戰地風雲5,先用畫質全開+光追來壓力測試,RTX3050以遊戲來說是比較入門的顯示晶片,所以如果要講究遊戲畫質全開的話,滑順度就不會是它的強項 (雖然這樣說他還是有30fps+),但如果能往下調整設定當然也是可以流暢遊玩的。
![]()
整體看下來下來Nitro Lite 16的定位感覺比較跨界,
對遊戲來說有還不差的散熱,也有對辦公比較友好的設計,像是額外的截圖鍵,與鏡頭實體開關。
16吋兩公斤內的重量、用上USB-C介面也比較輕的100W變壓器,也不會對一些只有輕度遊戲需求,或要把電腦帶著走的使用者來說太硬核,也可以當作是一個中堅之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