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人文專欄】這是魔法嗎?不,這是邏輯(一):基本推論

優君 | 2022-07-30 18:00:05 | 巴幣 3214 | 人氣 402



封面的銅像是戈特洛布‧弗雷格(Gottlob Frege),德國數學家、哲學家和邏輯學家。是數理邏輯和分析哲學的奠基者。

在這系列的文章當中,我會大致講述哲學系大一的邏輯課學的內容,參考書籍是今年六月過世的東吳大學哲學系教授—林正弘老師寫的《邏輯》第三版。如果你是資工系的大一新生,也可以看一下,因為你在修離散數學這門課時,一定會上到邏輯這單元,可以當作先預習。而這系列最後會讓各位看一下台大哲研所的邏輯題目是怎麼考的,要怎麼去寫。

始めましょう

我們若要讓別人相信自己說的話是真的,必定要提出一些證據出來。
今天我說(1)合歡山明天會下雪,而我提出的證據是(2)氣象局預報說合歡山明天會下雪
為了使別人相信自己說的話,而提出一些別人已經相信的語句來做為證據
或理由,這就叫做「論證」(arguement)。敘述證據或理由的語句叫做「前提」,前提所支持的語句叫做「結論」,所以在上述例子中,(2)是前提,(1)是結論,而前提不一定只有一個,可以有好多個。

一個論證的結論有真有假,它若要是真的,必須保證兩點:(一)前提全部為真、(二)如果前提全部真,則結論也必定真。
前面那個例子,前提不但無法判斷為真,即使前提為真,結論也不一定為真。因為氣象預報並不是百分百準確,因此不能斷定明天合歡山一定會下雪。
一個論證,如果事實上不可能前提真而結論假,則是「有效論證」(valid arguement)。但如果是像前面那個例子一樣,有前提真而結論假的可能,則是「無效論證」(invalid arguement)。
邏輯上討論的語句,以敘述事態的語句為限,這種語句叫做「敘述句」(statement)。敘述句所敘述的如與事實相符,則該敘述句為真,否則為假。

關於論證的有效無效,基本上可以這樣判斷:

1.前提真而結論真→論證可能有效或無效                                                                                                 
   至於為什麼會發生無效的狀況呢?用以下兩個論證比較:

(Ⅰ) (1)如果15能被5整除,則15能被3整除
     (2)15能被5整除
     ∴ 15能被3整除

(Ⅱ) (1)如果15能被3整除,則15能被5整除
      (2)15能被3整除
      ∴ 15能被5整除

在(Ⅰ)中,不管用任何語句去取代「15能被5整除」跟「15能被3整除」,都絕對不可能得出前提真而結論假的論證。
因此以下形式的論證是有效:

(1)如果P,則Q
(2)P
∴ Q

在(Ⅱ)中,雖然前提和結論全為真,但如果把15改成20,則會出現一個前提真而結論假的論證:

(Ⅱ*) (1)如果20能被5整除,則20能被3整除
       (2)20能被5整除
        ∴20能被3整除

因此以下的形式的論證是無效的:     

(1)如果P,則Q
(2)Q
∴P                                                                                                                                                                                   

2.前提真而結論假,論證必定無效
                                                                                                                         
3.前提假而結論真→論證可能有效或無效

舉個無效論證的例子:
(1)如果1000000能被2000整除,則1000000能被777整除
(2)1000000能被2000整除
∴ 1000000能被777整除                                                                                                                                          
4.前提假而結論假→論證可能有效或無效
一樣舉個無效論證的例子:
(1)如果桐人是單刀流,則桐人沒打敗閃耀魔眼
(2)桐人是單刀流
∴桐人沒打敗閃耀魔眼

唯有當前提真而結論假時,才能確定一個論證是無效的。
其他皆無法判斷有效或無效

不過若是從前提和論證有效或無效來判斷,是否可以得出結論為真或假:

  1. 前提真而論證有效,其結論必為真
  2. 前提真而論證無效,其結論可能為真或為假
  3. 前提假而論證有效,其結論可能為真或為假
  4. 前提真而論證無效,其結論可能為真或為假

除了前提真而論證有效,能夠判斷其結論必定為真以外,其他三種情況,皆無法判斷結論的真假。


是不是開始覺得有點燒腦呢?如果是的話,那恭喜你對邏輯這門課有了初步的認識。對於不少大一的哲學系學生來說,邏輯這門課是一則震撼教育,他們也許會因為聽不懂,考試也考不好,而不了解唸邏輯的意義是什麼,最慘的情況可能就是直接轉系或重考了。

我大學時修這門課時,名稱叫理則學,這是國父孫中山先生翻譯的,成績是這樣
當時期中考考得蠻差的,不然GPA應該可以到4

其實在分析哲學領域裡,邏輯是非常好用的工具,那些很有名的分析哲學家,像是Quine、Krikpe、Davidson等,都會在他們的論文中用很多邏輯推論。
除非如果你跟我一樣,對分析哲學沒多大興趣,那就再說w

下一篇我會講語句連詞,會提到很多人都有聽過的若P則Q,還有連言跟選言等內容。預計這系列總共會有七篇,有興趣的話可以多多支持
送禮物贊助創作者 !
0
留言

創作回應

ergo sum
好懷念的理則學,雖然我半年前才修過,想到我一個學霸級室友修這門課居然得向我討教就很爽,雖然我期末也只有60分就是了(這是全班最高分[e1] 真爽!!!)
2022-07-30 20:14:42
優君
只能說每個人都有不擅長的領域吧 恭喜你在理則學的了解比別人多
2022-07-30 22:17:05
追蹤 創作集

作者相關創作

相關創作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