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短聊明日泗川之戰彭信古部可能籍貫

望燁 | 2022-06-22 03:37:19 | 巴幣 12 | 人氣 159

這篇有點長有點廢,格式不固定。

前陣子跟某個明粉為了萬曆二十六年泗川一役,明軍敗戰的罪魁禍首彭信古鎖部是邊軍、南兵還是京營吵得不可開交,當下是真的吵到動怒那種。
簡單介紹一下泗川之戰,其大致背景是壬辰倭亂後的丁酉再亂,明軍試圖將日本人推下海,而兵分四路進發。其中的董一元所部負責的是圍攻泗川,起初順利地打下幾個營寨,卻在攻打日軍本陣的時候因彭信古部的木槓爆炸,導致軍心大亂,馬兵率先潰逃,誘發了全軍潰敗,最後演變成明軍傷亡至少達4000~7000人的大敗。
戚少保在天之靈怒斥,明軍這樣大敗,怕是臉都不要了

他認為是南兵主要基明神宗實錄卷二百九十六載:
「兩廣總督陳大科題游擊彭信古以千金饋遺乞賜提問章下兵部」
「革廣州海防游擊彭信古任行巡按御史提問以陳大科參奏饋遺請托也」
加之彭信古本身是江夏人,故他認為彭信古率領的是湖廣兵,或是江浙兵,而非京營
還有就是缺乏京營入朝的記述,故而認為戰力稀爛的京營不可能入朝,而入朝的主戰力是邊軍,故彭部應是南兵或邊軍,不可能是京營。

但很妙的是,明實錄、明史都沒有明確記載彭信古所部是哪來的,如神宗實錄卷三百二十八:

「萬歷二十六年十一月壬午朔先是倭奴分據三路聯絡固守,我兵四路齊下水陸並進,西路行酋已在圍中。東路亦破其三寨中路如晉州;望晉山、永春、昆陽三四城寨相繼而取而賊之老營如泗川;左臂如東陽倉亦一時並焚止;有臨海新寨一堅巢耳,不意諸將輕敵失防,因驚喪師倭軍一合,馬步皆逃追奔逐北,所傷寔多。
是役,也見敵先奔臨陣四潰全無將紀,大僨王師者都司馬呈文游擊郝三聘也。號令不嚴,致臨戎失火,施救無策,因而避敵偷生者,步兵彭信古、茅國器、葉邦榮、藍芳威,馬兵師道立、柴登科、祖承訓、總兵董一元籌倭既無勝算對壘益多輕率按法定罪均無可貰」

或如明史列傳第一百二十七:
「步兵遊擊彭信古用大棓擊寨,碎其數處。眾軍進逼賊濠,毀其柵。忽營中炮裂,煙焰漲天。賊乘勢衝擊,固城援賊亦至。騎兵諸將先奔,一元亦還晉州。事聞,詔斬遊擊馬呈文、郝三聘,落信古等職,充為事官」

或如朝鮮宣祖實錄三十一年:
「宣府遊擊頗貴,領兵二千五百員名,駐義興;原任副總兵解生,原無兵馬,暫隨頗貴駐義興;遵化右營遊擊陳愚聞,領兵一千五百員名駐醴川。方時新代,未到宣府兵二千,遊擊彭信古兵三千。水兵,福建遊擊許國威,領兵一千一百八十餘員名駐迎日、長鬐;未到福兵一千,參將王元周,領吳松兵一千、把總李元常,領吳松兵一千。」
這邊我不太確定,前面「宣府兵二千」是不是也在說明彭信古所任是宣府游擊將軍?目前是傾向無關,主要後面也有『未到福兵一千,參將王元周,領吳松兵一千、把總李元常,領吳松兵一千。』一段的敘述。
且多數游擊前方都有所部籍貫作為說明,如福建游擊、遵化右營游擊等,彭信古前方卻無說明,又讓其部籍貫更加撲朔迷離。
而晚近大陸學者、南開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孫衛國先生的〈董一元與泗川之役略考〉一文中,從中、日、朝三方的史料對泗川之戰進行分析,且將明軍各部列表:
這份統整自朝鮮《象村稿》的〈天朝先後出兵來援志〉中的資料直接忽視了彭信古部的存在,自然更無描述其部來源。不過從上述表格中,也可以發現很多部將的部隊來源是屬於無可考的(或至少在象村錄中未載的情形)。
不過關於火器爆炸的問題,在文中也闡述了另一種由朝鮮實錄記載的觀點,認為是茅國器的浙兵導致的,惟如《象村稿》、《武備志》、《豐臣秀吉譜》、《明史》、《明實錄》等均認為禍首仍是彭信古部,後面也由《邢司馬征平秀吉》文對此事論定為彭部乃禍首。
但可能由於〈董一元與泗川之役略考〉的重點在於董一元及泗川之戰的過程,故最終該文也未交代彭部籍貫,加之《明實錄》、《明史》的記載缺乏,確實難以為彭部籍貫論定。

也因為如此,率先拋出京營論的我在筆戰中徹底落入的下風,加上當時看到的書籍根本沒附史料來源,也無從查證。
直到某天偶然翻到中國寧波大學教授鄭潔西(當時應仍是日本關西大學的研究生),於2008年發表於登州與海上絲綢之路國際學術研討會的學術論文〈万历朝鲜之役明军中的外国兵〉,才算查到了相關資料:

但遺憾的是,我在網路上沒辦法找到《三朝平攘錄》的文稿,加上畢竟不是歷史本科的,手邊資料有限,也就無從查證這段的真偽。
故目前也只能斷定,彭部最有可能的籍貫是京城無賴,也就有可能是京營。

創作回應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