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諾氏輕戰浮夢終焉:F-20虎鯊式(二)初遇挫折

望燁 | 2021-01-11 17:14:07 | 巴幣 238 | 人氣 821

【F-5G研製的萌芽】
  1978年對於遠在臺灣的中華民國絕對稱不上好年,卡特政府上台後的政策縱使沒有即刻倒向海峽對岸,整體政策也逐漸彰顯對臺灣的不友善,更是加劇自1972年尼克森出訪中共以來,對中美邦交那抹濃重的陰影。

(有別於既定印象中,1970年代中葉後,國軍便不再爭取F-4,而將重心放在F-16上,國軍對於F-4的爭取事實上貫穿整個1970年代)

   做為試探,國府在1978年向美國提出F-4幽靈二式戰機的採購計畫,並表達採購更先進的F-16、F-18L等型戰機的想法。F-4做為美方多年不願出售我國的重型戰機,若是美方意欲與我國斷交,則應在斷交前仍會出售一批先進武器,提升我國的防衛能量,以維持台海軍事實力的均勢。如此,便有可能會同意出售具備AIM-7麻雀飛彈發射能力的F-4。反之若是予以拒絕,則這段危如累卵的中美關係,則應當能在維繫一段時間。

  但出乎意料的是,F-4的採購計畫被予以駁回,美方卻仍展現一絲提升我國防衛能量的意向,提出願意轉售以色列幼獅式(Kfir C2)戰機的意願,並飛速通過J79發動機的出口。但幼獅式有限的性能顯然無法使國軍產生興趣,這使得美方進而提出將F-5E/F增添AIM-7掛載能力的方案。但鑑於F-5E/F有限的性能,在掛載AIM-7後會出現大幅度的衰減,最終國府仍拒絕了此一方案。

  雖然國府婉拒了在原版F-5E/F上掛載AIM-7的提議,但諾斯洛普正在開發的F-5G,卻恰好契合美國政府希望一定程度上抑制國軍實力,以及國軍對於先進戰機的需求。此外,對於美國政府的武獲政策來說,政治現實跟政府對各公司的監護是極其有關的,若國軍採購F-5G,也能相當程度的弭補在ACF計畫中受挫的諾斯洛普公司,此舉無疑對平衡、保持該公司工業能量有相當大的助益。

  於是在19787月,美國空軍向諾斯洛普公司表明將F-5G做為出口國軍,以滿足國軍空防需求的意向。一如前文所述,此時的F-5G仍不具備先進航電,僅有一具F404發動機以及提升的機動性。同時,為滿足國軍配備麻雀飛彈的全天候空防需求,F-5G勢必得在此基礎上增添先進航電。而當時的雷達備案則包含西屋公司為F-16設計的雷達與艾默森電氣(Emerson Electric Co.)的APG-69兩型雷達,兩者都有較小且適合F-5有限機首空間的的天線尺寸。

  然而,正當諾斯洛普公司積極展開F-5G的各型雷達、武裝研究時,卡特政府卻再度展現其對臺灣的不友善態度,在1978年10月否決了國軍採購F-5G的申請。對於卡特政府徹底否決此次軍售的理由莫衷一是,在缺乏明確官方說法的情況下,有論者認為是在乎中國態度,亦或是卡特政府認為,國軍透過足量的空對空飛彈與戰機便能維持空優。

  無論如何,這項決定對於國軍也好,諾斯洛普也罷,都是令人感到驚愕的,尤其對後者而言,有希望獲取資金與啟動客戶開始全面開發的計劃,卻硬生生地遭到阻絕。

(1979年,在歷經軍購上的挫敗後,航發中心開始以F-104為目標進行自製戰機的研改。Photo by ROCAF)

  此次決議,使得諾斯洛普意識到了卡特政府對於戰機外銷政策的不善,從而使諾斯洛普略為放緩了F-5G計畫的開發。同樣的,武器採購的不利,除了使遠在太平洋彼端的國府再度轉向申請採購F-4外,也令國府將下一代戰機的議程正式擺上檯面,在1979年年初推行自製戰機,此為他話。

  儘管放緩了F-5G計畫的研發,諾斯洛普也並未停止向其他國家推銷F-5G。在1979年間,便向臺灣、南韓、泰國與瑞典等四國進行F-5G相關簡報。而到了1980年,武器外銷政策也迎來轉機。隨著美國暫時的退出國際武器銷售市場,原先所占份額迅速為英、法、蘇等國所蠶食,並對自身外交政策運用上造成一定負面影響後,卡特政府不得不承認失敗,決議在1980年1月放寬PD-13,提出出口型戰機(FX)計畫。該計畫要求廠商自費開發一款性能介於F-5E與F-16之間的新型戰機,提供予美國政府向外出口,而這款戰機,又最好是基於現有戰機型號進行改動。

  FX計畫的面世,彷彿F-5G否極泰來,將能延續F-5系列輝煌。

創作回應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