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換
舊版
前往
大廳
主題 達人專欄

第一次當十字軍就上手 - 農奴篇

帝國人 | 2020-12-09 21:54:38 | 巴幣 4748 | 人氣 3031


I, or rather the Lord, beseech you as Christ's heralds to publish this everywhere and to persuade all people of whatever rank, foot-soldiers and knights, poor and rich, to carry aid promptly to those Christians and to destroy that vile race from the lands of our friends. I say this to those who are present, it is meant also for those who are absent. Moreover, Christ commands it!

我,或者更確切地說,是全能的上帝,懇求你們作為基督的使者,在世界各地宣揚並說服所有階級的人民,無論貧窮的步兵或富有的騎士,立即向我們的基督徒兄弟展開援助,並摧毀那些邪惡的種族,奪回我們朋友的土地。 我對在場的所有人宣示,這就是基督的旨意!


一、十字軍的背景

十字軍的來源十分的複雜,包括了大量的貧窮農民、都市自由民、騎士老爺以及各國的王公貴族,都是十字軍的重要主力,在現代人的印象中,十字軍參雜著許多複雜的理由與成因,大多不脫離「到東方發財」這個主要的貪婪慾望,但人們很容易忘記,到第一次十字軍東征時,伊斯蘭教已經擴展到令人震驚的程度,在整個中東,北非乃至歐洲都有其領地。穆斯林占領了聖地,是亞伯拉罕諸教最神聖的地方之一。在8世紀,阿拉伯穆斯林進攻君士坦丁堡,也接管了西班牙。更有甚者,穆斯林軍隊已經到達現代法國,幾乎進入歐洲心臟,最終在公元732年由查爾理馬特 (Charles Martel) 徹底粉碎。這種節節進逼的危機一直到土耳其人佔領巴爾幹時都存在,英國歷史學者甚至稱鄂圖曼帝國是「眼下的世界危機」,這種危險的外在因子,促使了十字軍運動的激發。

聖奧古斯丁首先提出了正義之戰的概念

在內在原因上,基督教對於戰爭的看法開始改觀,直到4世紀初君士坦丁時代為止,早期的基督教教堂一般都是和平主義者,但是,君士坦丁成為皇帝並接受基督教之後,純粹的和平主義開始減少,更多是當政者接受基督教後,免去了厭戰的互相對抗。更直白一點的說法,是基督徒已經奪取了帝國,沒必要再繼續反戰了。西部帝國陷落後,現在由教皇領導的“基督教”在法蘭克人 (Frankish) 的合作下,以基督之名開始征戰歐洲各地,教會也積極的介入政治,而統治者對於教會作為信仰力量維持其國境安寧或對入侵所帶來的利益感興趣,同時基督教使他們師出有名,神學的權威聖奧古斯丁 (Saint Augustine) 首次帶出了所謂 “正義戰爭” 的思想,指出基督徒在某些情況 (自行填空) 下是可以使用暴力。

在他的著作上帝之城,甚至有這一段話:

因此,他們是服從上帝的命令或遵從上帝的律法發動戰爭的,他們代表了公共正義或政府的智慧,並以這種身份將邪惡的人殺死。這些人絕沒有受到違反“不可殺人”之基督律令。

二、我能在十字軍中當甚麼?

十字軍雖然來自世界各地,但是其素質差異極大,所以每一國的十字軍的出身,就是一種新手禮包的概念,俗話說時勢造英雄,環境也對一般十字軍的出身跟素質有著非常大的影響,比如英國、法國、神聖羅馬帝國等國的十字軍都各有他們的特色,比方說,英國得益於諾曼征服所帶了的獨特集權,使他們可以養起相當強大的輕重步兵,而法國本身肥沃且貴族眾多,重裝騎士就是法蘭西的十字軍特色,而神聖羅馬帝國則有著豐富的鐵礦與良好的鍛造技術,其步兵裝備良好甚至能夠正面扛住土耳其人的漫天箭雨,而您作為一個農奴,在各國的遭遇到的情況可能會是下列幾種:

農奴們

農奴們作為封建社會的最底層,常被一般人認為生活極為困苦,但實際上,除卻一些暴君統治的因素,農奴的生活本來就是為了躲避危險才產生的,打個比方說,諾曼 (Norman) 是一個可憐兮兮的農奴,他祖上原本是高盧南方羅馬-凱爾特貴族的一員,爾後在西哥德人的打擊下,家財兩散,他的曾曾曾曾曾曾曾曾曾祖父為了自保,只好向一名蠻族武士尋求他的保護,到了法蘭克王國時期,封建制度才開始穩穩的佔住了腳跟,諾曼的祖先們開始在法蘭克人老爺的莊園裡工作,這種情況在鐵鎚查理建立起用土地換取騎士效忠的狀態下,越來越盛行,農奴的生活幾乎一輩子離不開莊園

以英格蘭來說,村莊的單位可以用以下詞,包括''hamlet'', ''berewick'', ''member'',等詞來表示,簡言之就是一種算人頭的農舍共同體,也是一種最底層的政府行政單位,而其中 ''Vile'' 是最小的行政單位,在中世紀提供代表出席各種各階級的法院,支付集體罰款,進行公共工程,維護法律和命令,而諾曼雖然是農奴,但在自己的人身安全被侵犯下,農村可以以集體的力量,向領主提出訴訟,並在封建法庭進行審理,加上輪耕制度的盛行,空閒時間不少,讓西歐農奴的生活要比東方的農民要來得有保障。

諾曼自然不認同這種虛度光陰沒有未來的日子,在中世紀的長河中,歐洲人是非常崇尚武功的,不僅查理曼與羅蘭的傳說與歌謠時常傳頌在法國與神聖羅馬帝國之中,歐洲人即便是自己已經窮困潦倒,都要支持自己的君主在外征戰,獅心王理查 (Richard the Lionheart) 即便只在英格蘭短短幾年,仍享受著超高民氣,有賴於他在中東建立的武功,諾曼若想要建立屬於自己的功績與搶奪一輩子都賺不到的戰利品,十字軍就是他的唯一選擇。

被巴斯克人殺死的羅蘭 (Roland),其英勇事蹟是中世紀膾炙人口的武功傳說

不過在中央權力非常衰落的中世紀,一個國家所能徵招的士兵非常有限,同時農奴作為生產主力,也絕非像是一般人認知中的,隨意當成砲灰揮霍,更多時候,假如貴族有足夠的金錢,他們會傾向雇傭素質良好的傭兵與自己忠誠的家僕組成合格的軍隊,然而這種軍隊的規模非常小,遠不如羅馬時代的軍團或著查理曼的軍隊,但也不代表素質較差的農奴不會出現在戰場上,以法國為例,我們可以舉出一些平民可能在十字軍中擔任的位置,其中世紀的法國軍事體制有南北之分:

法國「胖子」路易六世與他的軍隊,其中拿大盾者為軍士

以最經典的法國北方來說,其軍事遺產充滿了濃濃的查理曼風格,加洛林帝國 (Carolingiens) 不少大貴族已經在9世紀的紛爭中衰弱,但其中查里曼建立起來的法蘭克重裝騎士毫無疑問仍然是主宰北部法國的菁英們,北法的騎士仍然配有查理曼時期重裝備,但是農奴兵們的武器裝備相當差勁,隨著加洛林帝國的瓦解,眾多騎士離開了難以維生的城堡,改由可以提供農產品與馬匹的農莊中成為小領主,北方軍隊的模型以阿金庫爾戰役為範例,其組成成員有著:

2000 騎士
4000 騎馬隨從
4000 武裝步兵
2000 貴族僕從 (Gros Valet)
8000 家僕步兵 (Valet)
4000 弓箭手
1500 名熱那亞弩兵
再加上數千名裝備較低水平的徵招兵。

但阿金庫爾對本篇的十字軍來說仍然太早了一點,較早期的布汶之戰 (Battle of Bouvines) 中,腓力二世 (Philippe II Auguste) 的軍隊規模非常小,只有1500名騎士與7000名步兵,撇去僕從兵這個較晚期才出現的單位來看,非貴族所能擔任的工作,有市鎮兵、軍士、徵招兵、傭兵四種

市鎮兵 (Urban Militia)
圖為佛蘭德斯(今比利時)的市鎮民兵

市鎮兵是一般非貴族所能負擔的最佳戰場角色,絕大多數的市鎮兵都來自於城市的富裕階級,他們不需要承擔封建義務,並能夠透過行會買賣或著是貿易來讓自己負擔起昂貴的裝備,中世紀的城鎮特別是義大利,其市鎮兵紀律性高,常能擔當戰場要角,武裝步騎兵的裝備上乘者與貴族幾乎無異,最差也能配有基礎護甲與盾牌,然而在10世紀以前,市鎮兵的數量相當稀少,在城鎮貿易稀缺的情況下,城鎮兵的地位遠不如往後幾百年的同胞,也就是後世的武裝步兵/騎兵 (Man-at-Arm),但在富裕的義大利,市鎮兵仍然是一種強大的作戰單位,義大利軍隊曾經在倫巴底同盟 (Lega Lombarda) 的團結下,粉碎了紅鬍子腓特烈一世的帝國軍隊。可惜的是諾曼他是個他媽的農奴,而且又不是義大利人,只能羨慕忌妒恨。

軍士 (Sergeant)
圖中拿雙手斧的是土魯斯的步兵軍士

軍士在法文是 ''Sergent'',在英國被稱作''Serjeanty'',與一般的貴族騎士與農奴徵招兵不同,軍士是一個莊園萬精油的角色,由領主或騎士手下的鄉紳或自己的家臣擔任,除此之外就是所謂的傭兵軍士,前者有時會替領主老爺管理農莊,監督農莊內的頭人與農奴們,同時也有足夠的私人財產為自己配置馬匹與盔甲,在1231年,有資料顯示一名法國軍士在戰場上一共帶著三匹馬,彰顯了他足夠的財力,軍士在中世紀的軍隊中充當了相當重要的''軍官''的角色,軍士本身的作戰能力要優於農兵,也擔任了接收貴族指示與指揮農兵的重要職責,在後勤與招募作用上,軍士可以用佣金,強制手段,或僱用契約招聘士兵。然後由他來篩選需要的新兵,軍士也會代替他的主人提供士兵款項,食物軍糧,或著是衣物裝備。

在中世紀的坎特伯雷故事集 (Canterbury Tales) 的故事中,提到有一個軍士在莊園中的地位,在故事中他除了武裝人員的身分還有文職身分,負責命令與指揮非戰鬥人員如僕人,鐵匠,書記,醫生等。在戰鬥中,軍士使用莊園裡優質的武器與裝備,儼然是中世紀軍隊的佼佼者,同時軍士深受領主信賴,在布汶之戰時,軍士與貴族們肩並肩的抵擋神聖羅馬帝國騎士的衝鋒,奮勇的保護國王,最終贏得了勝利。倘若諾曼是領主的家臣又受到領主青睞,加上有一定的資產,成為軍士便是他踏上十字軍之路的一大助力,不過假如他是最底層的一窮二白窮困地區的農奴,那就另當別論了。

徵招兵 (Levy) 或 英國民兵 (Fyrd)

作為中世紀軍隊的最下層,徵招兵的來源相當複雜,他們來自莊園的各個不同職位,絕大多數人對於農奴兵的認知就像戰錘的巴托尼亞一般,僅僅是貴族老爺們的肉盾,且在封建制度下的重壓喘不過去來,除了繁重勞役還需要被拉出去當兵,然而這種印象實際上是大錯特錯,在物質不豐的11世紀,負責從事生產的農奴很少、非常少被強行拉出來當兵,在9世紀的法蘭克王國中,幾乎沒有資料顯示這些底層農民需要承擔甚麼軍事義務,反而在加洛林王朝中,有著一種稱作''heribannum''的罰金,懲罰那些不服從徵軍的貴族或職業士兵,然而加洛林王朝崩潰後,這種罰金開始從服役的處罰逐漸的轉化成一般課徵的稅金,畢竟在經濟不發達的中世紀,更多的錢代表著更多的傭兵與職業士兵,更多的職業士兵,以英國為例,1094年,國王「紅臉」威廉二世就招集了各地的軍事代表,他們都統帥著一批專業的士兵,不少是諾曼征服後,加入軍隊的盎格魯鄉紳,威廉二世獎勵了他們大量的金錢,以維持這批軍隊的花費。

所以中世紀軍隊的公式,以往認知是這樣的:
一小團騎士老爺+大量的砲灰步兵與弓箭手

然而實際上是這樣的
騎士老爺+騎馬軍士+步兵軍士+市鎮兵+職業傭兵+農奴兵

儘管如此,由於種種原因,比如職業士兵的昂貴,領主有時仍然會徵募大量的農民加入軍隊中,除了雇傭兵的昂貴外,在中世紀盛期,出現了一場不尋常的溫暖現象,被稱為中世紀溫暖期 (Medieval Warm Period),溫暖的氣候促成了歐洲人口的大量增加,如同人口過剩的北歐產生的維京入侵與後來的蒙古人西征,過多的人口成為了十字軍的人力資源補充,而他們絕大多數都是農民,原先的莊園與生產方式負荷不了眾多的人口,許多人就此投入開墾荒地與戰爭的工作,才產生了一大團農民肉牆的偏見,而其中徵招兵的戰力以英格蘭的''Fyrd''為最好。

Fyrd是在威塞斯克的傳奇君主''阿佛列德''(King Alfred the Great)下創立的民兵,阿佛列德在維京人入侵的期間即位,阿佛列德重組了原本盎格魯撒克遜舊制度下鬆散的民兵(Peasents Militia或又稱Fyrd)組織,阿佛列德將Fyrd分割為兩個部分,一個負責耕種,另一部則同丹人 (維京人) 戰鬥,兩者會互相輪調,以彌補民兵需要回鄉收割小麥的問題,再來,他鼓勵平民參軍,並創設了一個階級,也就是Thegns,或稱「鄉紳,男爵」(此詞在上古卷軸5也有出現喔),這套體制在威廉入主英格蘭以後照單接收,同時威廉征服了這一塊不是屬於封建體系的地方,代表威廉擁有這一塊地的所有權,所有的物資稅金人力都歸他所有,而不需分給地方的強盜貴族,讓日後的諾曼王朝君主都有著強勁的步兵兵力,長弓兵有效的訓練也歸功於此 (因為英王可以下令全國上教堂射箭訓練),其步兵屢挫法國乃至中東的對手們。可惜的是諾曼是法國人,裝備跟訓練明顯比不上英國同行。

傭兵/職業士兵(Mercenary)

傭兵往往被賦予了一種放浪與帥氣的形象,而在中世紀,所謂的傭兵其實就是職業士兵,各國的傭兵來源相當不一,在法國,許多法國國王向義大利的熱那亞雇傭了大量的弩兵,一來義大利的傭兵市場成形得相當早 (在羅馬時代就有了),且義大利的傭兵大多都有行號,簡單來說就是傭兵仲介公司的存在,這些傭兵大多是十字軍西歸時在義大利各地建立起來的事業,所以在11世紀,傭兵與職業士兵的來源大多數是從市鎮兵或著是一些邊境的部落招募而來,比如說英國獅心王的軍隊中,便有不少蘇格蘭高地或威爾斯的雇傭兵,在法國,雇傭兵的主要組成以弩兵為主,13世紀的弩箭大師 Thibaud de Montleard 麾下的弩兵,其裝備相當優良,裝備了諸如豬面盔 (Bascinet helmet) 與質地良好的短袍,但可以確定的是農奴幾乎不會成為傭兵,除了一些東歐的例子,比如巴爾幹半島的希臘山賊 (Klepht) ,就是逃離重稅壓迫的農民,逃到山中當山賊,也會被入侵者雇傭為傭兵。十字軍抵達中東後,也如同附圖一般,雇傭了大量的土耳其與阿拉伯傭兵。

總結的來說,諾曼最有機會當的,其實只有徵招兵與軍士,若以農奴身分來說,其實只有前者,中世紀盛期是封建最盛的時期,階級情況很難改變,加之人口大增下,一直到黑死病到來之前,這種人數眾多的徵招兵將做為主力登上戰場。而他們的目的便是要擺脫這種一成不變的生活,前往聖地找尋屬於自己的機會。

三、怎麼加入十字軍?

1.農民自己走

在第一次十字軍東征 (1096年) 正式啟程前的幾個月,一位法國僧侶開始號朝信徒向聖地進軍。他是狂熱的修士彼得 (Peter the hermit) , 是第一次十字軍東征中的擁護者,彼得在第一次十字軍東征前兩年前往朝聖地朝聖,並注意到了基督徒在近東生活的惡劣條件。彼得回到法國後,開始狂熱的宣傳有關基督教徒被壓迫的消息,經過他不懈的努力,他甚至影響到了教宗烏爾班二世的看法,在東征正式開始後,彼得也號召了一支幾乎由農民所組成的十字軍,被稱作「農民十字軍」

宣揚東方基督徒苦難的彼得,他的狂熱影響到了眾多農民

根據學術來源引用,農民十字軍東征雖有著大小不同的數字,綜合起來,20,000似乎是一個合理的數字,儘管大多數農民十字軍可以說“比沙子或星星還多”,當農民的十字軍開始從法國到君士坦丁堡的2,000英里路線行軍後 ,所謂的十字軍直接變成了暴民,隨心所欲的掠奪與搶劫,猶太人是他們的最主要的目標。當他們最終抵達君士坦丁堡時,皇帝建議他們等待正式的十字軍來援在移動,但他們拒絕了。很快,他們就被尼西亞附近的土耳其人趕盡殺絕

極度缺乏專業與領導力的農民兵完全無法與中東軍隊抗衡

農民十字軍是個徹頭徹尾的悲劇,根據學者羅伯特 (Robert C. Jones) 的研究,農民十字軍極度缺乏領導,比如在整個大軍僅包括8名騎士,還包含了許多婦女,兒童和牧師,兩萬人裏頭只有8個人能打架,加上紀律極度渙散,使得只靠農民自己的力量想抵達聖地是絕對不可能的,加上後勤等於0,農民十字軍一旦抵達戰場,等著他們的,就只能當土耳其人的箭靶,而諾曼不是甚麼笨瓜,他選擇聽隨自己的領主的號召,在有力的領導下前往聖地。

2.跟著貴族走

農民菜雞們陣亡後,諾曼假如作為一般農民,在中世紀盛期人口過剩的情況下,很有可能作為一般徵招兵入伍,一些法國的封建貴族比如土魯斯的雷蒙德四世 (Raymond IV, Count of Toulouse),就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建立他的中東王國上,並招募盡可能多的士兵加入他,1096年十字軍主力才浩浩蕩蕩地開到了尼西亞,次年1097年,一支由43,000人組成的十字軍軍攻占了尼西亞,並忠實地將其歸還給拜占庭皇帝。在1098年,布洛涅的鮑德溫 (Baudouin de Boulogne) 佔領了埃德薩,並在聖地建立了第一個王國。十字軍編年史著作《Gesta Francorum》中提到了,法蒂瑪王朝的宰相阿法達爾 (Vizier Al-Afdal) 目擊了十字軍如同乞丐一般的穿著,他形容:

「A force of beggers, unarmed and poverty-stricken, who have nothing but a bag and a scrip.」

十字軍的裝備十分破爛,以至於阿拉伯人認為他們簡直是一群乞丐,身上穿著十分簡陋,且身上的裝備不外乎就是一個包跟一面旗子,但這並不是教宗要求的物質禁慾,烏爾班二世在十字軍出發前就很強調了物質補給的重要性,然而不少人憑著宗教狂熱與沿路劫掠還是抵達了中東 (比如剛才提到的農民十字軍),不同於農民十字軍,正式十字軍的參戰士兵其中一些人「富裕的農民」,許多人足以負擔自己的武器裝備,同時為了彰顯正義之戰的名聲,第一次十字軍的正式軍隊中的農民兵們表現大抵良好,文獻紀載如第二次十字軍東征時以法國士兵表現最佳,英國人則相當差勁,甚至被英國歷史作家約翰.朱麗葉斯 (John Julius Norwich) 形容為''野蠻人''。

為了彰顯正義之戰,十字軍不僅穿著破爛,還將土地交還給了拜占庭帝國

除了這些富裕農民外 (有錢人永遠是少數),其他人多半沒啥武裝,所以有人有錢但故意裝窮,跟真的窮死兩種,此外十字軍在招集時,往往是圍繞在所謂的自己人的小團體中,比如法國有好幾個伯國,佛蘭德斯的伯爵與騎士們可能就是自己人一夥,土魯斯公爵自己一團,諾曼第自己一團,農民兵基本上都聽從自己所屬的領主的命令,真正有戰力的十字軍,是那些有親緣與從屬關係的領主騎士與農民之間,俗話說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貴組與農民之間的關係也不像傳統觀念上的對立與歧視,在貴族立足於鄉間農村的時代,不少地主都很重視與農民之間的關係,之前提到的布汶之戰,徵招兵與騎士並肩作戰,在學者威廉.斯托威爾 (William A. Stowell)的《中世紀法國的個人關係》中,在中央權力日益衰落的時候,地方的貴族反而與自己的騎士跟農奴們建立起了一種比較緊密的同袍情誼,他們在威廉的著作被稱作「一同食用麵包者」,比較像古早日耳曼部族的家臣之間的關係,諾曼若從家鄉出發,一定會是跟從自己的領主出行,無論是富有還有貧窮,農民們都憑藉著狂熱開始逐步踏上向聖地的道路。

創作回應

白蓮教徒
農民/農奴炮灰的印象,大概也是因為我們華文圈聽到太多像這樣的史例了,就像大大中間說的,農奴是生產力,大部分情況就沒有當砲灰那麼廉價的選擇


中國很久以前其實也是,不過後來人口起來了,就可以揮霍了.....................
2020-12-11 19:44:32
帝國人
往後的波旁法國、革命法蘭西、德意志帝國、納粹通通都因為大量的人口成為可以四處征戰的資本,不然人口少基本上很少有擴張舉動,少數特例像是羅馬帝國末期的蠻族入侵,其主因是匈人入侵跟氣候變化,不然其他時候,人口多地又養不起,其實就是投入戰爭為最大宗。
2020-12-11 20:57:14
零零人
太詳細了吧
2020-12-13 00:44:48
帝國人
詳細介紹我覺得才能理解那時候的成因背景,或者想寫那時代的小說會是很好的參考,這些都建立在資料的考究上
2020-12-14 09:28:35
坪圳氏共和國人
參考好多書目.....那像我只看一本書就寫惹~~
2021-07-10 16:25:59
沒帶帽子
十字軍那段是以歐洲人的角度來說嗎?
記得東羅馬人 穆斯林 和東歐人都很鄙視法蘭克人,因法蘭克人在當地和沿路上的一系列作為。
還有你書目的那本(中世紀法國的個人關係)和(中世紀早期的法國與德國,1096年)是中譯版的書名或原文書名翻的? 我查不到那幾本書。
2023-03-05 16:20:24
帝國人
Osprey Medieval French Army
Personal Relationships in Medieval France WA Stowell
Early Medieval France and Germany up to 1096 Dik van Arkel
2023-03-05 18:57:44
沒帶帽子
感謝回覆,這些書都沒有中譯版嗎?
2023-03-05 19:02:17
帝國人
沒有都是英文
2023-03-05 19:06:35

相關創作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