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換
舊版
前往
大廳
主題

【製作教學】日語片假名之外來語發音表記法則

愛天使亞夜 | 2017-09-13 10:18:02 | 巴幣 1044 | 人氣 7852

日語片假名之外來語發音表記法則:

本篇教學旨在描述用日語片假名來描述外來語(主要以英語為主)時轉寫的模式。
有些時候並非唯一表記,
但正確使用可以使人更容易理解發音及表達之文義,
對學習日語外來語時亦有幫助。

本篇會分為幾個部分:
.字母發音
.字母對應音標及表記方式
.拼音法則
.促音
.特例


【字母發音】

26個字母單獨存在時的發音,
這些通常會在「縮寫」等場合使用。

A=エイ  B=ビー  C=シー  D=ディー E=イー  F=エフ  G=ジー H=エッチ I=アイ  J=ジェイ K=ケイ  L=エル  M=エム  N=エヌ O=オー  P=ピー  Q=キュウ R=アール S=エス  T=ティー U=ユー V=ヴィー W=ダブリュー   X=エックス  Y=ワイ  Z=ゼット

原則上,
如果能理解日文片假名的發音方式,
這篇表格應該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但是這個表有幾個比較需要注意的點就是:
た(TA)行的い段音其實子音並不是對應T,
相信學過日語的都知道,
而這個影響就是D與T這兩個字母實質上在日語50音裡面是讀不出來的。
然而再回頭瀏覽上表會發現它們分別讀為ディー與ティー。
是的,
TI這個音的表示方式就是以坳音的方式呈現的ティ,
DI則就是加上濁點的ディ了。

原則上,
以日語片假名標記字母發音的方式大致上而言跟英語本身的發音方式算是十分接近,
除了L、M、N、R、Z這5個外。
當中,
L、M、N這三個在之後介紹音標對應發音方式後就會明白了,
因此比較特殊要記的其實只有R、Z兩個而已。

R的發音是/ɑr/
這裡日本人開了一個小玩笑,
尾巴的r重複發音了所以變成アール。
當然也許你只講アー可能日本人也聽得懂,
但建議不要,
請當成生字背起來。

另一方面,
我們熟悉的Z的發音是/zi/,
按照日語發音法則會跟G同音,
不過這並不是主要的問題。
/zi/的發音是「美式英語」,
而「美式英語」也是台灣學生學習的主流英語,
然而「英式英語」的場合發音則為/zɛd/,
甚至,
「荷蘭語」的發音為/zɛt/,
「德語」的發音為/tsɛt/等,
均較為接近日語中「ゼット」的讀音。
然由於現在日本的英語教育也逐漸以「美式英語」為主流了,
因此Z不稱ゼット改稱ズィー的人也逐漸多了,
也因此目前ゼット與ズィー兩方都是通的。
不過因為ゼット已經是傳統了因此沒必要刻意去挑戰它,
請將它當成生字記起來就可以了。

這就好比台灣人念N這個字母習慣念成「恩」一樣,
我們沒必要強調念成「煙」才是對的。


【音標對應發音】

美式英語使用的KK音標共有17個母音及24個子音,
要用日語的10行5段再加5種濁音變化去完整模擬是十分困難的,
但反過來說,
就是因為日語的發音比英語KK音標要少得多,
就好比台灣的繁體字要轉換為大陸簡體字一樣就相對容易,
只要好好掌握規則的話。

母音發音:

英語KK音標雖然有多達17個母音,
但實際上扣掉3個雙母音只有14個,
而14個母音又可以細分為7組,
這7組中其中4個是長短音,
其中2個是輕重音,
只有1組是特例,
因此其實很好記。

/æ/=ア、ャ /ɑ/=ア

在介紹這兩個音之前,
/ɑ/音理論上不會有人搞錯才對。
但/æ/就特殊了。
還記得幼稚園學英語時老師都會帶著小朋友唸的「A、A、apple」嗎?
apple的a的發音就是這個/æ/,
台灣習慣稱「蝴蝶音」,
因為音標形狀長得像蝴蝶吧?
但台灣的學生應該習慣的發音跟之後要講的/ɛ/一樣。
不是很像而是一樣!
因此通常都搞不清楚的多。
但事實哪可能是這樣呢?
/æ/跟/ɛ/的發音確實不一樣,
實際上我們看/æ/的書寫方式就能明白,
它是一個/ɑ/接著一個/e/所組成的「短母音」。
再強調一次這是「短母音」而不是「雙母音」,
因此發音實際上是介於/ɑ/與/e/之間。
嗯……其實用中文都很難描述那個發音了,
更何況日語。
注意到敝人的列表中,
/æ/音對應了「ア、ャ」兩組發音。
是的,
當/æ/單獨存在時,
日語表記會用「ア」表示;
但當它跟子音做拼音時,
則會變成敖音「ャ」。
例如:apple /'æpəl/→アップル
   cat /kæt/→キャット

/ɪ/=イ /i/=イー

這一組只是長短母音的分別,
發音都是「依」所以大家應該不會有問題。

/ʊ/=ウ /u/=ウー
這一組只是長短母音的分別,
發音都是「屋」所以大家應該不會有問題。

/ɛ/=エ /e/=エイ、エー
這一組只是長短音的分別,
發音都是「ㄟ」。
不過え段音的部分長音表示方式有兩種變化,
這點屬於日語基礎的部分恕敝人在此割愛不提,
但敝人可以說:兩種用法除了特定單字有特定習慣外,基本通用。
例如:play  /ple/→プレイ(習慣用法)
   spray /spre/→スプレー(習慣用法)

/ɔ/=オ /o/=オー
這一組只是長短音的分別,
發音都是「喔」。
文法上跟え段音一樣有兩種長音變化,
但オウ幾乎不使用,
因此在這裡予以省略。

/ə/=對應發音字母 /ʌ/=ア
這一組應該學習時也很多人搞不清楚吧?
因為發音都是「ㄜ」,
最多就是/ʌ/稍微帶一點點「阿」的音。
其實,
這兩個音的差別在於,
/ə/是弱音,只會出現在「弱音節」;
/ʌ/是強音,只會出現在「重音節」。
因為/ə/的發音很弱所以容易被忽略,
且字母除了u以外都有機會發/ə/音,
因此在轉寫為日語時,
就依照對應的字母是a、e、i的哪一個而對應ア、エ、イ。
例如:about /ə'baʊt/→アバウト
   cancel /'kænsəl/→キャンセル
   pencil /'pɛnsəl/→ペンシル

/ɚ/=アー /ɝ/=アー
這一組跟上一組一樣,
發音相同只是強弱的差別。
只是多了捲舌。
但日語無法捲舌,
所以用長音代替。
/ɚ/是/ə/多捲舌,一樣是弱音,所以一樣只會出現在「弱音節」;
/ɝ/是/ʌ/多捲舌,一樣是強音,所以一樣只會出現在「重音節」。

一下子7組14個母音就講完了,
後面3個雙母音更好講了:

/aɪ/=アイ /aʊ/=アウ /ɔɪ/=オイ
什麼叫雙母音?
雙母音就是兩個母音連在一起,
那日語也一樣,
兩個母音分開對應就好了。
所以你前面7組14個母音都會轉換的話,
雙母音根本小菜一碟。

子音發音:

英語KK音標子音有24個,
其中10組兩兩相對,
剩下4個特例稍微記一下就可以了。
此外還有2組特殊連續子音會在這裡一並介紹。
需要注意的是,
這裡列出的是子音單獨存在時的發音,
拼音的方法下一個部分才會講解。

/p/=プ /b/=ブ
典型的無聲子音(清音)與有聲子音(濁音)的對照。
唯一要注意的是無聲子音/p/在日文中是半濁音表時而不是清音表示,
不過這個在學習五十音發音時應該自然就會學會了才是。

/t/=ト /d/=ド
典型的無聲子音(清音)與有聲子音(濁音)的對照。

/k/=ク /g/=グ
典型的無聲子音(清音)與有聲子音(濁音)的對照。

/f/=フ /v/=ブ、ヴ
典型的無聲子音(清音)與有聲子音(濁音)的對照。
注意的是,
因為/v/是/f/的有聲子音版所以對應的假名也是フ加上濁點的ブ。
然而因為ブ的發音跟/b/相同,
因此日語中創造了「ヴ」這個假名來特別表示/v/這個音。
但在表記/v/音時,
兩種表記方式都通的。

/s/=ス /z/=ズ
典型的無聲子音(清音)與有聲子音(濁音)的對照。

/θ/=ス /ð/=ズ
典型的無聲子音(清音)與有聲子音(濁音)的對照。
但這一組你應該注意到他的發音跟/s/、/z/一樣,
沒辦法,
日語沒有更多的音來表示這些僅有些微不同的發音了。

/ʃ/=シュ /ʒ/=ジュ、ヂ
典型的無聲子音(清音)與有聲子音(濁音)的對照。

/tʃ/=チ /dʒ/=ジュ、ヂ
典型的無聲子音(清音)與有聲子音(濁音)的對照。
應該有注意到/t/與/ʃ/都是無聲子音,
而/d/與/ʒ/都是有聲子音吧?
但這裡要提一下,
有學過日語發音的人應該會知道,
日語中ジ與ヂ的發音是相同的(雖然他們位於五十音的位置與對應的羅馬音並不同),
所以說,
/ʒ/與/dʒ/在日文中也是分不出差別的。
「ぢ」在文中上通常只作為音便(如ち的濁音便等)等變化時使用,
除此之外的場合一律使用「ジュ」是沒問題的(這裡指的是子音單獨出現的場合)。

/l/=ル /r/=ル、ア
在日語中是無法區分L與R的發音的,
作為子音時它們在日語中的發音完全相同。
但特別的部分是/r/因為捲舌的關係,
因此單獨存在時「幾乎」都會用「ア」做表記。
但注意只是「幾乎」而不是「絕對」。
例如:ester /ɛstər/→エステル

/n/=ン、ヌ /ŋ/=ン、ング
在日語中只有一個鼻音,
因此無法區分/n/與/ŋ/的差別。
但是!
因為英語中/ŋ/多由字根ng所表示,
因此日語就很天才地將n與g分開發音變成ング,
當成日語特有的習慣就好了。
至於n發ヌ音的場合,
主要是把/n/當成一個非鼻音的音發時使用。
字母的N發音(/ɛn/)為エヌ就是這樣來的。
但基本上能適用的例子非常之少,
不去記也無妨。
例如:sing /sɪŋ/→シング
   singer /'sɪŋɚ/→シンガー (日語將/ŋ/拆成/ng/而變成/'sɪngɚ/的發音)
   bank /bæŋk/→バンク

/ts/=ツ /dz/=ヅ
這不是KK音標中規定的子音,
但在英語中因為複數型及第三人稱動詞的詞尾變化的關係,
使得這組發音異常得常見。
(事實上英語以外的歐洲語言如德語等都有對應的發音字母)
例如:cat's eye /cæts'aɪ/→キャッツアイ
   kids /kɪdz/→キッヅ
※並非s就是發/s/的音。若s前為有聲子音或母音就必須改發/z/音!
 也因此,/tz/或/ds/這種發音是不可能出現的。

到這裡講了10組+1組特別發音,
還剩下4個單獨存在的,
不過也不難記:

/m/=ム、ン
大部分都是發ム音,
但有些場合發音跟「鼻音」非常像時,
會習慣性地以鼻音代替。
然而因為例子不多,
通常這種場合用背的就可以了。
例如:computer /kɔm'pjutɚ/→コンピューター
   beam /bim/→ビーム

/h/=ホ
這比較難以想像,
/h/單獨存在而不是拼音子音的機會也很少,
但並不是沒有。
例如:white /hwaɪt/→ホワイト

/j/=イ /w/=ウ
其實英語的場合呢,
這兩個音不會單獨存在。
這兩個音也有人稱為「半母音」,
基本上發音跟/ɪ/、/ʊ/相同只是它們不是母音罷了。

以上就是24+2個子音音標發音的對照。

簡單整理如下:
/æ/=ア、ャ /ɑ/=ア  /ɪ/=イ   /i/=イー
/ʊ/=ウ   /u/=ウー /ɛ/=エ   /e/=エイ、エー
/ɔ/=オ   /o/=オー /ə/=無對應 /ʌ/=ア
/ɚ/=アー  /ɝ/=アー /aɪ/=アイ /aʊ/=アウ /ɔɪ/=オイ

/p/=プ   /b/=ブ   /t/=ト   /d/=ド   /k/=ク   /g/=グ
/f/=フ   /v/=ブ、ヴ /s/=ス   /z/=ズ   /θ/=ス   /ð/=ズ
/ʃ/=シュ  /ʒ/=ジュ  /tʃ/=チ   /dʒ/=ジュ  /l/=ル   /r/=ル、ア
/n/=ン、ヌ /ŋ/=ン、ング      /ts/=ツ  /dz/=ヅ
/m/=ム、ン /h/=ホ  /j/=イ    /w/=ウ


【拼音法則】

大多數的場合,
拼音只要用日語片假名中既有的假名型態就能描述拼音了。
例如KA不用特地寫成坳音クァ,
直接用カ表示即可。

不過,
日語假名中就只有10行5段而已,
搭配上濁音也只有15行,
要表達KK音標中多達24個子音顯然不夠,
因此很多時候都需要使用坳音的方式去補足。

上述的24+2種子音在拚音當中,
/p/、/b/、/k/、/g/、/l/、/r/、/n/、/m/、/h/這9個是不需要坳音的,
除非他們後面立刻接上半母音/j/。
因此這8個音敝人不會介紹,
請自己查看五十音表找到對應的假名即可。

/t/音在拚音時,
基本上不使用坳音。
但如果配上/ɪ/、/i/、/ʊ/、/u/時,
則要使用坳音改寫為「ティ」、「ティー」、「トゥ」、「トゥー」。
注意TI的部分使用的是「ティ」而不是「トィ」,
這個部分請務必死背
當然,
這是指你想要精確描述發音時才需要如此,
若你沒有很需要描述發音,
那麼使用同行的其他段音描述為「チ」、「チー」、「ツ」、「ツー」也是可以的,
甚至有些常用單字就是如此表示的。
例如:ticket /'tɪkɪt/→ティケット、チケット
   steal /stil/→スティール、スチール
   tour /tʊr/→トゥア、ツアー(長音是習慣,記起來就好了)
   two /tu/→トゥー、ツー

/d/音同上,
全部加上濁點就可以了。

/f/音,
一律以「フ」做開頭。
除了/ʊ/、/u/不做坳音直接表示為フ外,
其餘的直接把子母音拆開來變成「ファ」、「フィ」、「フェ」、「フォ」。

/v/音,
同/f/音,
只是把フ改成ヴ,
即「ヴァ」、「ヴィ」、「ヴェ」、「ヴォ」。
或者,
直接當成/b/音去做調整,
變成「バ」、「ビ」、「ブ」、「ベ」、「ボ」亦可。

/s/音,
基本上直接運用さ行的所有假名即可,
即「サ」、「シ」、「ス」、「セ」、「ソ」。
不過,
/sɪ/的場合,
亦可使用坳音「スィ」來表示。
(/si/當然就是「スィー」啦)。
這種表示方式呢,
是因為日語中さ行對應的子音雖是/s/音,
但唯獨し在發音上比較接近/ʃ/音,
所以平常表示時可以用シ來表示/sɪ/,
但若需要精確表示其發音時使用スィ會更好。
此外呢,
因為日語中す的發音本身就比較接近「斯」而不是「蘇」,
所以/sʊ/雖然也可用「ス」帶過,
但若要強調發音的精確性時就改用「スゥ」會比較好了。

/z/音,
同/s/音只是加上濁點,
同樣/zɪ/一樣用「ジ」來表示。
如果你覺得跟後述的/dʒɪ/會搞混,
那麼就用「ズィ」吧!

/θ/音及/ð/音,
請參照/s/音與/z/音。
日語在這裡無法區分兩者的分別。

/ʃ/音單獨存在時是「シュ」,
而拼音時就是使用「シ」的坳音,
即「シャ」、「シ」、「シュ」、「シェ」、「ショ」。
其中同樣「シ」的部分可以用「シィ」來做進一步的表示。

/tʃ/音單獨存在時是「チ」
所以同樣的使用「チ」的坳音,
即「チャ」、「チ」、「チュ」、「チェ」、「チョ」。
同樣「チ」的部分也可以用「チィ」來做進一步的表示。

/dʒ/與/ʒ/前面提過,
在日語裡完全同音而分不出來,
因此使用的是/ʃ/的濁音,
即「ジャ」、「ジ」、「ジュ」、「ジェ」、「ジョ」。
但是當然的,
使用「チ」的濁音也不是不行,
因此「ヂャ」、「ヂ」、「ヂュ」、「ヂェ」、「ヂョ」也是可以被接受的。

/ŋ/音在英語中不會與母音做拼音,
且通常口語化的英語中會將/ŋ/音拆成/ng/兩個音,
因此日語的場合也只需要比照辦理拆成「ン」加上「が」行就可以了。

/ts/與/dz/出現時,
就用ツ與ヅ表示。
當他們出現拼音時可使用坳音,
即「ツァ」、「ツィ」、「ツゥ」、「ツェ」、「ツォ」。
但因為這兩個音在英文裡都不是真正的子音,
因此用到的機會很少,
通常會在德語等其他的歐洲語言時才會出現。
但注意日語發音中づ與ず發音相同,
表記法僅為表示原文的發音方式。

/j/音基本上直接對應や行,
不過や行只有や、ゆ、よ三個音,
(實際上是兩個重複,不過這不是重點)
因此缺失的え段音要用坳音的方式表示:イェ。

/w/音則只有ワ會直接套入,
其餘都使用ウ作坳音,
即:「ワ」、「ウィ」、「ウ」、「ウェ」、「ウォ」。
這裡要特別強調,
不可以用WO「ヲ」來代替「ウォ」。
「を」的羅馬音雖然是WO但發音卻同お,
所以用ヲ代替ウォ的話發音就錯了。

以上就是個母、子音做拼音時的基本法則。


【促音】

日語中有一個特殊的假名叫促音:ッ
這個促音在發音時就像是個逗號一樣,
本身不發音但佔音節,
因此在發音時就會出現斷點。

日語在擬音詞中大量使用促音來描述一些短而急促的聲音,
對話中也常使用促音來表示那種驚訝、欲言又止這種瞬間停頓的語氣,
同樣的在外來語的發音中,
日語也常會用促音來標示一些短音。

基本上促音會出現的位置在於:短母音之後及特定子音之前。

短母音只有/æ/、/ɑ/、/ɪ/、/ʊ/、/ɛ/、/ɔ/、/ʌ/這7個,
而特定子音指的是/p/、/t/、/d/、/k/、/g/、/ʃ/、/tʃ/、/dʒ/這8個。
通常只要符合這個條件,
並且該位置位於重音節。
那麼中間就要塞一個促音:
例如:
up /ʌp/→アップ
hit /hɪt/→ヒット
god /gɑd/→ゴッド
slug /slʌg/→スラッグ
slash /slæʃ/→スラッシュ
rich /rɪtʃ/→リッチ

有沒有例外?
有,
當它不在重音節時就不需要。
例如:advance /əd'væns/→アドヴァンス
/ə/與/d/之間並沒有加入促音,
注意重音節的位置在/væns/而不是/əd/。


【特例】

還記得一開始敝人有講過,
/ɑ/=ア,
但為什麼上述例子中的/gɑd/卻是ゴッド呢?
這是日語中特有的現象。

基本上一些簡單的單字,
日語在發音時會做簡略化,
而這個簡略化雖然讓日本人讀起來簡單了,
但相對的也讓外國人聽起來跟原文差得更遠更難聽懂了。
但始終這是日語的一環,
所以這邊敝人還是要講解一下。

簡單說就是,
日語習慣把/ɑ/給省略掉。
為什麼呢?
因為在英語中,
/ɑ/音標只會出現在o,
但這跟日本人的發音習慣差太遠了,
所以只要出現o字母一律當成/ɔ/來唸。
例如:
box /bɑks/→ボックス
hot /hɑt/→ホット
slot /slɑt/→スロット
job /dʒɑb/→ジョブ

再來一個就是,
如果字母y作為母音發/i/或/ɪ/音時,
則日語會用ィ的坳音做表示(通常會取代長音),
及使該發音本來就不需要使用坳音亦同:
例如:lily /'lɪli/→リリー、リリィ
   mercy /'mɝsi/→マーシー、マーシィ
   mummy /'mʌmi/→マミー、マミィ
   candy /'kændi/→キャンディー、キャンディ
反過來說,
即使這個y不是出現在最末而是出現在中間時也會如此標示‘。
(但這部分就較少用,不用也無妨)
例如:Lydia /'lɪdɪə/→リィディア、リディア
   Cynthia /'sɪnθɪə/→シィンシア、シンシア

再來就是關於r,
r如果接在/ɔ/或音後面,
除了英語單字or以外,
通通會變成長音。
例如:short /ʃɔrt/→ショート
   sword /sɔrd/→ソード
   lord /lɔrd/→ロード
   source /sɔrs/→ソース
   or /ɔr/→オア

然後關於字成音節(音節化),
英語有時候很討厭的就是整個單字沒有母音字母卻會有音節,
這種時候,
日語就會使用暴力解法。
但注意喔,
有些感覺是音節化的單字並不是真的音節化,
而是/ə/音發生脫音的情況。
例如:knuckle /'nʌkl/→ナックル
   terrorism /'tɛrɔrɪzm/→テロリズム
   cancel /'kɛnsəl/ /'kɛnsl/→キャンセル
   (注意這個單字是/ə/脫音,所以不能寫作キャンスル)

最後一個特例,
KE結尾且E不發音的英語單字,
如果是名詞的話會用キ收尾而不是ク,
但這是習慣用法,
請直接當成生字背起來以避免誤會。
例如:cake /kek/→ケーキ
   lake /lek/→レーキ
   brake /brek/→ブレーキ
相反的如果是動詞就沒有這個問題,
例如:take /tek/→テイク
   shake /ʃek/→シェイク
   make /mek/→メイク
送禮物贊助創作者 !
0
留言

創作回應

汝這大笨驢
太用心了吧~

先收藏個日後有時間再來背
2017-11-11 15:52:39
愛天使亞夜
謝謝^^
2017-11-11 16:38:56
kiki830621
太厲害了!!學日文的我感到十分感激QQQ
2018-10-13 01:03:29
愛天使亞夜
能幫上忙是敝人的榮幸。
2018-10-13 13:21:01
Jayker
講得非常清楚 對剛學日文的我非常有幫助 感謝!!
2019-05-28 20:30:48
愛天使亞夜
能幫上您是敝人的榮幸
2019-05-28 20:40:18
常陽温斗
那/ŋ/這個音要怎麼表示?
2019-10-17 14:27:30
常陽温斗
用「ン」會感覺怪怪的,因為「ン」的發音是/ɴ/
2019-10-17 14:28:42
愛天使亞夜
不會怪,
因為日文就只有一個鼻音而已。
請參考這段(節錄自本文中):
/n/=ン、ヌ /ŋ/=ン、ング
在日語中只有一個鼻音,
因此無法區分/n/與/ŋ/的差別。
但是!
因為英語中/ŋ/多由字根ng所表示,
因此日語就很天才地將n與g分開發音變成ング,
當成日語特有的習慣就好了。
至於n發ヌ音的場合,
主要是把/n/當成一個非鼻音的音發時使用。
字母的N發音(/ɛn/)為エヌ就是這樣來的。
但基本上能適用的例子非常之少,
不去記也無妨。
例如:sing /sɪŋ/→シング
   singer /'sɪŋɚ/→シンガー (日語將/ŋ/拆成/ng/而變成/'sɪngɚ/的發音)
   bank /bæŋk/→バンク
2019-10-17 14:38:36

相關創作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