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內容

4 GP

[開箱] CODE Keyboard 機械式鍵盤

作者:Mesak│2014-09-14 22:19:37│巴幣:8│人氣:2009
事情的開始總是沒有來由,但是結果卻令人出奇不意,原本只是住在澳洲的朋友想問我要不要團購錢包,他回台之後可以順便帶給我,貼了一個連結給我,我卻一直看不到,非常的懊惱,就像我現在分享的 這個連結一樣,沒有加入會員的朋友一進入只能看到一片背景圖片,然後莫名的就要你登入帳號,任何人看到都會覺得,你是不是詐騙集團.....

好吧,我朋友好說歹說 我終於使用 FB 帳號登入進去了,不進去還好,一進去讓我看到,滿堆的科技、潮物都在團購,重點的是有一堆鍵盤、一堆鍵盤、一堆鍵盤,每個都是特價。唯一可惜的是這些特價,大多都要加上運費的,如果住台灣,這運費都在 10~20 美金不等,不過看每次團購的物品,網站都會標明清楚運費,如果你覺得運費不合理也可以提出,看過幾個物品提出之後就被降低海外運費了,很多東西運費加上去都沒有特價,算一算等於用國外的標價買到產品,還運送到你家,這不是重點!!  重點是我又不小心收了一支鍵盤,呃呀 感覺到有點罪惡...

這次收的鍵盤名叫做 CODE Keyboard,是 Jeff Atwood 與 WASD Keyboard 合作推出的一款鍵盤,取名為 CODE,說是 CODE 鍵盤,跟 CODE 有沒有關係呢,這個就見仁見智了,個人認為這款 CODE 鍵盤,有針對 Mac 鍵盤支援,算是機械式鍵盤少數有幾款支援 Mac 的鍵盤。



超簡單的外盒,純白的盒子,沒有其他顏色,正面打上 CODE 幾個字



寫上 CODE 的字母發音,以及它代表的含意



盒子打開還有一堆發票資料等等。



不過這個說明書才是最重要的,Code keyboard 有 DIP 撥指開關,一些特殊按鍵的切換都要靠這張說明書來說明,不然亂調要測試很久。



這就是鍵盤的所有物品拉,鍵盤本體、連接線、拔鍵器、 PS/2 轉接頭



來看看 Code keyboard 鍵盤的正面,與其他機械式鍵盤不同的地方就是採用白色的底,可以感覺到這每個按鍵分明的感覺。



背面可以清楚看到 六大片的止滑墊,以及五孔出線孔,接線分離槽可讓人選擇五個地方的走線,非常的大器。



來看看止滑墊,單邊一口氣給了三個止滑墊,而且是長條狀的止滑墊,可以牢牢的貼在桌面上,在打字的時候不會任意跳動,一次給三條止滑墊也是為了因應立腳角度改變的設計。



立腳沒有設計止滑,反倒是中間多了兩個凹洞。



來看看銘板,清楚的標明 Code Keyboard 是 by WASD Keyboards ,重點是右下角,這把鍵盤是在台灣生產製造,由美國設計的,也就是說這把鍵盤坐飛機去一趟美國又坐一趟飛機回來到我手中...下次可以打給廠商叫他省掉這運費嗎 XD



鍵盤接線分離採用的是 Micro USB ,與 MINI USB 不同,接口比較不易分辨,所以旁邊還貼上了貼紙示意,預防使用者插錯方向。



這塊就是所謂的 DIP 撥指開關,一共有六個切換,在這邊就不詳細介紹了,最主要的是切換幾個開關之後,整把鍵盤可以支援 MAC 的系統,



鍵盤的左側,中規中矩,可以看到原先的 Ctrl 的 Win Key 給的是空白,是因為這把鍵盤可以支援 Mac 的關係,所以刻意不印上 視窗圖案或是蘋果圖。另外 Shift、Tab、CapsLock 以圖示來呈現,一方面是為了燈號發光好辨識,一方面也可能是印刷的關係。



右邊的按鍵也是,其他的按鍵設計很中規中矩,鍵帽印字採用 Helvetica 字體,印字都偏左,有點美中不足



右側數字鍵區也是偏左印字,數字 LOCK 燈也是採用圖示來呈現,六塊肌區上有功能鍵,這個後面來介紹



線材採用 28AWG USB 線材,線材束帶印上WASD字樣,表示真的是 WASD 的系列鍵盤。



連拔鍵器也是 WASD 的 LOGO,握柄區有加大,也有點扁平化,表面是有點粗霧面。



CODE 鍵盤個人認為最大的不一樣就是把多媒體複合式按鍵放在右邊六塊肌區域,這樣配合 FN 鍵按下不用使用兩手來按,或是配合遠遠的 Function 鍵區來按,單手右手幾乎就可以達成任務。



F11 F12 放置的是燈光控制,鍵盤可以切換 七個等級的亮度,另一個作用則是開關 LED 燈光



FN 設計在 MENU 鍵下,MENU 這個按鍵算是非常少人使用的按鍵,因為大部分都被滑鼠給取代了,所以直接取代成為 FN 也沒有太大的問題



鍵帽,由於鍵盤是可以發亮的,所以鍵帽是採用 透光材質的 ABS,加上噴漆成現字體,大部分的發光體鍵帽都是這樣子的製成,缺點就是如果跳漆透光的地方會越來越擴大。



每個按鍵都配有 LED 白燈光,軸體是白軸,雖然英文名稱為 Clear Switch ,不過卻稱之為白軸,與 Witch Switch 是不一樣的東西,之後有遇到兩個都有的軸在稍微解釋一下,最明顯的分辨法就是  Clear Switch、白軸 按壓是略重的茶軸, Witch Switch、奶軸是略重的青軸。重點分辨法就是段落。



Cherry 原廠的軸體,現在越來越多軸體廠商冒出來了,不過生產歷史悠久的 Cherry 還是為玩家所愛,主要是品質穩定,色彩好分辨手感。其他軸比較晚推出,Cherry 就好像品牌大廠一樣,那種持有的感覺不是其他廠牌的軸體能夠比擬的。



終於接上線了 XD



這次接線直接放在最右側出口,五側出線口的設計真的不錯,正後方正左方正右方都可以提供使用者選擇。



想要切換燈就必須把DIP撥指開關的SW6 給打開,不要用太細的物品去戳,否則會像我一樣把塑膠體戳的有點歪(心痛.....



先試點亮一下,白光、白軸、白色底鐵板,這設計真不錯 :D



鍵盤的最右上側的燈座是完全下凹的,而且洞開很小,這樣做的好處是燈的亮度不會太亮,從側面看這區幾乎是看不到光亮度的。



側面看 LOCK 提示燈幾乎沒多少光亮度,低光亮度使用這把鍵盤,不會妨礙到旁邊的人。



如果有注意到的話,CODE 鍵盤的上下蓋做的是斜邊的設計,整體而言都是菱邊設計,擺脫方正的傳統造型,又不失經典的特色。



立腳使用的時候可以看到,之所以背板貼了左右各三片的止滑墊,也是考量到立腳使用與否的穩定度,上上一張圖可以看到不使用立腳,背板接觸面馬上就由止滑墊來承受力道,立腳一立起,下方的止滑墊就與立腳一起受力,這都多虧了菱邊設計,在最下一條止滑墊的位置整體是向下斜的,以便立起的時候能夠承受壓力



這張圖就可以清楚看到立腳使用前使用後止滑墊受力的狀況,最靠邊的止滑墊是貼在斜面上,右邊立起的畫面就可以看到他浮貼的在桌面上,原先的止滑墊就騰空了。



上下蓋分離的很開,這樣的設計與大部分的鍵盤都不同,主要還是菱邊的設計,表面材質壓花,是一般成型後的上蓋塑料材質,不會太粗糙也不會過於細緻,是個剛好可以將手掌長期觸碰的地方,打字時碰到不會感覺過於粗滑。



鍵盤點亮前



鍵盤點亮後,點亮的LED光源不需要太高,就可以展現出鍵盤的質感,黑白分明的顏色,凸顯出字體的重要性,微微的白光不管在高光源還是低光源的環境下都可以明確的標示鍵盤。



個人覺得有點殘念的就是印字,印字不但沒有置中接受燈光,在大多數文字多的地方都可以看到這樣周圍光量較貧弱的感覺,然後發光的時候 FN KEY 完全沒有跟到光,算是非常可惜的鍵帽設計。



鍵盤採用白底的好處還有一個,當鍵盤發光的時候 LED 燈其他光源地方會往下照射,如果是一般黑底的話會希望,白色的話會把光源反射,這樣看下去會讓鍵盤更清楚,這也算是白色底板的好處之一。

來看一下七段背光的影片


鍵盤採用 USB 連接,正常來說 USB 都是6 鍵不衝突,使用 PS/2 轉接頭連接的話就可以支援 NKRO ,達到 NKEY任何按鍵不衝突的效果。DIP 撥指開關主要的功能是 alt、win 對調、scroll lock 改為禁止win key、caps lock 修改為 ctrl key,fn 啟用,最重要的是 QWERTYDvorakColemak、Mac 四種模式的鍵盤切換

雖然說這把鍵盤叫做 CODE,但是跟寫 CODE 的關係,也不能說是沒有,機械式鍵盤一直都是文字工作者的愛好,你可以選擇一把堪用的鍵盤成為你的文字輸入工具,也可以選擇一把適合自己的鍵盤,力度適中的手感,淨白發光的鍵盤來成為你的輸入工具。工具一直都是輔助的工具,能夠成為一把好的輸入工具,不一定要貴也能達成目的,但是文字輸入工具是每天都必須要用到的工具,善待自己的手指頭選擇一把適合自己的鍵盤,付出多一點代價是值得的。

所以買一把好的鍵盤讓自己打字的時候的每一個按鍵都能讓自己感受到敲擊的喜悅,這才是買機械式鍵盤的重點,這把 CODE 鍵盤適合給喜歡微小段落手感,整體按壓不輕的使用者來購買,白軸按壓的力道比茶軸還要重,也就是需要多點力道來觸及,如果習慣打黑軸又希望有點段落的手感,白軸正是最好的選擇。

寫 CODE 最希望自己的 CODE 是乾淨易讀又能夠順暢的運行,使用 CODE Keyboard Clear Switch 是不是能夠讓自己的 CODE 能夠更 Clear 一點呢 :D 當然只是我心中的一點點小小的期望。
引用網址:https://home.gamer.com.tw/TrackBack.php?sn=2593187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保留一切權利

相關創作

留言共 0 篇留言

我要留言提醒:您尚未登入,請先登入再留言

4喜歡★mesa 可決定是否刪除您的留言,請勿發表違反站規文字。

前一篇:i-rocks G01 ... 後一篇:[開箱] i-rocks...

追蹤私訊切換新版閱覽

作品資料夾

sakata21有空來逛逛的朋友們~
來看看走馬看花(上任)的小孑子吶~~看更多我要大聲說昨天22:54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