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內容

1 GP

【心理學】認知失諧(Cognitive Dissonance)之實驗補充.

作者:毛茸茸的殺人鯨│2008-12-21 20:15:19│巴幣:0│人氣:3050
BLOG將持續,但不定期的刊載有關心理學的知識與資訊,有興趣的可以訂閱我的BLOG. 如果師出同門,也歡迎指教。

===================================================================

為了怕上次的沒人看到,先放個連結介紹:
什麼是認知失諧?

實驗介紹:
有關COGNITIVE CONSEQUENCES OF FORCED COMPLIANCE
  Leon Festinger & James M. Carlsmith[1] (1959)

完整的實驗介紹

簡單‥中文版本(以印像寫出):

  要瞭解實驗到底在幹什麼,你一定得弄清楚實驗邏輯和主軸為何。
這個實驗的主軸就是-到底你面臨一個嚴重的想法-行為失調時,你會怎麼回應這個狀態?

  按這個前提,我們來想像一下:假裝現在你是一個志願參與心理實驗的受試者。在實驗一開始,實驗者跟你簡單的說明了這心理實驗的目的(假的,但你不知道。實驗者欺騙受試者的目地是為了隱藏後來真正的實驗目的)、過程(請直接看上面的連結)與實驗後你將獲得的報酬。不過呢!雖然受試者聽到的實驗目地、過程是相同的,但每個受試者聽到後面有關報酬的那部分並不相同*1,分別為:

1.實驗完畢後你將獲得美金 20元(在1950年代,20元美金可是筆大數目阿!)

2.實驗完畢後你將獲得美金  1元

3.無(沒有提及獎金回饋的事情)

這是一種實驗操弄,目地是為了在控制的情境下讓構成「變異/變項」。而每個受試者實驗後會不會受獎勵都是採取「隨機分派」的型式,用以「儘量降低」來自研究者的主觀因素,以及歸因於樣本個人特質的混淆變項*2。

然後呢,受試者-也就是你,開始按照實驗者提供的實驗步驟執行他要求的任務。這任務是要你用不同的旋轉方式、角度和速度把一個個『相同顏色與大小』的圓圓柱狀物塞到一格一格對應的洞口裡。用比喻的話,就像小時候玩的敲積木遊戲,我們要把正確形狀的木頭敲進積木玩具提供的洞孔裡。不過,這個實驗要求的任務雖然很類似,但是過程非常的單調而無趣。因為每個柱狀物和洞口的大小都一樣、毫無差別,所以即使你閉著眼睛亂塞都可以把柱狀物塞到孔洞裡面!XD

隨著時間的過去,你對目前進行的這個無趣到近乎愚蠢的作業感到越來越不耐煩。最後......你完成了所有的目標,實驗者隨後跟你說實驗結束了!你感到鬆了一口氣。終於可以脫離那個白痴都會做的無聊作業,閃人啦!不過呢!這時後實驗者私下又交代
你一件事情,那就是出去實驗室後,請你告訴你後面要進來的那個受試者說,這個實驗既有趣、又富有教育意義。

笑話!和剛剛的情境兩相對比,這可是個天大的笑話!

但是呢!統計結果出來卻很戲劇性喔!
我們來看看,在這個實驗中,到底拿到不同獎賞的人會有怎樣的行為。他們會乖乖的聽實驗者的話向下一個受試者撒這個「大謊」嗎?還是會全盤托出,那個實驗過程簡直是個地獄?






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拿到1元美金的人有很高的比例「撒了謊」。
不過與其說是撒了謊,我們可以在第二張自陳量表中看到,他們是「真的覺得」這個實驗「既有趣,又富有教育意義」。

明明實驗過程是同樣的,智障任務就是智障任務,不會因為人而改變,何況我們還做了隨機分派,總不可能一群同質的人分成三組,看待同一件事情的看法會差那麼多吧?
那為什麼?到底為什麼會差別這麼大呢?

我們可以推論說:

拿20元的人不會有想法和行為失調的問題,他動機很簡單,就是$$$$。
我之所以來做這個智障task就是為了$$!所以要不要幫忙實驗者撒謊,嗯?看我爽不爽囉!

沒拿錢的更不用說了,我花了大把時間做這個智障任務已經夠賭爛、倒楣了,
誰還要幫你(實驗者)和後面的人撒謊啊?實驗無聊就是無聊啊!我還要警告一下後面來的傢伙,不然他也會和我一樣賭爛。

可是拿一塊的人處境就尷尬了!他拿的錢不夠多,不足以用來詮釋動機。
那他之前花的那些時間、精力到底是為了什麼?不過雖然拿的錢不夠多,但好歹有拿錢,就這樣拋下實驗者的私下委託好像說不過去?
這就是一個很矛盾的狀態。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拿到1元的人很用力的「說服自己」這個實驗是「美好的、富有教育意義的」,並且也努力的「說服別人」相信他的說法。

這就是有關認知失諧理論的實驗,1元的受試者(change his attitude!)
不過是憑上課印像寫啦!真要瞭解還是看過去期刊上的實驗原文吧!



*1這是一種實驗方法-事件操弄
*2以隨機的方式,將受試者分配到不同組別(實驗OR控制組),使實驗中不同組別的受試者性質儘量同質,以減少系統性的個別差異(提高內在效度)
引用網址:https://home.gamer.com.tw/TrackBack.php?sn=59733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保留一切權利

相關創作

同標籤作品搜尋:|心理學|acg|

留言共 4 篇留言

艾爾華特 瑪洛娜
很可惜

M.L是屬於不參加試驗的人

"假設"參加

M.L不論哪種情況都會說出:這個實驗既有趣、又富有教育意義,因為實驗者希望如此告知您,這實驗內容是否真如此均為個人主觀,當然M.L本人覺得這實驗很無趣。

12-21 22:39

毛茸茸的殺人鯨
不過ML如果參加也會屬於outliner吧?偏極端值的那群。
因為個性太特殊了XD

==

另外,你的回文透露出你將採取一種盲目服從的態度,這點社心也有研究到喔!那個實驗應該滿有名的,叫做『電擊實驗-由milgram]提出的,一開始好像是為了納粹某些軍官辯護,妳應該不會覺得陌生吧?

如果不清楚的話,反正以後我一定也會講到的:D

==

另外你說到了一點,實驗的無聊與否的確是個人主觀,但客觀在某一部分上也可以說是集眾人主觀而成之。所以實驗才會要求要「大量的受試者」、「隨機分派」與「各組同質性」,就是為了這點。
目地是為了消弭所謂個人主觀的部分,讓個人主觀影響實驗結果的程度降到最低,讓「絕大多數的人都會認為實驗要求的task很無聊」12-22 07:15
塞菲莉亞
好奇的問一下某鯨
這個實驗提到"對下一個受試者撒謊"
那麼下一個受試者是跟前一個受試者領取的報酬相同(20--20--20...),還是隨機分配(20--0--1...)
又,受試者對另一個受試者撒的謊,有沒有可能對實驗結果造成影響?
-------------------------------------------------------
題外話
好花錢的實驗= =

12-22 08:30

毛茸茸的殺人鯨
這邊我就不確定了,可能要找期刊來看原文.
裡面有非常詳細的實驗步驟和操作型定義.

恩.....
你說的影響是指?如果是指作業表現,那麼
因為前面的作業其實是假的,所以不管這些話有沒有對前面的無聊作業表現產生影響都沒有關係.

主要的實驗是專注在受試者如何告知下一位受試者這邊,而自己的意見的確有可能會被他人的意見影響,進而影響自陳量表的回饋.
我在想啦!要是我我會在這邊放一個[實驗同謀],也就是我們說的下一個受試者其實是[實驗者研究團隊的工作人員之一假扮的]這樣可以避免你說的那兩個問題.有誰能幫我確認看看到底是實驗同謀還是怎樣的?XD 搞不好我記錯了:D12-22 19:24
艾爾華特 瑪洛娜
雖然希望以大眾共同意識來消除主觀問題

但主觀依然存在(不行不行...........又要討論到「絕對主觀與純粹相對」去了)



這正如同"I will fly "這議題一般

至於本例之盲目服從尚有爭議

M.L在本例只是以個人主觀企圖客觀的表達出整體

12-22 09:03

毛茸茸的殺人鯨
所以我說啦!是你的回文透露出你的態度.
當然這是一種單方面的解讀,是不是真的這樣也只有你自己知道囉。12-22 19:09
潼恩.戴絲
  很有趣的實驗~

  因為收那要大不小的金額,以致於是不完全因為金錢,而認定自己是受人情委託比重較重,所以會自我摧眠再幫忙說服別人嗎?
 
  而且如果是經過自我摧眠過的,那表示其實他們也不完全認這樣的行為是說謊,頂多稱為粉飾?
 
 
 
  敝人完全不是相關科系的,粗略淺見還請多多包涵、指教~:)

12-22 11:26

毛茸茸的殺人鯨
恩....這實驗的結論是在我BLOG的上一篇,這篇的開頭有連結.

實驗最後提出到底人在想法和行為產生不一致與矛盾時,會有怎樣的反應.而他們稱這樣行為-想法矛盾的情境叫做(認知失諧-Cognitive Dissonance).

而實驗最後那些面臨認知失諧的人們採取的因應方式是[改變自己的態度].當然後續的許多研究發現人們不只會使用這種方法來應付失諧,一樣是前篇文章的最後面有提到,你可以看看.

然而改變自己的態度是不是可以被稱為自我催眠,或是這個改變態度的過程可以被稱為自我催眠,這點就還要定義一下-到底自我催眠是只什麼?不過就我的認知來說,催眠一詞大多使用於精神分析方面,但精神分析對自我催眠的定義和你說得好像不大一樣.12-22 19:32
我要留言提醒:您尚未登入,請先登入再留言

1喜歡★Expire 可決定是否刪除您的留言,請勿發表違反站規文字。

前一篇:【心理學】當人們遇到自相... 後一篇:【心理學】人多好辦事,真...

追蹤私訊切換新版閱覽

作品資料夾

ricky112277小說連載更新
《畫槌錄》今晚八點更新!看更多我要大聲說6小時前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