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翼騎兵|克盧西諾之戰糾錯:網路與文獻的對照探討

望燁 | 2022-05-06 23:01:44 | 巴幣 22 | 人氣 191

*以下文章書寫於今年年初,當時囿於手邊文獻不足,無奈之下大量採信了wiki與網文的說法,加上是影片文案,顧忌過多,導致文章本身並不完善。
而今有了更充足的史料與分析,決定重寫此次戰役,遂將棄稿丟出,並附記上與Włodarkiewicz教授、Jasiński博士在<Polish Battles>一書記述的出入之處。
不建議將以下文章當作真的史實來看,當成「克盧西諾戰役的其中一種不詳實記載與對比」即可

(克盧西諾之戰的畫作,注意此本文描述與畫作有大大不同)

如果說先前影片中提到的戰例顯現了翼騎兵在無工事野戰中的可怕,1610年發生於克盧西諾(Klushino)的會戰,則彰顯翼騎兵足以擔起無堅不摧四字。
1609年,波蘭國王齊格蒙特三世為謀求瑞典國國王位與俄國領土悍然對俄羅斯與瑞典聯盟宣戰,並在1610年6月24日包圍了斯稜摩克。1610年6月,俄軍派遣八千人為先鋒以圖解除波蘭對斯稜摩克的包圍,但卻反遭波蘭名將、大指揮官(GreatHetman)斯坦尼斯瓦夫·茹凱夫斯基(Stanisław Żółkiewski)圍困。而後者在獲悉俄軍主力三萬五千人正在趕來途中之後,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
茹凱夫斯基決定率領己方最精銳的機動兵力:五千五百名翼騎兵、一千名哥薩克騎兵與攜帶兩門大砲的兩百名步兵*1,迎戰由兩萬五千到三萬名俄羅斯人,以及約五到七千人,由瑞典雇傭的西方傭兵組成的俄羅斯大軍*2

*1:此處寫作時未完整闡述前因後果,6月底茹凱夫斯基先是率領約一萬兩千人包圍了救援斯稜摩斯克的俄軍先鋒數千人,並以紮波羅熱哥薩克+木堡實行封鎖。後續在聽聞叔伊斯基親率的俄軍主力正在路途上,才決定率兵攔截。
茹凱夫斯基究竟率領多少兵力奔赴克盧西諾眾說紛紜,目前最為廣泛被採信的說法是至少有5000~5500名翼騎兵(約33~36個旗隊/連隊)、數百哥薩克騎兵(兵種,非種族),以及一個旗隊的鏈甲騎兵(Petyhorcy),後續又有200名王室選召步兵與兩門鷹炮到達。另一個說法,則是根據1612年編列的克盧西諾戰役受賞冊名單,推估約有7000人投入此戰。
Włodarkiewicz et al.認為,R. Sikora依據畫作復原的兵力配置更為合理,即全軍大致可分為五個戰鬥團,共計兵力約為23個翼騎兵旗隊、5個哥薩克騎兵旗隊、1個Petyhorcy騎兵旗隊、以及另一支部署於左翼,數量不明的哥薩克騎兵旗隊。筆者以為,加上未有詳實記載的哥薩克騎兵旗隊、後續抵達的200步兵,全軍人數應在5000人上下。

*2:Włodarkiewicz et al.認為結合各方推論,認為俄軍兵力應在15000正規軍(射擊軍與Boyar騎兵)+10000農民兵,外籍傭兵人數則為1830手槍騎兵+1500名步兵

七月三日,克盧西諾外的寂靜夜色被遭遇的兩軍打破,但或許是意圖讓行軍疲憊的將士稍作休息,茹凱夫斯基並未選擇發起進攻,這一舉措反而使俄軍有充足的準備時間*3,甚至得以在村外農田的柵欄間架設更多的野戰工事*4。而這,將在隔日清晨的戰鬥中為波蘭翼騎兵的進攻帶來極大阻礙。
*3:茹凱夫斯基的夜襲策略非常成功,但由於偵查的缺漏,聯邦陸軍一度迷路,抵達戰場時才發現俄軍有村莊的簡易柵欄可作為工事,致使指揮官決定延後攻勢,試圖破壞柵欄(但只打開一些缺口),直到拂曉前才發起進攻。
*4:事實上,叔伊斯基並未在村外構築簡易的防禦工事,而傭兵們也相信本地作戰的雇主,跟著沒構建工事,因此,此戰中的翼騎兵面臨的困境遠不及1620年代與瑞典交戰的後輩們。

整體而言,俄軍分為兩部,一部為五到七千人的瑞典傭兵,佈陣於右翼;做為主力的本國籍俄軍,則部署於中央與左翼,且多數長槍兵、火槍手都位於柵欄之後,而在右翼柵欄較為稀疏的地方,則部署了俄羅斯騎兵。*5
*5:同樣依據復原畫作,外籍傭兵分布於兩翼,左翼為傭兵主力所在,右翼則至少有一個步兵團將俄軍主力與聯邦陸軍區隔開來。

茹凱夫斯基知道,長達數年來對於俄羅斯的侵略勝敗都在此一舉,如果能成功擊潰俄軍主力,定當能長驅直入,直搗莫斯科;反之,若五千五百名翼騎兵組成的波蘭精銳潰敗,不但數年來的心血將功虧一簣,失去大量翼騎兵的波蘭更有遭到瑞典與俄國宰割的危險。

於是,黎明前,等待已久的波蘭翼騎兵在軍號的命令下向發起了衝鋒。由於俄軍加固過工事,使得柵欄間縫隙僅能容納十名翼騎兵同時發起衝擊。即便是波蘭翼騎兵,在這樣的戰況下也難以突破。但為了造成俄軍指揮官誤判眼前面對的是大量波蘭騎兵主力的假象,茹凱夫斯基仍不斷下令翼騎兵發起衝鋒,有的旗隊更是衝鋒了八到十次以上*6。承受著來自俄軍步兵的彈雨*7,疲憊的翼騎兵一次次的衝向俄軍兩翼的柵欄,終於在一次衝鋒下,右翼的俄軍騎兵開始潰退。左翼的瑞典騎兵試圖以半迴旋戰術支援右翼,卻不曾想這樣的戰術在翼騎兵之前是如何的不堪一擊,乃至被形容為「他們將勝利交給波蘭」*8
*6:此一描述主要來自於中央茹凱夫斯基的指揮官團與Zborowski的團,他們遭遇了最為激烈的戰鬥。
*7:事實上,依據參戰傭兵的描述,俄軍在開戰後不久,便在承受極少損失下退卻。
*8:這群法國/英國手槍騎兵支援的是苦苦支撐已久的傭兵戰友,不過半迴旋戰術在翼騎兵的騎槍面前不堪一擊,氣得步兵團們直接稱他們為臨陣倒戈的叛徒。(當隊友白給害死你時,你的反應Be like:)

在第一排瑞典騎兵開火、退向後方重新裝填之際,逮住火力空缺的翼騎兵拔出腰際的軍刀,悍然向瑞典騎兵發起衝鋒,近戰能力低落的瑞典騎兵幾乎一觸即潰,迅速潰散開來,而貫穿右翼的翼騎兵們則順勢出現在俄軍中央後方,徹底擾亂了俄軍陣列。倉皇之下,部分俄軍退回臨時營地固守,部分俄軍則逃往農田及林地之中,僅剩駐紮在村莊內的俄軍步兵仍保有作戰能力*9
*9:如前述,俄軍的敗退早的出人意料之外。

但此時的俄軍左翼,大抵完整的瑞典傭兵仍堅守著崗位,相較之下,許多翼騎兵所攜帶的科琵亞長矛已在激烈的衝殺中消耗殆盡,疲憊的翼騎兵很難憑藉一己之力擊潰瑞典人,受過良好西式訓練的瑞典傭兵也成功地以火力與長槍擊退了翼騎兵們。
就在茹凱夫斯基頭疼之際,因道路泥濘而行軍艱難的兩百名步兵與兩門鷹砲,終於抵達了克盧西諾。兩門鷹炮在對準了瑞典傭兵的營地,發出陣陣怒吼,拱衛瑞典傭兵陣地的柵欄轟然倒塌,翼騎兵們果決的以手中的馬刀與破甲刺劍向瑞典傭兵發起了衝鋒,先前四散追擊俄軍的右翼翼騎兵與哥薩克騎兵也重新集結,一齊發起攻勢。面對如浪濤般的騎兵攻勢,瑞典傭兵很快敗下陣來,同樣退入營地之中堅守不出*10,直到兩方談判後,瑞典傭兵發誓永不再與波蘭為敵才得以撤離。
*10:過程應修正為:1.中央/右翼的傭兵敗退,部分沿俄、外營地之間,以及西側林地倉皇逃竄
2.中路聯邦陸軍派出部分部隊追討敵軍
3.可能在此同時或不久後,200步兵與2門鷹炮抵達戰場,與左翼騎兵合作突破右翼外籍傭兵。
4.殘存傭兵潰退,部分逃入營地,部分逃竄
5.茹凱夫斯基宣布戰勝,開始收攏部隊,落跑去做彌撒。
6.追討的聯邦騎兵回歸,並依靠鷹炮轟塌一小段傭兵陣地後突入示威,斬敵數十後撤離。
7.傭兵派遣使者與聯邦講和
其餘如舊文所述。

失去左翼友軍的俄軍殘軍再也無戀戰之心,指揮官倉促下達撤軍命令之後,俄軍開始了潰逃。縱然多數疲憊的波蘭將士對於俄軍殘留在營地中的財寶更感興趣,只有茹凱夫斯基本部的翼騎兵投入追擊之中,俄軍仍遭受一定打擊,許多俄軍遭到戰死、被俘。
戰後統計,這場長達五個小時的血戰中,波蘭翼騎兵戰死約百名同伴騎士、三百名扈從的代價下,擊殺約五千到八千名俄軍*11,繳獲無數金銀器皿、皮草、兩萬弗羅琳(Floren)、三萬盧布與數百輛馬車。這場戰役之後,苦等援軍無望的斯稜摩克守軍開城向波蘭國王齊格蒙特三世投降,促使俄國沙皇瓦希里四世倒台,為波蘭王子瓦迪斯瓦夫四世謀求到俄羅斯沙皇的王座。至於齊格蒙特三世後續因政治因素丟失此役獲取的戰果,使戰爭綿延到1618年才畫下句號,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11:擊殺或俘虜的傭兵大約在1000~2000之間,俄軍死傷難以確定數量,多數死傷都在於俄軍無恥的賣隊友,反遭到隊友賣而倉促撤退之後,傷亡記載從2~15000不等。
依據後續莫斯科貴族直接反水來看,此戰的俄軍即便死傷不大,也應有大量兵員逃竄,使軍隊無再戰之力。

總的來說,精銳的翼騎兵被迫向防禦工事發起輪番衝鋒的壯舉,無疑彰顯聯邦陸軍長年以來的軍事缺陷。即過度重視騎兵,導致缺乏可運用於強攻的足數步兵部隊──雖然另一方面,此役缺乏步兵也與其奔襲性質有極大關聯,但如果有充足的步兵,翼騎兵完全可以用機動性封鎖住俄國人,等待步兵到來後發起攻堅。
但不論如何,能夠藉由輪番衝鋒擊潰工事後方俄軍的翼騎兵,也在這場戰役中以實力證實自己強悍的作戰能力,甚至足以擊敗有防禦工事的西式步兵,再創巔峰。*12

*12:此處過於誇大,如前述,俄軍未構築防禦工事。


題外話,不得不說很高興有認真的查文獻,避免了如此疏漏出現。

創作回應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