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小說

【散文】寫作的真理

GC 休閒模式 | 2021-10-23 23:30:18 | 巴幣 32 | 人氣 531

連載中虹熒隨筆
資料夾簡介
短篇創作 隨筆 心情小札 收錄在這個部分
最新進度 新冠日記(上)

  有沒有想過,平日我們寫文章、作文,是為了什麼?為了完成課業,純粹交給老師,然後寫幾句評語就算了?還是有一些目標人物,希望他們可以明白作者在文章的意思,從而進行信息傳遞?如果是前者,視寫作為工作,很容易把文章公式化,如論文一般,對知識分子友善,對普羅大眾殘虐;相反,以讀者的角度代入,更容易產生共鳴。這是寫作的最大目標:使目標人物看得懂。

  我必需承認,現代文學經歷漫長的演變,分門別類,各種派別百花齊放,但「文學」的定義其實蠻模糊:究竟看得懂文章就已經是文學,還是用詞精煉,文筆雋永,才是文學的基本要求?以上面提及到的最大目標,文筆雋永固然重要,惟用詞不能過份艱深難懂。誠然,欲在文學界出人頭地,鶴立雞群,就需要展現與別不同的筆鋒和措辭,別樹一幟,從而在各作家廝殺的戰場上佔一席位。當然,如果在一些知名刊物上投稿,為了提高成功率,也需要修飾文筆,使對方認為自己有極高文學才華,事實上寡人卻一無是處。我難以想象投稿文章所花費的精力,是因為香港報章專欄主要是合約制:報章與作家簽訂合約,即是報章要求作家寫文章,然後通過評估文章的字數,收取稿費。所以鮮少會出現人們爭著向報章投稿的情況——因為作家不知名,寫了都沒人知道他的廬山真面目,也沒興趣想知道。況且香港當作家的風氣集中於小說創作,十個人有九個寫連載小說,你獨自在報章寫專欄,就是一個異類。相反,中國內地和台灣的寫作風氣,鼓勵初出茅廬的有識之士寫作短文、散文,並且在報章和期刊發表,譬如內地的「意林」和台灣的「自由副刊」。寫作風氣興衰也能從稿費中看得出:以「意林」為例,原創稿大概是一字一元左右(人民幣);而台灣就比較慘,一字也是大約一元左右,不過是新台幣。香港那邊就大約是一字五毫(港幣),不過物價高,生活水平不能與內地和台灣比擬,所以在台灣和香港,靠投稿是絕對不能糊口的,也難怪香港在現在還是未能擺脫「文化沙漠」的污名:不能靠寫作生存,只能視作為兼職,窒礙文學的傳播。

  雖然難以靠寫作有大作為,但在小圈子中,秉承成熟而易懂的文筆仍然是寫好文章的第一步。不知大家有沒有這樣的想法:在文章使用了艱澀的字,天花亂墜般,就認為自己功力十足,離大文豪的路不遠矣。不過過分自信乃作家最忌一事,很容易招致口誅筆伐而自己渾然不知。翻過自己以前寫的文章,尷尬是人之常情,不害羞就怕了:因為自己沒有進步。從失誤汲取經驗,從指責邁向頂尖。難以明白的術語用來當文字遊戲,或者學術用途比較合適,而什麼時候用什麼的字是要看場合的。以前寫過一份中篇原創,五千字左右,當中我用了什麼字句來形容「為自己的人生留下紀念」的情況?「爰泐貞珉,以垂永紀」。「爰泐貞珉」四字,相信大多數人有三個字不懂發音,更遑論解釋四字的箇中含義。當然,也可以調侃說道:「你每一天對著禮堂的石碑,看著這四字,也不去查明含義,怎樣成為一個值得學習的榜樣啊?」這般這般。在大型投稿中故意這樣做,我覺得還好,因為以華麗辭藻來使讀者佩服,本來就是文學界的一種常用手段;而讀者對作者的第一印象,往往都是從著名刊物的文章出現。不過如果是給同學看,或者是給朋友看的隨筆,就不太合適了。我以前遇到太多人在閱讀該刊物時,見到其他同學用這種方式寫文章,都問他到底想帶出甚麽意思。我啞然,因為我也不清楚。

  與複雜的文字相比,善用修辭和寫作手法反而是寫文章應該注意的地方。修辭和寫作手法與辭藻的根本差別,在於前兩者不需要太難懂的文字,已能使文章擴闊象限,令讀者看文章更順眼;後者就如篩選讀者:不夠語文根柢的,摸不透內在含義,只能欣賞其層次;足夠語文水平的,明白作家的心思,但甚少人有認知。各種寫作手法,尤以對偶為甚,最宜多加斟酌。語句成雙,音韻鏗鏘;雙聲疊韻,樂韻悠揚。描其景者,浩蕩蕩於長江,寵辱皆忘;繪其人者,形栩栩於容色,正心翊翊。不過過分注重格式,反倒限制創作。近代中國文學提倡白話文,其中之一就是以前的駢文和八股文的嚴謹格式,剝削創作自由,缺乏多元化內容,減緩文化的演變速度和傳播。現代文學最需要著重格式和音律美的,反而是填詞。填詞要達到的境界,是如何在音律正確,和盡量押韻的情況,帶出音樂的理念、哲學、精神含義。填詞往往需要大量隱藏意義,逐層向人揭露,然後回望標題,咀嚼歌詞大意,始發現歌詞的精妙之處,讚歎填詞人在歌曲的別有用心。正常文章使用伏筆、對偶和押韻,旨在想跟讀者玩文字遊戲,投入閱讀,饒有趣味。

  寫作的終極目標,是雅俗共賞:過於通俗,失去其文學價值,淪為下里巴人,缺乏魅力;過於艱澀,太少人明白意思,淪為陽春白雪,曲高和寡。說時容易,做時困難。家傳戶曉的佳作,往往需要天時地利人和,才能廣傳於後世。上述只是建議,而我也希望更多人願意突破界限,敢於創新,才能在如雨後春筍般的現代文學作品,令人刮目相看,成為佳話。

創作回應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