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
大廳
主題

光棍節,讀歷史:史記‧卷百十四‧東越列傳‧第圩四

小魚兒諸葛亮 | 2020-11-24 13:55:20 | 巴幣 4 | 人氣 359

《民國志》華南史:福建史史記‧卷百十四‧東越列傳‧第圩四

(部分擷取,欲觀全文請點開以上連結)

◎史記:

初稱《太史公書》或《太史公記》,是西漢漢武帝時期的任職太史令(古代官職,負責記錄國史)的司馬遷編寫的紀傳體史書,記載自傳說中的黃帝至漢武帝太初年間共2,500年的中國歷史,與後來的《漢書》、《後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全書包括本紀12卷、世家30卷、列傳70卷、表10卷、書8卷,共130卷,52萬6500餘字。  

◎東越列傳:

所謂「東越」,指的是戰國時代的越國被楚國吞滅或依附之後,部份越國王族航海入閩,徙居越遷山(今福建福州長樂市)。追隨王族的越人在閩地北部定居下來後,與當地原住民逐漸融合成「閩越人」,並建立了閩越政權。《東越列傳》正係記載該政權於福建發展的略況。
◎史記作者:

司馬遷(前145 - 約前86),字子長,龍門(今山西河津)人,是漢朝著名的史學家、文學家。其父司馬談是太史令,所以司馬遷在十歲時已能誦讀古文《尚書》、《左傳》、《國語》等書。其早年受學於孔安國、董仲舒等大儒,並暢遊各地,採集傳聞。後繼承父業,接任太使令一職,還潛心修史,開始了《史記》的寫作,開創紀傳體史學,稱「太史公」。

◎閩越活動年代:

根據考古的資料,閩越大致存在於周顯王36年(前333)至漢武帝元鼎6年(前111)。依現有史料,閩越共傳13位國君,分別為玉(前333至前306年在位)、尊(前306至前267年在位)、親(前266至前259年在位)、恒(前259至前251年在位)、朝(前251至前243年在位)、睦(前243至前232年在位)、無諸(前232至前214年在位、復國後前202至前192年在位)、獏(前192至前176年在位)、成(前176至前163年在位)、甲(前163至前155年在位)、(前155至前135年在位)餘善(前135至前110年在位)

其中第七代君主無諸的時候,閩越一度被秦朝所滅,改為閩中郡。直到漢朝建立後,高祖劉邦重新冊立無諸為閩越王,統治閩越故土,都城設在東冶(即今福州),並在武夷山城村建造當時越地最雄偉的王城。傳至末代君主餘善,閩越一度分裂,與餘善在閩地「二王並立」的繇王共傳丑、居股二代,也在分裂中均被漢武帝所滅。《東越列傳》主要提到無諸、郢、餘善等閩越王的事蹟,確切年代均標註於以下【本文】當中「燕侯紀年」後的藍色括弧內。

◎本文:

  閩越王無諸及越東海王搖者,其先皆越王句踐之後也,姓騶氏。秦已并天下(秦始皇33年,前214),皆廢為君長,以其地為閩中郡。及諸侯畔秦,無諸、搖率越歸鄱陽令吳芮(注1),所謂鄱君者也,從諸侯滅秦。當是之時,項籍主命,弗王(注2),以故不附楚。漢擊項籍,無諸、搖率越人佐漢。漢五年(前202),復立無諸為閩越王,王閩中故地,都東冶。孝惠三年(前192),舉高帝時越功,曰閩君搖功多,其民便附,乃立搖為東海王,都東甌,世俗號為東甌王。

  後數世,至孝景三年(前154),吳王濞(注3)反,欲從閩越(注4),閩越未肯行,獨東甌從吳。及吳破,東甌受漢購(注5),殺吳王丹徒(注6),以故皆得不誅,歸國。

(略)

※注釋:

(1)吳芮:秦朝時任番陽令,號曰「番君」。戰國末期,父吳申曾任楚國大司馬。秦二世元年(前209),吳芮率部將梅鋗及女婿英布響應陳勝的大澤之變,舉兵反秦。漢高祖5年(前202)二月,徙封長沙王,同年間率兵平閩途中病死。

(2)弗王:項羽沒立無諸和搖為王。

(3)吳王濞:劉濞(前216-前154),漢高帝劉邦之侄,劉邦兄長劉喜之長子。因參與平定英布叛亂有功,被劉邦封為吳王,在位42年。漢景帝時,發動「七國之亂」謀反,兵敗後被東甌國人殺死。

(4)欲從閩越:想讓閩越跟從,一同叛變。

(5)購:收買。

(6)殺吳王丹徒:將吳王劉濞擊殺於丹徒。丹徒,今江蘇鎮江丹徒區。


送禮物贊助創作者 !
0
留言

創作回應

更多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