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內容

4 GP

藏傳佛教宗教源流——寧瑪派

作者:玄都之王│2020-08-02 09:28:26│巴幣:16│人氣:430
寧瑪派簡介
  甯瑪派是藏傳佛教各教派中歷史最悠久的一個派別。它是最早形成的一個教派,以密宗(又稱「密教」)為主,也吸收了苯教的一些神祗和儀軌。因該派僧人均戴紅帽,俗稱為「紅帽派」或「紅教」。「寧瑪」一詞,在藏語中含有「古」、「舊」二義。就「古」義而言,這一派自稱他們的教法是西元8世紀,由蓮花生傳下來的。藏傳佛教的其他教派是在11世紀以後創立的,寧瑪派的歷史比其他教派早300年左右,是最古老的一派。這一派自稱他們以傳承吐蕃時期所譯的密教典籍為主,不同於佛教後弘期仁欽桑波等人所譯的新密教經典。他們是在弘揚前弘期的經典法旨,所以稱為「舊派」。

  佛教密宗是西元8世紀從印度傳到吐蕃的,其傳承方式是通過師徒秘密單傳。因此,既沒有寺院組織和僧伽制度,也沒有形成系統的教義。9世紀中葉的達磨禁佛,主要是摧毀了佛教的寺院組織,消滅了佛教在政治上的勢力和社會影響,而已深入到民間的密宗並未像顯宗那樣遭到毀滅性的打擊,以家庭父子兄弟單傳的方式延續繼承下來,沒有間斷。但是這些由家族關係傳承下來的密法,摻雜了不少苯教的東西。因此,11世紀以前翻譯的密宗經典和傳承,與後來所傳的密宗有很大的區別。此時所傳的這些密教的師承,不像後來興起的其他教派那樣有固定的寺龐大的僧侶組織、系統的佛教教義等。直到11世紀中素爾波且·釋迦迥乃祖孫三人系統地整理了寧瑪派的經典,並建立了寺院,寧瑪派才有了自己的活動場所,有了自己的典籍,有了一定規模的宗教活動,正式形成一個教派。此後,從17世紀初至18世紀中葉的一百多年間,五世達賴和頗羅鼐出於政治上的需要,支援和發展寧瑪派,建立了較大規模的寺院。後來,在我國的西藏、四川、青海、甘肅、雲南等藏族地區,以及錫金、不丹、尼泊爾、印度和歐洲的一些國家都建有寧瑪派的寺院。

  甯瑪派的僧徒可以粗略分為兩類:一類是專靠法術、咒語在社會上活動,他們不注重佛教教義的學習,也不注重佛教理論,這些人被稱為「阿巴」,意即念咒的人,如防雹咒師等。這類教徒為數不少,至今仍活躍在西藏社會,通常可在一些冰雹驟降或紅白喜事場合見到他們的身影。另一類像其他教派一樣,有佛教經典,師徒或父子相授受,傳承的系統比較穩定。因甯瑪派的教徒分散、教法複雜、單線傳兩傳承及組織渙散等特點,因而世襲家傳是寧瑪派最主要的教育傳承形式。

  甯瑪派在修習佛法上,形成自己獨特的方法:修習者要選擇一處偏僻荒涼的地方,在靜思冥想中領悟該教派的理念。這種修習方法不強調對場地的選擇及儀軌的選擇,也不必聚眾祈禱。因此,長期以來多數甯瑪派僧人沒有固定的寺院,修習分散,戒律不嚴,平時分散務農,有宗教節慶時才聚集活動。甯瑪派僧人遠離社會的政治紛爭,從來沒有掌握過政權。


甯瑪派的根本知見
  甯瑪派的根本知見屬中觀宗。

  寧瑪派提倡護持菩提心,宣心體本淨,為塵所染,遣除煩惱,證得煩惱與菩提無別,即身成佛的法義。「大圓滿」傳承,是寧瑪派的特點。寧瑪派判教寧瑪派判佛教為九乘教法。即所謂: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事部、行部、瑜珈部、生起瑜珈部、教賴阿魯瑜珈部、大圓滿阿底瑜珈部。

  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合稱共三乘,為顯密共有的教法。

  事部、行部、瑜珈部合稱外三乘,為一切密乘共有的教法。

  生起瑜珈部、教賴阿魯瑜珈部、大圓滿阿底瑜珈部合稱內三乘,為寧瑪派特有的教法。

  所謂事部,指以修外事為主的密法系統。

  所謂行部,指內心與外事並重,主張佛我平等的密法系統。

  所謂瑜珈部,指以修內部瑜珈為主,觀自是佛的密法系統。

  所謂生起瑜珈部,指修習方便道,並以決擇二諦無別,於法性界中得解脫之道。

  所謂教賴阿魯瑜珈部,指證悟心境無別而解脫之道。

  所謂大圓滿阿底瑜珈部,指即心是佛,一心圓悟而證得煩惱、菩提無二無別,佛、我、眾生皆無分別的究竟成佛之道。


寧瑪派寺廟
  甯瑪派在其形成的初期,雖也建了寺院,但為數極少,且不具規模。發展到16、17世紀,在前藏和康區,建起了幾座有影響的院。這些寺院由於伏藏經典的傳承不同,分為六個支系,各以主寺為系名。

  噶陀寺(在四川白玉縣境):創建于12世紀,是寧瑪派最早的寺院,由濯浦巴的再傳弟子伽當·德謝喜巴(1127—?)所建。主要傳授「南藏」,附帶傳授「三素爾」所傳經典。該寺歷代受德格土司的扶持,寺主採取「轉世」形式世代相承,寺產富足,是藏傳佛教中極有名望的寺院之一。

  多吉劄寺(在拉薩以南雅魯藏布江北岸,全稱「土登多吉劄」寺):系16世紀紮希道傑創建,是寧瑪派在前藏的主要寺院。紮希道傑原是十三萬戶之一拉堆繹地方的統治者,在與辛廈巴·才旦多吉鬥爭中戰敗,便游方傳教,集聚學徒組成「艾旺教團」。此寺主要弘傳「北藏」,亦兼傳「三素爾」經典。寺主亦以「轉世」相承。

  敏珠林寺(在山南紮囊縣城,全稱「烏堅敏珠」)林:17世紀中葉由居美多吉建造,是寧瑪派在山南的主要寺院。它以傳授「南藏」為主,亦授「三素爾」經典。寺主取父子或翁婿相承方式。該寺受到原西藏地方政府(噶廈)的重視,噶廈所屬僧官學校的校長(格根欽波),由該寺僧人中委派,已成慣例。佐欽寺(在四川德格東北):于1684年由德格土司阿旺紮西所建,是該派在四川藏區最著名的一座寺院。國內藏區及國外不丹、尼泊爾等的甯瑪派僧人常來這裡留學。寺主由轉世法相繼。該寺曾有百餘座屬寺,分佈在四川甘孜、阿壩,青海玉樹等藏族自治州境內。

  貝域寺(四川白玉縣城附近):大約建於17世紀,由仁僧袞桑喜饒創建。該寺同噶舉派的帕竹、噶瑪支系關係密切,其教法和帕竹噶舉的瑪倉支系教法揉合為一,歷代轉世的活佛都要到德格縣的八蚌寺受戒。八蚌寺就是噶瑪噶舉的寺院。貝域寺也有過近百座屬寺,分佈于青海的果洛、西藏的江達和四川的甘孜、阿壩等地。

  上述五座寺院多在四川德格土司的領地之內,受到歷代土司的支持。

  此外,18世紀中期,在佐欽寺以東還建有一座西欽寺,影響不大。另一座是8世紀赤松德贊時建的桑耶寺,早先傳授舊派密法,後歸寧瑪派掌管。一次火災之後,由薩迦派修復,寺權大部歸薩迦派,只有“袞康”(護法神殿)仍屬寧瑪派。但此寺的甯瑪派僧人頗受原噶廈政府的重視,凡遇重大政治事件或較大自然災害,都要請他們的首領到拉薩去舉行祈禱儀式。


寧瑪派的傳承
  寧瑪派內部主要有三種傳承:經典傳承、埋藏(伏藏)傳承、甚深淨境傳承。

  經典傳承以寧瑪派歷史上的「三素爾」為主。素爾波且(1002—1062)本名釋迦迥乃,他曾隨許多舊派密咒法師學習,並開始整理本宗典籍。他的弟子很多,經常修定的有108人。

  素爾穹·喜饒紮巴(1014—1074),又稱拉結欽波(意為大醫師)。本是行乞僧人素爾貢之子,素爾波且收為養子,人稱素爾穹(意為小素爾)。他學到了素爾波且的全部密法。素爾穹的弟子很多,著名的也有「四柱八梁」之稱。

  濯浦巴(1074—1134),本名釋迦僧格(釋迦獅子),又稱拉結欽波濯浦巴(意為濯浦巴大醫師)。他是素爾穹最小的兒子,15歲開始學佛法。他的弟子多達千餘人,其中著名的有「四麥」、「四納」、「四敦」等12人。弟子們又向四周分頭布教。

  「三素爾」活動於11世紀上半期到12世紀上半期,屬於寧瑪派的經典傳承,即「噶瑪」系統,所傳內容主要是「幻變」和「集經」兩部。

  大約也在11世紀,寧瑪派還出現了另一個代表人物——絨·卻吉桑波,是後藏空絨地方人。他學識淵博,故有西藏班智達之稱號。他的教法後來又分成三個系統:心部、自在部和教授部。這三個系統各有師承而又互相關聯,其中教授部稱為「大圓滿法」,更是寧瑪派特有的密法。

  到14世紀,寧瑪派出現了第五個代表人物——隆欽然絳巴(1308—1364),他本名智美斡色。隆欽然絳巴曾到不丹傳教,在那裡修建了一座名叫塔爾巴林的寺院,成為不丹境內寧瑪派的活動中心。此後,不丹又將寧瑪派傳到尼泊爾。不丹、尼泊爾的甯瑪派僧人經常到四川德格縣境寧瑪派的佐欽寺學法。

  伏藏的來源是:前弘時期由連花生大師、無垢友、赤松德贊王、耶協措傑、魯·南喀甯布、白若咱那、魯·桑結耶協等人,先後將密乘經典法門埋藏於山岩土石之間。到後弘期時,逐漸有人將這些經典發掘出來,弘傳於人,這些經典便稱為伏藏法。甯瑪派的根本經典是在西元12、13世紀之時,由有名的上下大掘藏師掘出的。掘藏名安達娘,本名尼瑪沃色,或稱娘熱巴。他在洛紮的昆庭、紮森摩八吉和馬沃角等處掘出密宗最重要的法典和法器。他把伏藏大法傳給其子安達?卓袞南喀白,南喀白傳子羅丹,羅丹傳子兌杜。下掘藏師名古汝卻季旺秋。他曾在洛紮的喀曲和朗格紮等處掘出《修部八教》、《密集》、《金剛橛》、《馬頭明王》等重要密法。他的弟子白旺欽繼承了他的事業。


寧瑪派的教法
(一)教義
  寧瑪派的教法全部包括在九乘三部裡,九乘包括顯三乘、外密三乘和內密三乘,三部指內密三乘中的最後一乘,包括心部、界部和要門部,即大圓滿。

  大圓滿是寧瑪派的特法,主張頓悟一心,即悟此現前本體清淨,本性光明的這個心。心不只是空寂而且具有光明,明而又空。心體空是空,心性光明是有,心無體故非有,心有光明的性能和作用,是非無。這種非空非有不落於空的一邊,也不落於有的一邊,是遠離兩邊的中觀正見。

  甯瑪派說眾生心體本淨,眾生是佛,佛與眾生只是迷悟之差,明空妙覺無二無別。(格魯派不承認眾生是佛,說眾生心有染汙,離垢清淨始有成佛的可能。)

  在起修方面,寧瑪派主張頓悟,只要頓悟一心,自性元成,一切具足,不假修造。(格魯派反對本具之說,認為成佛要培積福德和智慧兩種資糧,長時間修行,由種種因緣聚合方能證得。)

(二)判教
  寧瑪派判佛教為九乘教法。即所謂: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事部、行部、瑜珈部、生起瑜珈部、教賴阿魯瑜珈部、大圓滿阿底瑜珈部。

  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合稱共三乘,為顯密共有的教法。事部、行部、瑜珈部合稱外三乘,為一切密乘共有的教法。生起瑜珈部、教賴阿魯瑜珈部、大圓滿阿底瑜珈部合稱內三乘,為寧瑪派特有的教法。所謂事部,指以修外事為主的密法系統。所謂行部,指內心與外事並重,主張佛我平等的密法系統。所謂瑜珈部,指以修內部瑜珈為主,觀自是佛的密法系統。所謂生起瑜珈部,指修習方便道,並以決擇二諦無別,於法性界中得解脫之道。所謂教賴阿魯瑜珈部,指證悟心境無別而解脫之道。所謂大圓滿阿底瑜珈部,指即心是佛,一心圓悟而證得煩惱、菩提無二無別,佛、我、眾生皆無分別的究竟成佛之道。

(三)根本經典
  寧瑪派所依的根本經典包括:《現觀莊嚴論》、《寶性論》、《回諍論》、《七十空性論》、《廣破入微論》、《俱舍論》、《大圓滿》、《大幻網》等。


寧瑪派的「三素爾」傳承
  甯瑪派是藏傳佛教的重要宗派之一。寧瑪一詞的意思為「古」或「舊」,寧瑪派即古派或舊宗派,這主要是因為它繼承了從藏傳佛教「前弘期」流傳下來的密教思想以及相關儀軌。寧瑪派亦俗稱「紅教」或「紅帽派」,這是依據甯瑪派僧侶頭戴紅色僧帽而命名的。寧瑪派認為,該宗派的教法儀軌等均傳承于藏傳佛教「前弘期」的蓮花生大師。因此,甯瑪派便成為藏傳佛教諸多宗派中歷史最為悠久的一支派別。

  不過,甯瑪派作為一支獨立的宗派,也是在「後弘期」中形成的,因為藏傳佛教在「前弘期」時沒有宗派之分。由於早期的寧瑪派採取師徒或父子相傳的傳教形式,因此既沒有形成統一的系統教義,也沒有固定的權威性寺院,而且其僧侶組織比較鬆散。不過,雖然寧瑪派的教義及其傳承比較龐雜,但一般可歸納為遠者經典和近者伏藏兩大傳承。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藏傳佛教「後弘期」的初期階段,有3位甯瑪派大師對甯瑪派的形成起到了關鍵性作用。3位大師史稱「三素爾」,即素爾家族的祖孫三代——素爾波且、素爾瓊·喜饒劄巴、素爾·釋迦桑格。素爾波且從小親近當時的許多密宗大師,廣泛學習寧瑪派教法。他師從娘·耶協瓊乃大師,完整地學到了《幻變經》密法;師從托噶·南喀拉大師,學習了《集經》密法。可見,素爾波且基本上繼承了“前弘期”傳承下來的遠傳經典派的全部教法。後來,素爾波且還特意向大譯師卓彌·釋迦耶希敬獻100兩黃金,獲得道果法的圓滿傳授。通過廣泛求教學習和自身的刻苦鑽研,素爾波且很快成長為當時的一名精通寧瑪派教法並具有淵博宗教知識的大師。特別是他創建鄔巴隆寺,為寧瑪派開闢了一個統一的宗教活動中心。從此,素爾波且就在該寺開展一系列促進寧瑪派教法儀軌得以進一步完善、發展的宗教活動,使寧瑪派結束了以往的的分散格局和無組織狀態,開始走向擁有完整教法儀軌和寺院組織的正規宗派行列。

  素爾波且去世之後,素爾瓊·喜饒劄巴成為唯一的繼承人。他在管理鄔巴隆寺、卓浦寺和劄嘉沃修行地3處寧瑪派的活動中心時,建立健全規章制度,使寺院宗教活動進一步走向正規化。他規定每天早晨在鄔巴隆寺舉行宗教活動,正午在卓浦寺舉行宗教活動,傍晚在劄嘉沃修行地舉行宗教活動。同時,為了擴大宗教活動規模,素爾瓊·喜饒劄巴親自主持建造了一座有9個柱子的豪華佛殿,取名為空行神殿,裡面塑有42尊佛像及護法神,並在兩面牆壁上分別繪有廣略壇城圖案。素爾瓊·喜饒劄巴在佛教顯宗理論特別是在因明學上有一定的造詣,並具有很強的辯論能力。因而他又成為當時其他新興宗派僧侶在辯經場上的主要競爭對手。經過多次辯經,素爾瓊·喜饒劄巴所向無敵,在當時的佛教界贏得崇高榮譽,後來許多辯經對手都成為了他的弟子。由於當時甯瑪派僧侶大都為居士,他們主要注重於密法的修煉,而不十分關心對顯宗理論的學習。在這種情況下,素爾瓊·喜饒劄巴便成為一枝獨秀,為寧瑪派在當時其他宗派中樹立良好形象作出了巨大貢獻。

  素爾·釋迦桑格是素爾瓊·喜饒劄巴的兒子,又稱卓浦巴·釋迦桑格,因曾在卓浦地方建寺而得名,於1074年也是他父親去世的那年出生。根據有關藏文資料,素爾瓊·喜饒劄巴大師有3位兒子和數位女兒,都是修習寧瑪派教法的僧尼,後來唯獨最小的兒子素爾·釋迦桑格取得了大成就而成為父親的接班人。素爾·釋迦桑格主要靠他的母親和舅舅撫養成長,15歲前在家中一邊學習文化,一邊練就管理家務的本領,因為當時素爾·釋迦桑格家已是一戶資財極為豐富的富裕大家,需要有人管理。從15歲開始至19歲,素爾·釋迦桑格外出廣拜名師,系統學習佛教理論,學到了《集經》、《幻變》和《心品》等寧瑪派遠傳經典部的全部教法,成為繼承和發揚這一傳承的著名人物。素爾·釋迦桑格將卓浦寺作為自己常住的主寺,對其進行了大規模的修復和擴建,並每年在該寺舉行4次大型宗教活動,即春、夏、秋、冬四季法會,為寧瑪派寺院朝著正規化發展作出了貢獻。素爾·釋迦桑格於1134年安詳地離開了這個充滿歡樂和痛苦的人世間,享年60歲,他在短暫的一生中,圓滿完成了一位宗教職業者肩負的任務和應盡的職責。

  經過3位大師的不斷努力,甯瑪派成為一個有固定寺院、有系統經典、有僧侶組織的完全獨立的宗派,並在當時享有聲譽。這一傳承屬於寧瑪派中的經典傳承,也是寧瑪派中最正統、最權威的傳承,在藏族聚居區一直流傳至今。

甯瑪派與伏藏
  伏藏曾在藏傳佛教中非常流行,藏傳佛教各宗派都有,但寧瑪派更為重視。相傳蓮花生等曾將佛教經典及密法埋藏於山岩石窟中,到朗達瑪禁佛時,佛教徒也將佛教典籍埋藏,後弘期中發掘出來而重新流傳於世。最重要的掘藏經是《大圓滿》。

  甯瑪派是藏傳佛教的重要宗派之一。寧瑪一詞的意思為「古」或「舊」,所以寧瑪派即古派或舊宗派。甯瑪派取名為古派或舊派,主要是它繼承了從「前弘期」流傳下來的密教思想以及相關儀軌,俗稱「紅教」或「紅帽派」,這是依據甯瑪派僧侶頭戴紅色僧帽而命名的俗名。寧瑪派認為,該宗派的教法儀軌等均傳承于藏傳佛教「前弘期」的蓮花生大師。因此,甯瑪派便成為藏傳佛教諸多宗派中歷史最為悠久的一支派別。

  「伏藏」這一概念便是被寧瑪派無限延伸出來的,分出了「經書伏藏」、「心意伏藏」等諸多門類。13~15世紀掘藏高峰時期,所掘伏藏概分為「南藏」和「北藏」,並由此傳承出寧瑪派不同的體系。

  寧瑪派的傳承主要分經典傳承和伏藏傳承兩部分。14世紀後,經典傳承不見史載,便由伏藏傳承取而代之。伏藏為前弘期時蓮花生等密教高僧埋藏的密教經典法門,後弘期時發掘出來弘傳於世。藏傳佛教各宗派都有伏藏,但以寧瑪派最為重視,有南藏、北藏之分,《大圓滿法》即為該派獨有的特殊伏藏法。
引用網址:https://home.gamer.com.tw/TrackBack.php?sn=4869258
Some rights reserved. 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2.5 台灣

相關創作

同標籤作品搜尋:佛教|藏傳佛教|藏密|寧瑪派

留言共 0 篇留言

我要留言提醒:您尚未登入,請先登入再留言

4喜歡★z96385274110 可決定是否刪除您的留言,請勿發表違反站規文字。

前一篇:蕩魔天尊玄天上帝:道教與... 後一篇:藏傳佛教宗教源流——葛舉...

追蹤私訊切換新版閱覽

作品資料夾

Lobster0627全體巴友
大家可以多多來我的YT頻道看看哦(*´∀`)~♥https://www.youtube.com/@lobstersandwich看更多我要大聲說6小時前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