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內容

0 GP

漫談湊佳苗(四)——你的母親不是你的母親

作者:鈴鹿│2020-06-04 10:50:55│巴幣:0│人氣:180
 
  前面提到,《母性》將女性心靈區分為二種狀態:母親和女兒。這並非以實質上的身分而言,而是一種自我角色認知。「女兒」不再是一種身分,而指涉某種與「母親」相對比的心理狀態。


  相較於「母親」的性格,要求為子女無私的付出;「女兒」的角色在小說中時常與「公主」的形象重疊。由於童話故事中的公主皆為未生子的女性,且正處於青春年華,其多愁善感、自我中心的性格被挪用來譬喻少女的內在;或者說,小說中的少女也常抱有某種程度的「公主情結」。公主對愛有強烈的渴求,溫柔的對待他人,也期待他人溫柔以報。
 
  許多童話故事以公主為主角、後母為反派展開。若以精神分析的角度詮釋童話文本,會指向「女性潛意識的分離焦慮」。心理諮商師呂旭亞分析〈牧鵝公主〉這則童話時,如此寫道:
 
女性、血、刺破手指的意象,在這個故事中象徵著母女的情結,一個保護的母親和一個順從依賴的女兒。……問題當然會在母親「過度照顧」的議題上。母親完全的愛與關照的反面就是令人窒息的愛,無微不至的背後是對外在世界的不安與焦慮、是對孩子能力的不信任與貶抑。……當女兒必須走進現實世界的時候,脆弱的心靈狀態就被曝路出來。……這些母親愛的禮物在在都說明了女兒的脆弱無能。[1]
 
「公主」相對於皇后、後母,都是脆弱、無能的角色。她享有青春、美貌,卻天真而無判斷能力,以致於必須經歷種種考驗:
 
在這個尚未完整、充滿可能性的公主意象中,有一個重要的、但負面的意涵,就是被馮˙法蘭茲特別提出的重要象徵「永恆少年、永恆少女」,她為此寫了一本書,這個象徵意味著永遠美麗的公主、少女,這種女性通常很天真、很可愛、很美麗,但同時也很膚淺、很空洞、很依賴、很脆弱,她不需要深度的思考,碰到困難的時候就只能可憐兮兮的要求幫忙。[2]
精神分析學家馮˙法蘭茲所歸納出的「公主意象」,恰吻合於湊佳苗筆下的女性。
 
  同時,作者對母親角色的批判,賦予她們缺乏母愛的「後母」形象。而根據精神分析的結論,溫柔的親生母親與惡毒的後母的性格,可能同時存在於同一位母親的心靈中:
 
童話故事裡,繼母都是壞的,教母才是好的。真實人生裡也有好媽媽跟壞媽媽,甚至同一位媽媽既是好的又是壞的,……年幼的我們只好切割分裂,在心裡把她分成好媽媽跟壞繼母兩個角色,如同童話那樣。[3]
 
當母親的雙面性過於極端時,使孩子對母愛的認知扭曲,並且過度執著,就導致了如同《告白》、《為了N》中的悲劇。
  另外,母親的公主情結也可視為與孩子爭奪主角地位的結果。母親指控女兒「以悲劇女主角自居」,表面上是責備孩子的自我中心思考模式,其實也帶有不甘心自己已逝母親身分的意味。如《少女》中由紀的母親在批評女兒「自以為是悲劇女主角」之前,如此說道:
 
真羨慕妳可以逃離這一切。把家裡搞得雞犬不寧,自己卻拍拍屁股走人,真是好命啊![4]
 
根據母親話語的脈絡,之所以對女兒不滿,是因為羨慕身為「女兒」的自由。自己身為「母親」,必須負擔照顧者的角色;同時,因為自己的母親患上失智症,同為「女兒」的角色,自己相較於由紀不幸的多,因此「悲劇女主角」應該是自己。
 
  《母性》中,母親更明顯的表現出對女兒的羨慕之情。在母親向神父告解的自述時提到:
 
「這是為了獨一無二的寶貝啊,妳和我客氣什麼啊!」
寶貝。雖然早就聽習慣了,但這時我突然產生了疑問。
母親口中的寶貝,到底是說我,還是指女兒。[5]
 
以及:
 
聽到女兒說出和我小時候相同的話,不由得感到羨慕,但我已經無法再鑽進母親的被子睡覺了。[6]
 
小說中的母親露骨的表現出自己對母親的依戀,也就成為女兒日後所謂的「壓抑了母性的人」。甚至,在自己的母親去世後,沉浸在悲慘女兒的角色裡,而排斥了自己的女兒:
 
我沒有母親,她卻有母親。
當她叫「媽媽」的時候有人回答,有人撫摸她的頭。為什麼她有,我卻沒有?我沒有做錯任何事。為什麼她完全不懂得體諒我失去了母親,不為我的心情著想,一臉理所當然的向我撒嬌?
即使知道女兒完全沒有錯,還是會不由自主的甩開她握過來的手。[7]
 
母親因嫉妒女兒還能夠撒嬌,因此選擇不給於母愛,同時也否定了「母親」的角色。這種由於母親的競爭心理引發的微妙母女關係,正是母親還如同「女兒」一般的證明。
 
  女兒對「母愛即是無條件的愛」的要求,與大眾認定的母職不謀而合。在《母親這種病》一書中提到,「只愛自己的母親的特徵是,自己一定非得是主角才可以。就算是自己的孩子,也不想讓出主角的寶座。」[8]顯然,心理學家將無法無條件向孩子奉獻愛的母親歸納為異常,並認為在這種母親的養護下,會影響孩子的心理發展。
                                        
 
  湊佳苗在作品中,有意識的使用童話為母題,確實將故事中的角色與童話故事進行連結。最明顯的《白雪公主殺人事件》(2012)必定是書迷耳熟能詳的作品。除了先前提及《睡在豌豆上》中萬佑子和結衣子對豌豆公主的嚮往、〈惡毒女兒〉中弓香對以人魚公主的處境自比之外,《為了N》也多次用「王子拯救公主」做為行動代號,顯示主角們對犯罪行為充滿了浪漫的想像。《母性》和《為了N》中,女主角也用「像城堡一樣的房子」形容自己的住家。這種形容不只反映了少女的夢幻想像,也代表過往的美好回憶。
 
  角色由於耽溺於童話故事中,使自我與書中角色交疊,想像自己如主角般擁有浪漫的際遇,即使遭遇困境也能以此自我安慰,可說是從此種想像中獲得自身的優越感。由紀與敦子認為,見過「死亡」的同學紫織,以此做為自己「不幸」的經驗,從而成為特殊的存在:
 
紫織不是在為好朋友的死感到悲傷,而是對這樣的自己沉醉不已……
我告訴妳們哦!我的好朋友死了耶!我正在努力走出傷痛。我瞭解什麼是真正的「死亡」,所以,我和其他人不一樣。我和妳們不一樣。
我似乎可以聽到她的心聲。這是在——炫耀吧?
……但說句心裡話,我有點羨慕她。為什麼呢?
雖然沒有比炫耀自己的不幸更無恥的是,但如果非得這麼做,我有足夠的自信,絕對不會輸給紫織,但是,紫織會感到羨慕嗎?[9]
 
直到紫織面臨死亡的前一刻,她才恍然大悟:
 
我以為星羅的死讓我接觸了「死亡」,了悟了死亡,現在才發現,那只是自戀狂的鬼話。
但是,現在我終於體會了。[10]
 
  湊佳苗以這些童話經典作為故事原型,初始帶著少女的浪漫,最後卻被翻轉成充滿諷諭的結論,同時成為作者創作文學的核心命題:文學的解讀並非現實世界的反映,而是讀者心靈扭曲之下的產物,並且導致對世界認知的偏誤。作者藉由自己的作品諷刺書中沉迷文學的角色,同時也帶著作者後設的自我嘲諷:文學的創作者又何嘗不是將心中所感受到的黑暗與悲慘聚焦、放大,成為創作的藍本?之所以喜愛閱讀或創作,是否只是因為享受只有自己是主角的優越感?因為自己背負沉重的故事,所以自己的悲劇最值得被歌頌?
 


[1] 《公主走進黑森林》,p. 60。
[2] 《公主走進黑森林》,p. 63。
[3] 《公主走進黑森林》,p.34。
[4] 《少女》,p.87。
[5] 《母性》,p.61。
[6] 《母性》,p.63。
[7] 《母性》,p.90。
[8] 《母親這種病》,p.161。
[9] 《少女》,p.31。
[10]《少女》,p.236。

參考書目:
1. 呂旭亞,《公主走進黑森林》,(台北:心靈工坊,2017年)。
2. 湊佳苗,《告白》,丁世佳譯,(台北:時報文化,2009年)。
3. 湊佳苗,《少女》,王蘊潔譯,(台北:皇冠出版,2011年)。
4. 湊佳苗,《為了N》,王蘊潔譯,(台北:皇冠出版,2011年)。
5. 湊佳苗,《母性》,王蘊潔譯,(台北:皇冠出版,2014年)。
6. 湊佳苗,《睡在豌豆上》,王蘊潔譯,(台北:春天出版,2014年)。
7. 湊佳苗,《惡毒女兒˙聖潔母親》,王蘊潔譯,(台北:皇冠出版,2017年)。
8. 岡田尊司,《母親這種病》,張婷婷譯,(台北:時報文化,2014年)。
引用網址:https://home.gamer.com.tw/TrackBack.php?sn=480516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保留一切權利

相關創作

同標籤作品搜尋:湊佳苗|公主|少女|為了N|公主走進黑森林|惡毒女兒|聖潔母親|推理小說|母性|母親這種病

留言共 0 篇留言

我要留言提醒:您尚未登入,請先登入再留言

喜歡★silenzuka 可決定是否刪除您的留言,請勿發表違反站規文字。

前一篇:漫談湊佳苗(三)——「別... 後一篇:漫談湊佳苗(五)——被消...

追蹤私訊切換新版閱覽

作品資料夾

yvonne405282024年更新計畫
2024年,每週六小屋都會更新文章,大多是小說和新詩。我是可以週更的人了!看更多我要大聲說昨天21:15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