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內容

64 GP

[達人專欄] 當我們以為遠離了惡,其實惡或許近在咫尺──淺談《我們與惡的距離》

作者:湛藍琴海│2020-05-14 20:27:39│巴幣:202│人氣:2007

  前言:
 
  諸君好,這裡是想看2019年度大劇《我們與惡的距離》許久,但延宕至今才終於補完的湛藍琴海。其實本身絕少看真人劇,對真人片的興趣一向不大,但《與惡》盛名遠播,題材在眾戲劇中獨樹一幟,加上是台劇,這對未曾追過台劇的筆者而言十分新鮮,於是決定拋開一些預想的成見,親自觀賞了。

  如今我也是看過《與惡》的人了(雖然到這種時候才發表心得可能已經晚了),即便只是一介平凡觀眾,也不打算寫鉅細靡遺的劇評心得,畢竟詳細的故事內容、角色探討、心得評析,網路上俯拾即是,比筆者還更會寫的高人也多不勝數。故本文不再對上述所深入探討,直接從對本劇的可能迷思切入,再淺談個人對於本劇金句的看法,最後再做個總評。

  本文有劇透,不願被劇透者請三思或迴避,以下正文:

 
  正文:

  一、常見迷思:這是部廢死劇嗎?
 
  並不是,本劇並無探討死刑存廢問題,編劇呂蒔媛亦無探討死刑存廢之意,固然有提到「國家體制殺人」,但並未針對死刑存廢做出定論。且本劇並非單探討死刑議題,還探討媒體亂象、司法弊病、精神疾患、家庭婚姻、社會霸凌等,可謂包羅萬象,但也因為僅有十集,在劇情量甚大的情況下,或許難以面面俱到,但以拋出議題,發人深省而論,或許已經足夠了。
 

  二、金句語錄
 
  宋喬安(賈靜雯飾)

  (一)挪威的社會福利這麼好,還不是出了隨機殺人犯。我們的社會安全網,我們的教育體制,永遠控制不了那些加害者。

  這其實點出了一點:無論社會體制、教育制度如何完善,也無法完全阻絕犯罪,犯罪可能依舊無所不在,甚至每個人,都可能會無形中犯下「罪」;既然如此,人們能夠追求的,只有竭盡所能地將犯罪率降低,但要追求零犯罪的世界,那是不切實際的。比起追求世界不再需要法律刑罰,期望不再出現社會悲劇,讓司法兼具嚇阻、懲罰與修復的功用比較切合實際。

  (二)如果殺人犯還有他們的家人都不用負任何責任,那被害者和被害者的家人又算什麼?
 
  這也是為何大眾往往傾向於同情被害者及其家屬之因。每一個人都可能成為被害者/被害者家屬,而且可能是完全無辜的。明明沒有犯下任何錯,跟加害者也無冤無仇,但就是被加害者傷害或牽連了,如天降橫禍。這種無形的恐懼,可能是普羅大眾普遍難以原諒加害者(甚至是加害者的相關人士)之因。

  何況,即便加害者有所苦衷,才會「陰錯陽差」(即便是蓄意)犯罪,但被害者就應活該受害嗎?憑什麼讓無辜的被害者為了加害者「苦衷」而獻祭?被害者有成為犧牲品的義務嗎?

  當我們設身處地為加害者及其家屬著想時,那被害者及其家屬呢?我們或許可以同情加害者及其家屬,但被害者及其家屬呢?某些時候或許都值得同情,但在人性上,可能許多人更容易偏向同情「被害者們」。因為被害者們可能是無辜的,但加害者卻可能不是。
 
  (三)不要說我想要改革,我就是想要回到初衷,當初我們做新聞的初衷到底是什麼?

  也許很多時候,我們想做的不是改變,而是回到原本的樣子。變回原本的樣子。
 
  (四)我不想一輩子當被害者家屬。
 
  被害者家屬的身分或許無法抹滅,但心態上是可以轉變的。比起表面的標籤,心態上不再以被害者家屬自居自怨自艾更為重要。
 

  王赦(吳慷仁飾)

  (一)到底什麼是好人,什麼是壞人,你有標準答案嗎?
 
  一個人的好壞沒有絕對值,更無法量化,且每個人的定義不同,在自己眼中是好人,在他人眼中未必是。當我們擅自定義好壞時,是否是一種妄自尊大地貼標籤呢?
 
  (二)一個民主法治國家要靠殺人才可以撫慰人心,保障我們的安全。這個我沒有聽過,這太荒謬了。
 
  國家殺人或許不能解決根本問題,但至少可以解決一部分的問題──諸如阻絕再犯可能、殺雞儆猴、為自己的犯行付出代價、給被害者家屬一個交代等。光是這些,死刑並非毫無意義,或許如何執行,是否能夠嚇阻犯罪、或者造成冤殺都可以討論,但這不代表民主法治國家,不然不能使用「國家機器」殺人,更不代表必然不合情合理合法。
 
  (三)不是每個人都可以選擇自己的家庭,不是每個人都在關愛下成長。他的確犯下了難以原諒的罪,我會說他是個罪人,可是他不一定是個壞人。

  罪人與壞人不見得會劃上等號,「好人」可能迫不得已而犯罪成為「罪人」,壞人可能會很巧妙地避開「犯罪」,但不代表他是良善的。

  有時候,好人比壞人笨,因為好人比壞人老實,更沒有算計。
 
  李大芝(陳妤飾)

  (一)你們殺的人,沒有比我哥少。
 
  殺人有很多種形式,不單是殺害生命才算數,媒體與輿論給被害者家屬的譴責與壓迫,也足夠使人生不如死,或者至少──在這個社會上,已經沒有立身之地,已經社會性死亡,這樣與被殺有何差異呢?

  不過數量本身不是最重要的,在劇中,李大芝的哥哥李曉明殺了九人,媒體與大眾對李家人的「追殺」僅有李家父母及李大芝本人,因此個人認為重點不在於殺人數量,而是強調「媒體輿論也可以殺人」這個概念。
 
  (二)沒錯,我哥是殺了很多人,但我和我家人連活下去的權利都沒有嗎?
 
  這回到了常提到的一種觀點「每個人必須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不應牽拖他人」或「人是A殺的,不是A的家人殺的,不應對其家屬獵巫」,當然這種觀點沒有問題,只是追根究柢,加害者家屬(或相關人士)真的完全沒有責任嗎?假使對加害者多一點關心,是否可以及時發現異狀而預防?但當然或許這也太苛求了,畢竟若一個人會走歪路,也不見得是旁人可以預防的,這世上永遠都有太多防不勝防的事情──因為這世界總是充滿意外,無論是好是壞。

  但這不代表加害者家屬必然沒有責任,更精確的說法是──或許有機會預防,但絕非絕對,不一定要嚴厲苛責,同樣的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不見得可以做得更好。

  應思悅(曾沛慈飾)

(一)笑開來,好運才會來!
  笑不一定會帶來好運,但可以讓自己覺得有更多好運。
 
  應思聰(林哲熹飾)

  (一)你可以不可以把我當一個正常人,當一般人可不可以,你把我當一個人可不可以?
  精神病患也不想被標籤化,不希望只是被當成「精神病患」而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是一個除了被貼上「精神病患」標籤的「人」,他們雖然罹患精神疾病,但除此以外,他們與常人無異,甚至也可能比某些「一般人」更人畜無害。

  當不使用異樣眼光時,或許所謂的「精神病患」可能也與常人無異。之所以會覺得精神疾患不正常,可能與先入為主有關。
 
  (二)卓別林說過一句話,人生近看是悲劇,遠看,就是喜劇了。
 
  對於這番話,個人的解讀是:當下感覺會很具體,身在其中容易感到徬徨,因為對於未來充滿未知;事過境遷,回首過往就能更雲淡風輕地看待往事,沒有當時現實的壓迫,就更能著眼於美好的部分(當初求生可能就夠辛苦了,自然沒有心力去著眼其它部分),或許類似雷諾瓦的名言:痛苦會過去,美會留下。
 
  劉天晴(于卉喬飾)

  (一)所以愛會消失對不對?
 
  沒有永恆的愛,即便如此人們還是渴求著愛,即便無數次為愛所傷,也不見得會放棄愛──就像那些為愛所苦的人們,或痛斥為愛獻身十分愚蠢,自己卻也無法對愛徹底心死,而放棄渴求的人們(或許還隱隱嫉妒著,可能連自己都沒有察覺)。
 
  宋喬平(林予晞飾)

  (一)你知道怎麼樣的病人最難痊癒嗎?就是你這種,沒有病識感的。
 
  沒有意識到自己問題的人,就不會想去解決問題,自然無法解決問題。
 
  丁美湄(周采詩飾)

  (一)先保護好自己的家庭,才有資格去幫助別人。
 
  連近在身邊的人都無法保護,甚至不惜犧牲身邊的人去保護更遠的人,是一種捨近求遠,也不見得是真正的善良──身邊的人,真的不如外人值得幫助嗎?或許其中要考量的因素很多,像是誰實質上比較需要幫助,或者是重要性的取捨──比方感情深厚等,不是每一個人都跟家人感情好,但如果是家人感情良好,甚至家庭就是最大的支柱的呢?還能辜負家庭,只顧追求自己的理想嗎?
 

  總評:
 
  這是一部議題層面廣泛的戲劇,但也因僅有十集,劇情量大,角色眾多,自然難以面面俱到(像是收尾有些倉促,在黑暗沉重的調性下,結局顯得有些強行圓滿),部分可以多加延伸的角色,戲份明顯被壓縮,難免有角色面向被窄化的情形。如思悅的未婚夫凱子,自從本尊出鏡後,沒有任何加分戲分,形象分數一路下滑,之後也與思悅的婚事告吹了。凱子無論是在戲裡戲外,都遭受不少批評,但個人認為,其實凱子固然有言行不當之處,但他的形象其實很貼近一般人,今天換做自己是凱子,有多少人可以包容未來的妻子有個思覺失調症(精神分裂)的弟弟?可以承擔妻子可能也有精神病症的相關基因風險?此外,未婚妻因為家庭狀況不斷,而延宕婚事,甚至滿腦子都是在想自己的家庭問題,對於未婚夫疏於關心,有多少未婚夫可以承受呢?


  或許凱子沒有足夠關心與體諒未婚妻的家人,但同樣即便是陽光堅強如思悅,她也因為現實的種種壓迫,已經無暇關心未婚夫,更遑論準備婚事,這固然情有可原,但對於凱子而言,這無疑會使內心很不平衡。對於未來也會感到焦慮與徬徨,這自然會逐漸消磨掉耐性,甚至是感情。從劇中表現來看,他無疑愛思悅,但思悅的家庭狀況過於艱困,自己也有家族與事業的包袱,迫於現實,他無法愛屋及烏,這也是情有可原。

  若想得更深,思悅不單是將家庭擺在第一位,對於房客李大芝也十分重視,可能更甚於未婚夫。對於未婚夫而言,未婚妻居然會把房客看得比自己重要(把大芝視為家人),還是隨機殺人犯的家屬,這自然是難以接受的。思悅或許也愛凱子,但愛到什麼程度?或許就跟凱子一樣,即便相愛,但也僅止於此。既然感情不夠深厚,那分道揚鑣,或許真的是最好的選擇。

  當然,誠如上述,凱子確實有言行不當之處,諸如沒有好好關心思悅的弟弟思聰,一見到剛出院的思聰,就鼓勵他去工作,不把思悅說「他現在還不能去工作」的話當一回事;思聰醉吐在車上,他不是關心思聰的狀況,而是大喊「這是我姨丈的新車」,雖然他解釋過若是吐在自己車上沒關係,吐在他人的車上會有難以交代的問題,但很顯然他把姨丈看得比未婚妻的弟弟還重要;跟思月起爭執時,還搬出自己的母親,說「我媽說得了這種病,是因為祖先做了缺德的事,妳不檢討妳家還檢討我」,這自然是非常莫名其妙而且極其羞辱人的。但在筆者看來,撇開這些偏激的情緒化發言,凱子本性不壞,他在外工作也沒有找比思悅條件更好的女人,跟思悅爭執時,也不會動手,即便思悅怒提退婚,他也沒有死纏爛打,而是很乾脆地走人,沒有惱羞成怒更沒有起更激烈的衝突。無須過於苛責了。

  再來是卯帥學長,為了搶獨家,在未經他人同意下偷拍,提供給媒體做成專題報導,這當然是不道德的,但大芝身為媒體人,卻對此沒有戒備,確實也有疏忽之處。這樣說並非檢討被害人,卯帥學長無疑有錯在先,這件事情或許只是傳達出:確實有無良媒體會為了搶獨家不擇手段。只不過,或許礙於篇幅,學長的戲份僅限於傷害李大芝,而沒有更進一步的描寫,作為李大芝大學時期的重要人物,個人認為略微可惜。若學長有更深入的描寫,或許就不會只是純粹的反面人物,而是跟許多角色一樣,有血有肉、善惡並存的人物了。


  除此以外,本劇最明顯的缺點就是過度巧合,雖然這是因為角色眾多,為了方便串接而有的劇情需求,但斧鑿的痕跡過於明顯,講白了就是御都合主義,雖然這是常見的通病,編劇也有此自覺,但以社會寫實的作品而言,這終究是最讓人出戲之處。

  即便如此,對於本劇我依舊給予高度評價,光是能夠探討這些社會議題就難能可貴,劇情寫實度也大抵足夠(除了過度巧合),能讓人身歷其境,很難得看到一部讓人如此入戲的作品了,至少對個人而言是如此。

  誠心推薦給想要反思台灣社會問題,或想了解「我們與惡的距離」有多遠的每一位。

引用網址:https://home.gamer.com.tw/TrackBack.php?sn=478229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保留一切權利

相關創作

同標籤作品搜尋:湛藍琴海|我們與惡的距離|與惡|心得|觀後感

留言共 23 篇留言

蒼雨
正在補,先幫推

05-14 20:32

湛藍琴海
謝推XDDD05-14 20:39
Sticky Fingers
還以為是又臭又長的連續劇
看起來只是日劇規格(?)

以前追過那種300多集的就沒再看了[e8]

05-14 20:56

湛藍琴海
又臭又長的連續劇我應該不太會去看了,因為只有十集所以比較好補XD05-14 21:26
洛雅.愛的戰士
看了與惡,之後等你看誰是被害者(#
說到撿討加害者的家屬那邊,我反而想起日本一位隨機殺人犯人的弟弟最後因為遭受社會壓力而自殺(

05-14 20:57

湛藍琴海
所以社會真的可以殺人,殺人從來不是只有殺人犯能做的。05-14 21:35
Sticky Fingers
至於社會議題的東西
現在好像都沒在看了

以前有陣子很喜歡
後來發現都是羅生門

感覺硬要討論也沒什麼意思[e18]

05-14 21:00

湛藍琴海
我覺得羅生門是一回事,有沒有探討價值是一回事,如果羅生門就不討論,那羅生門註定會只是羅生門了──探討一件事情,不一定是要尋求真相或真理,而是確立自己的思想與態度。05-14 21:37
珀伽索斯(Ama)
讓我找個時間看一看

05-14 21:15

湛藍琴海
歡迎XD05-14 21:37
老周(LeviChou)
1. 「挪威的社會福利這麼好,還不是出了隨機殺人犯。我們的社會安全網,我們的教育體制,永遠控制不了那些加害者。」

不是社會福利好 = 人民幸福,那是馬克思腦袋裡的美好世界,不是真實世界。事實上,如果社會福利過多,會造成窮人沒有靠著自己的力量脫貧的原動力,未必是一件好事。另外,一個政策本來就沒有辦法百分之百達到他的目的,問題是要付出多少代價?值得嗎?

2. 「一個民主法治國家要靠殺人才可以撫慰人心,保障我們的安全。這個我沒有聽過,這太荒謬了。」

把「民主」拿掉好嗎,如果是「民主」國家的話,說不定還可以靠民意殺人啊對不對?(笑)

3. 「不是每個人都可以選擇自己的家庭,不是每個人都在關愛下成長。他的確犯下了難以原諒的罪,我會說他是個罪人,可是他不一定是個壞人。」

啊,這位同學你不是才剛問「到底什麼是好人,什麼是壞人,你有標準答案嗎?」,怎麼現在又自己定義別人「他不一定是個壞人」了ㄋ?

好啦,我只是嘴砲。

05-14 21:27

湛藍琴海
1.社會福利好不等於人民幸福,就像共產不代表人民幸福,北歐的社會福利制度雖不至於共產,但其實核心概念都是「財產均分」,像是窮人至少不要餓死,富人應該要納更多稅來濟弱扶窮等。

但這當然是有社會成本的,這也不代表可以絕對壓低犯罪率,或許迫於金錢的犯罪會減少,但其他的呢?犯罪的動機太多,光是解決財富問題是不夠的。

2.確實跟民主與否沒有什麼關聯,民主不等於輕刑,就算重視人權也一樣,重視人權是依照法律程序謹慎判決,與刑度無絕對關聯。

3.其實每個人都是用自己的標準衡量一切並活著的。05-14 21:54
絢華
其實要說這部跟廢死沒關係也不完全是
畢竟在取材上康仁是多次跟廢死聯盟與黃致豪律師接觸討論的
也大多普遍的認為王赦律師的角色原型是黃律師
黃律師本身是支持廢死的,而吳慷仁則也坦白的說自己是支持死刑的
關於這部分的趣味探討我小屋置頂日誌有稍微提到,不著墨太多
只是後來黃律師在一些像是台大心理系的演講時到是委婉的說:
「我不是王赦,王赦是所有重大案件的刑事辯護律師,最後憔悴的那個縮影」

即使慷仁與黃律師一開始的立場不同,
但也藉著這齣戲的規劃當中漸漸有了一番互相理解
就這點來看這齣劇在各種議題上的探討都有些相似,似乎沒有絕對的對與錯
只是願不願意去理解對方的立場而已

05-14 21:30

湛藍琴海
應該說,確實有「想盡可能讓罪犯逃離死刑」的角色,也就是「人權律師」王赦,不過就我所知跟個人感覺,王赦比起支持廢死,更堅持程序正義,他固然不喜歡國家殺人,但他也沒直接說「我支持廢死」、「我反對死刑」這種很明確支持廢死/反對死刑的言論。而他的原型跟他的演員立場那些我都知道,不過我覺得這部劇只是提出「國家殺人」的疑慮,但並沒有進一步探討死刑存廢,而是去探討了更多層面,所以我才會認為不應當成廢死劇看待。

能夠理解與尊重彼此的立場,確實是一件好事,這在對話與交流上,多出了更多可能。《與惡》除了讓人反思人們與惡的距離,也是希望拉近不同立場的彼此距離吧。05-14 22:06
Sticky Fingers
換個說法好了
因為我已經有自己的想法跟態度
所以不會再繼續產生興趣了

人生能學的知識太多
我會先去找有固定答案的東西來討論吧

如果只是培養思考能力
我會去看哲學那種比較有趣(不嚴肅)的話題

05-14 21:42

湛藍琴海
了解,我想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就像不是每個人都會關心政治/社會一樣,沒什麼對錯可言。05-14 22:09
絢華
大概知道你的意思了,其實這也難怪
因為編劇自己去跟廢死聯盟接觸時也常常聽不懂甚麼兩公約之類的深入探討
就算能聽得懂好了,我想寫出來也不太合觀眾的胃口
所以即使是在全劇終後,似乎也很少看到編劇出面探討這些議題
也許她想保有中立立場也說不定吧
畢竟很多人對這個議題是保持既有立場或保留的,也是合乎情理

程序正義也是談廢死議題中的一個爭點,
我自己在看這劇時覺得有提到公正性疑慮的事情是EP5回娘家發酒瘋那段
「那為甚麼我們不一人一刀把他捅死就好啦!」
這類似的台詞應該是在王牌大律師的古美門與檢察官的辯駁交鋒後第二次聽到
深入探討的話會牽扯到民意、法律專業、學術專業、道德倫理、政治等等錯綜複雜的沉重問題
所以演示的方式大多都點到為止(另一方面是短短10集想講的東西太多了)
只要觀眾願意放下自身立場多去換位思考這點
不管結果是甚麼,我就覺得這是成功的了

05-14 22:48

湛藍琴海
我認為編劇保持中立是好的,這樣可以給觀眾有更多反思空間,而不是被編劇牽著鼻子走。《與惡》我覺得好的一點是它沒有刻意帶支持死刑/支持廢死的風向,這讓這部劇呈現了更多元面向,也相對中立客觀了。

對,程序正義確實是為了能夠依法行事,避免非理性的私刑,只有十集確實很多議題與角色刻劃只能點到為止,但我覺得無須過於苛求了,光能製造這麼高的討論度,就有其價值了。05-15 13:26
ilwiKAMINA
幫推!

我覺得很多兇手當初會起殺意的原因,不盡然跟金錢有關,所以社會福利這類制度,真正的功用,不適合解讀為降低犯罪率,而是讓窮人不至於因為窮,而一點機會、一點起跑線都沒有。

至於我覺得最可怕的病,可能是「自以為正常」。

05-14 23:45

湛藍琴海
謝推XD

人犯罪的動機有千萬種,光是解決金錢是不夠的,社會福利帶來的是讓人民維持基本生活,而非杜絕犯罪。

自以為正常就是沒有病識感,這樣的人不會接受治療,反而是最大的隱憂。05-15 13:29
我的筆名叫123
廢死的其中一個蠻重要的論述就是「國家不該被賦予奪取生命的權力,否則體制失衡將會不可控」也就是怕變成威權或極權

但是也不可否認的,那麼國家就有權力限制一個人的自由到死嗎?(無期徒刑終身不得假釋)
其實他們也覺得「自由權」無法跟「生命權」來做衡量,為什麼奪取生命不行,但關到死卻可以。

只剩說關著沒死,那「冤獄」就還有翻案的可能,不會人先死了才發現判錯了

無期徒刑終身不得假釋,這大概是最折衷的辦法了。但還沒修法成這樣前,我還是會希望死刑。

畢竟大家活著有各自的痛苦、苦衷,被殺死的人也是很痛苦的死去,既然都這麼苦這麼無奈了,真的趕快死一死趕快解脫,祈禱別再投胎當個人了吧!

05-15 02:10

湛藍琴海
如果國家不能剝奪生命,那可以剝奪自由嗎?或許差別在於活著就有翻身機會,但其實就算發現是冤獄,那也已經浪費了冤案者寶貴的生命時光了,或許早已與社會脫節,放這樣的人回到社會「更生」,何嘗又不是一種殘忍?今天換作是自己,是寧願一槍斃命,還是生不如死地活著比較好呢?

有種說法是「終身監禁」可能比死刑還痛苦。但這不代表終身監禁必然能取代死刑,死刑的重點不是為了讓犯人痛苦,而是為自己的行為(如殺人)付出相對應的代價,給被害者家屬交代、殺雞儆猴等(即便不能完全嚇阻犯罪,但不代表沒有警示作用)。死刑雖然可能冤殺,但一來機率甚低(尤其在講求「人權法治」的國家裡),二來真的發生了錯殺,跟那些早已確定被殺害的被害者的數量相較,又如何相比呢?冤殺當然可憐,但那些莫名其妙被殺的被害者們呢?他們難道也不是冤死嗎?

人民可以殺人,國家必然不能殺人?即便合情合理合法?那些殺人犯,他們殺人就算合情合理,但必然不合法。如果私刑殺人還能讓眾人叫好,那為何國家殺人在合情合理合法的情況下卻不行?說穿了,是否合情合理,也是看每個人的心中的尺度罷了。

或許死了是一種解脫,但沒人知道死後的未來,所以也不能斷言死亡必能解脫,更不能以此鼓吹自殺或殺人。
05-15 14:05
小鸚
編劇好像是基督徒,本劇很多問題必須以宗教解釋,超凡脫俗。

05-15 02:14

湛藍琴海
這我不確定,或許用心去感受、換位思考,理性分析看帶就能反思不少東西了。05-15 14:09
我的筆名叫123
https://www.thinkingtaiwan.com/content/388

我是看了這篇文章,覺得有點道理,也不知道還能怎麼反駁。不過人類既然是擁有感性的思考,那麼面臨這種事情就永遠會是痛苦的。To be or not to be,that is a question.

05-15 14:22

湛藍琴海
看了這篇,對於文中論述,可「以其人之道,還治他人其身」,它一開頭就寫「本文討論死刑存廢的切入點只有一個——國家權力的限度」,那試問國家沒有剝奪國家主人生命的權力,那有剝奪自由的權力嗎?若說剝奪自由沒有剝奪生命嚴重,有可回復性,關於這點我在之前的回覆都有提過了,簡言之這取決於一個人的價值觀,認為是生命重要還是自由重要,就像有人認為「不自由,毋寧死」是一樣的道理。

死刑的意義,不見得是給予犯人痛苦或純粹的懲罰,終究是取決於自己對死刑的期待而定。05-15 14:42
鋼鐵的孤狼-亞雷夫
牽拖到加害者的家人的人就是畜生不如,一人做事一人當,社會牽拖到其家人上就是全社會畜生不如

05-15 15:17

湛藍琴海
有時候是無處發洩,當無法直接找加害者算帳時,只好拉其家人陪葬了,無論對錯與否,這是常見的人性。05-15 17:06
鋼鐵的孤狼-亞雷夫
所以這就是畜生不如

05-15 17:07

湛藍琴海
過分獵巫確實有害無益。05-15 19:26
冰河裡的胖蟹
罪人與壞人的部分讓我想到很多討論度超高的反派角色

05-16 00:10

湛藍琴海
要舉例嗎XD05-16 11:05
阿佳
國家法律現行版本有無死刑?有!
而犯了死刑的人死了沒?沒有!
而這些死刑犯當初有無殺人事實?有!
而國家有判了這些人死刑嗎?沒有!
那麼! 該死的究竟是誰??
我比較簡單!
"殺人本就該償命!"
我可以認同接受在被判死刑之後因為調查其背後原因進而改判其他有期徒刑甚至無期,
但絕對無法接受"國家用盡所有手段替應判死刑之罪犯逃脫應有之判刑!"
啥小公約對我來說只是幹話!
某些廢死成員也曾經被我當面嗆:
"我在你面前殺你家人,強姦你女性家屬再殺,這樣你會願意替我提出廢死甚至支持我嗎?"
結果哩?這幾個還不是一樣選擇沉默,還被我噹:
"你自己都做不到了,那你有啥小資格要求廢死?"
也沒人敢反駁= ="

我們與惡的距離?是零!
因為自己的善在他人眼中極有可能是惡,而他人的惡卻有可能是善!
很多人討厭暴力或私刑,但往往也是他們眼中最討厭的手段方式,
可以最有效的達成他們想要的目的,不諷刺?
雖然代價不斐!

05-16 01:10

湛藍琴海
台灣法律現存死刑,也有許多死囚待伏法,除非真的廢死,否則已經定讞的死囚,沒有拖延執行的理由。

殺人不一定要償命,可因情節決定,但這不代表要「刻意逃避」死刑,現在很多都是以拖待變,不然就是藉由精神鑑定,診斷出有精神疾病來開脫。當然若真有精神疾病,確實該依法量刑,但有些兇手並非在發病當下行兇,甚至是自行停藥後才行兇,此種情況仍因兩公約而不得判處死刑,意思是即便行兇當下思路清楚、有辨識能力,與一般人無異,只因為有「精神疾病」的標籤,就可以有免死金牌嗎?這是值得討論的。

有些廢死支持者大呼人權口號,主張廢死的重要性,但若請他們換位思考,若他們成為被害者家屬,他們還能接受廢死嗎?或許真的有願意原諒加害者的被害者家屬,但這不代表所有的被害者家屬都能原諒,倘若廢死,無疑是強迫所有的被害者家屬「原諒」他們。

私刑不應被鼓勵,但在一個殺人也不會死的社會裡,或許有些人真的寧可這麼做。05-16 11:35
邱某人在騙阿
請那些無知的人去看JBP好嗎?
喔等等,台灣英文能力亞洲排名倒數再算的
當我沒說,呵呵

05-16 03:15

湛藍琴海
是不是回錯串了?05-16 11:45
°×糖伊×°
2019好幾部台劇都很優質說
與惡就是其一 也聽說會籌備第二部了

05-16 07:04

湛藍琴海
我也有聽說,希望與惡團隊能夠再帶來一部好劇。05-16 11:39
露娜・葉特
只能對精神疾病患者說聲請自立自強了,畢竟現實總是殘酷的

05-16 11:51

湛藍琴海
如果有願意幫助他們的人,相信社會會更好。05-16 15:35
冰河裡的胖蟹
壞人與罪人的舉例嘛...
我第一個想到世間情的郭佳佳,還有甄嬛傳的安陵容
還有一種不算是反派,悲慘世界的尚萬強那種
對了不能忘記石內卜XD

05-16 17:21

湛藍琴海
尚萬強是主角不是反派角色,跟他對立的賈維還比較像(雖然他不壞)

石內卜我不太熟但印象中滿妙的(?05-17 01:04
駱駝商旅
這部之前討論度好高,不過一直沒有定下心去看就是了@@

05-17 23:17

湛藍琴海
沒關係,想看再看吧XD05-18 09:59
戒子
大大親身審核過的劇集
我想是不能錯過,其中還有很多點評
恩恩~總之先記下來了!找時間慢慢看~[e12]

05-20 04:15

湛藍琴海
我真的不是什麼大大XD

歡迎找時間補囉,希望戒子喜歡了[e34]05-21 13:58
我要留言提醒:您尚未登入,請先登入再留言

64喜歡★a73541 可決定是否刪除您的留言,請勿發表違反站規文字。

前一篇:小小近況報告... 後一篇:[達人專欄] 【極短篇】...

追蹤私訊切換新版閱覽

作品資料夾

Lobster0627全體巴友
大家可以多多來我的YT頻道看看哦(*´∀`)~♥https://www.youtube.com/@lobstersandwich看更多我要大聲說昨天18:34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